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7 MB
- 2021-05-24 发布
专题 1-1-4《地壳运动规律》
限时规范训练
一、选择题
下图为某学生画的“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和“喜马拉雅山某处化石照片”。据此回答
1~2 题。
1.图中箭头标注错误的是( )
A.①② B.⑦⑧
C.③⑤ D.①⑤
2.照片中含化石的岩石是( )
A.变质岩 B.沉积岩
C.花岗岩 D.玄武岩
解析:1.选 B。2.选 B。第 1 题,只有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所以变质岩不会形成岩浆
岩,⑧错误;岩浆也不会直接形成沉积岩,⑦错误。故选 B 项。第 2 题,花岗岩属于侵入型
岩浆岩,玄武岩属于喷出型岩浆岩;变质岩、岩浆岩都经历过高温高压的过程,因此里面没
有化石;只有沉积岩中含有化石,故 B 正确。
(2017·安徽合肥质检)读我国某地地表形态和地质构造图,完成 3~4 题。
3.Ⅳ单元地貌是( )
A.背斜山 B.向斜山
C.断块山 D.死火山
4.Ⅱ单元地貌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主要是( )
A.流水侵蚀—断裂陷落—流水堆积
B.岩浆活动—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岩浆活动—流水侵蚀—断裂陷落
D.流水侵蚀—褶皱弯曲一风力堆积
解析:3.选 C。4.选 A。第 3 题,Ⅳ单元地貌是断块上升形成的。第 4 题,Ⅱ单元岩层背斜
构造顶部出现侵蚀缺失;后由于断裂陷落,地势降低,出现沉积,岩石顶部出现沉积物覆盖
层。
(2016·天津五校联考)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题。
5.图中河谷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断层下陷
C.向斜凹陷 D.背斜张裂
解析:选 A。图中河流两侧岩层相同,因此河谷主要是流水侵蚀造成的。
(2016·河北衡水六调)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
性动物,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 6~7 题。
6.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于下列哪个地质时期( )
A.古生代前期
B.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
C.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
D.新生代后期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岩石为变质岩
B.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
C.丙处岩石由外力作用形成
D.丁岩层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
解析:6.选 C。7.选 B。第 6 题,图中断层切断了含有恐龙化石的岩层,说明断层发生在含
有恐龙化石的中生代之后,但未切断含有大型哺乳动物化石的岩层,说明该断层形成于含有
大型哺乳动物化石的新生代之前,这两个岩层之间,即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第 7 题,
甲处岩层侵入沉积岩层中,为侵入型岩浆岩;乙下面的岩层(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岩层)表面有
侵蚀的痕迹,说明在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丙岩层形成于侵入型岩浆岩周围,
属于变质岩;丁岩层含有三叶虫化石,属于沉积岩,是由外力作用所形成的。
页岩气是一种以游离或吸附状态埋藏于致密的页岩层或泥岩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开采时,
把大量清水高压注入地下井,使页岩气流入井中得以收集。读“页岩气埋藏结构示意图”,
回答 8~9 题。
8.图中页岩气与常规天然气相比( )
A.受常规天然油气挤压,埋藏更深
B.游离性更强,开采难度更小
C.埋藏于断裂带,岩层裂隙发育更高
D.位于向斜槽部,分布在页岩孔隙中
9.大规模开采使用页岩气,可以( )
A.改变地表形态,并导致地面沉降
B.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低碳效益明显
C.导致地下水污染,地下水循环更活跃
D.加剧大气环境污染
解析:8.选 D。9.选 B。第 8 题,常规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的顶部,页岩气埋藏在向斜
构造的底部,分布在页岩孔隙中,开发难度大。第 9 题,页岩气开采时,会把大量清水高压
注入地下井,因此不会造成地面沉降,故 A 错误;页岩气和水不相溶,因此不会造成地下水
污染,故 C 错误;页岩气与天然气一样,对大气的污染小,且可以降低对石油的依赖,故 D
错误,B 正确。
10.(2016·河南名校期中)下图表示局部地区地势高低与沉积物空间变化,将该地区分为
16 个方格,每个方格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地势高度和沉积物厚度(1—4 表示地势
从最低到最高或沉积物厚度由最薄到最厚),图示地区沉积物形成的地貌类型可能是( )
4 1 4 1 4 1 4 1
4 1 3 2 3 2 4 1
3 1 2 4 2 4 3 1
1 2 1 3 1 3 1 2
A.河口三角洲 B.流动沙丘
C.河漫滩平原 D.山麓冲积扇
