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2.79 KB
- 2021-05-25 发布
图形
突破
5
地质剖面图的
判读
图形统计
[
题源
] 2018
·天津卷
[
图说
]
我国广西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
[
角度
]
考查地质作用对地貌形态的影响及地壳运动过程
[
题源
] 2018
·北京卷
[
图说
]
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
角度
]
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及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
[
题源
] 2017
·江苏卷
[
图说
]
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
角度
]
考查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
[
题源
] 2016
·浙江卷
[
图说
]
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
[
角度
]
考查地质构造类型及其实践运用
例
[
2018·
天津卷
]
读图文材料
,
回答
(1)~(2)
题。
(
1)
依据图中信息判断
,
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
是
(
)
A.
年降水量的差异
B
.
地质构造部位不同
C.
植被覆盖率不同
D
.
地表岩石种类
不同
典例呈现
图
T5-1
我国
广西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
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
(2)
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
,
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
)
A.
间歇性抬升
B.
持续性抬升
C.
间歇性沉降
D.
持续性
沉降
典例呈现
(1)D
(2)A
[
解析
]
第
(1)
题
,
从图中可以看出
,
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
,
主要原因是其地表岩石受到的侵蚀、破坏程度不同。结合图例和所学的知识可知
,
引起甲、乙、丙三地受侵蚀、破坏程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三地地表岩石种类不同。第
(2)
题
,
由材料可知
,
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
,
形成河流阶地
,
说明这两处在其相应的历史时期均为河床
,
可推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间歇性抬升。
判读技巧
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
,
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正确判读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
(
a)
地质地貌
示意图
(
b)
地貌景观
图
(
c)
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
图
T5-2
1.
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1)
根据地层层序规律确定。沉积岩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
,
因而其岩层分布的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
,
其位置越靠下
;
岩层越新
,
其位置越靠上
,
即越接近地表。如图
(a)
中
Ⅲ
岩层位置靠下
,
岩层较老
;Ⅰ
岩层位置靠上
,
岩层较新。
(2)
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
,
由低级到高级
,
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
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判断。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
,
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
,
侵入岩的形成晚于其所侵入的岩层
,
如图
(a)
中
Ⅳ
岩层的形成晚于其所侵入的岩层
Ⅲ
和
Ⅱ
。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
,
而变质作用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
,
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
(
4)
根据海底岩石的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
,
则离海岭越近
,
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
,
离海岭越远
,
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
;
或者说离海沟越近
,
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
,
离海沟越远
,
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2
.
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
(1)
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
,
如图
(c)
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
(2)
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
,
未受侵蚀前常形成山岭
;
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
,
未受侵蚀前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
(
3)
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
,
核新翼老为向斜
,
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
(4)
看岩层是否受力断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
即岩块是否有相对升降运动或左右错开。如图
(a)
中断层处、图
(c)
中甲处。若岩层只有断裂而无位移
,
则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
应用提升
[2016·
浙江卷
]
图
T5-3
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
,
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图中阶地
(
用
T
表示
,
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
)
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完成
1~2
题
。
图
T5-3
1.
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
,
正确的是
(
)
A.
向斜
,
东侧大
B.
背斜
,
东侧小
C.
向斜
,
西侧大
D.
背斜
,
西侧小
2
.
矿产调查发现
,
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
,
但由于河水深不易开采。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
)
A.
甲
B.
乙
C
.
丙
D.
丁
应用提升
1.C
2.B
[
解析
]
第
1
题
,
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的判断。材料提示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
,
图中显示从谷底向东、西两侧地层由新变老
,
即中间新、两翼老
,
可判断河谷处地质构造为向斜。由于此河段阶地主要由地壳抬升形成
,
河谷西侧阶地较东侧阶地陡
,
且同一阶地
(
如
T2)
西侧分布海拔高
,
所以西侧地壳抬升幅度大。第
2
题
,
本题主要考查流水的沉积作用。该种贵重金属矿物主要分布在河床沙中
,
河床泥沙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图示四地中乙地所在阶地面积最大
,
沙、卵石的沉积厚度大
,
因此最有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
彩色丘陵
(
简称彩丘
)
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地貌学名词
,
彩丘属于多种因素形成的丘陵状杂色岩石地貌
,
其因缤纷的色彩而被称为彩色丘陵。图
T5-4
为祁连山中段北麓张掖丹霞地貌区和彩色丘陵地貌区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
3~4
题。
图
T5-4
3.
张掖彩色丘陵区的地貌形态属于
(
)
A.
背斜山
B
.
向斜
山
C
.
断块山
D
.
火山
4.
推测地质历史时期图中彩色丘陵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
(
)
①
地表径流侵蚀 ②冰川侵蚀 ③地下径流侵蚀
④风力侵蚀
A.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B
4.D
[
解析
]
第
3
题
,
读图可知
,
张掖彩色丘陵区中部地势高
,
两侧地势较低
,
起伏不平
;
从地层来看
,
地层中部向下弯曲
,
两侧向上隆起
,
为向斜构造。故其属于向斜山。第
4
题
,
在地质历史时期
,
张掖地区受暖湿和干冷气候交替影响。暖湿气候时大气降水较多
,
地表径流侵蚀作用显著
;
干冷气候时风力侵蚀作用显著
,
并伴随有冰川侵蚀作用。因此
,
张掖彩色丘陵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地表径流侵蚀、风力侵蚀及冰川侵蚀。
图
BT5-1
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
,
回答
1~2
题
。
教师备用习题
图
BT5-1
1.
图中
(
)
A.
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岩层②
B.
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相同
C.⑤
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
D.
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
2.
图示地区
(
)
A.a
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的储水条件
B.b
处的花岗岩可用作优质石材
C.c
处有河流流经
,
适宜建坝蓄水
D.d
处的石灰岩形成
喀斯特地貌
教师备用习题
教师备用习题
[
解析
] 1.D
2.D
第
1
题
,
结合图示信息
,
在调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可知
:
岩层②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位移
,
说明断层①形成时间晚于岩层②
;③
为变质岩
,④
为岩浆岩
,
形成二者的内力作用不同
;⑤
为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
;
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第
2
题
,a
处岩层上拱
,
为背斜
,
具有良好的储油气条件
;b
处形成喷出岩
,
并非优质石材
,
花岗岩属于侵入岩
;c
处有河流流经
,
但由于有断层发育
,
不适宜建坝蓄水
;d
处所在地区有钟乳石形成
,
故可推知
d
处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
相关文档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25 15:20:085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52021-05-25 12:48:2648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25 03:05:135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5-25 02:58:4836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22021-05-24 23:19:4441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24 21:59:176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24 17:18:1541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24 16:26:575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选修Ⅵ环境2021-05-24 14:04:32157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四2021-05-24 12:01:4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