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50 KB
- 2021-05-25 发布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第九单元 文化与生活
引文类选择题专练
1.孔子说:“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孔子的话中错误之处在于( )
①违背了社会公平原则 ②看到了公平的社会意义
③割裂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④把平均主义当成公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孔子强调“均”即公平,但又把公平绝对化,犯了平均主义错误,从而不利于效率的
提高,故③④符合题意;①②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 B。
2.民国时期,著名私人企业家荣德生曾给国民政府写信说,“若论国家经济,统治者富有四
海,只须掌握政权,人民安居乐业,民生优裕,赋税自足……能用民力,不必国营,国用自
足。不能使用民力,虽一切皆归官办,亦是无用。因官从民出,事不切己,徒然增加浪费而
已”。这告诫我们当前经济制度深化改革要( )
A.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主体地位
B.保持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C.使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平等
D.使各类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平等
答案 C
解析 材料强调使用民力,告诫我们要使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平等,C 项符
合题意。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3.“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的意思是,治理洪水的人使洪水畅通,管理百姓的
人让百姓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给我国政府的启示是( )
①要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彰显我国的国家性质 ②加强民主监督是预防腐败的必要条件 ③
要创造条件,让人民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保障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④公民的言论自
由是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政府必须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创造条件,让人民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保障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②③符合题意;公
民的政治权利是法律规定的,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①说法错误;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
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④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 C。
4.古语说,“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为适应新的实践需要,中共中
央修订发行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此,认识正确
的是( )
①有利于全面从严治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②发挥了社会监督的作用,完善行政监
督体系 ③党员干部必须廉洁用权,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④要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我国
当前工作的中心环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②错误,与“完善行政监督体系”无关;④错误,我国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5.“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
以天下之心虑者,则无不知也。”(春秋《管子·九守》)。这对我国治国理政的启示是( )
①治国理政必须扎根于人民群众创造性实践之中 ②要切实推进协商民主更广泛多层次制度
化发展 ③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党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 ④中国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
民主的重要渠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的引言体现了民主的政治思想,①说明治国理政离不开人民群众,②说明治国
理政要发扬协商民主,都是正确的。③④说法虽正确,但不是对我国治国理政的“启示”,
与题意不符。
6.某政协委员在接受采访时总结了他对自己当了多年政协委员的感受:以前,政协委员“不
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现在变成了“说了不白说,关键是说得出来还是说不出来”。下
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我国民主政治建设逐步完善 ②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渠道得到了拓展 ③政协委员要不断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与水平 ④政协委员应提高自身能力,以更好地行使国家权力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答案 D
解析 政协委员“说了不白说”,体现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逐步完善,故①当选;“关键是
说得出来还是说不出来”,意味着政协委员要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与水平,故③当选。②在
材料中未体现;④表述错误,政协委员不能行使国家权力。故选 D。
7.西方学者约瑟夫·奈曾就柏林墙倒塌感慨:“早在柏林墙倒塌之前,西方的影视就已经‘穿
墙而过’影响了一大批人。如果没有西方流行文化经年累月传递的那些影像,光凭锤子和压
路机是难以推倒柏林墙的。”这表明( )
①文化对政治具有反作用 ②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
移默化的特点 ④政治是文化的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文化既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有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②错误;经济是文化的
基础,④错误。
8.席慕容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
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从文化
生活角度看,下列诗句与之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
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②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③退笔如山未
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题干中的材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①④符合题
意;②③不符合题意。
9.北宋著名哲学家张载的“横渠四句”是这样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
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启示人们,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必须( )
A.加强管理 正确引导 反对西化 展望未来
B.履行责任 服务大众 继承传统 展望未来
C.推陈出新 求同存异 以我为主 引领风尚
D.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兼容并包 创新发展
答案 B
解析 材料引言的意思是: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为前圣继承已绝之
学统,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故选 B。
10.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讲话指出:“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
