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 MB
- 2021-05-25 发布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
第一部分
专题复习
主干构建
[
考情分析
]
从
命题内容
上看,考查的重点有: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包容性、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从
考查形式
上看,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且主观题有加大考查力度的趋势。
第一课时 核心考点突破
核心考点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核心考点二 文化生活现状与坚持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核心考点三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内容索引
核心考点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2013·
全国
Ⅱ
)
《台湾风物图卷》长达
320
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
“
清明上河图
”
。中国国民党主席在
2005
年访问大陆的
“
破冰之旅
”
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
①
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②
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③
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④
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的重要体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解析
答案
真题体验
解析
本题以《台湾风物图卷》的交流历史为背景,考查有关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之所以将这幅画作为海峡两岸交流的重要角色,是因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与魅力,故
①
正确;
同时,这幅画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说明了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②
正确;
③
错误,它被誉为宝岛的
“
清明上河图
”
,说明了这幅画在台湾及中华文化中的作用和地位,并不能说明其与《清明上河图》具有相同的文化价值与艺术风格;
④
中两岸文化走向
“
同一
”
错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
。
2.(2017·
江苏高考
)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
“
望、闻、问、切
”
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
103
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
A.
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
B.
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D.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
解析
答案
解析
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奠定了中医治疗的基础,并一直发展到现在,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
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
”
,说明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故
A
项正确;
材料并没有体现文化间的相互交流,
B
项不选;
材料没有强调文化多样性,
C
项不选;
民族精神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D
项错误。
3.(2017·
天津高考
)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
“
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
——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主题展览
”
,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和实物,全景式展现了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下列表述与该展览主题最为贴切的是
A.
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B.
营造文化氛围,促进文化创新
C.
传承历史文化,展现时代精神
D.
坚定理想信念,推动文艺繁荣
√
解析
答案
解析
以
“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主题展览
”
全景式展现中国共产党
“
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
”
,故符合该展览主题的是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A
符合题意,入选;
B
中
“
文化创新
”
、
C
中
“
时代精神
”
、
D
中
“
文艺繁荣
”
均与该展览主题关系不大,故均排除。
1.
中华文化
(1)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核心整合
见证与表现
原因
源远流长
①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包容性:
①
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②
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博大精深
①
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②
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③
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2)
中华文化的力量
表现
①
对内: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②
对外:始终显示了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怎样增强
①
方向保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
文化传承: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
“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③
文化交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
立足于社会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⑤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
2.
中华民族精神
(1)
伟大的民族精神
基本内涵
作用表现
创造精神
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辛勤劳作、发明创造。我国产生了闻名于世的伟大思想巨匠,发明了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科技成果,创作了伟大文艺作品,传承了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建设了气势恢宏的伟大工程。今天,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正在前所未有地迸发出来,推动我国日新月异向前发展,大踏步走在世界前列
奋斗精神
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革故鼎新、自强不息,开发和建设了祖国辽阔秀丽的大好河山,开拓了波涛万顷的辽阔海疆,开垦了物产丰富的广袤粮田,治理了桀骜不驯的千百条大江大河,战胜了数不清的自然灾害,建设了星罗棋布的城镇乡村,发展了门类齐全的产业,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生活。今天,中国人民拥有的一切,凝聚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浸透着中国人的辛勤汗水,蕴含着中国人的巨大牺牲
团结精神
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了
56
个民族多元一体、交织交融的融洽民族关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特别是近代以来,在外来侵略寇急祸重的严峻形势下,我国各族人民手挽着手、肩并着肩,英勇奋斗,浴血奋战,打败了一切穷凶极恶的侵略者,捍卫了民族独立和自由,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保卫祖国、抵御外侮的壮丽史诗。今天,中国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更是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努力的结果
梦想精神
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坚忍不拔,以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为实现这个伟大梦想进行了
170
多年的持续奋斗。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爱国精神
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与爱国主义息息相关。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2)
为什么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重要性
①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
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有这样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也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牢铸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
必要性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3)
怎么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①
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主心骨
”
的作用。
②
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
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④
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民族精神与前后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1)
民族精神与人。弘扬民族精神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
民族精神与综合国力。弘扬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3)
民族精神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的结晶。弘扬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党的优良传统。
前挂后联
(4)
民族精神与文化发展创新。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先进性特征,民族精神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与时俱进的体现。根据时代的进步、世界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要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5)
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6)
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加强文化建设包含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加强文化建设的要求,可以反过来推进文化建设的发展。
(7)
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发挥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关于中华文化,
2019
年高考可能结合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呈现地方或民族特色的文化现象,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关于民族精神,可能结合国家公祭日、红船精神等,考查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地位作用及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命题猜想
考向一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
预测题型:选择题
]
1.
