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 MB
- 2021-05-25 发布
课时作业 17 解放战争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小题,每小题 4分,共 48分)
1.1945年 8月,《大公报》社评说:“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
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
件大喜事。”该报道反映了当时国人期盼( B )
A.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B.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C.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D.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解析:本题的关键是知道“毛泽东先生来了”是指毛泽东在抗日
战争结束后,去重庆和国民党就和平建国的问题进行协商和谈判,因
此 B项最符合题意。其他几项均不符合题意。
2.下侧框内文字出自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旅政治委员刘华
清将军的回忆录。他记述的军事行动应该是( D )
A.百团大战 B.淮海战役
C.渡江战役 D.挺进大别山
解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可知是 1947年,
百团大战是 1940年的抗日战争时期,B、C两项是 1949年,1947年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展开了战略反攻,故 D项正确。
3.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说:“我军第二
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
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为此,我军采取的军事
行动是( B )
A.百团大战 B.挺进大别山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根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
的战略反攻,挺进大别山属于战略反攻,A项为抗日战争时期,C项
为战略决战,D项是 1949年攻占南京,故选 B。
4.毛泽东在给朱德、刘少奇的一封信中写道:“陈谢纵队本月
休整……协同边区兵团开辟西北局面。……山东自歼七十四师后,局
面已稳定,现正计划新的攻势作战。刘邓本月休整,准备月底出
击……”该信件写于解放战争中的( A )
A.战略反攻开始前夕 B.三大战役开始前夕
C.重庆谈判开始前夕 D.渡江战役开始前夕
解析:材料中“山东自歼七十四师后……刘邓本月休整,准备月
底出击”的信息说明刘邓大军休整准备挺进大别山,拉开战略反攻序
幕,故本题应选 A项。
5.1948年 9月 25日,中共中央军委关于某一战役作战方针的
指示: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第 7兵团,完成中间突破,
第二阶段攻歼海州、新浦、连云港等地之敌,第三阶段在淮阴、淮安
方向作战。该战役是( C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由题目中的文字信息“第二阶段攻歼海州、新浦、连云港
等地之敌,第三阶段在淮阴、淮安方向作战”可知这次战役是在淮海
地区的,故本题应选 C项。
6.“战役第一阶段,人民解放军完成中间突破……同时以重兵
顽强阻击了……敌人……的增援;第二阶段,人民解放军作战重心是
中间围歼,两头堵击;第三阶段,人民解放军发起总攻。”上述材料
描述的是( C )
A.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解析: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战役自 1948年 11月 6日开始,至
1949年 1 月 10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8 年 11月 6
日,华东野战军分路南下。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
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一指挥淮海战役。第二阶段,11月 23
日,中原野战军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了从华中赶来增援的
黄维兵团 12个师。第三阶段,1949年 1月 6日至 10日,华东野战
军对被包围的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故选 C。
7.下列诗句与下图漫画作品《关起门来打死狗》主题一致的是
( C )
A.“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
B.“谋和协议虽城下,不失将军明白身”
C.“领袖运筹决战前,锦州南取锁喉咽”
D.“车轮十万上前方,战转江淮千里长”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东北蒋匪”“锦州大捷”等信息可知是解
放战争时期的辽沈战役,结合选项可知,C项符合材料意思,选 C。
A项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是平
津战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是淮海战役,与材料信息不符,
排除。
8.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
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
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其中的转折点指( A )
A.解放军进行战略反攻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解析:1947年 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
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因此选择 A。
9.某电视台曾经采访了山东莱东县农民唐和恩老人。在他使用
过的一节竹棍上,刻着他在解放战争时期支援前线所经过的路线:莱
东—平度—临淄—蒙阴—临沂—徐州—萧县—宿县等地,包括了山
东、江苏和安徽三省的有关城镇和村庄的地名。从以上路线可知,老
人家参加的是( B )
解析:通过其经过的路线和地区,根据材料“包括了山东、江苏
和安徽三省的有关城镇和村庄的地名”,结合三大战役的作战范围,
可得出其参加的是淮海战役,所以 B选项正确。A、C、D均不合题
干主旨,故排除。
10.下表是解放战争时期某一阶段某一战役“作战计划”的最初
方案与“批示”。据此判断该阶段是( D )
A.争取和平民主时期 B.渡江作战时期
C.战略反攻开始时期 D.战略决战时期
解析:根据材料“淮阴、淮安”“以歼灭黄(百韬)兵团为目
标”“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等信息可知是淮海战
役,发生于战略决战阶段,D项正确。重庆谈判和 1946年政治协商
会议期间为争取和平民主时期,与材料信息不符,A项错误。渡江作
战发生于 1949年 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推翻了国民党统治,
B项错误。战略反攻开始时期,三军挺进中原,威胁国民党统治的中
心,与材料不符,C项错误。
