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50 KB
- 2021-05-25 发布
八年级语文
《奇妙的克隆》教案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2、课时:2 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结合课后练习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上网或图书馆收
集有关克隆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关于“克隆”的图片资料。
二、教学课题:《奇妙的克隆》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过程与方法
整体感知文意,根据阅读要求训练学生筛选信息,逐步提高科普文的阅读能
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全面看待科学的发展,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
统一。
三、教材分析
本文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科学小品,文章用小标题的形式,按照
逻辑顺序,有条理的介绍了什么是克隆、克隆的试验、以及克隆的应用、发展。
文章紧紧围绕文题中“奇妙”两字生动、通俗的向读者介绍“克隆”这一最新的
尖端科技的知识。
教学重点
通过竞赛,了解课文内容。利用收集的有关克隆资料展开辩论,培养学生锲
而不舍的精神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
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方法
课前让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培养获取信息的
能力。在授课中,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讨论点拨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教学。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西游记》中孙悟空有个绝招让我们羡慕不已:他在紧要关头从身上拔一
把猴毛变成一大群和他一模一样的猴子。当然这只是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奇妙
想象下的精彩描写。而这一想象在今天成了可能,这就是克隆。今天我们就一起
到奇妙的克隆领域去探究一番。
2、交流查找的资料。
我们身边哪些动、植物先天具有克隆的本领?(仙人掌;土豆、桂花、富贵
竹插枝即活;各种蔬菜、果树的嫁接等)
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展示草莓、富贵竹、仙人掌、克隆绵羊多利的图片及相
关文字资料,引出本课主要内容。
资料链接:http://wenwen.soso.com/z/q247857616.htm
(二)教授新课
1、解决字词。
2、阅读课文,整体把握。
本文脉络清楚,说明事理步步推进:说明克隆的含义,克隆实验,克隆技术
的发展,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用小标题把全文分为四部分,分别从不同侧面说明,同时前后又有紧密联系。
3、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展开竞赛。
按课文四个版块,以班级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
(1)朗读第一部分,发掘问题。
问:①找出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的共同点?
②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
③这一部分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别找出来。
教师补充提问: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事物特征服务的。作者介绍克隆时
用了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呢?
解决以上问题后,若学生还有疑问,教师当堂解决。
(2)通过第一部分的学习对克隆有了初步的了解,那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目前
世界在克隆领域取得了哪些科研成果。(默读“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和“克隆绵
羊‘多利’”两部分。)
问:①这两个部分作者举了哪些克隆事例?
②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③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为什么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
④这部分作者为什么不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说明呢?文中的顺序安排有什
么好处?
教师补充提问:克隆技术不断在发展,这与科研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看
看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他们的努力?
学生找出后,教师追问:这些努力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把这种精神用到我
们的学习中,我们该如何做呢?
(3)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问:①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②这一部分的第一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③你愿意克隆一个和你一样的人出来吗?
④作者对克隆人的看法是什么,体现在文中什么地方?
(三)课堂小结
对竞赛优胜小组以肯定、奖励后,教师小结:我们对“克隆”有了初步的了
解,并且克隆人也不再是幻想。那你对克隆的看法如何呢?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
络搜集关于克隆的更多资料,准备下节课的辩论——“我看克隆人”。
(把全班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两大组,各自搜集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内容
(二)组织学生,展开辩论。
投影幻灯片,指出辩论要求:
(1)语言清晰、流畅,有条理性,声音洪亮。
(2)观点明确,论据充足。
(3)在驳斥对方观点时应该有“理”,更应该有“礼”。
教师视课堂辩论情况决定是否提供资料帮助,如需要可展示如下内容:
反对克隆人
1、克隆技术现在还不成熟,克隆人可能有很多先天性生理缺陷。
2、克隆人的身份难以认定,他们与被克隆者之间的关系无法纳入现有的伦
理体系。
3、克隆技术有可能被滥用,成为恐怖分子的工具。
4、从生物多样性上来说,大量基因结构完全相同的克隆人,可能诱发新型
疾病的广泛传播,对人类的生存不利。
支持克隆人
1、“不让我们克隆人,就是不让我们修正我们的错误,人类历史难道能够
这样构造吗?”——《纽约时报书评》
2、“当然应该‘克隆’人,如果谁第一个掌握了这个技术,他就是我真正
的、也是唯一的竞争对手。”——比尔·盖茨
3、“克隆人绝对是科学上了不起的进步,克隆技术必将创造21世纪的辉
煌。”——麻省理工学院生命工程教授约翰·布洛克
4、“人体商业化是人类经济活动中无与伦比的成就,毫无疑问,克隆技术
的出现将为世人创造一个最为广泛和深远的市场。”——英国《经济学家》杂志。
资料链接:百度搜索_http://baike.baidu.com/view/127959.htm
"无性繁殖"克隆等 到底是福音还是魔咒?_环境_中国网
(三)布置作业
小作文:
克隆人正款款向我们走来,假如将来真有那么一天,你被克隆了!请尽量发
挥你的想象,描绘你被克隆的历程以及被克隆后的生活,并以此为话题,说说你
的感受。
附:板书
奇妙的克隆
说明对象:克隆——无性繁殖来自一个祖先,经过无性繁殖产出的一群个体
说明顺序:克隆含义——克隆实验和发展(按生物进化,由底到高)——克隆造
福人类
实验对象、研究成果 :
说明方法:下定义、作诠释、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
辩论赛 我看克隆人
正方 反方
六、教学反思
《奇妙的克隆》是八年级上册一篇介绍克隆知识的科普文,文章用了四个小
标题,从克隆的含义,实验,发展,利弊四部分,从不同侧面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把艰深的科学道理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
教学时首先用大家所熟知的孙悟空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
让学生说自己搜集的资料,并通过多媒体展示仙人掌、富贵竹、草莓、克隆绵羊
多利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在拓展延伸的部分设计了一个辩论赛:正方——克隆
技术能为人类造福,反方——克隆技术不能为人类造福。以课本的知识作为理论
基础,加上课外所搜集的事例、数据、故事等作为论据,展开了激烈辩论。通过
这一环节,课文中较难理解的“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 就迎刃而
解了。
教学中将说明方法的理解落到实处,着重引导学生找出说明方法,并体会文
章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是将深奥的事理阐述得通俗易懂。
相关文档
-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不懂就要2021-05-25 00:57:522页
- 2020浙江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新方案精2021-05-25 00:57:508页
- 中考语文真题记叙文阅读含答案解析2021-05-25 00:57:18140页
- 2019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期中测试卷2021-05-25 00:56:286页
- 高考语文快速命中考点2021-05-25 00:55:135页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第2021-05-25 00:53:573页
- 语文中考模拟卷2021-05-25 00:53:579页
-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林2021-05-25 00:53:258页
-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2021-05-25 00:52:0336页
- 2021新高考语文二轮(山东专用)配套课2021-05-25 00:51:51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