春节期间举办庙会在中国城乡盛行,如北京的地坛和广场庙会,上海的城隍庙庙会,天津的古文化街庙会、广济寺庙会,山东泰山的东岳庙庙会等。其中既有集市贸易,也有传统民俗文化展演。各地庙会的举办
①
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
体现了民族精神的时代性特征
③
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④
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多民族色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答案
解析
材料讲的是中华文化的区域性,而不是民族性,
④
不符合题意。
解析
解析
点赞这四种
“
伟大精神
”
是因为其重要性,
②
不是原因。
④
说法错误。
考向二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
预测题型:选择题或主观题
]
2.
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这是我们的骄傲。习近平点赞这四种
“
伟大精神
”
是基于
①
它们是中华民族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
②
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
③
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要求
④
优秀文化决定社会发展水平
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
解析
答案
核心考点二 文化生活现状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2018·
全国
Ⅱ
)2017
年
3
月,中国自主原创、主导制定的手机
(
移动终端
)
动漫标准由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发布。这是我国文化领域的首个国际技术标准,在
“
互联网+文化
”
领域实现了我国手机动漫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跨越。这一成就
①
表明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生命力取决于同科技的融合
②
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
③
标志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
④
确立了我国在国际
“
互联网+文化
”
领域的话语主导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答案
真题体验
解析
解析
②
入选:题干强调我国文化领域首个国际技术标准的成就,这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③
入选:
“
互联网+文化
”
实现了我国手机动漫的跨越式发展,这体现了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发展。
①
错误:
“
取决于
”
表述绝对。
④
错误:
“
主导权
”
的表述与事实不符。
2.(2017·
全国
Ⅰ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世界一流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世界第一颗量子通讯卫星
“
墨子号
”
遨游太空,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领先,
“
蛟龙
”
号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新的世界纪录,超级计算机排名稳居世界第一
……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
凸显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②
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
③
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
④
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答案
√
解析
文化素养的核心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不是科学素养,
①
错误;
科技创新有利于发展本民族文化,也有利于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而不是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
③
错误。
②④
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1.
我国的文化现状
核心整合
是什么
①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②
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怎么办
①
从国家角度看: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主旋律;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②
从文化企业角度看: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生产人民大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
③
从个人角度看:自觉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和腐朽文化的能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2.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为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
是什么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怎么样
①
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②
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③
要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④
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⑤
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3.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
文化自信
为什么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是什么
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这种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怎么样
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为什么
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怎么样
①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
②
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③
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3)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为什么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面对改革发展稳定复杂局面和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媒体格局深刻变化,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
怎么样
①
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②
必须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凝聚民族复兴的坚定意志和磅礴力量
③
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对于本考点,
2019
年高考可能结合影视特别是央视新作等文化现象,考查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弘扬主旋律;可能结合文化建设的经验总结、建设文化强国的举措,考查文化自信以及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生要加强对知识的宏观把握和深层理解。
命题猜想
解析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弱点和缺陷没有消失,故
②
错误;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文化发展方向,故
④
错误。
考向一 弘扬主旋律
[
预测题型:选择题
]
1.
