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6.52 KB
- 2021-05-25 发布
考点43 溶液的酸碱性
知识条目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1.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中c(H+)、c(OH-)的关系
a
a
2.pH的概念,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a
a
3.pH的简单计算
b
c
4.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pH试纸、pH计测定溶液的pH)
a
b
5.中和滴定原理及其操作方法
b
6.几种常见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a
一、水的电离
1.电离平衡和电离程度
水是极弱的电解质,能微弱电离。
H2O+H2OH3O++OH-,通常简写为H2OH++OH- ΔH>0。
25 ℃时,纯水中c(H+)=c(OH-)=1×10-7 mol·L-1。
2.水的离子积
在一定温度时,c(H+)与c(OH-)的乘积是一个常数,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KW=c(H+)·c(OH-),25 ℃时,KW=1×10-14(无单位)。
①KW只受温度影响,水的电离吸热过程,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W增大。
25 ℃时KW=1×10-14,100 ℃时KW约为1×10-12。
②水的离子积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其他稀溶液。不论是纯水还是稀酸、碱、盐溶液,只要温度不变,KW就不变。
3.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1)温度:温度越高电离程度越大
c(H+)和c(OH-)同时增大,KW增大,但c(H+)和c(OH-)始终保持相等,仍显中性。
纯水由25 ℃升到100 ℃,c(H+)和c(OH-)从1×10-7 mol·L-1增大到1×10-6 mol·L-1(pH变为6)。
(2)酸、碱
向纯水中加酸、碱平衡向左移动,水的电离程度变小,但KW不变。
(3)加入易水解的盐
由于盐的离子结合H+或OH-而促进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温度不变时,KW不变。
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可归纳如下:
H2OH++OH-
变化
条件
平衡移动方向
电离程度
c(H+)与c(OH-)
的相对大小
溶液的
酸碱性
离子积KW
加热
向右
增大
c(H+)=c(OH-)
中性
增大
降温
向左
减小
c(H+)=c(OH-)
中性
减小
加酸
向左
减小
c(H+)>c(OH-)
酸性
不变
加碱
向左
减小
c(H+)<c(OH-)
碱性
不变
加能结合H+的物质
向右
增大
c(H+)<c(OH-)
碱性
不变
加能结合OH-的物质
向右
增大
c(H+)>c(OH-)
酸性
不变
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
1.溶液的酸碱性
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
2.pH
(1)定义式:pH=-lgc(H+)
(2)意义: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pH越小,酸性越强。
(3)pH试纸的使用
①方法:把小片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即可确定溶液的pH。
②注意:
a.pH试纸使用前不能用蒸馏水润湿,否则待测液因被稀释可能产生误差。
b.用pH试纸读出的pH的值只能是整数。
③不能测定有漂白性溶液的pH值,如氯水等。
三、pH的计算
1.单一溶液pH的计算
(1)强酸溶液 pH=-lgc(H+)
(2)强碱溶液 pH=-lgc(H+) pH+pOH=-lg(KW)
2.单一溶质加水稀释
起始pH=a,稀释10n倍
强酸pH=a+n;弱酸a<pH<a+n;
强碱pH=a-n;弱碱a-n<pH<a;
无限稀释,pH一律接近于7
(1)强酸、弱酸的稀释
(2)强碱、弱碱的稀释
3.混合型(多种溶液混合) “酸按酸,碱按碱,酸碱混合求过量”
(1)强酸混合 先求c(H+)混 c(H+)混=[c(H+)1V1+c(H+)2V2]÷(V1+V2)
(2)强碱混合 先求c(OH-)混 c(OH-)混=[c(OH-)1V1+c(OH-)2V2]÷(V1+V2)
(3)强酸和强碱混合
①若恰好中和,pH=7
②若酸有余,求c(H+)余
②若碱有余,求c(OH-)余
【例1】 向纯水中加入少量下列物质或改变下列条件,能促进水的电离并能使溶液中c(OH-)>c(H+)的操作是( )
①稀硫酸 ②金属钠 ③氨气 ④FeCl3固体 ⑤NaClO固体 ⑥将水加热煮沸
A.②⑤ B.①④ C.③④⑥ D.④
