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9 MB
- 2021-05-26 发布
www.ks5u.com
第四章 地貌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
第一课时 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
【热点链接】 2020年4月10日2时,中国铁建所属铁四院设计的中国喀斯特地貌第一座跨高铁转体斜拉桥福建龙岩大桥首次转体——桥塔转体顺利完成。龙岩地质地貌独特,溶洞较多,部分中下层溶洞已贯通为一个超大型溶洞,地下水非常丰富。喀斯特地貌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是什么?
提示 地表崎岖,地下多溶洞,地下水丰富,桥梁建设难度大,工程量大。
课程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
核心素养定位
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水平1:了解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的含义和分布。
水平2:通过景观图、示意图等资料,总结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的特征。
水平3:能够对比分析不同地区喀斯特地貌的异同,能够分析不同河段河流地貌的差异。
水平4:能够评价不同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评价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
综合思维:能够根据地貌的相关资料,分析地貌的特点及成因;不同地貌的演化过程。
区域认知:认识不同地区地貌的表现形式及特征。
地理实践力:实地考察地貌,分析典型地貌的形成和变化。
一 喀斯特地貌
1.概念
组成地壳的可溶性
岩石,在适当条件下,其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
2.分布
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分布最为广泛。
3.表现形式
(1)地表喀斯特地貌
主要有溶沟、洼地、峰丛、峰林、孤峰、残丘等。
(2)地下喀斯特地貌
主要是溶洞,溶洞内有石钟乳、石幔、石帘、石笋、石柱等。
1.判断正误。
(1)石灰岩分布地区都广泛分布喀斯特地貌。(×)
(2)喀斯特地貌降水丰富的地区也常会发生干旱现象。(√)
2.下列属于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地区的是( )
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青藏高原
答案 B
解析 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气候湿热,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
3.想一想,喀斯特地貌对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主要有哪些?
提示 地表崎岖,交通不便;土层贫瘠浅薄等。
二 河流地貌
1.河流上游:河流流经山区,水流不断侵蚀河谷岩石,形成深而陡的V形谷。
2.河流中下游:河流流出山地,进入平原地区,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河谷两岸一般发育有冲积平原。在地势平缓地区,常形成河曲。
3.河口段:河流入海或入湖处。多发育三角洲。
1.判断正误。
(1)一般情况下,河流越往下游,河床越浅。(√)
(2)在河口段,都会形成三角洲。(×)
2.牛轭湖主要发生在河流( )
A.上游段 B.中上游段
C.中下游段 D.入海口
答案 C
解析 牛轭湖多为河流裁弯取直形成,分布在地势平坦的河流中下游地带。
3.我国哪些岛屿的成因与三角洲成因相同?
提示 主要在大河的入海口,如崇明岛等。
主题探究 喀斯特地貌
桂林山水是对桂林旅游资源的总称,是世界自然遗产。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桂林山水,桂林山水所指的范围很广,项目繁多。桂林山水“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包括山、水、喀斯特岩洞、石刻等。在桂林山水中又以漓江流经阳朔的那一段最为美丽,故而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之美誉。下图为广西地形图和桂林山水景观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桂林喀斯特地貌广布的条件有哪些?
(2)你是如何理解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美丽画卷的?
(3)桂林地下暗河众多的原因是什么?