近年来,主流媒体相继推出
“
最美教师
”“
最美孝心
”“
最美考生
”“
最美政委
”
等
“
最美
”
系列内容,挖掘社会真善美,弘扬善良、勇敢、仁爱、乐观、奉献等精神,凡人善举一经报道,就掀起了正能量热潮,获得了公众的好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
主流媒体传递正能量,能够对良莠不齐的文化市场起正确引导作用
②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弱点和缺陷逐渐消失
③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④
主流媒体能够满足人民大众真正的文化
需求
,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解析
答案
解析
增强文化自信,需要对时代发展潮流深刻把握,对自身文化生命力有坚定信念,
①④
符合题意;
②③
属于增强文化自觉,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
C
。
考向二 增强文化自信
[
预测题型:选择题或主观题
]
2.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强文化自信,需要
①
对时代发展潮流深刻把握
②
主动担当发展历史文化的责任
③
对自身传统文化价值充分肯定
④
对自身文化生命力有坚定信念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
解析
答案
核心考点三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2016·
全国丙卷
)
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
……
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的故事,讴歌中国工人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
“
工匠精神
”
。弘扬
“
工匠精神
”
的时代价值在于
①
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依据
②
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时代内涵
③
为我国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现实路径
④
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解析
答案
真题体验
解析
弘扬
“
工匠精神
”
即弘扬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而非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实路径,
③
不选。
弘扬
“
工匠精神
”
的时代价值在于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时代内涵,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
②④
符合题意,答案为
C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
①
错误。
2.(2015·
全国
Ⅰ
)
“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
实事求是
”……
大学校训引导莘莘学子成长成才。
2014
年
4
月,某报推出《校训的故事》专栏,挖掘和阐述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历史传承与当代价值,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校训的故事》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原因是
①
校训的实质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②
校训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
③
校训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
④
校训宣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答案
解析
解析
从
“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
实事求是
”
我们可以推出校训的实质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所以
①
正确;
通过大众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训的故事》才会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故
②
符合题意;
“
校训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
”
的说法,不符合客观实际,故
③
排除;
校训宣传并不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基本的途径应是
“
践行和行动
”
,故
④
排除。故选
A
。
3.(2017·
江苏高考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下列说法能反映这一人才培养要求的是
A.
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
B.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C.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
D.
用人以德,唯德是举
√
解析
答案
解析
A
突出了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正确;
B
强调了
“
才
”
的重要性,没有突出思想道德修养,不选;
C
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与题意不符,不选;
“
唯德是举
”
忽略了科学文化修养,
D
不选。
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整合
是什么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为什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怎么样
①
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②
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③
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2.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为什么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怎么样
①
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②
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③
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④
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
⑤
要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3.
青年一代如何做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们要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必须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关于
“
个人如何做
”
的文化生活知识汇总
(1)
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要求我们自觉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2)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要求我们既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3)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要求我们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前挂后联
(4)
文化在创新中发展,要求我们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5)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求我们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6)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要求我们人人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7)
面对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要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需要我们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
(8)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积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
(9)
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0)
要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必须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2019
年高考可能结合道德模范先进事迹、道德建设实例,考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从试题类型看,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
命题猜想
考向一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预测题型:选择题或主观题
]
1.
某省宣传部去某市调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工作时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农村工作,要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去教化群众、影响群众,要在农民的思想观念、生活理念、思维方式等方面引导农民适应新发展、新潮流、新变化。这一强调基于
①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凝魂聚气、强基固本
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
②
错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
解析
答案
考向二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
预测题型:选择题
]
2.2018
年
3
月
4
日,中央文明办、中国文明网正式发布了
2018
年
“
中国好人榜
”
2
月榜单,共有
101
位
“
身边好人
”
光荣入选。其中,
“
湖南好人
”
贺纯雅入选
“
敬业奉献好人
”
,张建平入选
“
诚实守信好人
”
,梁开础和李春生入选
“
见义勇为好人
”
。弘扬
“
好人文化
”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
①
发挥传统文化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作用
②
承接地气、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③
以身边的道德模范为榜样引领道德实践
④
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
答案
解析
解析
中华民族精神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着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作用,
①
说法错误;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④
说法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