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00 KB
- 2021-05-25 发布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
第一框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了解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型民族关系。
3.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有56个民族,总称为中华民族。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2.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形成
(1)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
(2)特点: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民族平等原则。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族团结原则。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背景材料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中华文明几千年历史赋予中国的国家禀赋。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大家庭,这是中国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归宿。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我们党立足国情、尊重历史、顺应人心,在解决我国民族问题实践中探索出的正确道路。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根本要求,核心是实现和维护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
问题探究
(1)中华民族是指汉族吗?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形成了什么样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为什么说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核心是实现和维护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
答案:(1)①不是。中华民族是定居在中国土地上所有民族的总称。在我国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
②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③处理民族关系,我们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2)①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②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③实现和维护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有利于加深民族间的理解,增进民族感情,共同促进国家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④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
知识升华
在民族原则上的注意点
原则
注意点
民族
平等
①民族平等是一个原则,并不意味着现在已经完全实现了民族平等。②民族平等并不意味着各民族之间的发展程度是一样的。③民族平等不仅指政治方面的平等,还包括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平等。④民族平等并不仅指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还包括依法平等地履行义务。⑤坚持民族平等,必须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民族
团结
民族团结不仅指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还包括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
各民族
共同
繁荣
①各民族共同繁荣并不意味着各民族同步繁荣。②各民族共同繁荣不仅指各民族经济共同繁荣,还包括政治、文化共同繁荣
三者
关系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障
典题印证
为加快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内地省市根据国家要求认真落实对民族地区的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落实教育对口支援工作 ( )
①是增进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政治保证
②是贯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原则的具体表现
③保障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④体现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①② B.②④
C.①③D.③④
解析:选B 本题考查我国民族关系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落实教育对口支援工作,是贯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原则的具体体现,体现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②④应选。坚持党的领导是维护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政治保证,①错误。落实教育对口支援工作,有利于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但并不能完全保障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③不选。
1.该做什么
我们应该十分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这种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能做什么(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具体要求)
(1)履行法定义务: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
(2)重在付诸行动:作为当代青年学生,我们应该以实际行动共同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背景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之间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社会主义关系,各族人民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倍加珍惜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兄弟情谊。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发展来之不易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问题探究
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巩固来之不易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答案:①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法律保障。
②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制度保障。
③弘扬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同各种危害民族关系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作为当代青年学生,我们应共同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知识升华
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从公民角度
首先,我们应该十分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其次,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
再次,作为当代青年学生,我们应该以实际行动共同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从党和政府角度
①关键: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③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④政府:我国政府要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⑤法律保障: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实行依法治国。
典题印证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内容。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就是要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原则出发,尊重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对少数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作为汉族学生,正确的态度是 ( )
A.应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民族感情
B.应与时俱进,改变其风俗习惯
C.坚持无神论,反对其宗教信仰
D.鼓励少数民族继续信仰宗教
解析:选A 作为汉族学生,正确的态度是应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民族感情,B、C、D三项均明显错误。
[学业水平达标]
热点一 民族团结唱欢歌, 小康征程铸辉煌
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艰苦创业,一个个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民族团结、边防巩固、生态文明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上阔步前进。据此回答1~2题。
1.“历史告诉我们,在多民族国家,只有民族团结才能实现民族解放,才能建设好国家,才能有幸福生活。”这说明,民族团结是( )
①社会稳定的前提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核心内容
③民族平等的基础
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 只有民族团结才能建设好国家,才能有幸福的人生。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前提、国家统一的基础,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因此①④符合题意。③
说法错误,颠倒了二者的关系;②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自治权。
2.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要求( )