(4)喀斯特地貌对桂林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成果展示] (1)桂林夏季高温多雨,河流众多;该地区石灰岩广布。
(2)桂林山地和丘陵众多,植被覆盖率高,所以“山青”;该地区降水丰富,河流众多,含沙量小,河水清澈,所以“水秀”;该地区喀斯特地貌典型,且广布,地上多峰林景观,地下多溶洞景观,所以“洞奇、石美”。
(3)地表水通过漏斗进入地下溶洞,溶洞相连形成暗河。
(4)有利:独特的地貌形态有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不利:喀斯特地貌区土层薄,肥力低,对农业生产不利;该地貌不利于当地水利工程的建设等。
1.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
岩石条件
地表附近有节理发育的致密石灰岩
气候条件
气候温暖湿润
地下水条件
地下水循环通畅
2.喀斯特地貌的类型
定义
形成
地表喀斯特地貌
溶沟
水溶蚀岩石而形成的沟槽
溶沟是地表水沿岩石裂隙流过,对岩石溶蚀和侵蚀而成的;溶蚀和侵蚀面积大的形成洼地;没有被溶蚀和侵蚀的岩石形成峰丛,进一步溶蚀形成峰林→孤峰→残丘
洼地
水溶蚀岩石而形成的洼地
峰丛
多个喀斯特山峰有明显的基部相连
峰林
成片分布的呈浑圆状的石灰岩山峰
孤峰
单个孤立的石灰岩山峰
残丘
单个孤立的石丘
溶洞
地下水沿岩石裂隙溶蚀而成
地下喀斯特地貌
地下水沿可溶性岩石的裂隙溶蚀扩张而形成的地下洞穴
地下河
地下水沿可溶性岩石的裂隙溶蚀形成的地下河道
石
钟乳
悬挂在石灰岩洞穴顶部,由碳酸盐淀积形成的倒锥状堆积体
含有Ca(HCO3)2的水沿溶洞顶部细小裂隙渗出变成CaCO3后不断沉积在洞顶,不断向下延伸形成石钟乳;滴落到洞底的岩溶水,不断沉积,向上伸展形成石笋;石钟乳和石笋不断生长,连在一起,形成石柱
石笋
由碳酸盐淀积形成的不断从地面向上长高的类似竹笋的堆积体
石柱
石笋和石钟乳连接在一起,形成石柱
3.喀斯特地貌的应用
立体农业
利用坝子发展农耕业,利用丘陵发展林业
旅游
利用喀斯特地貌的奇特景观发展旅游业
地下水应用
地下水出露会形成泉水,干旱时期可以抽取地下水解决灌溉问题
喀斯特地区最富有特色的地貌是地下喀斯特,其中主要有溶洞和地下河道。溶洞里最常见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等。石钟乳是悬垂于洞顶的碳酸钙堆积,呈倒锥状。下图为石钟乳的形成过程。据此完成(1)~(2)题。
(1)石钟乳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流水溶蚀
C.风力堆积 D.流水堆积
(2)桂林地区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典型地区,其最基本条件是( )
A.岩石具有可溶性
B.地形相对较平坦
C.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少
D.人类活动频繁
[科学思维] 喀斯特地貌的分析思路
类题透析
思路点拨
成因
石钟乳是悬垂于洞顶的碳酸钙堆积形成。
形成石钟乳的外力作用为流水堆积。
地理
条件
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可溶性岩石。
桂林地区石灰岩广布,气候温暖湿润,流水溶蚀作用强烈。
[答案] (1)D (2)A
主题探究 河流地貌
材料一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材料二 荆江,长江最为弯曲的河段,洪涝灾害多发,受裁弯取直的影响,长度处于变化之中。藕池口以上称上荆江,以下称下荆江。下荆江河道蜿蜒曲折,有“九曲回肠”之称。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橘子洲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鱼翔浅底”说明河床有什么特征?
(3)下荆江“九曲回肠”,对水流有何影响?
(4)如果洪水泛滥,对河道形态会带来哪些影响?
