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1 MB
- 2021-05-25 发布
第二节
中国地理分区
我国四大分区
省级区及跨省区域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01
02
探究一
中国地理分区
1
.四大区域的基本情况
(1)
北方地区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①地形区: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②气候: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从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③农业: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④资源:煤、铁、石油资源丰富。如:鞍山铁矿,大同煤矿,胜利油田,大庆油田。
⑤工业: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重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
⑥交通:经过济南的南北铁路干线是京沪线,经过石家庄的南北铁路干线是京广线。
⑦城市:长春、太原。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2)南方地区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①地形:平原、高原、盆地、丘陵交错分布。
②气候:大部分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③农业: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一年两熟至三熟。
④资源: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丰富。平果:铝矿,铜仁:汞矿,攀枝花:铁矿。
⑤工业:沪宁杭为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⑥交通:从上海到昆明的铁路干线是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昆明至南宁的铁路干线为南昆线。
⑦城市:武汉、成都。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3)西北地区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①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内蒙古高原、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等。
②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从东向西自然景观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③农业:在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发展了灌溉农业;该地区为我国主要牧区,内蒙古主要为温带草原牧场,新疆为山地牧场。
④资源:本区具有全国意义的资源有煤炭、石油、稀土等。
⑤城市:乌鲁木齐、呼和浩特。
⑥交通:第二亚欧大陆桥的兰新铁路经过本区。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4)青藏地区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①地形:世界屋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祁连山脉、巴颜喀拉山脉、唐古拉山脉。
②河流: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三江”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
③农业:青海、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场;在藏南谷地和湟水谷地等海拔较低的地区分布着河谷农业。
④交通:西宁至拉萨的铁路是青藏铁路。
⑤城市:拉萨、格尔木、西宁。
2.区域特征比较
(1)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①自然地理特征差异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位置
范围
地形
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小而分散
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平原面积广阔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续表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气候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温暖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河流
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水能丰富、中下游航运价值大
水量小、季节变化大、汛期短、含沙量大,东北地区有春汛和夏汛
资源
林业:主要分布在西南、东南山区,茶、油桐、毛竹、杉树、樟树繁多
林业: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的天然林区
水资源丰富
水资源不足
常规能源缺乏,水能丰富,有色金属矿丰富
煤、石油、天然气常规能源充足,铁矿丰富
环境
问题
洪涝灾害、水体污染、水土流失、红壤改造
东北平原:黑土流失;华北平原:旱涝、风沙、盐碱;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2)
人文地理特征差异: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农业
水田农业,一年两熟到三熟,渔业发达
旱地农业,东北一年一熟,华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我国水稻、油茶、甘蔗、茶叶、天然橡胶、亚热带和热带水果的重要产区
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甜菜、棉花、花生、谷子及温带水果的重要产地
工业
长江中下游工业带;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带;西南地区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发达;“珠三角”工业基地
辽中南重工业基地与京津唐综合性工业基地形成了环渤海工业带;山西能源基地
人民
生活
主食为大米,房屋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龙舟竞赛,游泳
主食为面食,房屋墙厚防寒保暖,交通以铁路、公路为主,冬季溜冰
生态
问题
洪涝灾害、水体污染、酸雨、“红漠化”“石漠化”、红壤改造
华北旱涝、盐碱、风沙;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东北黑土流失和湿地破坏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2)
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地理特征的比较
珠江三角洲
环渤海地区
位置
濒临南海,毗邻香港和澳门,靠近东南亚
濒临渤海、黄海,与日、韩隔海相望
