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9.50 KB
- 2021-05-25 发布
3
个高考重点
知识点
核心内容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以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地貌景观图为背景,重点考查三大类岩石及其相互转化、内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地质地貌图、景观图是常用考查图示,核心内容是内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河流地貌的发育
常结合区域图、景观图、等高线地形图等考查地貌类型的判断、地形特征,地形对交通线路选择和聚落分布的影响
1
个高考热点
热点
考情预测
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结合最新的地质事件
(
如地震、火山喷发等
)
考查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地质灾害的影响,同时联系区域地形特征考查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术语
第
1
讲
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侵蚀地貌、堆积地貌、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第
2
讲
褶皱、背斜、向斜、槽部、褶皱山、岩石圈、板块、背离运动、张裂、断层、断块山、火山、火山口、火山锥、河流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堆积地貌、向下侵蚀、溯源侵蚀、“
V
”
形谷、“
U
”
形谷、凹岸、凸岸、洪积
—
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
答题语言
第
1
讲
1.
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
2
.
在地壳运动中,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是同时存在的,而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运动结果也相互渗透、叠加在一起。
3.
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地壳的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4.
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5.
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不断地对地表进行破坏,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趋向于平缓。
答题语言
第
2
讲
1.
在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
2
.
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即褶皱的一个弯曲。
3.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背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4.
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的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5.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6.
火山锥是由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锥形体。
7.
河流发育初期,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横剖面呈
“
V”
形。
8.
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使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形。
9.
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称为洪
(
冲
)
积扇。
10.
如果河流改道或者继续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11.
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相关文档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强2021-05-24 23:34:0035页
- 2018届福建省罗源一中人教版高中地2021-05-24 12:43:1737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地2021-05-22 20:36:0656页
- 2018届福建省罗源一中人教版高中地2021-05-22 13:22:3530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地2021-05-21 18:46:5189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部2021-05-20 23:03:1388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2021-05-20 20:30:3953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地2021-05-20 14:11:2939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部2021-05-20 00:13:5960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地2021-05-19 17:30:02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