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7.00 KB
- 2021-05-25 发布
第三单元检测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上海《川沙县志》记载:“晚清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
纱等事,弃焉若忘。幼弱女子,亦无有习之者。”由此推出符合史实
的结论是( )
A.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上海一带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
C.洋货入侵挤压了民族工业发展
D.中国人民抵制西方工业文明的传播
答案 B
解析 从“自洋纱盛行……幼弱女子,亦无有习之者”可知自然经济
开始解体,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故 B 项正确。
2.它“虽宣言变法,却专事练兵购械等项,不知本源,只变事不变
法”。“它”是指( )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答案 A
解析 “专事练兵……只变事不变法”说明只在军事技术方面变革,
不在政治制度方面变动,符合这个特点的是洋务运动,故 A 项正确。
3.(2016·山东枣庄模拟)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是
( )
A.“晚清富国强兵的改革” B.“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C.“官僚资本主义的产生” D.“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
答案 B
解析 图片中的企业有洋务企业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两种企业
的相同点是都使用大机器生产,属于中国的近代企业,故选 B 项。
4.1895 年前,上海已建立了少数近代企业,但总体规模不大。但在
1895 年之后,上海却出现了制造企业纷纷开张的局面,工业发展变
得生机勃勃。这主要是由于( )
A.洋务运动的发展 B.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
C.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D.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答案 C
解析 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为支付大量赔款,放宽
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减弱了民族企业发展的封建阻力,推动了民族
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故 C 项正确。
5.(2016·贵州模拟)1873 年,上海《申报》载有“上海虹口发昌号铜
铁机器车房”的广告,之后该厂又刊登广告,称“专造大小火轮机器,
已经造起数艘,快马如飞……有小火轮出售,由英国来的”。据此可
推断发昌号( )
A.是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受外国资本控制
C.是洋务派开创的近代民用工业
D.已是近代性质的企业
答案 D
解析 题干中没有涉及发昌号建立的时间,无法得出它是中国最早的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外国资本的信息,故 B
项错误;题干中没有介绍发昌号由谁出资建立,无法得出是洋务派开
创的,故 C 项错误;由题干中“机器车房”“有小火轮出售”等信
息可知,发昌号采用机器生产,且产品流向市场,故 D 项正确。
6.(2015·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卷)张謇自称兴办实业可谓是“幸而利,
幸而成”,却又“至于钝,几于败”,感叹自己“不幸而生中国,不幸
而生今之时代”。造成张謇不幸的根源是( )
A.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 D.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答案 D
解析 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是造成张謇不幸的根源。
7.(2016·山东枣庄学测模拟)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荣氏企业发
展的一些史料,来探究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其中将时
代环境与发展状况对应错误的同学是( )
发展状况 时代环境
甲同学 1900 年创办保兴面粉厂 甲午战后列强争相对华资本输出
乙同学 1915 年创办申新纱厂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丙同学 1917 年并购日资纱厂 人民群众开展了抵制洋货运动
丁同学 1936 年面粉厂增加到 12 家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D.丁同学
答案 B
解析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应该是甲午战争之后,1915
年属于民国时期,故 B 项错误,符合题意。
8.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几种主要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示意图。影响其
中③(曲线)所代表的经济形式迎来发展最高峰(图中字母 a 处)的原因
表述正确的是( )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
C.官僚资本控制经济命脉迅速膨胀
D.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题干图中字母 a 处对应时间是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 B 项正
确。
9.(2016·江苏扬州月考)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1935 年,
重庆地区机器业工厂仅 13 家,1940 年为 159 家,纺织、化工等企业
也大为增多。这种变化是由于( )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实业救国”思潮
C.抗日战争的爆发 D.国民政府统制经济
答案 C
解析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实行于抗战爆发前,与材料 1940 年的
信息不符合,故 A 项错误;“实业救国”思潮形成于晚清时期,材
料提供的时期是民国时期,故 B 项错误;结合材料时间“1940 年”,
可以判定为抗战时期,该时期中国沿海企业为躲避战火大量内迁,客
观上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故 C 项正确;国民政府统制政策是
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统一管理国民经济,与材料所涉及重庆地区经济
发展关联不大,故 D 项错误。
10.(2016·浙江金华十校模拟)作家茅盾在其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
中提到 1948 年流行的一个笑谈:“在中国唯一仍然在全力开动的工
业是印刷钞票。”对这句话的正确认识是( )
A.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通货膨胀
B.钞票印刷业技术革新,印刷速度快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果显著
D.国统区经济繁荣,货币需求量大增
答案 A
解析 由“1948”“唯一仍然在全力开动的工业是印刷钞票”,可知国
民政府无节制的发行纸币,结合民族资本主义在解放战争时期陷入困
境的原因,即可得出答案为 A 项。
11.民国初期的一则报纸广告中有“敬告全国同胞乐用人人必需之国
货”等字样。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
A.外资企业出现 B.洋务运动兴起
C.工人运动高涨 D.实业救国热潮
答案 D
解析 关键是找到题中的题眼:“民国初期”“必需之国货”这是那
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救国热潮的直接证据。
12.下图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对图中现
象理解正确的有( )
①“肥料不足”是指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先天性的资金少、规模小、技
术力量薄弱
②“阳光灿烂”是指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③“冰雹无情”是指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四大家族和日本侵略者的
双重挤压
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道路曲折根源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
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题干图片中,“肥料不足”说明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先天不
