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6.00 KB
- 2021-05-25 发布
2021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细胞呼吸 作业
一、选择题
1.(2020·四川成都高三模拟)有关高等动物细胞利用葡萄糖进行细胞呼吸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的产物CO2中的氧全部来源于葡萄糖
B.若消耗的O2等于生成的CO2,只进行有氧呼吸
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都产生NADPH
D.用18O标记(CH2O),在水中无法检测到18O
答案 D
解析 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物CO2中的氧来源于葡萄糖和水,A错误;高等动物无氧呼吸时既不吸收O2也不放出CO2,若细胞呼吸过程中消耗的O2等于生成的CO2,不能确定只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都产生NADH,C错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H]和O2结合生成水,所以用18O标记(CH2O),在水中不能检测到18O,D正确。
2.(2019·吉林“五地六校”联考)如图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条件X下葡萄糖中能量的去向有三处
B.条件Y下,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被分解,并产生CO2和水
C.试剂甲为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D.物质a产生的场所都为线粒体基质
答案 A
解析 根据产物酒精判断条件X为无氧,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酒精中,一部分储存在ATP中,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A正确;线粒体不能利用葡萄糖,B错误;试剂甲为酸性重铬酸钾溶液,C错误;图中物质a为CO2,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D错误。
3.有多瓶(条件一致)酵母菌、葡萄糖悬液,分别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据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B.当氧浓度为c时,的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
C.当氧浓度为d时,酵母菌细胞内有ATP积累
D.不同氧浓度下,细胞中ATP的生成速率相同
答案 A
解析 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量等于酒精产生量,故酵母菌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量均为6,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量为15-6=9,故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为=3,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为=1.5,用于酒精发酵的葡萄糖的量占=,B错误;氧浓度为d时,酵母菌细胞不产生酒精,说明酵母菌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ATP含量较低,可保持动态平衡,不会大量积累,C错误;不同氧浓度下,细胞呼吸类型及细胞呼吸强度不同,故细胞中ATP的生成速率不同,D错误。
4.如图表示的是马铃薯块茎在气温多变的一天内气体的变化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O2抑制了无氧呼吸
B.b点时马铃薯块茎细胞中产生CO2的场所可能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bc段细胞呼吸增强的唯一原因是O2量增加
D.a点时马铃薯块茎吸收O2的体积与放出CO2的体积相等
答案 D
解析 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曲线ab段下降与无氧呼吸无直接关系,可能是气温降低抑制了有氧呼吸,A错误;马铃薯块茎细胞中产生CO2的场所只有线粒体,B错误;bc段细胞呼吸增强的原因还可能是气温升高,C错误。
5.还原氢([H])在生物的生理活动中起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高等植物的光合作用中,[H]产生自水的光解
B.光合作用中,[H]的作用是在暗反应中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糖等有机物
C.有氧呼吸中,[H]的受体是氧气,该过程释放大量的能量
D.无氧呼吸中,[H]的受体是丙酮酸等中间代谢产物
答案 B
解析 光合作用中[H]用于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有氧呼吸中[H]
用于与氧结合生成水,该过程释放大量能量;无氧呼吸中[H]用于与丙酮酸等中间代谢产物结合生成乳酸或酒精和CO2。
6.如图表示不同条件下植物细胞吸收或外渗离子的情况。在正常条件下处于低盐溶液的根吸收离子W时,初始几分钟(图示中的a段)离子W的流入很快,这是因为起初离子W流入的是细胞壁而没有通过膜进入细胞质。此后离子W以恒定的速率持续流入根细胞。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多选)( )
A.图示中的植物细胞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吸收离子W
B.曲线1中c段离子W外渗迅速的原因是外渗的离子W主要是来自细胞壁,而不是来自细胞内部
C.曲线2中限制代谢作用的条件包括缺氧、低温或存在呼吸抑制剂等
D.曲线2中初始一段时间离子W吸收速率受到的影响较小,之后的吸收速率仍大于0
答案 AD
解析 由题意可知,吸收离子W过程中需要能量,故吸收离子W的方式为主动运输,A错误;离子W起初流入的是细胞壁而没有通过膜进入细胞质,故外渗时也是先从细胞壁出来,B正确;曲线2中限制代谢作用的条件是通过影响细胞呼吸来影响离子W的主动运输,C正确;由于纵坐标表示的是吸收离子W的量,曲线2之后的一段时间植物细胞吸收离子W的量呈水平状态,说明此时细胞对离子W的吸收速率为0,D错误。