资源
矿产资源、能源短缺,水资源丰富
煤、铁、石油资源丰富,水资源短缺
人文
因素
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侨乡”
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北京是高素质人才基地
优势
利用地理区位优势,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工业、出口创汇农业
利用资源优势发展重工业,利用技术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利用区位优势发展外向型工业。全国性商品棉基地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3)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和发展
由于地形、土壤等原因,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区内差异十分明显。
①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气候温暖、土壤肥沃,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种植业区和淡水鱼产区,为著名的“鱼米之乡”。主要农产品有水稻、棉花、油菜籽、桑蚕和多种淡水鱼等。
②四川盆地(又称紫色盆地):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物产丰富,为全国重要的稻谷、油菜籽、桑蚕、甘蔗、柑橘产区,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区。
③东南丘陵:包括江南丘陵、两广丘陵和浙闽丘陵三部分。江南丘陵地区红壤分布广泛,红壤酸性大,缺乏有机物质,是一种低产土壤。利用和改良红壤的方法有:首先,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的有机物,补充熟石灰,降低土壤酸性程度;其次,种植适宜在红壤中生长的茶树、油茶、杉木和马尾松等经济林木;再次,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如在丘陵地区的河谷盆地种植水稻,把丘陵缓坡辟为茶园,在山丘顶部植树造林等;既可把低产田变为高产田,又可防止水土流失。两广丘陵地区是我国热带和亚热带水果的主要产区,盛产香蕉、柑橘、菠萝、荔枝、龙眼等。海南岛、雷州半岛和台湾岛的南部是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如橡胶树、剑麻、油棕、椰子等。南岭、武夷山、五指山和台湾山脉等是我国南方地区的重要林区,生长着常绿阔叶林。
④云贵高原:为南方地区的重要林区,在高原上的“坝子”地区可发展种植业。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4)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
①用整体性分析两地区的区域特征
Ⅰ.西北地区
干旱是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干旱的气候对自然环境及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Ⅱ.青藏地区
高寒是青藏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对其自然景观的形成及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如下图所示:
②
用差异性分析两地区的内部差异
青藏
地区
①
青藏高原东南部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从东南向西北降水逐渐减少,自然景观变化明显,由森林到草原到荒漠;东南部山地垂直地带性明显
②
青藏高原海拔高,适宜高寒畜牧业;在河谷地区,海拔相对较低,气温较高,可以发展河谷农业
西北
地区
①
畜牧业。贺兰山以东草场质量较好,为草原畜牧业;贺兰山以西气候干旱,牧区集中于山麓和山坡地带,为山地畜牧业
②
灌溉农业。宁夏平原、河套平原以黄河水灌溉为主;河西走廊、新疆地区以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为主,发展绿洲农业
③
人口和城市分布。河西走廊和塔里木盆地的人口和城市多分布在水源丰富地区和交通线两侧,呈点状、条带状分布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
知识拓展
】
分析青藏高寒区发展农牧业的条件
(1)有利条件。
①太阳能资源丰富,是全国太阳辐射能最多的地区,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植物光合作用强,为农作物高产提供了自然前提。
②有大面积的高山草甸草原,是良好的牧场。
③东部及南部河谷地带热量和水分条件提供了发展农业多种经营的可能性。
(2)不利条件。
①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无霜期极短,只能种植青稞、小麦、豌豆等耐寒作物和牧养牦牛、藏绵羊等高寒牲畜。
②绝大部分地方干旱,风暴多,土壤质粗层薄。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2017·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联考)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的变化程度,空气湿度增加和植被覆盖率升高会使气温垂直递减率降低。图甲为秦岭太白山地形图,图乙为该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年变化图(数据来源于各气象站点)。据此,回答1~3题。
1.若A气象站7月均温为20.5℃,B气象站7月均温可能为( )
A.24℃ B.26℃
C.28℃ D.30℃
2.与北坡相比,南坡( )
A.夏季气温较高 B.大气湿度较小
C.冬季降水较少 D.植被覆盖率较低
3.太白山北麓传统民居多呈坡屋顶及南北窄东西
长的内庭院设计风格,主要原因是( )
A.夏季干热时间长,有利于遮阴
B.增强夏季风,加快散热
C.冬季气候较干燥,改善湿度
D.冬季降雨多,有利于排水
A
C
C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解析
:
第
1
题,
A
气象站的海拔约为
1250m
,到山顶大致高差为
2515m
,南坡
7
月气温垂直递减率为
0.55
,可计算山顶的温度大约减少
13.8℃
。北坡
7
月气温垂直递减率为
0.65
,
B
气象站距山顶
3256m
,可计算
B
气象站的气温比山顶大约增加为
21.2℃
,再计算
B
的气温为
27.9℃
。
第
2
题,与北坡相比,南坡夏季气温垂直递减率大,气温较低,
A
错;南坡迎风坡,大气湿度较大,
B
错;冬季北坡迎风坡,南坡背风坡降水较少,
C
对;南坡植被覆盖率较高,
D
错。第
3
题,太白山北麓传统民居多呈坡屋顶及南北窄东西长的内庭院设计风格,主要原因是夏季干热时间长,南北窄有利于遮阴,
A
对;窄不能增强夏季风,
B
错;不能改善湿度,
C
错;冬季降雨少,
D
错。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近年来,山东省钢铁出口量增长较快,但铁矿石却需要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大量进口;钢铁企业加强整合,企业布局向沿海转移
(
如下图
)
。读图,回答
4
~
5
题。
4
.相对于济南市的钢铁企业,日照市钢铁
企业具有的优势是
( )
A
.市场
B
.资金
C
.技术
D
.交通
5
.山东省对钢铁企业加强整合,逐步实
现由内陆城市向日照沿海转移的目的是
( )
①
减少内陆城市的环境污染
②
降低原料运输成本
③
充分利用日照市的炼钢技术
④
便于出口,提高经济效益
⑤
