- 8.01 MB
- 2021-05-25 发布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考 点 展 示
素 养 链 接
1.
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
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
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
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有关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树立崇高理想,认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
科学精神:理解物质的概念;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唯意志主义和无所作为的思想
典例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①错误;因为甲同学说的“物质”与乙同学说的“事物”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甲同学是从物质的属性而言的,乙同学是从具体的物质形态而言的,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两位同学的观点都是正确的,③错误。故选
D
澄清
思维
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其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具体的物质形态是物质的表现形式。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是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关系
理解
侧重点
错误倾向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
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即载体和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
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
项目
运动
静止
区别
含义
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有两种情形:
①
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②
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特点
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错误
倾向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运动观
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范围
表现
唯物论
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特殊的运动
发展观
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
矛盾
是构成事物的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发生易位
辩证否定观
是事物的肯定方面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
去伪
存真
规律≠
联系
规律是联系,但并非所有的联系都是规律,只有同时满足“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四个条件的联系才是规律
规律≠
现象
凡是能够借助感官直接感知的均为现象而非规律,如“苹果落地”属于自然现象,但其中蕴含的“万有引力”则属于规律
规律≠具体规律
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规律混同于具体规律,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项目
规律
规则
区别
含义不同
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人们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性质不同
是客观的,不能被制定、修改或废除
是主观的,可以制定、修改、补充或废除
联系
一个正确的、合理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
世界观原理
①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
①
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②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典例
分析
科学家能够发现黄瓜变苦的秘密,是在承认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的基础上实现的,②正确;人类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良黄瓜,用葫芦素治疗癌症,体现了创造改变条件可以使事物更好地为人类服务,③正确;人类只能认识和利用规律,不能改变规律,排除①;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④错误。故选
B
项
澄清
思维
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人们不能发明、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不是相互制约的,而是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关键信息
信息解读
问题生成
信息
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主要矛盾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要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1.
结合材料信息,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如何打造绿水青山
信息
②
: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自然界具有客观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规律形成和发展的;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2.
分析说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应该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信息
③
:发展经济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3.
分析说明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应该如何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相关文档
- 2020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课时跟2021-05-25 00:22:1510页
-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6章 章2021-05-25 00:21:3423页
- 有关高中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2021-05-25 00:21:192页
- 高中生物二轮必修模块典题精练182021-05-25 00:19:577页
- 高中物理获奖教案-《力的合成》教2021-05-25 00:16:191页
- 高中生物二轮必修模块典题精练642021-05-25 00:11:3510页
- 高中个人教学工作总结三篇2021-05-25 00:08:508页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数学第四2021-05-25 00:07:047页
- 最新高中语文精品课件6逍 遥 游2021-05-25 00:06:5425页
- 最新高中语文精品课件蔚蓝的王国2021-05-25 00:05:44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