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5 MB
- 2021-05-25 发布
第
1
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
.
农业区位
(1)
农业生产所选定的
(
绝对区位
)
。
(2)
农业与
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
相对区位
)
。
2
.
主要区位因素
(1)
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2)
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政策、科技等。
地理位置
地理环境
3
.农业区位变化
(1)
比较稳定。
(2)
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
.
概念
一定地域和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和自然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
2
.
特征
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
、结构、
、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
农业生产地区
生产条件
经营方式
3
.案例
——
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1)
分布:国土的
和西南部。
(2)
生产模式:交替种植
、
或休耕。
(3)
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的区位优势:地势平坦开阔;
条件好;气候暖湿;土地肥沃;
;机械化程度高。
三、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
有利影响
:合理的强度,能使土地资源永续利用。
2
.
不利影响
:不合理生产,会引起
、土地肥力下降、土壤
、土地盐碱化、土壤板结、生产多样性破坏等。
东南部
耕作业
畜牧业
灌溉
地广人稀
水土流失
污染
【
温馨提示
】
农业区位因素中,市场因素是经常变化的、起决定性的因素,它决定着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
及时练习
】
1
.
1980
年以来,黑龙江省西部水稻集中种植区向北推移了
1
个纬度左右,替代了原玉米种植区。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A
.土壤肥力
B
.热量条件
C
.河流汛期
D
.降水总量
【
解析
】
本题考查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水稻种植纬度向北推移是当地温度升高的结果,究其原因在于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热量条件的变化。
【
答案
】
B
下图是我国某村四种农产品产值构成图。
读图回答
2
~
3
题。
2
.影响该村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是
(
)
A
.政策
B
.市场
C
.地形
D
.气候
3
.该村可能位于
(
)
A
.杭州市附近
B
.长春市附近
C
.福州市
D
.烟台市
【
解析
】
第
2
题,读图可知,该村农产品产值结构中乳产品、蔬菜所占比重较大,故其主导因素是市场。第
3
题,该村种植有玉米与甜菜,应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综合分析四个选项,该村最可能位于长春市附近,故选项
B
正确。
【
答案
】
2.B
3.B
【
方法技巧
】
混合农业的判定: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农业部门相结合,且比重较大,如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最常见的是把种植业与畜牧业相结合。
[
考点精析
]
1
.
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因素
区位
因素
对农业生产
的影响
典型案例
改造与变化对农
业区位的影响
气
候
光照
植物光合作用所必需
南方的柑橘等亚热带水果;北方的苹果等温带水果;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畜牧业
利用玻璃温室可以改善作物生长的温度条件,并对光照、通风、湿度等条件进行调节
热量
积温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期和耕作制度
降水
过干或过湿都不利于作物生长
地形
平原
适宜发展耕作业和机械化作业
山区
适宜发展林牧业,农作物分布有垂直变化,缓坡
(
小于
25°)
适宜发展梯田
土壤
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直接供给作物养分
东南亚砖红壤区的茶树
水源
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成为发展种植业的关键
河西走廊的灌溉农业;新疆的绿洲农业
2.
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及环境因素
区位
因素
对农业生
产的影响
典型案例
改造与变化
对农业
区位
的影响
社
会
经
济
因
素
市场
市场需求量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城市周围发展畜牧业和园艺业;
“
订单
”
农业
城市的发展影响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
交通
运输
方便、快捷的交通有利于商品农业的发展
荷兰成为世界鲜花基地
交通条件改善,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农产品市场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政策
影响作物种类、播种面积和产量
我国宏观调控下农业结构调整、区域化生产
农业地域类型的转变
政策
影响作物种类、播种面积和产量
我国宏观调控下农业结构调整、区域化生产
农业地域类型的转变
科技
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影响巨大
橡胶生产北界的推移;温室农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农业差距
通过培育良种等扩大农作物区位范围;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单产量
劳动力
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影响着农产品的成本和质量
发达国家劳动力数量少、素质高,发展中国家相反,如季风水田农业
区域劳动力数量、质量影响产品成本和农业地域类型转变
环境因素
与其他因素共同影响产量、质量和市场销售
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
影响农业结构调整
[
技法点拨
]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一般方法
1
.
总体评价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图中某种农业发展的条件。例如:下图为
“
我国五个重要农业区域分布图
”
,试评价
A
、
C
、
D
、
E
四地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B
地发展水产养殖业的优势条件。
该类问题解答的基本方法为:一是
“
全面思考
(
各因素
)
,重点评析
(
主导因素
)
,依分作答
(
条理清晰
)
”
;二是
“
利弊均等,客观公正
”
。
2
.关键因素法
从影响某种农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找出该种农业发展的关键区位因素。关键区位因素可分为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因素三大类。
(1)
主要因素:指一区域符合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
限制性因素: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的因素,如西北地区水源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3)
主导因素: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如果没有该因素,就不可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它可能是最突出的优势因素,也可能是限制性因素。
下面是部分典型地区农业的主导因素:
主导
因素
典型农业
(
农作物
)
热量
青藏高原的青稞、珠江三角洲地区一年三熟的作物、海南岛的天然橡胶
水源
河西走廊的粮棉、河套平原的种植业
3.