7.对酵母菌进行处理,获得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用超声波使线粒体破碎,线粒体内膜可自然反卷成小的膜泡,原来内膜的内侧面位于膜泡的外表面。下列四支试管在适宜温度下不会产生CO2的是( )
A.葡萄糖+细胞质基质 B.丙酮酸+细胞质基质
C.葡萄糖+小膜泡 D.丙酮酸+线粒体基质
答案 C
解析 葡萄糖+细胞质基质,酵母菌在细胞质基质中通过无氧呼吸产生CO2,A不符合题意;丙酮酸+细胞质基质,在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CO2,B不符合题意;葡萄糖+小膜泡,无法进行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因此不会产生CO2,C符合题意;丙酮酸+线粒体基质,在线粒体基质内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将丙酮酸转化为CO2,D不符合题意。
8.细胞呼吸原理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下表中有关措施与对应的目的不恰当的是( )
选项
应用
措施
目的
A
种子储存
晒干
降低自由水含量,降低细胞呼吸强度
B
乳酸菌制作酸奶
先通气,后密封
加快乳酸菌繁殖,有利于乳酸发酵
C
水果保鲜
低温
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
D
栽种农作物
疏松土壤
促进根有氧呼吸,利于吸收无机盐
答案 B
解析 乳酸菌为异养厌氧型生物,在有氧条件下其代谢会受到抑制,故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的过程中应一直处于密封状态。
9.人的肌肉组织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两种,快肌纤维几乎不含有线粒体,与短跑等剧烈运动有关;慢肌纤维与慢跑等有氧运动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种肌纤维的细胞呼吸起点都是葡萄糖
B.两种肌纤维均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丙酮酸、[H]和ATP
C.短跑时快肌纤维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故产生酸痛感觉
D.慢跑时慢肌纤维产生的ATP主要来自丙酮酸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阶段
答案 D
解析 两种肌纤维的细胞呼吸起点都是葡萄糖,A正确;由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因此两种肌纤维均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丙酮酸、[H]和ATP,B正确;由于快肌纤维几乎不含有线粒体,短跑时快肌纤维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故产生酸痛感觉,C正确;慢跑时慢肌纤维产生的ATP主要来自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即[H]和氧气结合生成水的阶段,D错误。
10.科研人员探究温度对密闭罐中水蜜桃果肉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 h内,果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B.50 h后,30 ℃条件下果肉细胞没有消耗O2,密闭罐中CO2浓度会增加
C.50 h后,30 ℃的有氧呼吸速率比2 ℃和15 ℃慢,是因为温度高使酶活性降低
D.实验结果说明温度越高,果肉细胞有氧呼吸速率越大
答案 B
解析 果肉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其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A项错误;50 h后,30 ℃条件下果肉细胞没有消耗O2,是由于此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较高,有氧呼吸已将O2消耗殆尽,以后仅进行无氧呼吸,故密闭罐中CO2浓度会增加,B项正确、C项错误;由于酶具有最适温度,超过最适温度,有氧呼吸速率会降低,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1.著名科学家奥托·瓦博格提出:“为什么癌细胞大量消耗葡萄糖却不能高效产能?”该疑问被称为“瓦博格效应”。为解决该疑问,科学家对大量癌细胞做了研究。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无氧呼吸产能较少,有科学家提出“瓦博格效应”是由缺氧导致的。为验证该结论,科学家将癌细胞放入克服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培养,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否定了该推论。
(2)研究发现,癌细胞会选择性地抑制线粒体上丙酮酸载体(MPC)或使其部分缺失,从而间接抑制______________阶段,同时可推断癌细胞所需能量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阶段。
(3)进一步研究发现,癌细胞线粒体上丙酮酸载体(MPC)受抑制或部分缺失会激活癌细胞无限增殖,为验证该结论,可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新引入癌细胞,对该癌细胞进行培养,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符合该推论。
答案 (1)(氧气充足条件下)癌细胞依然不能高效产能
(2)有氧呼吸第二、三 细胞呼吸第一
(3)线粒体上丙酮酸载体(MPC) 癌细胞增殖受抑制或者不增殖
解析 (1)为验证“瓦博格效应”是由缺氧导致的推论的正确与否,将癌细胞放入氧气充足条件下培养,发现癌细胞依然不能高效产能,因此该推论不成立。(2)癌细胞选择性地抑制线粒体上丙酮酸载体(MPC)或使其部分缺失,将影响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同时可推断癌细胞所需能量主要来自细胞呼吸第一阶段。(3)据题干信息分析,为验证该结论,可将线粒体上丙酮酸载体(MPC)重新引入癌细胞,对该癌细胞进行培养,若癌细胞增殖受抑制或不增殖,则符合该推论。
