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 MB
- 2021-05-25 发布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考点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
核心知识通关
】
1.
对外开放的前沿
:
(1)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
_________
调整。
①产业结构变化
:
第一、二产业比重
_____,
第三产业比
重上升。
产业结构
下降
②
工业内部结构变化
:
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下
降
,_________________
产业比重上升。
(2)
国家对外开放政策。
将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
,
给予许多
_____
_____
。
技术、知识密集型
优惠
政策
(3)
良好的区位条件。
(4)
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毗邻港
澳
2.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
增多
扩大
城市
3.
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
(1)
产业
_____
面临困境
(
与长江三角洲相比
,
产业基础、
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和经济腹地处于劣势
)
。
(2)_________
相对落后
(
城中村
,
基础设施落后
)
。
(3)_________
问题日趋严重
(
酸雨、水质、固体废弃物
污染等
)
。
升级
城市建设
生态环境
4.
解决措施
:
(1)
治理污染
,
保护生态环境。
(2)_________
调整
,
以广州为基地
,
发展石化、钢铁、
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
(3)
构建
_____________
城市群
(
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
,
分工合作
)
。
(4)
加强规划与管理。
产业结构
大珠江三角洲
【
图文助记
】
1.
珠江三角洲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原因
: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
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为此
,
珠江三角洲地区正在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
,
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
,
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
2.“
城中村”问题
:
城中村的弊病表现在经济、社会、文
化、景观、环境等多个领域
,
主要包
括以下问题
:
人口密度过高
;
建筑密度
过大
,
布局混乱
;
市政设施不足
,
公共服务设施欠缺
;
环境卫生条件差
;
社会治安混乱。
【
规律方法
】
图示法理解珠江三角洲工业化
和城市化问题及相应措施
【
经典例题导悟
】
(2015
·
上海高考
)
在区域发展过程中
,
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
❶
。下图为崇明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据此完成
(1)
、
(2)
题。
(1)2000
年到
2012
年
,
崇明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
①
第一产业效率提高
,
农村出现剩余劳力
②第二产业长足进步
,
吸纳农村剩余劳力
③第三产业产值稳定
,
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④产业结构基本稳定
,
就业人口基本不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
崇明县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
,
调整第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
❶
。其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是
(
)
A.
休闲旅游业
B.
高端金融业
C.
农贸批发业
D.
房地产业
【
思维流程
】
【
答案
】
(1)__
A
__,(2)__
A
__
。
【
高考模拟精练
】
2015
年
7
月
,
北京市明确了为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
将在通州建设行政副中心
(
下图京东新城一带
)
。结合下图
,
回答
1
~
3
题。
1.
推测北京市迁移行政职能的首要目的是
(
)
A.
平衡地区发展
B.
提升国家形象
C.
分散主城区人口
D.
吸引国际投资
2.
与京北、京南新城相比
,
在通州地区
(
即京东新城一带
)
建设北京行政副中心的优势条件是
(
)
A.
农业发达
B.
位置条件
C.
用地充足
D.
人口稠密
3.
通州行政副中心提供的长期工作职位
,
所属的主要部门是
(
)
A.
农业
B.
制造业
C.
建筑业
D.
服务业
【
解析
】
1
选
C,2
选
B,3
选
D
。第
1
题
,
北京市作为首都
,
人口压力大
,
迁移部分行政职能
,
可以缓解人口压力。第
2
题
,
结合题干中协同京津冀发展的信息及图示通州处在北京、天津中间的位置
,
可见其位置条件优越
,
便于行政职能的发挥。其他几项
,
和京北新城、京南新城相比
,
优势不突出。第
3
题
,
作为行政副中心
,
职能主要是政治、文化职能
,
因此与此相关的产业部门主要是第三产业。
(2016
·
蚌埠模拟
)
京津冀协同发展要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
“
一环六放射
”
的高速路网交通一体化体系为依托
,
打造
1
小时都市圈
,
努力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赢发展。读下图
,
回答
4
、
5
题。
4.
京津冀三方目前产业结构既雷同又竞争
,
没有形成互补的格局
,
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看
,
天津应着重发展的经济部门是
(
)
A.
机械制造业
B.
传统服务业
C.
创意文化产业
D.
石油资源的开发
5.
京津冀高速路网一体化
,
目的是
(
)
①
提高运输效率
②增加运输方式多样性
③加强城际联系
④促进城市群互动发展
⑤各城市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④⑤
【
解析
】
4
选
A,5
选
C
。第
4
题
,
天津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城市
,
天津市科技力量雄厚
,
人才众多
,
工业基础好
,
产业协作条件好
,
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
,
应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第
5
题
,
交通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先行
,
路网一体化建设可提高运输效率、加强区域内城际联系、便利区域内经济合作与人员往来、密切区域内经济联系。
(2016
·
湖州模拟
)
下图为我国京津冀、
“
长三角
”“
珠三角
”
地区
2010
年民用机场旅客吞吐量比较。完成
6
、
7
题。
6.
旅客吞吐量反映出
(
)
A.
“
珠三角
”
地区城市化水平高
B.
“
长三角
”
经济发展水平低
C.
京津冀区域发展最不平衡
D.
上海交通辐射能力最强
7.
京津冀地区加快经济一体化的合理措施是
(
)
A.
河北完善路网
,
提升产业承接能力
B.
北京加强产业集聚
,
增强吸引力
C.
天津外迁企业总部
,
缓解环境压力
D.