发展分析法
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动态地分析农业区位图上反映的问题。
地形
横断山区、我国东南地区的立体农业
土壤
东南丘陵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
市场
城市郊区的乳牛、花卉、蔬菜
交通
冬季,海南岛的蔬菜供应到北京地区
技术
无土栽培,冬小麦、水稻种植区界线北移
[
对点练习
]
1
.
(2013·
课标
Ⅰ
)
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读下图,完成
(1)
~
(2)
题。
(1)
每年情人节
(2
月
14
日
)
,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玫瑰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
A
.地形较平
B
.降水较丰沛
C
.气温较高
D
.土壤较肥沃
(2)
目前,墨西哥已成为哥伦比亚在美国鲜切花市场的竞争对手。与哥伦比亚相比,墨西哥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优势在于
(
)
A
.运费低
B
.热量足
C
.技术高
D
.品种全
【
解析
】
第
(1)
题,本题以鲜切花的生产和销售为背景,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及相关知识。哥伦比亚地处赤道附近,与美国相比,在冬季其生产鲜切玫瑰花的突出优势为气温较高。第
(2)
题,墨西哥与美国相邻,与哥伦比亚相比,其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突出优势是距离近,运费低。
【
答案
】
(1)C
(2)A
[
考点精析
]
1
.
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
.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特点
澳大利亚墨累
—
达令盆地以小麦
—
牧羊混合生产为主,是现代混合农业的典范。其特有的生产优势如下所示:
[
技法点拨
]
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方法
判断一个区域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关键要看该区域的生产对象和生产目的,要建立一种生产对象
→
生产目的
→
生产规模
→
地域类型的思维模式。如表:
判断依据
判断结论
生产对象
生产目的
生产规模
地域类型
水稻
自给
小农经营
季风水田农业
小麦、玉米
面向市场
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商品谷物农业
牛、羊
面向市场
大牧场
大牧场放牧业
奶牛
面向市场
规模较大,商品率高
乳畜业
谷物、牲畜
主要面
向市场
规模较大、机械化水平提高
混合农业
[
对点练习
]
2
.
(2010·
北京文综
)
读图,回答问题。
指出乙、丙两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与乙区相比,说明丙区农业生产的自然优势。
【
解析
】
结合图可知乙、丙两地都为世界著名的混合农业区,丙地为墨累
—
达令盆地,地形平坦、有灌溉水源是其最大优势。
【
答案
】
乙、丙两区同为现代混合农业
(
小麦
—
绵羊带或小麦
—
牧羊带
)
;丙区有河流
(
水资源较丰富
)
,平原范围广
(
地形较平坦
)
。
农业区位因素图的判读
1
.
将地形、气候因素叠加起来,初步确定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
(1)
考虑地形条件的影响:地形影响着农业生产的类型与分布,可结合下图理解:
(2)
考虑气候条件的影响:不同的气候条件适宜不同的作物生长,这种影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柑橘
——
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甜菜
——
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棉花
——
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水稻
——
水热条件好的平原地区;苹果
——
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2)
考虑气候条件的影响:不同的气候条件适宜不同的作物生长,这种影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柑橘
——
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甜菜
——
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棉花
——
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水稻
——
水热条件好的平原地区;苹果
——
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
判读应用
】
(2010·
山东文综
)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
1
~
2
题。
1
.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
A
.气候
B
.水源
C
.地形
D
.土壤
2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
)
A
.稻田
B
.鱼塘
C
.果园
D
.菜地花圃
【
解析
】
第
1
题,受地形坡度的影响,在不同的海拔发展不同的农业生产,所以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地形。第
2
题,就单位面积产值而言,某地花圃>鱼塘>果园>稻田。随着城市的发展,城郊土地价格上升。为了减少生产成本,获得更高的利润,城郊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用地增加,单位面积产值低的农业用地面积降低。
【
答案
】
1.C
2.A
相关文档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强2021-05-24 23:34:0035页
- 2018届福建省罗源一中人教版高中地2021-05-24 12:43:1737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地2021-05-22 20:36:0656页
- 2018届福建省罗源一中人教版高中地2021-05-22 13:22:3530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地2021-05-21 18:46:5189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部2021-05-20 23:03:1388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2021-05-20 20:30:3953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地2021-05-20 14:11:2939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部2021-05-20 00:13:5960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地2021-05-19 17:30:02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