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 MB
- 2021-05-25 发布
1.深圳、珠海等地是我国的第一批经济特区,其特殊性表现在( )
A.突破了计划经济的限制
B.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C.对外关系可以独立自主
D.具有特别的行政权力
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特区”这一概念。“特区”是指国家
划出一定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区,它打破了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特
就特别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但在政治上仍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1980 年 10 月 7 日,国务院正式批转福建省政府《关于厦门经济特区选址的报告》,同意在
厦门岛西北部的湖里地区划出 2.5 平方公里的土地,设置厦门经济特区。1984 年,全国首家
地方性航空公司——厦门航空公司成立。同年,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录像带生产企业——厦
门磁带有限公司正式投产。这则材料说明经济特区在全国对外开放格局中处于( )
A.龙头地位 B.主体地位
C.中心地位 D.领导地位
解析: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经济特区是新中国最早开放的地区,带动开放
的区域逐渐向内地扩展,起了“龙头”的作用。
3.《三星智力快车》的主持人给出了某道题答题的提示语:“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
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依据提示,正确的是( )
A.上海 B.厦门 C.广州 D.汕头
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厦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
也是改革开放后,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4.1980 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20 世纪 90 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
市,并获得联合国“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毗临港澳 B.政策扶持
C.科技领先 D.资源丰富
解析:B。本题考查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和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珠海是
中国经济特区之一,“特区”之所以“特”就“特”在特殊的政策扶持。地理位置是优势,但
不是主要原因。科技领先是政策扶持的结果。资源丰富与实际不符。
5.(2017·北京市普通高中会考)有一首歌的歌词写道:“1979 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
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这里“画
了一个圈”是指( )
A.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建立环渤海经济开放区
C.开发上海浦东新区
D.开发河北雄安新区
解析:A。本题采用排除法解答。根据材料信息“在中国的南海边”可以直接选出答案为 A 项。
6.过去是一个边陲小镇,“一条街,一栋楼,一个警察看两头;一个公园一只猴,不用几分钟,
这头到那头”是对它落后的写照,但改革开放的春风让它“一夜崛起”,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
窗口。它应该是下图中的( )
解析:A。 深圳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
7.从 1980 年起,我国先后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这五个经
济特区( )
A.实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B.享有高度自治权
C.率先实行国有企业改革
D.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解析:D。经济特区“特”在特殊的经济政策,故选 D 项。
8.下图表明四十多年来厦门发生的巨大变化。其原因是( )
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的厦门 今天的厦门
A.引进先进技术 B.引进外资
C.引进先进管理经验 D.对外开放
解析:D。根据图片信息可以得出以 20 世纪 70 年代为界,厦门旧貌换新颜。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0 年,厦门建立了对外开
放的经济特区,故 D 项正确;引进先进技术、引进外资、引进先进管理经验都属于对外开放
的目的,故排除 A、B、C 三项。
9.有人把中国 1979 年所做的追赶世界、融入世界的决策称为打开了“第一扇窗”。“第一扇
窗”比喻的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在广东和福建设立经济特区
C.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解析:B。窗户意味着对外开放与交流。1979 年春,邓小平在与广东省领导谈话时指出可以在
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建立特区,对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这个重
大决策对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10.1979 年 4 月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赴京直谏中央:“中国这么大,各省有各省的特点,有些
应根据省的特点来搞。……希望中央给点权,让广东先行一步,放手干。”习仲勋的建议得到
了邓小平的肯定和支持。广东“先行一步”的表现是( )
A.率先实行农业改革
B.开辟经济特区
C.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D.开放沿海开放城市
解析:B。率先实行农业改革的是安徽省凤阳县和四川省广汉县,故 A 项错误;1980 年中国设
立了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为经济特区,故 B 项正确;设立沿海经济开
放区是在开放经济特区之后的 1985 年,并非广东省的“先行一步”,故 C 项错误;开放沿海
开放城市是在经济特区之后的 1984 年,故 D 项错误。
11.下列某城市人口变化示意材料紧扣研究性学习主题。据此推断,该研究主题应是( )
A.经济特区发展迅速
B.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C.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解析:A。1980 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吸引了大批外来人口,与
材料中“某城市人口变化”相符,故 A 项正确;1984 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中心
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与材料中“1980~1996 年”某城市人口变化不符,故 B 项错误;21 世纪
初,我国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与材料中“1996 年”不符,故 C 项错误;到 21 世纪初,我国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与材料中“1996 年”不符,故 D 项错误。
12.过去是一个边陲小镇,“一条街,一栋楼,一个警察看两头;一个公园一只猴,不用几分