就近将工业废水、废渣排入海里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⑤
D
B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解析:
第
4
题,日照市临海,有便利、便宜的海洋运输。第
5
题,作为污染较为严重的重工业类型,钢铁工业的移出有利于减少移出地的环境污染;选择靠海城市可以节约运输成本,便于出口。
探究二
省级区及跨省区域
1
.台湾的地形特征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2
.跨省区域
——
长江沿江地带的发展
(1)
概况:长江是长江沿江地带的生命线,长江的航运、发电、水资源及流域内丰富的矿产资源,使长江上、中、下游不同区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流域发展之路。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2)纽带作用:沿江地带与沿海经济带及西部地区构成“H”型格局,长江沿江地带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是承东启西的纽带。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3)辐射作用:长江沿江地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又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带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这些经济技术优势通过南北支流和交通干道向南北辐射。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4)工业方面优势互补。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在新疆伊犁、塔城、喀什等地,寒冬采冰储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等到来年夏天出售到市场上。下图为伊犁河及其支流吉尔格朗河示意图,这里曾是伊犁河谷最大的采冰场,但近年来伊犁河谷采冰规模越来越小。据此,回答
1
~
3
题。
1
.新疆伊犁寒冬采冰储藏主要用于
( )
A
.制作冰雕景观,发展冰雪旅游
B
.传统冷饮原料和食品保鲜
C
.获取淡水,缓解用水紧张状况
D
.夜间纳凉,调节室内气温
2
.吉尔格朗河成为伊犁河谷最大采冰场的主要原因是
( )
A
.水质较好,运输便利
B
.水量丰富,产冰量大
C
.水流缓慢,透明度高
D
.河道较浅,易于开采
3
.导致近年来伊犁河谷采冰规模越来越小的原因是
( )
①
气温升高 ②降水减少 ③发现新的采冰区
④
机器制冰的大量出现 ⑤水质污染加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④⑤
D
A
B
解析:
第
1
题,题干中“来年夏天出售”,说明寒冬采冰储藏主要用来夏季做传统冷饮原料和食品保鲜,
A
错,
B
对;西北夏季冰雪融化,水源比冬季更充足,
C
错;新疆属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夜间相对凉快,如果要用于降温,主要是白天,
D
错。
第
2
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用于食品的水对水质要求高,且图上有公路,运输便利,
A
对;支流的水量比干流小,水量不大,
B
错;透明度高不一定水质好,和主要要求不符,
C
错;河道浅,水量少,得到的冰少,
D
错。
第
3
题,采冰量少可能的原因有:一是能开采得到的冰减少,和水量减少有关,西北河流主要靠冰川融水补给,和降水量变化关系不大,而全球变暖与冰川规模减小有关;二是需求减少,原因是制冷技术出现,机械制冰方便快捷;三是水质污染加剧,所以减少开采。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随着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召开,“一带一路”概念成了大家热议的焦点,“一带一路”将改变中国区域发展版图,更多强调省区之间的互联互通,产业承接与转移,有利于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据此,完成
4
~
5
题。
4
.“一带一路”建设应分阶段实施,近期目标重点是道路、能源管线、电信、港口等基础设施共建和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程度。在这个阶段新疆的建设应该着眼于
( )
A
.交通枢纽中心和物流中心
B
.火车制造中心和物流中心
C
.计算机制造中心和科技信息中心
D
.输气管线和油气加工中心
5
.图中各经济带和经济区的发展方向和特点
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东北
—
蒙东经济区今后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B
.丝绸之路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并承接产业转移
C
.京津冀经济区发展耗能高、耗原料多的重工业
D
.海上丝绸之路以石油、天然气管道建设为主
B
A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解析:
第4题,根据题意可知,应重点发展基础设施共建和互联互通。新疆是我国通往中亚、欧洲地区的陆上通道,也是必经之处,为了实现“一带一路”的建设,现阶段新疆应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其成为交通枢纽中心和物流中心。
第5题,东北—蒙东经济区科技发展水平不高,不适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A错。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位于中西部地带,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承接东部产业转移,B正确;京津冀经济区,资源、能源不足,不适合发展耗能高、耗原料多的重工业,C错;海上丝绸之路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缺乏,D错。
相关文档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25 03:05:135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5-25 02:58:4836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22021-05-24 23:19:4441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24 21:59:176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24 17:18:1541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24 16:26:575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选修Ⅵ环境2021-05-24 14:04:32157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四2021-05-24 12:01:459页
- 2020届鲁教版一轮复习地理新优选大2021-05-22 18:28:426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22 17:28:4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