解析:选 D。根据表格的地势判断,应是河谷出口处。地势最高处与边缘处,沉积物厚度小,
符合冲积扇的沉积规律,因此该地貌类型是冲积扇地貌,分布最典型地区是山麓地带,故 D
正确。
“地狱之门”位于乌兹别克斯坦一个叫做达尔瓦兹的小镇附近。1974 年,地质学家意外发
现一个地下洞穴,里面充满了可燃气体,将气体点燃后,大火竟燃烧了 40 年仍未熄灭。下
图为“地狱之门”所在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 11~12 题。
11.“地狱之门”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12.图示区域除可燃性气体外,还蕴藏着丰富的( )
A.铁矿资源 B.石油资源
C.地下水资源 D.有色金属资源
解析:11.选 D。12.选 B。第 11 题,“地狱之门”的火焰是地下的可燃性气体燃烧所致,地
下的可燃性气体需要通过断层向外泄漏,④处为断层构造。第 12 题,此处有大量的可燃性
气体,结合该地地质构造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可以判断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
二、综合题
13.(2016·天津五校联考)读“南美洲西部某沿海地区地质地貌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试从内、外力两方面分析,甲地貌的形成原因。
(2)关于乙地与天津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典型植被相同 B.1 月盛行风风向相同
C.河流汛期相同 D.结冰期较长
(3)与我国西北地区相比,图中所示地区更为突出的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解析:第(1)题,甲是在河流出山口处形成的冲积扇,由断裂下陷和流水沉积而成;第(2)
题,乙地根据常年的盛行西风和大陆西岸的位置,可以判断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第(3)题,
我国西部气候干旱,主要是以风力作用为主,该地气候湿润,以流水作用为主。
答案:(1)甲地地貌为冲积扇。
内力作用:岩层断裂下陷;外力作用: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流水沉积作用
而成。
(2)AB
(3)流水侵蚀;流水搬运;流水沉积。
14.(2016·湖北黄冈中学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奥卡万戈三角洲(图中的 A 三角洲),亦称“奥卡万戈沼泽”,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
三角洲,由奥卡万戈河注入卡拉哈里沙漠而形成。
材料二 奥卡万戈及其周边地区区域图。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试从外力作用角度描述 A 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2)据材料二,分析甲、乙两地区沙漠成因的差异。
(3)据材料二,从聚落规模、聚落发展两个角度比较丙、丁聚落,并分析原因。
解析:第(1)题,从泥沙来源、地形方面分析三角洲的形成。第(2)题,甲位于热带大陆西岸,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沿岸寒流影响;乙地位于内陆,受山地阻挡,水汽难以进入,降水少形
成沙漠。第(3)题,从河流、交通线等方面分析。
答案:(1)A 处的三角洲是由奥卡万戈河上游流域发生水土流失,土壤被流水侵蚀进入河流,
并通过流水搬运作用,搬运至卡拉哈里沙漠北部的沼泽地,由于地形平坦,流速减缓,泥沙
沉积形成的。
(2)甲地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且受到沿岸寒流影响;乙地沙漠则因为处于内陆,且受到
周边高原的阻挡,水汽难以进入。
(3)丁聚落比丙聚落规模大,发展潜力(前途)大。原因:丁聚落附近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
而丙聚落处于沙漠地区,水源不足;且丁聚落有交通线路经过。
相关文档
- 高考地理三维设计一轮复习通用版精2021-05-24 22:48:1224页
-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红对勾》高2021-05-24 22:45:398页
- 2018年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2021-05-24 22:43:5034页
- 高考地理农业专题含答案2021-05-24 22:37:019页
-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试卷地表形态2021-05-24 22:35:2510页
-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2_3水体的运动第12021-05-24 22:34:547页
-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自然资源2021-05-24 22:29:433页
- 2021届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七章2021-05-24 22:23:5122页
-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第3版2021-05-24 22:18:1910页
- 高考地理新人教必修二专题复习典题2021-05-24 22:17:0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