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5 MB
- 2021-05-25 发布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以洞庭湖区为例
学习目标
思维导图
1.
识记湿地的含义、分类和特点。
2.
理解湿地的生态功能。
3.
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湿地减少的原因,及其如何利用和保护湿地。
考点一 湿地的含义与功能
[
知 识 整 合
]
1
.
湿
地
的
含
义
沼泽
滩涂
水库
稻田
陆地与水体
生物多样性
调蓄洪水
污染物质
生物多样性
3
.
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
维
持生物多样性、
、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旅游观光。
【
特别提醒
】
(1)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中,湿地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
(2)
湿地除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外,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如提供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被称为
“
资源的宝库
”
;同时又可提供航运和旅游场所。
调蓄洪水
航运
[
深 度 解 读
]
1
.
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
2
.
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
湿
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作用,但各地湿地保护的主要目的侧重点不同。举例如下:
湿地类型
主要目的
大河中下游湖泊
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
内陆干旱区湖泊
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恶化
大河上游
(
如我
国三江源湿地
)
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水源
东北三江
平原湿地
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黄河三角洲湿地
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蓄滞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
对 接 高 考
]
命题角度一 湿地资源的功能
1
.
(
经典题
)
读
区域图,完成下题。
分析图中乙地湿地的形成原因,并指出湿地对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
审题突破
】
从题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答案
形
成原因:气温低,地表水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阻隔,水分下渗少,故地面长期潮湿、积水。
作用:调节气候
(
或调节河、湖水量
)
、保护生物多样性。
命题角度二 湿地形成的原因
2
.
[2014·
课标
Ⅱ
,
36(1)
,
8
分
]
阅
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
(
附
)
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
8
分
)
解析
沼泽的形成主要与地形、气候等因素有关。结合图文材料可知,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较小;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河流自低纬向高纬流动,易发生凌汛,导致河水泛滥。因而该地沼泽广布。
答案
地
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
(
永冻层
)
,阻滞水分下渗;
(
凌汛等导致
)
河水泛滥。
考点二 湿地资源问题与湿地保护
[
知
识
整
合
]
1
.
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
造成湿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时可
从
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入手。
(1)
自然原因
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
的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湖泊,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
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
沉积物
湖泊和沼泽
(2)
人为原因
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湿地消亡的过程,湿地消亡的人为因素见下表:
人类活动
影响
导致的结果
土壤侵蚀
外部物质进入,填充作用
导致入湖
围湖
(
海
)
造陆
使
和
面积剧减,乃至消失
加剧
泥沙量大增
湖沼
海滨滩涂
环境污染
内部富营养化加剧,
、泥炭化加速
造成入湖
增加,使湖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也就是人为加速的
过程
大量引水灌溉
湿地中水量
减少、干涸
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就明显缩小、变浅,直至完全干涸
河流的截
流改向
水草繁茂
营养物
富营养化
2.
保护湿地
——
案例措施
合
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下表为我国两地区保护湿地的具体措施:
地区
具体措施
洞庭湖
长江流域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
、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
的措施
三江平原
采取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等措施
退田还湖
疏浚河道
[
深
度
解
读
]
1
.
不同类型湖泊萎缩原因及危害
由
于所处区域特征不同,外流湖与内流湖面积萎缩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具体分析如下:
(1)
外流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
(
以洞庭湖为例
)
(2)
内陆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
(
以咸海为例
)
[
对
接
高
考
]
命题角度一 湿地的破坏及影响
1
.
(2013·
海南地理,
13
~
14)
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
“
七十二连湖
”
的说法。
20
世纪
80
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
1999
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下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
据此完成
(1)
~
(2)
题。
(1)20
世纪
80
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
)
A
.泥沙淤积
B
.气候变暖
C
.排水造田
D
.黄河来水量减少
(2)
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
)
①
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②
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③
美化城市环境
④
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审题突破
】
1
.
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1)
从
“
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
”
可知银川平原发展需要
①
。
(2)
从明清时期的
“
七十二连湖
”
到
20
世纪
80
年代的
“
所剩无几
”
,说明近百年来的萎缩主要是
②
原因造成的。
灌溉
人为
2
.
从图中获取信息
答案
(1)C
(2)B
湖泊面积变化原因分析思路
(1)
首先分析变化时间长短:如果是长期的变化
(
如一万年以来
)
则主要考虑自然原因,湖泊萎缩主要是由气候变干,蒸发加强引起;如果是近几十年的变化,则主要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如果是季节变化,一般与季节降水有关。
(2)
其次分析湖泊所在地区:短期内外流湖萎缩主要原因一般是围湖造田造成的,湖泊面积增加一般是上游水土保持较好,湖泊淤沙减少,退耕还湖的结果;干旱区内流湖萎缩,短期原因是入湖河流的水资源利用过度造成的。冰雪融水补给的湖泊面积的增减,一般考虑气温的变化、冰雪融量的多少等原因。
命题角度二 湿地的形成原因与保护
2
.
[2015·
安徽文综,
35,34
分
]
阅
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上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
4.7
℃
。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
20
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
(1)
描述图示区域河流干流流向。
(
10
分
)
(2)
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
(
14
分
)
(3)
请你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
(
10
分
)
解析
第
(1)
题,河流发育在山谷之中,等高线弯曲方向与河流的流向相反。第
(2)
题,湿地的形成条件与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可从地形、气候、水文及有无冻土等方面分析。第
(3)
题,针对材料中反映的问题,结合西北内陆的地理环境特征,采取相应的对策,如保护湿地、合理放牧、恢复天然植被、加强管理等。
答案
(1)(
自
源头
)
由东向西流经小尤尔都斯盆地,至巴音布鲁克附近向南流入大尤尔都斯盆地,然后再向东南流出本区。
(2)
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
(3)
合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恢复天然植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湿地,严禁人类活动对天鹅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相关文档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强2021-05-24 23:34:0035页
- 2018届福建省罗源一中人教版高中地2021-05-24 12:43:1737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地2021-05-22 20:36:0656页
- 2018届福建省罗源一中人教版高中地2021-05-22 13:22:3530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地2021-05-21 18:46:5189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部2021-05-20 23:03:1388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2021-05-20 20:30:3953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地2021-05-20 14:11:2939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部2021-05-20 00:13:5960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地2021-05-19 17:30:02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