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00 KB
- 2021-05-25 发布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专题能力训练十一 认识论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2017 四川成都模拟)某科研团队在正常大气压的 200 万至 350 万倍压力条件下对氢的变
化进行了观察。出人意料的是,在极端高压条件下氢转化成了单层片状结构,这一研究推翻了
一个预测,也证实了另一个预测。三十年前,化学家就能根据简单的化学理论预测出这种结
构。这表明( )
①人类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③实践推动着人们进
行新的研究 ④科学实验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故不选④。三十年前,化学家就能根据简单的化学理论
预测出氢在极端高压下会转化成单层片状结构,科研团队的观察研究,证实了这一预测,说明
了①②。题干未说明新的研究,只强调对原有研究的进一步认识,故排除③。
2.美国科学家通过对“好奇号”火星探测器采集到的信息分析发现,火星曾在较长的时间里
存在过比较温暖的气候,平均温度高于零摄氏度,这为证实火星上曾存在湖泊的假设给出了
有力支撑。这一发现佐证了( )
①科学实验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 ②认识总是在不断反复的过程中获得发展 ③
认识从实践中来并最终要回到实践中去
④实践的发展为认识的发展提供日益完备的工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认识论。材料阐述的是火星探测活动证实假设,②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因而
答案为 C 项。
3.时光没有教会我任何东西,却教会了我不要轻易去相信神话。下列与此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 )
①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②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③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 ④青灯一盏文章铺锦绣,苦心几番诗词发春华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时光没有教会我任何东西,却教会了我不
要轻易去相信神话”的哲学含义是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唯一标准,①③与此蕴含的哲理相同;②体现量变与质变关系原理;“青灯一盏文章铺锦绣,
苦心几番诗词发春华”是一副励志读书的楹联,体现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不符合题意。
4.清朝初期,很多人对西学还是很感兴趣的,也学了不少,但只是一种猎奇和雅兴,并没有让
这些知识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什么作用,这是明末清初我国科技开始落伍的重要原因。这启示
我们( )
A.认识不能脱离实践,科学技术必须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B.矛盾具有普遍性,要一分为二地看待科学技术的作用
C.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D.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发挥科技的作用
答案 A
解析清朝初期,虽然很多人对西学很感兴趣,但并没有让这些知识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什么作
用,这是明末清初我国科技开始落伍的重要原因。这启示我们认识不能脱离实践,科学技术必
须与社会发展相结合,A 项正确。B、C、D 三项材料未体现。
5.在医学领域,一场革命悄然而至。长期以来以“心死亡”判断死亡的标准将被“脑死亡”
取代。“脑死亡”不再是一种理念,而是已经有了首次实践。当然,其中必然伴随着争议,但
这毕竟是科学和理性的选择,是对人的生命的最大尊重。从哲学上看,“脑死亡”取代“心死
亡”成为判断死亡的标准表明( )
①正确认识的形成往往要经历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 ②没有实践的检验就不会有正确认识
的产生 ③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④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一
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答案 A
解析②表述不合理,正确的认识产生于实践,并可为实践所检验;④表述错误,真理不是被推
翻的过程,而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6.下面漫画《塑造》所蕴含的哲理是( )
《塑造》 徐鹏飞
A.认识的对象具有多重属性
B.认识受主体自身状况的影响
C.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
D.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认识的因素。漫画中两幅画作的差异受到两位画家自身客观状况的影响,
故 B 项正确。A 项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意识具有能动性,并不是对客观对象的简单复制,C
项观点错误;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D 项观点错误。
7.自古以来,火就是纸的“天敌”,大火曾无数次“吞噬”人类宝贵的纸质文物。但中科院上
海硅酸盐研究所最近成功合成出一种高柔韧性、可耐 1 000℃以上高温的“耐火纸”。“耐
火纸”与普通纸张的制作原理相似,只是制作材料有所不同。这表明( )
①科学实验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 ④事物的发展是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
历史的统一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①说法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
理性的唯一标准;③说法错误,因为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并不是被推翻,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发展。②④说法正确,故答案选 A 项。
8.(2017 全国Ⅰ卷)某科技创业园区创建了集创业者、专家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创新平台
——“零工社区”。各类专家以“打零工”的方式回答、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创业者通
过与专家交流,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提高了创业成功率。“零工社区”推
动创新创业发展得益于( )
①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新问题 ②创业者用直接经验检验专家的间接经验
③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 ④创业者善于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
实践成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论,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创业者的
问题来自于创业实践,专家回答、解决问题有利于促进创业实践发展,故①正确。实践是检验
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故②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专家把创业者的经验进行系统化、理论
化的过程,排除③。创业者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体现了认识经过实践转化为成果,可见④
正确。
9.中国暗物质实验合作组在美国《物理评论 D》杂志上发表了最新暗物质实验结果,确定性
地排除了美国一个实验组几年前给出的暗物质区域,人类探测器迄今尚无真正发现这种看不
见的物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B.原有的真理常常在新的实践中被推翻
C.实践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取真理性认识
D.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追求真理的过程。暗物质实验结果不断更新,体现了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
止境的过程,D 项符合题意;A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因为材料强调的不是物质性问题;真理有其
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只要条件存在着,真理就存在着,因此 B 项错误;实践的目的是改造世界,
造福人类,而不是获得真理性认识,C 项错误。故答案选 D 项。
10.(2017 河北秦皇岛模拟)两年前,清华大学教授颜宁带领年轻的团队,首次解析了人源葡
萄糖转运蛋白 GLUT1 的三维晶体结构,世界上很多实验室为此已经攻关了数十年都没有获得
正确的结论。该成果的意义在于,如果研究清楚 GLUT1 的结构、工作机理,通过调控它也许可
以实现葡萄糖转运的人工干预,比如可能通过特异阻断对癌细胞的葡萄糖供应,达到抑制癌
细胞生长的目标。这说明( )
