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2.50 KB
- 2021-05-25 发布
单元整合提升
知识体系
框图解读
一个实质:要明确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
两种积累:文化的发展,包括横向积累即文化传播,纵向积累即文化继承。
三大措施:如何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四对关系: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前瞻后顾
1.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外文化交流,
增强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4)反对“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2.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1)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具体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3.理解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之间的关系
4.全面认识科学技术的作用
角度
科技的作用
文化与经济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文化交流
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文化发展
信息技术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变革,促进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精神文明建设
弘扬科学精神,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思想道德建设
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有利于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高考长效热点 以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载体,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
[热点缘由] 从理论层面看,文化必须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文化发展的实质就是文化创新,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得益于不断创新。从实践层面看,我国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还存在诸多问题,文化创新能力不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传承与创新,因此高考复习一定要加大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答题角度
答题规范
【典例】 (2013·全国卷Ⅱ·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莫高窟文化遗产,
敦煌研究院联合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建立了综合防沙体系,研发了无线传感环境监测分析系统,开发了十亿级像素数字相机系统,形成了包括前期摄影采集、后期图像处理、虚拟漫游等环节在内的数字处理系统等。随着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莫高窟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壁画、彩塑等图像采集取得进展。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国人民除了实地参观莫高窟外,还能在互联网上便捷地欣赏3D效果的“数字莫高窟”,随时随地感受莫高窟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
结合材料,说明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
命题缘由
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对其进行修缮和保护是传承优秀文化、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体现,材料以科技创新保护和传承敦煌莫高窟文化为载体,很好地体现了当年的重大文化活动及政策。
科技进步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考点,近几年在全国卷的考查趋势有所加强,备战2019年高考,要贯彻“创新”发展理念,结合传统文化的传承、提高中国文化的原创力等内容,加强对文化创新的复习力度。
审答规范
一、审设问,确保答题方向不跑偏
主体限定:科技创新;
角度限定:作用意义类;
内容限定:文化传承和发展。
二、审材料,确保答题要点对而全
三、组答案,确保语言条理又规范
答案:科技创新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物质技术手段;科技创新带来更快速、方便的文化传播手段和方式,促进了文化的交流;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热点押题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某校高三(1)班就我国实现“文化强国梦”的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甲同学认为,我国有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积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立足于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乙同学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人人有责,我们要积极响应,提升素质。
丙同学认为,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角度,
谈谈我国应如何实现文化强国梦。
答案:①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继承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②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每个公民都要自觉承担文化复兴使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