①各民族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帮助
②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③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④实现各民族的同步富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选A 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富裕,而不是同步富裕,④错误,排除。
热点二 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
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开启了新疆民族区域自治的光辉历程。60年来,新疆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据此回答3~4题。
3.60年来新疆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殷实,社会大局稳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主要取决于( )
①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
②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物产丰富,资源富足
④自治区人民积极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建设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①④
解析:选D 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是取得成就的外部因素,自治区人民积极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建设是内因,①④正确;②③与设问要求不符。
4.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47个聚居民族繁衍生息。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与合作的密切程度前所未有。正是这种大团结、大统一、大交流,有力地促进了新疆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这表明( )
①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
②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选C 解答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①说法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④说法错误。②③
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框题能力提升(十七)]
一、选择题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据此回答1~3题。
1.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我国56个民族心相连、手相牵,共同缔造了一个文明和谐的大家庭。可见在我国( )
A.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B.民族差异已经消除
C.伴随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民族问题已经消除
D.各民族逐步走向大同
解析:选A 由于我国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存在差异,从而导致民族差异与民族问题仍旧存在,故排除B、C两项。各民族的团结统一,并不是要消除民族个性,故排除D项。
2.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经济总量翻了数十倍,少数民族的人均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40岁以下提高到如今的70岁左右。以上成就的取得主要归因于( )
A.少数民族地区享有更多的经济自治权
B.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
C.我国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及风俗习惯
D.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解析:选B 材料中的成就取得主要不是归因于少数民族地区享有更多的经济自治权,不选A项;其主要原因是党和国家实行的民族政策和坚持的民族原则,B项最贴切,故选B项;C项属于文化内容,与材料所述经济成就无关,排除C项;D项不切题意,也排除。
3.我们党非常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5年底,少数民族干部已达370多万人。这( )
A.是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重要措施
B.表明各民族在发展经济、文化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
C.有利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D.有助于消除民族之间的差别
解析:选A 少数民族干部是广大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带头人,我们党非常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就是为了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B、C两项与题意无关;“消除民族之间的差别”表述错误,D项不选。
4
.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生活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水、彝、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和其他44个民族成分。当地政府在实践中,下好民族团结这盘棋,“民族团结红利”激活发展潜力:2005年至2015年,全区生产总值增长2.6倍,财政收入增长3.2倍。材料说明 ( )
①维护民族团结是民族地区的中心工作
②民族团结是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
③民族团结直接影响改革稳定统一大局
④民族团结有利于增强民族地区经济实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 材料强调的是民族团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②④入选。①说法错误;③与材料无关。
5.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民族分裂势力越是企图破坏民族团结,我们越要加强民族团结。这是因为民族团结 ( )
①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②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
③是实现各民族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
④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A.①②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C 本题考查民族团结的知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②错误;③中“根本途径”说法错误;①④正确且切题,故选C项。
6.2015年9月2日上午,吉林省-新疆阿勒泰地区产业援疆项目推介会在长春举行。推介会举行了项目签约仪式。一是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投资2亿元的阿勒泰市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二是吉林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投资4.5亿的吉林新能源二期风电项目,三是新吉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投资0.2亿元的葵花油生产线建设项目,四是内蒙古金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0.6亿的吉木乃金海股份法兰制造项目。这种援助( )
①有利于加快新疆发展、维护新疆稳定
②是发展新疆自治区经济的根本举措
③有利于增强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④体现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C 发展新疆自治区经济,根本上要靠新疆各族人民的努力奋斗,②
错误。加强对新疆的对口支援,是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体现,有利于促进新疆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①③④正确。
7.国家制定了许多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和制度。例如:①优先在民族地区安排资源开发项目;②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给予政策倾斜;③保证各级各类少数民族干部的相应比例;④尊重和照顾少数民族饮食、年节等方面的习俗。其中体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的是 ( )
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抓住题干指向性“体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的”,①②正确;③④体现了民族平等原则,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
8.西藏,有两个问题交叉:国家主权问题,必须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社会变革和发展问题,必须反对复辟,迈向进步和光明。主权不可侵犯,但境内外分裂分子不断挑战,经常捣乱;社会焕然一新,但变革刚开头,发展正提速。变革就会引起矛盾,发展之年就有“多事之秋”。无风不起浪,分裂分子千方百计利用矛盾,挑起事端,“邪风”之源就在达赖集团。
新疆,从内看,已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族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但与内地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在拉大;向外看,新疆毗邻的中亚地区战略资源丰富,矛盾错综复杂,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势力不会甘心“油气东输”,处心积虑“祸水东渐”。“祸水”主要来自热比娅之流。
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多次召开西藏、新疆工作会议,提出了推进西藏、新疆跨越式发展,以发展促和谐的工作思路。
试用处理民族关系三原则的关系分析推进西藏、新疆跨越式发展的政治意义。
解析:主要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三原则及其意义的角度分析。
答案:①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②推进西藏、新疆加快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团结、进步事业;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巩固我国的边防,维护国家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