【解析】 稀硫酸、氨气抑制水的电离,金属钠、FeCl3固体、NaClO固体、将水加热煮沸均促进水的电离,但加入FeCl3固体使溶液显酸性,将水加热煮沸,水仍呈中性,故选A项。
【答案】 A
【提炼】 水的电离平衡如下:H2OH++OH-,加入酸、碱平衡向左移动,抑制水的电离;加入能结合H+或OH-的水解盐平衡向右移动,促进水的电离;电离吸热,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降低温度抑制水的电离;加入能与水反应的活泼金属,则其与H+反应,促进水的电离。
【例2】 25 ℃在等体积的①pH=0的H2SO4溶液,②0.05 mol·L-1的Ba(OH)2溶液,③pH=10的Na2S溶液,④pH=5的NH4NO3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10∶1010∶109 B.1∶5∶5×109∶5×109
C.1∶20∶1010∶109 D.1∶10∶104∶109
【解析】 ①②加酸加碱抑制水的电离,常温下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或氢氧根浓度必然小于1×10-7 mol·L-1,③④加水解盐促进水的电离,常温下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或氢氧根浓度必然大于1×10-7 mol·L-1。①溶液中c(H+)=1 mol·L-1,则c(OH-)=KW/c(H+)=1×10-14 mol·L-1,此OH-即来自于水的电离;②溶液中c(OH-)=0.1 mol·L-1,则c(H+)=KW/c(OH-)=1×10-13 mol·L-1,此H+即来自于水的电离;③溶液中c(H+)=1×10-10 mol·L-1,则c(OH-)=KW/c(H+)=1×10-4 mol·L-1,该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皆来自于水的电离,因水电离出的部分氢离子和S2-结合,故溶液中c(H+)<c(OH-),水电离的离子浓度可用c(OH-)表示;④溶液水解呈酸性,溶液中的氢离子来自于水的电离,其浓度为c(H+)=1×10-5 mol·L-1。因此发生电离的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0-14∶1×10-13∶1×10-4∶1×10-5,化简可得1∶10∶1010∶109,A为正确选项。
【答案】 A
【提炼】 关于水电离出c(H+)或c(OH-)或水的量的方法:
①溶质是酸,就求c(OH-),因为酸中的OH-是水电离出的。
②溶质是碱,就求c(H+),因为碱中的H+是水电离出的。若温度为25 ℃,①和②中c(OH-)或c(H+)将小于1×10-7 mol·L-1。
③溶质是盐,若溶液显酸性,就求c(H+);若溶液显碱性,就求c(OH-)。若温度为25 ℃,③中c(H+)或c(OH-)将大于1.0×10-7 mol·L-1。
【例3】 ①pH=2的CH3COOH溶液;②pH=2的盐酸;③pH=12的氨水;④pH=12的NaOH溶液。相同条件下,有关上述溶液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
A.由水电离出的c(H+):①=②=③=④
B.若将②③溶液混合后pH=7,则消耗溶液的体积:②>③
C.等体积的①②④溶液分别与足量铝粉反应,生成H2的量:②最大
D.向溶液中加入100 mL水后,溶液的pH:③>④>②>①
【解析】 根据由水电离的c(H+)=c(OH-)知,A项正确;B项,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碱性,若使混合后溶液pH=7,则加入的盐酸应过量,正确;①②④相比溶液中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浓度相等,但醋酸是弱酸,溶液的浓度远大于盐酸的浓度,而2OH-~3H2,2H+~H2,所以②生成氢气的量最少,C项错误;稀释促进弱酸、弱碱的电离,其pH变化小,故稀释后溶液的pH:③>④>②>①,D项正确。
【答案】 C
【提炼】 弱酸、弱碱因存在电离平衡,故与强酸、强碱的稀释不同,稀释后的pH变化规律如下:
溶液
稀释前溶液pH
加水稀释到体积为原来的10n倍
稀释后溶液pH
酸
强酸
pH=a
pH=a+n
弱酸
a<pH<a+n
碱
强碱
pH=b
pH=b-n
弱碱
b-n<pH<b
注:表中a+n<7,b-n>7
【例4】 将pH=6的盐酸与pH=4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混合液中c(OH-)接近于( )
A.2×10-10 mol·L-1 B.(10-8+10-10)/2 mol·L-1
C.(10-8+10-4)/2 mol·L-1 D.(10-14+10-5) mol·L-1
【解析】 两种酸溶液混合后求溶液中的c(OH-),应先求出混合后的c(H+)混,再利用水的离子积常数进行转化,c(H+)混==×10-4 mol·L-1,c(OH-)===2×10-10 mol·L-1,正确答案为A
【答案】 A
【提炼】 溶液pH的计算
(1)单一溶液的pH计算
强酸溶液:如HnA,设浓度为c mol·L-1,c(H+)=nc mol·L-1,pH=-lgc(H+)=-lg(nc)。