12.甲、乙、丙三图都表示细胞呼吸强度与氧气浓度的关系(呼吸底物为葡萄糖)。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细胞的呼吸方式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如果呼吸强度不能用CO2的释放量表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B点的CO2量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氧气浓度达到M点以后,CO2释放量不再继续增加的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中YZ∶ZX=4∶1,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占总消耗量的________________,图中无氧呼吸强度降为0时,其对应的氧气浓度为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
(4)图丙中细胞呼吸对有机物中能量的利用率最低的点对应的氧气浓度是____________。
答案 (1)无氧呼吸 该生物无氧呼吸不产生CO2
(2)无氧呼吸 呼吸酶的数量有限
(3) I
(4)0
解析 (1)分析图甲可知,该细胞的呼吸强度与氧气浓度的变化无关,所以进行的呼吸方式最可能是无氧呼吸;若呼吸强度不能用CO2的释放量表示,最可能是因为该生物无氧呼吸不产生CO2。(2)分析图乙可知,图乙中B点氧气浓度为0,但有CO2释放,说明此时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当氧气浓度达到M点以后,CO2释放量不再继续增加的内因是呼吸酶的数量有限。(3)图丙中YZ∶ZX=4∶1,由图可知,YZ表示无氧呼吸的CO2释放量,设为4a,ZX表示有氧呼吸的CO2释放量,设为a,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a,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2a,所以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占总消耗量的比例为a÷(2a+a)=;由图可知,无氧呼吸强度降为0时,其对应的氧气浓度是I。(4)图丙中细胞呼吸对有机物中能量的利用率最低的点所对应的氧气浓度是0,此时只进行无氧呼吸,能量大部分储存在酒精或乳酸中,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只有少数储存在ATP中被利用。
13.为了研究怎样更好地保存种子,有人做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
实验
实验操作方法
时间/年
种子发芽率
实验一
1 000 g水稻干种子充氮气密封储藏
5
>95%
1 000 g水稻干种子普通保存
1
<85%
实验二
1 000 g含水9%的大豆种子于30 ℃环境保存
1
<10%
1 000 g含水9%的大豆种子于20 ℃环境保存
5
>80%
实验三
1 000 g小麦湿种子用CaCl2吸湿干燥、密封无光保存
10
>80%
1 000 g小麦湿种子普通保存
1
<10%
试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从以上实验可以看出,所有发芽率高的储藏种子的措施所起的共同作用:都能_____。
(2)实验三中用CaCl2吸湿是去掉种子内以__________形式存在于细胞中的水。正常植物细胞中该种形式的水的含量与植物耐旱性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种子发芽时要吸收大量的水,在发芽前种子吸水主要是以________原理吸水,种子发芽除需要水外,还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种子萌发过程中,植株及各个器官的干重变化如图1,其中表示整个植株干重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__,A点以后导致叶子干重上升的生理过程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图2表示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两次迅速上升的过程,请分别说明这两个生理过程的原因是什么?第一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抑制种子的细胞呼吸
(2)自由水 成反比
(3)吸胀作用 充足的氧气和适宜的温度
(4)甲 CO2+H2O(CH2O)+O2 种子细胞通过吸胀作用吸收水分,使种子鲜重增加 根细胞开始进行渗透吸水
解析 (1)三个实验分别研究了不同条件对保存种子的影响,实验一研究氮气对保存种子的影响,实验二研究温度对保存种子的影响,实验三研究水分对保存种子的影响,综合三个实验可知,保存种子较好的条件为低氧、低温、干燥。分析三个实验可知,所有发芽率高的储藏种子的措施所起的共同作用是都能抑制种子的细胞呼吸。(2)实验三中,用无水CaCl2吸湿的目的是去掉种子内的自由水;自由水含量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抗旱能力越差,即正常植物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与植物耐旱性是成反比的关系。(3)种子发芽时要吸收大量的水,在发芽前由于种子无大液泡,其吸水是靠细胞内的亲水性物质来吸水,此种吸水方式的原理是吸胀作用,种子发芽除需要水外,还需要的条件是充足的氧气和适宜温度。(4)
种子萌发过程中,出土之前,由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细胞呼吸,其干重减小,等长成植株后,就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此时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植株的干重增加,因此图1中表示整个植株干重变化的曲线是甲,A点以后植株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其反应式为CO2+H2O(CH2O)+O2。图2表示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两次迅速上升的过程,第一次由于种子细胞通过吸胀作用吸收水分,使种子鲜重增加,第二次由于种子根细胞开始进行渗透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