[成果展示] (1)湘江下游泥沙堆积而成。
(2)河床宽浅。
(3)会造成流水不畅。
(4)洪水泛滥,河水可能冲毁河道颈部,导致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
1.上游与下游河谷形态的差异
河段
河床特征
成因
上游
河床深而窄,多V形河谷
流水侵蚀作用强,堆积作用弱
下游
河床宽而浅,多槽形河谷
流水侵蚀作用弱,堆积作用强
2.河流堆积地貌
组成
位置
特征
冲积扇
山前
扇状堆积体,堆积物较大
冲积平原
河流中下游
地势低平,堆积物颗粒细小,适合农耕
三角洲
河流入海(湖)口
读某区域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示虚线圈内最典型的河流地貌是( )
A.大峡谷 B.三角洲
C.河谷平原 D.冲积平原
(2)西藏自治区的城市主要分布在( )
A.山麓冲积扇 B.河谷平原
C.冲积平原 D.高山地区
[科学思维] 河流地貌的分析思路
类题透析
思路点拨
地貌
类型
河流上游地区,流水侵蚀强烈,多峡谷。
图示虚线圈内区域为雅鲁藏布大峡谷。
聚落
在山区,河谷平原地势平坦
西藏自治区海拔高
分布
,水源充足,有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分布。
,气候高寒,河谷平原自然条件优越。
[答案] (1)A (2)B
教材活动巧点拨
[教材第68~69页活动]
思路点拨 1.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
2.隐蔽,洼地面积大,深度大;利用天然形成的洼地,工程量小。
3.该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多裂隙和地下暗河,排水条件好。
核心素养速提升
素养提升1 区域认知
读石灰岩地区塌陷型天坑示意图,完成1~2题。
1.塌陷型天坑形成的主要条件是( )
A.石灰岩广布 流水堆积作用
B.石灰岩广布 流水溶蚀作用
C.大理岩广布 流水堆积作用
D.页岩广布 流水溶蚀作用
答案 B
解析 天坑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广布地区,主要是在流水溶蚀作用下形成的。
2.下列地区最不可能形成天坑的是( )
A.新疆 B.贵州
C.广西 D.云南
答案 A
解析 新疆降水稀少,石灰岩分布较少,最不可能形成天坑。
素养提升2 综合思维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2题。
1.甲处的地形名称是( )
A.河流谷地 B.冲积扇
C.三角洲 D.冲积平原
答案 B
解析 图中甲处位于山前,地形名称是冲积扇。
2.形成甲处地形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堆积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流水溶蚀作用 D.地壳运动
答案 A
解析 冲积扇是河流泥沙堆积形成的。
素养提升3 地理实践力
1.我国南方喀斯特地貌是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上网查找我国南方喀斯特地貌的组成,并在地图上标出其位置。
2.找出与喀斯特地貌或河流地貌有关的歌曲或歌词,说明歌词中描述的地貌的特点及分布地区。
3.观察学校旁边的河流,说明该河段河流地貌的特点及类型。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探究点
题号
喀斯特地貌
1、2、3、4、5、6、13
河流地貌
7、8、9、10、11、12、14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读某地貌景观图,完成1~3题。
1.(综合思维)该地貌的地表形态有( )
①沙丘 ②峰林 ③洼地 ④冲积平原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C
解析 喀斯特地貌地表除了漏斗、竖井、岩溶槽谷、干谷等地貌之外,还有典型地貌——峰林和岩溶洼地,②③符合题意。
2.(区域认知)下列地形区中,该地貌主要分布在( )
A.云贵高原 B.四川盆地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青藏高原
答案 A
解析 我国的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广布、地势较高的云贵高原,A项符合题意。
3.(综合思维)关于该地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该地貌可以发展旅游业
B.该地貌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C.该地貌适宜建大型水库
D.利用该地貌的山间小盆地可以发展种植业
答案 C
解析 该地貌多漏斗发育,不适合建水库,故C项符合题意。
读地表喀斯特发育过程示意图,回答4~6题。
4.(综合思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 ②气温越高,越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③降水越多,越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④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生物活动没有关系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水的作用密切相关,高温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故①②③正确;一般情况下,喀斯特地貌与生物活动的关系不大,但个别地方也可能有生物活动的参与,故排除④。
5.(综合思维)下列地貌的名称正确的是( )
A.①是溶沟 B.②是残丘
C.③是峰丛 D.④是峰林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图中地貌名称依次是溶沟、孤峰、峰林、洼地。
6.(综合思维)按照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①④③② D.③①②④
答案 C
解析 地表喀斯特形成过程依次是溶沟、洼地、峰丛、峰林、孤峰、残丘。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用模拟试验的方法探究某种地貌的形成过程。步骤如下:①将书本打开并斜放于桌面上;②将一些豆子置于瓶中,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③观察在桌面上形成的堆积体(如右图所示)的外形特点。据此回答7~8题。