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①正确;1912-1919 年,一
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据此可知②正确;“冰
雹无情”处于 20 世纪 40 年代的后期,抗日战争已经取得胜利,故③
错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造成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
发展,④正确。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 2 小题,共 52 分)
13.(26 分)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下,中国工业化开始起步。阅读材
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抑臣尤有所
陈者,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
不专为军火而设,妙在借水火之力,以省人物之劳费……臣料数十年
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
之区处。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1865 年)
材料二 江南机器制造局已刊未刊各种译著共 241 种。翻译馆已刊行
的 193 种译书分类如下:政史 8 种,外交 5 种,商学 3 种,教育 3
种,数学、物理、化学 28 种,天文、地质测绘 9 种,农学 10 种,医
学 11 种,矿冶 15 种,机械、工程 15 种,工艺、制造 30 种,船政 7
种,军事 39 种,地图两种,译名表 4 种,连续出版物 4 种。
——那世平《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西书翻译及其特点》
材料三 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
的重要,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朱伯康施正康《中国经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李鸿章对于机器制造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
析其产生这一认识的主要原因。(8 分)
(2)据材料二,概括江南机器制造局西书翻译的突出特点。(6 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三的结论写一篇小论文。(要
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00 字左右)(12 分)
答案 (1)认识:抵御列强侵略(自强);发展社会经济(求富);时代发
展趋势。
原因:弥补军事工业发展的困境。(8 分)
(2)特点:种类多样;注重实用。(6 分)
(3)观点:洋务派的实际行动促使中国走上工业化道路。
论证:洋务派官员思想的变化,有利于机器生产的推广;洋务派引进
机器生产,创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促使中国工业化的起步;洋务
运动诱导民族工业的产生;西方科技书籍的翻译与发行,推动工业化
的发展;举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为近代工业的发展培养了科技
人才。(12 分)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认识,根据材料一中“机器制造一事,为
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有裨民生日用”“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
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可得出其认识为抵御列
强侵略,发展社会经济和时代发展趋势;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洋务运
动的直接目的分析作答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江南机器制
造局已刊未刊各种译著共 241 种”“政史 8 种……军事 39 种,地图
两种,译名表 4 种,连续出版物 4 种”可知其特点为种类多样,注重
实用。第(3)问,根据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地位阐述观点,
结合洋务运动在政治、经济及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影响论述。
14.(26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1926 年进出口货物数量、物价指数变化表
类别
年份
货物数量交易指数 物价指数
进口 出口 出入差 进口 出口 出入差
1894 45.3 60.1 +14.8 62.8 52.8 -10
1900 49.5 54.9 +5.4 74.8 72.1 -2.7
1905 96.6 62.5 -34.1 81.2 90.4 +9.2
1911 80.9 102.1 +21.2 102.2 91.5 -10.7
1916 73.7 102.3 +28.6 122.4 117.0 -5.4
1920 75.9 119.3 +43.4 175.7 112.9 -62.8
1926 130.5 141.1 +10.6 150.8 152.9 +2.1
——天津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1936 年南开指数年刊》
注:表中各种指数是以 1913 年为基点,并都设定为 100。其中,物
价指数的高低与物价的高低一般成正比。表中的数据基本上以五年为
一个阶段来统计。
材料二 张謇说:“至于铁矿需本尤重,非用开放主义,无可措手。
但使条约正当,权限分明,既借以发展地质之蕴藏,又可以赡贫民之
生活。”后又指出:“现世界上以大企业立国,而中国之公司法、破
产法不备……我无法律为之防,其危险将视无可得资为尤甚。故农林
工商部第一计划即立法。”
——《张季子九录》
请回答:
(1)在材料一中,1905 年与 1900 年相比,进出口货物数量交易指数和
物价指数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12 分)
(2)由材料一可知 1920 年是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最为恶化的一年。请依
据材料中有关这一年的数据,结合当时中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
业产品结构分析这一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最为恶化的原因。(8 分)
(3)针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材料二中张謇提出了哪些主张?(6
分)
答案 (1)变化:1905 年中国出口货物数量相对进口货物数量有所减
少,出口商品的价格略高于进口商品的价格。原因:甲午战争后,清
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在一
定程度上抑制了外来商品在华的倾销。(12 分)
(2)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给中国民族经济以沉重打击;
中国出口产品多为原材料,而列强的出口商品多为工业产品,其价格
要远远高于原材料价格。(8 分)
(3)重视发展钢铁工业;在平等的前提下引进外资;加强经济立法。(6
分)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对比表格中两组数据即可得出;第二小问,
联系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进行回答。第
(2)问,实际考查的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消失的原因。
第(3)问,从材料二中提取信息进行概括即可。
相关文档
- 河北、重庆、广东三省2021届高三新2021-05-25 22:48:2915页
- 2019秋生物高中人教版必修3检测:第12021-05-25 22:47:126页
-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人教政治总2021-05-25 22:44:0210页
- 2020秋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期中知2021-05-25 22:40:2534页
-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2021-05-25 22:39:393页
- 2014-2015学年上学期期中检测 初二2021-05-25 22:36:428页
- 北师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检测2021-05-25 22:34:256页
-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期中检测2021-05-25 22:32:495页
-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检测2021-05-25 22:31:504页
-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检测2021-05-25 22:27:3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