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6.50 KB
- 2021-05-25 发布
第五课《偶戏》五(2 班 第四节 周四 10 月 13
教学内容:
《偶戏》制作偶人并表演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偶戏的发展历史、
丰富多彩的表演形态和千变万化的人物造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本安排了
布袋木偶和提线木偶两种木偶的制作,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分小组制
作一组木偶进行表演展示。
教学目标:
1.学习布袋木偶或者提线木偶的制作与装饰的方法,能够灵活运用自己的
材料进行制作。
2.通过小组协作制作表演,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以及动手
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偶人,能够按要求完成作品并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
偶戏道具的装饰方法,如何巧用材料,让制作的偶人能活动起来。
教学准备:各种废旧材料、线绳、彩色纸、剪刀、双面胶、小棒、橡皮泥等
课时安排:1 课时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品携带情况。
二、播放《木偶奇遇记》片段,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问:小木偶皮诺曹是怎
样制作的?为什么叫做“木偶”?学生思考并回答。(板书课题:偶戏)
三、了解偶戏的由来
1.偶戏的历史(板书)
中国偶戏的历史相当古老,汉代就已经出现。魏晋以后发展成两种形式,一
种是“宫戏”,用精巧的机关操作,另一种保持以人操作的原始型态,并改进操
作方法,至唐代已有杖举与提线操作两种,到宋代发展成了提线傀儡戏、杖头傀
儡戏及影戏三种。明清两代传延至今的杖头傀儡戏又发展成手托傀儡戏及掌中傀
儡戏,前者近代盛行于广东,后者流传南北各地,闽南地区尤盛。
2.偶戏的种类
中国偶戏大致可分成影偶戏与木偶戏两大类,如傀儡戏、提线戏、手托戏、
杖头戏、杖头傀儡戏、悬丝傀儡戏、木头人戏、布袋戏、木偶戏、掌中戏、影戏、
纸影戏、筷子戏、皮影戏等;各地偶戏之名称亦不尽相同,如皮影戏又称皮猴戏,
掌中戏又名布袋戏,名称之多,不胜枚举。
3.布袋戏的传说
偶戏 (布袋戏),相传起源于三百多年前的福建泉州。
三、欣赏部分偶戏
1.欣赏皮影戏(板书)
介绍皮影戏:用羊皮做材料剪刻出皮影人物等,在幕布后面进行表演。欣赏
几个皮影戏的片段《白蛇传》、《龟与鹤》、《洞庭湖》、《昭君出塞》等等。让学生
了解皮影戏的表演和幕布背后的情景。
2. 布袋木偶戏(板书)
教师将布袋木偶戴在手上进行
表演。
四、观看部分偶人照片并分析
播放图片,请学生说出这些属于
哪种类型的木偶?(板书课题:偶戏)
1.杖头木偶。(板书)
2.提线木偶。(板书)
3.铁枝木偶。(板书)
三、分析探讨
1.观看课本上的木偶制作图片,分别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制作的?学生讨
论、回答。
2.分组讨论,自己小组带的物品可以制作成哪种类型的木偶?
3.探讨一下表演的方式。
五、实践活动
1.分组进行木偶制作。
2.教师巡视指导,安排好学生的合作。
六、小结下课
板书设计:
课题:偶戏
杖头木偶
提线木偶
铁枝木偶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 人美小学美术四上《第7课:飞天》 2021-05-25 16:10:152页
- 人美小学美术一下《第9课 手形的联2021-05-25 15:49:4016页
- 苏教小学美术三上《9动画明星一》P2021-05-25 15:21:3410页
- 人美小学美术二下《第4课 绘画游戏2021-05-25 15:19:1111页
- 人教小学美术二下《第8课叶子上的2021-05-25 15:17:112页
- 人教小学美术三上《第5课登山游戏2021-05-25 15:12:354页
- 湘教小学美术一上《3田野的色彩 》2021-05-25 14:45:5112页
- 人教小学美术四上《第18课电脑美术2021-05-25 14:43:4425页
- 人教小学美术六下《第2课寻找美的2021-05-25 14:29:203页
- 人教小学美术三上《第9课天然的纹2021-05-25 14:28:23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