7.(地理实践力)该试验模拟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①流水侵蚀 ②流水搬运 ③流水沉积 ④流水溶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豆子从书本上滑落,类似于流水搬运;豆子在桌面上堆积下来,类似于流水沉积。
8.(地理实践力)该试验形成的堆积体模拟的地貌是( )
A.冲积平原 B.沙滩
C.河口三角洲 D.山麓冲积扇
答案 D
解析 图中豆子在桌面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体,类似于山麓冲积扇。
读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回答9~10题。
9.(综合思维)按河谷发育程度由先到后正确的排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答案 C
解析 受流水侵蚀作用的影响,形成V形河谷,随着侵蚀作用的加强,谷地逐渐变宽,逐渐形成槽状宽河谷,故C项正确。
10.(综合思维)影响河谷发展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内力作用 B.断裂下沉
C.流水侵蚀 D.流水沉积
答案 C
解析 影响河谷发展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外力中的流水侵蚀作用。
读地中海沿岸某河流中游河谷剖面图,完成11~12题。
11.(综合思维)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地貌类型为( )
A.喀斯特地貌 B.河流侵蚀地貌
C.河流堆积地貌 D.冲积平原
答案 C
解析 读图,根据图例信息“河流沉积物”可知,四地的地貌类型为河流堆积地貌,A、B两项错误,C项正确;结合图中“谷底”“谷坡”
等信息可知,图示四地地貌不属于冲积平原,D项错误。
12.(人地协调观)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布局居民点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 D
解析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布局居民点的是丁地,其地形平坦开阔,地势较高,不受洪水危害,D项正确;甲地地域面积小,A项错误;乙、丙两地洪水来临时易被淹没,B、C两项错误。
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52分)
13.读我国某区域喀斯特地貌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写出图示区域内喀斯特地貌所占比例最高的三个省区的名称。(6分)
(2)描述图示区域喀斯特地貌的特点。(6分)
(3)喀斯特地貌形成的自然条件有哪些?(4分)
(4)简述喀斯特地貌区的土壤和地下水特征。(6分)
答案 (1)云南、贵州、广西。
(2)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喀斯特地貌种类多;地表崎岖,多峰林、峰丛;地下多溶洞。
(3)可溶性岩层(石灰岩)分布;气候温暖湿润(气温高,降水量丰富)。
(4)土层薄,酸性土壤,肥力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地下水埋藏深(多地下河、湖,下渗严重)。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喀斯特地貌广布的省区主要有云南、贵州、广西。第(2)题,从分布、种类、地表、地下等方面归纳。第(3)题,喀斯特地貌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与岩石类型和气候有关。第(4)题,喀斯特地貌不利于土壤发育,有利于地下水的形成。
14.读某河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30分)
(1)判断河流在A、B、C三处对应的剖面图(甲、乙、丙)以及流水作用方式。(12分)
A处:________,以流水________作用为主;
B处:________,以流水________作用为主;
C处:________,以流水________作用为主。
(2)A处河段特征:河床________,落差________,水能资源________。(6分)
(3)C处河段特征:流速________,江面________,在入海口常形成________地貌。(6分)
(4)A、B、C三处有利于农耕的是________,试说明理由。(6分)
答案 (1)乙 侵蚀 甲 侵蚀 丙 堆积
(2)深窄 大 丰富
(3)慢 宽广 三角洲
(4)C处 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A处位于河流上游,B处位于河流中游,C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从上游到下游,河床变宽。河流中上游地貌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下游地区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第(2)题,上游河床深而窄,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第(3)题,下游河床宽而浅,流速慢,河流入海口处常形成三角洲。第(4)题,河流下游地区有利于农耕,主要原因有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等。
相关文档
- 高中数学 必修4平面向量3.探究体验2021-05-26 20:19:261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近代2021-05-26 20:16:447页
- 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章末总结练2021-05-26 20:15:4411页
- 高中生早操迟到检讨书20202021-05-26 20:11:585页
- 高中地理综合检测卷湘教版必修32021-05-26 20:09:3111页
- 高中班主任工作总结2021-05-26 20:09:214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2021-05-26 20:05:446页
- 高中语文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2021-05-26 20:05:317页
- 高中英语UnexplainedMysteriesofth2021-05-26 20:05:0914页
- 高中地理教研组工作计划书2021-05-26 20:04:5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