①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③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 C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认识,排除①。材料没有强调认识的检验标准,排除
③。很多实验室攻关数十年都没有获得正确结论,体现了追求真理的过程十分艰难,故②正
确。科研成果可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故④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 30 分)
11.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问题。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供需关系结构失衡,“供需错位”。一方面,过剩产能制约中国经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济转型;另一方面,中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因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才能真正启动内需,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资源
要素最优配置,提高生产力水平,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供给侧改革是有历史成功先例的,20 世纪 70—80 年代,美、英相继陷入“滞胀”,“里
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分别采用减税和国企改革等措施帮助经济走出衰退的泥沼,供
给经济学坚持“小政府,大市场”、自由竞争和企业家精神的理念,认为经济一般不会发生任
何生产过剩的危机,更不可能出现就业不足,因为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
(1)有学者认为,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借鉴供给经济学理论,又不能简单照搬别国的
成功模式和先例。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9 分)
(2)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合理性。(7 分)
答案(1)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供给经济学,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
理性认识,具有普遍性的品格,对我国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借鉴作用。②真理是具体
的、有条件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真
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因此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
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照搬别国模式。③追求真理是一个
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
和发展真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而不能囿于既有的认识。
(2)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正确的意识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推
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尊重市场规律的体现,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实现资源要素最优配置,提
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1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法治建设要以保障
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级党组织要带头依法办事,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
徇私枉法。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建立权责统一、权威
高效的行政体制。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如何推进依法治国进程。(8 分)
材料二 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广泛收集民意和征求各民主党派意见的基础上,深入总结了十一
届三中全会以来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
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深刻剖析了我国法治建设的重大
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根据新形势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全会
明确,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
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2)结合材料二,从“求索真理的历程”角度谈谈出台《决定》的方法论依据。(6 分)
答案(1)①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做到依法执政。各级党组
织要带头依法办事,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②各级政府作为行政机关要依法
行政,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提高行政水平和政府权威。③要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④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
法治国相结合,切实保障人民权益。
(2)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决定》的出
台是建立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法治实践探索的基础之上的。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要求我们坚持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决定》深刻剖析了法治建设的理论问题和
实践问题,根据新形势提出了依法治国的目标任务、重大原则。③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认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识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它要求我们重视发挥科学理论的作用。《决定》形成了依法治国
的新理论,对推进法治建设有重要作用。
解析解答第(1)问时要审读设问,明确答题方向,审读材料,找准切入点。本问旨在考查推进
依法治国进程的措施,可以从党的地位和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的原则等角度进行分析并组织答案,注意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第(2)问作答时注意答题范围为
“求索真理的历程”,指向是出台《决定》的方法论依据,可以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
条件性、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并组织答案,注意结合相关材料阐述。
相关文档
-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2021-05-25 15:34:077页
-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热点2021-05-25 15:22:323页
- 202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单元文化2021-05-25 15:11:0712页
-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时事热点专2021-05-25 15:09:2012页
-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仿真2021-05-25 15:04:445页
-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高考政治一2021-05-25 15:02:096页
-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2021-05-25 15:01:055页
-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第一单2021-05-25 14:59:525页
-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2021-05-25 14:52:3118页
-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2021-05-25 14:48:5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