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1.90 KB
- 2021-05-25 发布
图形
突破
7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
题源
] 2018•
全国卷
Ⅰ
[
图说
]
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图
[
角度
]
考查区域人口增长、变化特点及其区域定位
[
题源
] 2014•
全国卷
Ⅰ
[
图说
]
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图
[
角度
]
考查人口增长特点及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差异
图形统计
[
题源
] 2018•
江苏卷
[
图说
]
某国
2017
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
角度
]
考查人口年龄比例严重失衡的原因及区域定位
[
题源
] 2018•
海南卷
[
图说
] 2001—2017
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图
[
角度
]
考查人口增长的时间差异及其影响
例
[
图
T7-1,
图
T7-2
中
,
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
是
(
)
图
T7-1
我国某省
1990—2014
年间常住人口数量变动
示意图
A
B C
D
图
T7-2
典例呈现
[
答案
]
D
[
解析
]
图示该省
1990—2014
年人口总体上逐渐增加。
2000
年前人口增加较快
,
但每年增加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呈递减趋势
,
即人口增长率较高但逐渐下降
;2000
年后人口增加缓慢
,
人口增长率也比较稳定。
1.
曲线图的判读
图
T7-3
判读技巧
看趋势
曲线上升
,
表示数量增加
,
水平提高
;
曲线下降
,
表示数量减少
,
水平降低。例如上图
,
读某国人口出生率变化曲线可知
,
从
1800
年到
2000
年
,
该国人口出生率波动下降
看水平
数值大
,
水平高
;
数值小
,
水平低。上图中该国人口死亡率在图示时间范围内大部分时段都低于出生率
,
反映人口死亡率水平低
;2000
年死亡率与出生率接近
,
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于
0
看速度
曲线越陡
,
反映变化速度越快
;
曲线越缓
,
反映变化速度越慢。上图中
,1925
年到
1950
年
,
出生率曲线最陡
,
反映人口出生率降速最快
;
而
1875
年到
1900
年
,
出生率曲线平缓
,
反映人口出生率变化小
看阶段
根据转折点
,
可确定发展阶段。一个转折点
,
划分出两个阶段。如上图
,
以
1825
年为界
,
可划分为两个阶段
,
死亡率曲线在此与出生率曲线相交
,
则可认为
1825
年之前是人口增长的第一阶段
,
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
;2000
年
,
出生率和死亡率接近
,
在
1.0%
附近
,
可认为人口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
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三低”阶段
2.
平面三角坐标图的判读
平面三角坐标图是一个三轴坐标图
,
给出一个正三角形
,
在内部作若干条平行于三条边的线
,
并标注出三个坐标轴所代表的变量。这种图通常用来表示有三个变量的地理事象局部与整体的百分比结构。读平面三角坐标图时必须注意
,
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
,
即“比重”或“比例”
,
不表示绝对量
;
图中每个点都能够读取三个变量的坐标数值
,
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
100%
。
如图
T7-4
中“*”表示某国家
(
地区
),
若要准确读取其各年龄段的人口比重数据
,
可以采用平行线法
,
该法分三步
:
(1)
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
,
如图中的箭头①②③。
(2)
过图中标出的点“*”
,
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斜线。注意
:
图中平行斜线应取
a,
而不是取
b(
因为斜线
b
的延伸方向与箭头②不一致
)
。
(
3)
读出上述斜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
,
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
,
在图中待求点“ * ”的三个坐标分别是
0~14
岁约为
23%,15~64
岁约为
73%,65
岁及以上约为
4%
。
3.
四边形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四边形人口统计图中有两边分别表示两个变量
(
一般是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
),
另外两边表示一个变量
(
通常是人口自然增长率
),
如图
T7-5
甲
:
图
T7-5
对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
,
根据一般的直角坐标图的判读即可得出数据。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读取一般以第三个变量作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
,
读数时沿对角线方向读取即可。如
:
图甲中底边
(
横轴
)
表示的是人口死亡率
,
左边纵轴表示的是人口出生率
,
另外两边表示的是人口自然增长率
;
对于图中
Ⅰ
、
Ⅱ
、
Ⅲ
、
Ⅳ
四点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
,
是先作出一条对角线
(
如图乙
),
沿对角线箭头方向判断
(
箭尾到箭头表示数据越来越大
),
由此得出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低到高依次是
Ⅱ
、
Ⅰ
、
Ⅳ
、
Ⅲ
。判断某点具体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时
,
可过此点作表示自然增长率的对角线的平行线
,
交于两边即可
,
如图乙
Ⅰ
处的虚线。
(Ⅱ
、
Ⅰ
、
Ⅳ
、
Ⅲ
处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依次大约为
0
、
6‰
、
16‰
、
28‰)
。
4.