钟,这头到那头”是对它落后的写照,但改革开放的春风让它“一夜崛起”,成为我国对外开
放的窗口,它应该是下图中的( )
A.深圳 B.上海浦东 C.珠海 D.汕头
解析:A。深圳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
13.改革开放前的深圳农村人为了挣得一口饱饭吃,穿越层层铁丝网,泅渡到资本主义地界
去打工;截至 2012 年底,深圳拥有 1000 多万人口,综合经济实力、人均 GDP 和人均可支配
收入均居内地大中城市前列。出现这一显著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实行对内改革
B.深圳紧靠香港
C.深圳人民吃苦耐劳
D.深圳最早成为经济特区
解析:D。题干表明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变化很大,这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具体表现
为深圳最早成为经济特区,这极大地促进了深圳的发展。
14.深圳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有人认为它具有“两个扇面”的作用。“两个扇面”是
指( )
A.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改革的扇面 B.技术革新的扇面和对外交流的扇面
C.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辐射的扇面 D.管理革新的扇面和引进外资的扇面
解析:C。本题考查深圳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第一批经济特区,走在了对外
开放的前沿,对周边地区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和辐射作用。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 年 2 月,国务院批准由香港招商局在蛇口 14 平方千米土地上建立我国大陆第一
个出口加工工业区。7 月 8 日,蛇口工业区基础工程建设正式破土动工。
材料二 1984 年,深圳对粮食、棉布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取消粮票刚开始时,深圳
不少人发慌……由于发挥了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深圳取消粮票后,原先预料中
的风波并未发生。到 1987 年底,深圳放开价格的商品比例达 95%,成功闯过了价格改革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创建蛇口工业区的背景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深圳价格体制改革能够实现平稳过渡的条件。深圳价格
体制改革对其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有何影响?
解析:第(1)问,蛇口工业区的建立得益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改革开放的决策,迈出
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第(2)问,注意把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有机结合。
答案:(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意义:引进外资和技术;
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2)条件: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商品供应日趋充足;体制创新,发挥了价格机制和
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影响:进一步冲击了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
材料三 浦东创下了许多“全国第一”:“中华第一楼”金茂大厦、“中国第一塔”东方明珠电
视塔……全国唯一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和定位的开发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在体
制创新、城市管理等方面,浦东的创举更是不胜枚举。仅在法律服务方面,就创建了全国第
一家知识产权法庭、第一个法律援助中心、第一个“110”电话报警系统、第一台“999”市
民救助电话等。
(1)根据材料一,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结构变化的特点。结合史实说明这一变化的必
要性。
(2)指出材料二中图一到图二深圳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深圳在改
革开放 40 多年里给中国人民带来过哪些思想上的震撼?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上海浦东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从上海浦东的变化
中,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解析:第(1)问,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轻重工业比例的变化,要
联想到“一五”计划的方针。第(2)问,材料二反映了深圳的重大变迁,其原因与对外开放决
策结合起来。第(3)问,第一小问,依托材料,从浦东创造的一系列奇迹来反映它在国家经济
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第二小问,从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等方面加以说明。
答案: (1)特点: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
必要性:现代工业基础薄弱,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增强国防力量,维护国家独立。
(2)主要原因:深圳是最早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
震撼:改革开放后起步期的快速发展带动人们思想的解放;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加
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
(3)地位:浦东新区是上海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化工业基地,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
要标志。
启示:国家的政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外开放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
图一 昔日的边陲
小 镇 —— 老 深 圳
1982 年
图二 今天的现
代化 都市——
新深圳
相关文档
- 中考总复习分类检测试题名著阅读2021-05-25 16:49:339页
- 高二数学人教a必修5练习:第三章不等2021-05-25 16:46:156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练2021-05-25 16:46:133页
-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2021-05-25 16:43:546页
- 期中考试质量检测卷(三)2021-05-25 16:40:2717页
- 九年级上学期同步检测化学试题 第32021-05-25 16:40:258页
-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人教政治总2021-05-25 16:35:329页
- 2020-2021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1课后2021-05-25 16:35:118页
- 2019版一轮复习理数通用版高考达标2021-05-25 16:28:305页
- 福建省漳州市2020届高三高中毕业班2021-05-25 16:26:44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