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一切有抱负、有追求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追随人民脚步,走出方
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让自己的心永远随着人民的心而跳动。”这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原汁原味的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 ②文艺的发展取决于文艺创作方法的与时俱
进 ③文艺工作者的创作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④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客观
规律是一致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11.“天共水,水远与天连;天净水平寒月漾,水光月色两相兼”“黄毯悄然换绿坪,古原
无语释秋声;马蹄踏得夕阳碎,卧唱敖包待月明”。两句诗词分别描述了江南水乡与蒙古草
原两种不同的风光,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
A.薪火相传,源远流长
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答案 C
12.“互联网难免有点杂草,但是不能有毒草。”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网络文化就是我们所提倡的先进的、健康有益的大众文化
B.应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C.应该借鉴外来文化,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D.应该提倡经典文化,抵制和拒绝流行文化
答案 B
解析 “互联网难免有点杂草,但是不能有毒草”,强调了要加强文化建设,B 项符合题意。
13.有人说,“人生是一场负重的狂奔,需要不停地在每一个岔路口作出选择。而每一个选
择,都将通往另一条截然不同的命运之路”。从文化角度看,对人的选择和终身发展产生深
远影响的是( )
A.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B.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C.提高辨别文化的能力,拒绝污染
D.通过自我教育,加强科学文化修养
答案 A
解析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对人的选择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
影响,故 A 符合题意;B 是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不符合题意;C 强调对待不同性质的文化,
要提高辨别文化的能力,与题意无关;材料未强调科学文化修养,故排除 D。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14.“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晏子春秋·内篇问下》),“乐民之乐者,民亦乐
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
惠王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直到今天,这种
“以民为本”的思想仍在影响着我们的认识,激动着我们的感情。这表明( )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④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同步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直到今天,这种“以民为本”的思想仍在影响着我们的认识,激动着我们的感情,表
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①②
符合题意。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③错误;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并不
完全同步,④错误;正确选项为 A。
15.“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当时。”“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头
伏萝卜二伏芥,三伏里头种白菜。”农谚是劳动人民的经验结晶,它对于农业生产起着重要
的指导作用。对于上述农谚认识正确的是( )
①农谚具有通俗性,易于劳动群众指导实践 ②农谚具有科学性,是无可辩驳的终极真理
③农谚具有普遍性,适用于整个国家农业生产 ④农谚具有地域性,南方和北方要具体分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①正确,认识指导实践;“终极真理”说法错误,排除②;③体现的是矛盾普遍性、
共性,但棉、麦、白菜不是全国都种,错误;④体现的是矛盾特殊性,正确。
16.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的发言中引用欧阳修的名言,“善治病者,必医
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下列表述与该观点蕴含的哲理相近的是( )
A.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B.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C.丛林一转语,矛盾生诸方
D.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答案 A
解析 “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说明处理问题要抓住
根源即抓住主要矛盾。A 项寓意要抓住重点,正确。
1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启示我们( )
①要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坚持树立全局观念
②要正确处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③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④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题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说明要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立
足整体,树立全局观念,体现了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①③
符合题意。②④说法正确,但均不符合题意。
18.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两人没有选择安逸的日
子,而是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
窗,让孩子们发现新的世界。”下列诗句蕴含的哲理与材料中相一致的是( )
①乱极则治,暗极则光,天之道也 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③江山代有才人
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材料蕴含的哲理是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②④与之相符。①体现的是矛盾的观点;
③体现的是发展的观点。
相关文档
-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周公民向政府求2021-05-25 03:22:503页
-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高考政治新2021-05-25 03:20:3222页
-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高考政治人2021-05-25 03:18:3612页
-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时事热点专2021-05-25 03:04:5212页
-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选修2021-05-25 03:04:464页
-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模拟演练8能2021-05-25 02:58:306页
-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2021-05-25 02:58:1717页
-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考点49真理2021-05-25 02:51:1916页
- 2021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2021-05-25 02:41:503页
-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高考政治一2021-05-25 02:30:5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