强碱溶液(25 ℃):如B(OH)n,设浓度为c mol·L-1,c(H+)= mol·L-1,pH=-lgc(H+)=14+lg(nc)。
(2)混合溶液pH的计算类型
①两种强酸混合:直接求出c(H+)混,再据此求pH。c(H+)混=。
②两种强碱混合:先求出c(OH-)混,再据KW求出c(H+)混,最后求pH。c(OH-)混=。
③强酸、强碱混合:先判断哪种物质过量,再由下式求出溶液中H+或OH-的浓度,最后求pH。
c(H+)混或c(OH-)混=。
【例5】 下表是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
温度/℃
25
t1
t2
水的离子积常数
1×10-14
a
1×10-12
试回答以下问题:
(1)若25<t1<t2,则a________(填“>”“<”或“=”)1×10-14,做此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5 ℃时,某Na2SO4溶液中c(SO)=5×10-4 mol·L-1,取该溶液1 mL加水稀释至10 mL,则稀释后溶液中c(Na+)∶c(OH-)=________。
(3)t2 ℃时,将pH=11的苛性钠溶液V1 L与pH=1的稀硫酸V2 L混合(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原两溶液体积之和),所得混合溶液的pH=2,则V1∶V2=________。此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解析】 (1)水的离子积常数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水的电离程度越大,水的离子积常数越大;
(2)因n(Na+)∶n(SO)=2∶1,可推出c(Na+)=1×10-3 mol·L-1,稀释10倍后,其浓度变为1×10-4 mol·L-1,因溶液呈中性,故c(H+)=1×10-7 mol·L-1,c(Na+)∶c(OH-)=1 000∶1;
(3)酸碱混合后溶液呈酸性,故氢离子过量,c(H+)混===10-2,
可求出V1∶V2=9∶11,c(Na+)==0.045(mol·L-1),c(SO)==0.027 5(mol·L-1),
c(H+)=1×10-2 mol·L-1,c(OH-)=1×10-10 mol·L-1,因此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Na+)>c(SO)>c(H+)>c(OH-)。
【答案】 (1)> 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所以水的离子积增大 (2)1 000∶1
(3)9∶11 c(Na+)>c(SO)>c(H+)>c(OH-)
【提炼】 溶液呈现酸、碱性的实质是c(H+)与c(OH-)的相对大小,不能只看pH,一定温度下pH=6的溶液也可能显中性,也可能显酸性,应注意温度。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强酸与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强碱混合后,在计算混合后溶液的pH时,要先看它们是否恰好中和。①若恰好中和,则n(H+)=n(OH-)。②若混合后酸过量,则先计算c(H+)余,然后将其取负对数,即可求出pH。③若混合后碱过量,则先计算c(OH-)余,然后根据该温度下的KW即可求算出此时的c(H+),再将其取负对数,即可求出pH。
相关文档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能与热2021-05-25 02:16:376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与2021-05-24 23:20:165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平衡学2021-05-24 23:03:0833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原2021-05-24 22:07:5232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平衡状2021-05-24 20:20:4330页
- 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速2021-05-24 20:00:2518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与自然2021-05-24 16:46:2223页
- 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计算中2021-05-24 11:40:376页
- 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速2021-05-23 01:48:0310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工艺流2021-05-23 00:52:2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