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00 KB
- 2021-05-25 发布
《力的合成》教学实践报告
(指导思想,设计方法等说明)
力的合成是人教版物理必修 I 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重力、弹力、
摩擦力等力的概念,对力有了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同时在第一章中已经学习了位移矢量,对矢量有
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同时力的合成又是高中物理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知识点。以后学习牛顿定律和动量、冲量等知识时对物
体的受力分析是很重要的地方。同时本节课所学平行四边形定则也是处理矢量的一个通则,因此本节课为
以后动量、冲量、动能定理等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实践过程
1、借助等效替代法引入合力和分力的概念
2、从一条直线上力的合成过渡到不在一条直线上力的合成,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力的合成遵循平行
四边形法则。
3、 通过棒受力分析引入共点力的概念。
4、 总结本节课,对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做必要的拓展,布置课后作业。
二、收获与体会
1、正如教材分析中所述,力的合成是人教版物理必修 I 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
已经学习了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力的概念,对力有了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同时在第一章中已经学
习了位移矢量,对矢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同时力的合成又是高中物理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知识点。以后学习牛顿定律和动量、冲量等知识时对物
体的受力分析是很重要的地方。同时本节课所学平行四边形定则也是处理矢量的一个通则,因此本节课为
以后动量、冲量、动能定理等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 本节课是在高一年纪重点班上的一节探究课,学生基础均比较好,因此我在课程当中加入了很多
学生自己思考与探索的机会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问题与建议
在本节课程当中,整体思路设计比较合理,也注重了学生探究以及对学生的任务驱动,但仍存在很多
不足之处,列举如下:
1、 未给学生明确一个合理、正确的探究应该有什么样的规律,换句话说,没有告诉学生探究过程应
该是怎样的。
2、 经验欠缺的原因,造成对学生课堂的把握不是很好,主要体现在后一阶段。给出问题之后学生回
答有了一定的难度。
3、 学生探究实验结束之后给学生展示的空间太少,未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与锻炼的平台
4、 教学基本功有欠缺。有两方面:一是板书设计,在布局上不是很合理、美观。二是面部表情和肢
体语言。
相关文档
-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堂教学课2021-05-24 23:54:1030页
- 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课堂2021-05-24 23:30:3624页
- 2020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鹿角2021-05-24 23:13:3452页
- 精选课堂教学经验体会范文 课堂教2021-05-24 23:05:5811页
- 部编版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堂教2021-05-24 21:47:1912页
-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课2021-05-24 18:28:3116页
-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工作总结2021-05-24 18:17:1411页
- 2020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腊2021-05-24 17:22:1339页
- 【统编版】五上语文17《松鼠》优质2021-05-24 16:43:5151页
- 部编版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堂2021-05-24 16:35:17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