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
(1)
读构成
如图
T7-6,
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图
T7-6
(2)
定类型
年轻型和成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传统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
其中年轻型人口处于加速增长阶段
,
成年型人口处于增长减速阶段
;
老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图
T7-7
(3)
析变化
①正常变化
从年轻型到老年型的正常转变
,
其变化主要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
受人口自然增长变化的影响
,
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转变
。
②特殊
变化
a
.
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变小
(
如图
T7-8A
处
)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
一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等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
,
二是重大灾害等导致死亡率上升
,
三是人口的大量外迁。
b.
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增加
(
如图
T7-8B
处
)
。其原因可能是就业、升学等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
c.
男女比例的明显失调
(
如图
T7-8C
处
)
。可能是战争导致大量男性死亡
,
也可能是钢铁、纺织等对职工性别有一定要求的工厂建设导致的。
图
T7-8
[
2019•
武汉
4
月调研
]
国际通用标准
,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到人口总数的
10%,
或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到人口总数的
7%,
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图
T7-9
示意
1953—2015
年安徽省老年人口变化情况
,
图柱表示人口数量
,
折线表示人口比重。据此完成
1~2
题。
图
T7-9
应用提升
1.
安徽省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大致在
(
)
A.1982
年
B.1990
年
C.1998
年
D.2010
年
[
答案
]
C
[
解析
]
第
1
题
,
读图可知
,
安徽省
1995
年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小于
7%,2000
年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大于
7%,
故安徽省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1995—2000
年。
2.
安徽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主要措施有
(
)
①
完善、繁荣养老市场 ②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③发展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 ④推进城市化和人口流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
答案
]
A
[
解析
]
第
2
题
,
完善、繁荣养老市场
,
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
发展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
,
都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措施。推进城市化和人口流动
,
既不能降低老年人口比重
,
也不能使老年人老有所养。
图
T7-10
中
,
图甲为我国广州市某区
2002—2016
年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
,
图乙为该区
2015
年常住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
3~4
题
。
图
T7-10
3.
有关该区的说法
,
正确的
是
(
)
A.
位于市中心
,
建筑物高大密集
B.
位于市中心周围
,
昼夜人口密度差异大
C.
位于城市边缘
,
环境质量较好
D.
位于城市外缘
,
环境污染严重
[
答案
]
C
[
解析
]
第
3
题
,
据图可知
,
该区从
2003
年开始人口迅速增加
,
且
2015
年常住人口年龄高度集中于
18~23
岁
(
正好是接受大学教育的年龄段
),
据此可以推测该区应建有大学城
,
而大学城一般建立在环境质量较好、较为安静的城市边缘。
4.
为进一步促进该区的发展
,
当地政府最应该做的是
(
)
A.
治理污染
,
保护环境
B.
完善交通
,
缓解交通压力
C.
改善投资环境
,
增加就业机会
,
缓解就业压力
D.
完善基础设施
,
营造充满活力的学习及创新环境
[
答案
]
D
[
解析
]
第
4
题
,
据上题分析可知
,
该区建有大学城
,
因此为进一步促进该区的发展
,
当地政府应该完善相关基础设施
,
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创新环境。
读我国某农村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
图
BT7-1),
完成
1~2
题。
图
BT7-1
教师备用习题
1.
图示反映该村
(
)
A.
位于浙江省沿海地区
B.
环境优美
,
迁入人口多
C.
医疗卫生水平高
D.
受经济因素影响
,
人口迁移率高
教师备用习题
[
答案
]
D
[
解析
]
第
1
题
,
由图可以看出
,
该村
20~40
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重很小
,
说明该村的劳动年龄人口以外出务工居多
,
受经济因素影响
,
人口迁移率高。
2.
该村人口现状可能给当地带来的问题有
(
)
①
养老服务难以保障 ②加重就业困难 ③劳动力
短缺 ④
土地养老杯水车薪 ⑤环境人口容量降低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教师备用习题
[
答案
]
B
[
解析
]
第
2
题
,
由图可以看出
,
该村少年儿童及老年人口的比重大
,
青壮年人口比重小
,
所以该村人口现状可能给当地带来的问题主要是养老服务难以保障
,
劳动力短缺
;
大量的人员外出务工
,
说明土地产值较低
,
土地养老杯水车薪。
相关文档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25 15:20:085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52021-05-25 12:48:2648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25 03:05:135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5-25 02:58:4836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22021-05-24 23:19:4441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24 21:59:176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24 17:18:1541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24 16:26:575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选修Ⅵ环境2021-05-24 14:04:32157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四2021-05-24 12:01:4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