河北以生态建设为重
,
美化环境
【
解析
】
6
选
C,7
选
A
。第
6
题
,
读图
,
根据各机场的旅客
吞吐量分析
,
京津冀区域旅客吞吐量差异最大
,
发展最
不平衡
,C
对。仅有吞吐量
,
不能表示“珠三角”地区城
市化水平高
,A
错。“长三角”经济发展水平高
,B
错。
北京的交通辐射能力最强
,D
错。第
7
题
,
京津冀地区加
快经济一体化的合理措施是河北完善路网
,
提升产业承
接能力
,A
对。北京加强政治文化职能
,
增强吸引力
,
产
业分散出市区
,B
错。天津增强工业职能
,
加强环境治理力度
,C
错。河北以承接工业转移为重
,
加强生态建设
,
美化环境
,D
错。
【
加固训练
】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河北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城镇化率快速提高的主要目标
:
到
2015
年
,
全省城镇化率达到
51.5%,
城镇人口由
2010
年的
3 150
万人增加到
3 800
万人。
材料二 下图为
2005
~
2011
年河北省城镇化率示意图。
(1)2012
年末
,
河北省的城镇化率为
46.8%,
而同期全国城镇化率为
52.57%
。河北省城镇化率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2)
目前河北省正处在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
,
分析其面临的机遇。
【
解析
】
第
(1)
题
,
结合河北省城镇化发展的动力和城镇化的表现进行分析。第
(2)
题
,
河北省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可结合地理位置、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来分析。
答案
:
(1)
大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
中等城市偏小
;
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水平不高。
(2)
地处环首都、环渤海核心地带
,
区位优势明显
;
国家
“
十二五
”
规划将京津冀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纳入国家战略
,
有政策支持。
类型
26:
产业结构示意图
【
典型图示
】
产业结构示意图主要反映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
,
体现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的变化
,
一般有柱状图、曲线图和饼状图
,
主要考查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及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
【
获取信息
】
❶
各类产业所占比重
;
❷
不同的时间产业结构比重、工业总产值多少及时间变化
;
❸
工业总产值
;
❹
表示第一产业
;
❺
表示第二产业
;
❻
表示第三产业
;
❼
表示工业总产值。
【
信息解读
】
产业结构组成特点分析
(1)
根据某年份三大产业结构所占比重判断社会产业结构构成。如上图
,
可以读出
1980
、
1985
、
1990
、
1995
、
2000
、
2005
年六个年份产业结构组成
,
根据比重判断出社会主导产业。
(2)
根据不同年份同一产业在社会产业结构中比重的变化
,
判断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上图中我们可以通过
1980
、
1985
、
1990
、
1995
、
2000
、
2005
年六个年份第二
(
或第一、第三
)
产业在每个年份的比重数值比较
,
推断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
,
分析变化的原因。
(3)
分析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
调动知识
】
产业结构变化原因及采取措施分析思路
(1)
根据结构变化推测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
①第一产业比重下降
,
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
一般是由于区域工业化的发展
,
推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②第二产业比重大幅度提高
,
一、三产业比重下降
,
一般是区域工业化高度发展引起的
,
在此发展模式下社会经济发展一般不平衡。
③
第三产业比重大
,
其次是第二产业
,
第一产业比重小。该区域一般是城市化水平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区域。
(2)
根据产业结构发展变化中出现的问题
,
采取有效措施。
①针对第一产业比重大的产业结构
,
一般是因地制宜发展当地工业
,
当地工业发展主要考虑资源型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和利用优越地理位置发展的加工、物流产业等。
②
针对第二产业比重大的产业结构
,
一是调整产业结构组成
,
产业类型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
二是在城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
提升城市化水平和城市的服务质量。
【
迁移应用
】
考向
1
产业结构变化及原因
(2016·
新疆联考
)
下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新疆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
1
、
2
题。
1.
对近三十多年来新疆产业发展过程的描述
,
正确的
是
(
)
A.
第一产业的比重持续下降
B.
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
C.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下降
D.
第二产业比重先降后升
2.
影响新疆产业结构变化的因素不包括
(
)
A.
政策导向
B.
科技进步
C.
气候变化
D.
资源开发
【
解析
】
1
选
D,2
选
C
。第
1
题
,
由图可知
,
第一产业的比重先增加
,
到
1984
年最高
,
再逐渐下降
;
第二产业的比重先下降
,1990
年达到最低
,
然后上升
;
第三产业的比重先增加
,
到
2000
年达到最高
,
再下降
;
本图是产业结构变化图
,
反映不出从业人员比例的变化
,
故选
D
。第
2
题
,
新疆产业结构变化主要与资源、政策、科技、交通等因素有关
;
气候变化属于自然条件的变异
,
对于产业结构的变化影响很小
,
故选
C
。
考向
2
考查产业结构的调整
下图表示安徽省
1985
~
2010
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
3
、
4
题。
3.
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
表现
在
(
)
A.
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
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
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
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4.
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
,
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
(
)
A.
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
B.
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C.
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
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
解析
】
3
选
D,4
选
A
。第
3
题
,
据图可判断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
,
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
,
犹以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明显
,
且逐步占居主导。从图中无法判断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海域迁移。第
4
题
,
劳动力导向型企业的发展可提高就业率
,
以农产品加工为原料的加工业可增强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
,
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相关文档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52021-05-25 12:48:2648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25 03:05:135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5-25 02:58:4836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22021-05-24 23:19:4441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24 21:59:176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24 17:18:1541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24 16:26:575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选修Ⅵ环境2021-05-24 14:04:32157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四2021-05-24 12:01:459页
- 2020届鲁教版一轮复习地理新优选大2021-05-22 18:28:4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