11.下表是解放战争时期某一战役的战况简介,据此判断该战役
是( D )
时间 参战部队 战法 战果
1948年 11月至
1949年 1月
东北解放军华
北解放军
先打两头,后取
中间,逐个歼灭
傅作义集团
歼灭、改编敌军
52万余人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渡江战役 D.平津战役
解析:三大战役中平津战役和平改编的是傅作义集团,“先打两
头,后取中间”是平津战役的战略战术,D正确;辽沈战役参战部队
是东北野战军,A错误;淮海战役主要俘虏的是黄维、黄伯韬军团,
B错误;渡江战役发生于 1949年 4月,C错误。
12.毛泽东生前写了不少诗词,每一首背后都有一件甚或数件中
国现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下列诗句,反映南京国民政府覆灭的是
( D )
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B.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C.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解析:A 项是秋收起义,B 项是红军万里长征,C 项描述的是
1928年秋井冈山保卫战的胜利,均排除;1949年 4月,中国人民解
放军占领南京,推翻国民党政权的统治,故 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小题,第 13题 26分,第 14题 26分,
共 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作为和平谈判代表已经不是第一次了。1946年那一
次,陈嘉庚先生对我说,与蒋介石谈判无异于与虎谋皮。但是我们还
是满怀诚意地和他谈了,因为人民需要和平,广大人民还不了解蒋介
石的假和平骗局。现在我们又和他谈了,但今天的情况与往昔大不相
同,今天可以说,无论打也好,和也好,我们有信心有力量使它一定
能实现……
材料二:与此同时,我们的人民解放军壮大了,由原先的 120
万人发展到 400万人以上,并且蒋介石做了很好的运输大队长,我们
的战士有很大一部分是俘虏过来的,后来成为解放军战士。
材料三:这次和平协定八条二十四款,中心问题是接受改编和渡
江,这是不能妥协的,必须坚持。今天的革命绝不能再如辛亥革命和
北伐战争那样,由于中途妥协而由反动派最后胜利。历史经验证明,
革命不能进行到底,则一定失败。
——以上材料均引自北平和谈期间周恩来的演讲
请回答:
(1)陈嘉庚为什么说“与蒋介石谈判无异于与虎谋皮”?(6分)
(2)周恩来为什么说“今天的情况与往昔大不相同”?(6分)
(3)和平协定的中心问题为什么是“接受改编和渡江”?(6分)
(4)北平和谈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将革命进行到底的?(8
分)
答案:(1)因为当时陈嘉庚看透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
阴谋。
(2)人民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
灭,人民力量空前壮大,革命即将取得全国性的胜利。
(3)只有渡江和接受改编,才能彻底、干净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
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4)发动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政权;向全国进军,追歼残敌。
14.阅读材料:
1949年 9月 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
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碑文是:“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
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
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
四十年以来,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
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请回答:
(1)“三年以来”的革命时期内,人民解放军的哪一次行动揭开
了战略反攻的序幕?这一军事行动的直接指挥者是谁?战略决战有
哪三大战役?(8分)
(2)“三十年以来”的革命历程的起点事件是什么?从国民大革
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得出什么教训?为此首先发动了什
么武装起义?有何意义?(10分)
(3)“一千八百四十年”(即 1840年)以来的民主革命,中国各阶
级前赴后继,英勇斗争。请各举一例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所进行的重
大革命斗争。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的
革命道路是什么?(8分)
答案:(1)行动:挺进大别山;指挥者:刘伯承、邓小平;三大
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2)起点事件:五四运动;教训:必须掌握武装力量;起义:南
昌起义;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
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3)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或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辛亥革
命;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工农武装割据”
道路)。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但主要考查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相关史实,总体来看,这三问都不难,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
可。
相关文档
- 2019春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八章《平2021-05-25 11:26:0427页
- 2020届高考英语二轮培优新专题限时2021-05-25 11:24:246页
- 五年级上册语文试卷第八单元检测卷2021-05-25 11:23:595页
-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下试题期末检测2021-05-25 11:18:388页
- 2020秋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达标训2021-05-25 11:15:4313页
- 最新PEP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期中2021-05-25 11:14:105页
- 山东省邹城市2020-2021高二生物上2021-05-25 11:12:1110页
- 新人教九年级第24章《圆》同步检测2021-05-25 11:06:098页
- 【数学】2020届一轮复习(文)人教A版2021-05-25 10:59:1111页
- 【地理】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第七中2021-05-25 10:58:14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