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4.37 KB
- 2021-05-25 发布
第2讲 固体、液体和气体
一、固体
晶体与非晶体的比较
分类
比较
晶体
非晶体
单晶体
多晶体
外形
规则
不规则
不规则
熔点
确定
确定
不确定
物理性质
各向异性
各向同性
各向同性
转化
晶体和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典型物质
石英、云母、明矾、食盐
玻璃、橡胶
二、液体和液晶
1.液体的表面张力
(1)作用: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液面具有收缩的趋势.
(2)方向:表面张力跟液面相切,跟这部分液面的分界线垂直.
2.液晶的物理性质
(1)具有液体的流动性.
(2)具有晶体的光学各向异性.
(3)从某个方向看其分子排列比较整齐,但从另一方向看,分子的排列是杂乱无章的.
自测1 (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多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B.单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离子)的排列具有空间周期性
C.通常金属在各个方向的物理性质都相同,所以金属是非晶体
D.液晶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同时具有晶体的各向异性特征
答案 BD
解析 单晶体和多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熔点不固定,A错误.单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离子)的排列是规则的,具有空间周期性,表现为各向异性,B正确.金属材料虽然显示各向同性,但并不意味着就是非晶体,可能是多晶体,C错误.液晶的名称由来就是由于它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和晶体的各向异性,D正确.
三、饱和汽、饱和汽压和相对湿度
1.饱和汽与未饱和汽
(1)饱和汽:与液体处于动态平衡的蒸汽.
(2)未饱和汽:没有达到饱和状态的蒸汽.
2.饱和汽压
(1)定义:饱和汽所具有的压强.
(2)特点:液体的饱和汽压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饱和汽压越大,且饱和汽压与饱和汽的体积无关.
3.相对湿度
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与同一温度时水的饱和汽压之比.
即:相对湿度=.
自测2 (多选)(2017·南京市、盐城市一模)在潮湿天气里,若空气的相对湿度为98%,洗过的衣服不容易晾干,这时( )
A.没有水分子从湿衣服中飞出
B.有水分子从湿衣服中飞出,也有水分子回到湿衣服中
C.空气中水蒸气的实际压强略小于同温度水的饱和汽压
D.空气中水蒸气的实际压强比同温度水的饱和汽压小很多
答案 BC
四、气体
1.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1)气体分子间距很大,分子力可以忽略,因此分子间除碰撞外不受其他力的作用,故气体能充满它能达到的整个空间.
(2)分子做无规则的运动,速率有大有小,且时刻变化,大量分子的速率按“中间多,两头少”的规律分布.
(3)温度升高时,速率小的分子数减少,速率大的分子数增多,分子的平均速率将增大,但速率分布规律不变.
2.气体压强
(1)产生的原因
由于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而碰撞器壁,形成对器壁各处均匀、持续的压力,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做气体的压强.
(2)决定因素
①宏观上:决定于气体的温度和体积.
②微观上:决定于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分子的密集程度.
3.气体实验定律
玻意耳定律
查理定律
盖—吕萨克定律
内容
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压强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其体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表达式
p1V1=p2V2
=或=
=或=
图象
自测3 某同学利用DIS实验系统研究一定量理想气体的状态变化,实验后计算机屏幕显示如图1所示的p-t图象.已知在状态B时气体的体积为VB=3 L,问:
图1
(1)气体由A→B,B→C各做什么变化?
(2)气体在状态C的体积是多少?
答案 (1)A→B做等容变化 B→C做等温变化
(2)2 L
解析 (1)A→B做等容变化,B→C做等温变化
(2)pB=1.0 atm,VB=3 L,pC=1.5 atm
根据玻意耳定律,有pBVB=pCVC
解得VC=2 L
4.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1)理想气体
①宏观上讲,理想气体是指在任何条件下始终遵守气体实验定律的气体,实际气体在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的条件下,可视为理想气体.
②微观上讲,理想气体的分子间除碰撞外无其他作用力,即分子间无分子势能.
(2)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或=C.
气体实验定律可看做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特例.
5.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
(1)等温变化
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温度保持不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在这种情况下,体积减小时,分子的密集程度增大,气体的压强增大.
(2)等容变化
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体积保持不变时,分子的密集程度保持不变.在这种情况下,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气体的压强增大.
(3)等压变化
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只有气体的体积同时增大,使分子的密集程度减小,才能保持压强不变.
命题点一 晶体与非晶体
对晶体与非晶体的认识
(1)不能仅凭有无规则的外形判定某些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2)晶体中的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但并不是在各种物理性质上都表现出各向异性.例如,铜的机械强度的各方向上存在差异,而其导热性和导电性则表现为各向同性.
(3)非晶体不稳定,经过适当时间后,会向晶体转变;而有些晶体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非晶体.
(4)同种物质也可能以晶体和非晶体两种不同的形态出现,也就是说,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并不是绝对的.
例1 (多选)(2015·江苏单科·12A(1))对下列几种固体物质的认识,正确的有( )
A.食盐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说明食盐是晶体
B.烧热的针尖接触涂有蜂蜡薄层的云母片背面,熔化的蜂蜡呈椭圆形,说明蜂蜡是晶体
C.天然石英表现为各向异性,是由于该物质的微粒在空间的排列不规则
D.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组成它们的物质微粒排列结构不同
答案 AD
解析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食盐具有这样的特点,则说明食盐是晶体,选项A正确;蜂蜡的导热特点是各向同性的,烧热的针尖使蜂蜡熔化后呈椭圆形,说明云母片的导热特点是各向异性的,故云母片是晶体,选项B错误;天然石英表现为各向异性,则该物质微粒在空间的排列是规则的,选项C错误;石墨与金刚石皆由碳原子组成,但它们的物质微粒排列结构是不同的,选项D正确.
命题点二 液体表面张力
液体表面张力
(1)形成原因:表面层中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2)表现特性:表面层分子间的引力使液面产生了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好像一层绷紧的弹性薄膜.
(3)表面张力的方向:和液面相切,垂直于液面上的各条分界线.
(4)表面张力的效果: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趋势,使液体表面积趋于最小,而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球形的表面积最小.
例2 (2017·盐城市第三次模拟)把一条细棉线的两端系在铁丝环上,棉线处于松驰状态.将铁丝环浸入肥皂液里,拿出来时环上留下一层肥皂液的薄膜,这时薄膜上的棉线仍是松驰的,如图2所示.用烧热的针刺破A侧的薄膜,则观察到棉线的形状为下图中的( )
图2
答案 D
命题点三 饱和汽压
与液体处于动态平衡的蒸汽叫饱和汽,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分子数密度是一定的,所以饱和汽的压强也是一定的,这个压强叫做这种液体的饱和汽压.由此可见饱和汽压与温度有关,随温度升高蒸汽分子数密度增加,饱和汽压与饱和汽的体积无关.
例3 (多选)(2016·江苏单科·12A(1))在高原地区烧水需要使用高压锅,水烧开后,锅内水面上方充满饱和汽,停止加热,高压锅在密封状态下缓慢冷却,在冷却过程中,锅内水蒸汽的变化情况为( )
A.压强变小 B.压强不变
C.一直是饱和汽 D.变为未饱和汽
答案 AC
解析 在冷却过程中,温度降低,锅内水蒸汽与锅内的液体处于动态平衡,所以锅内水蒸汽一直是饱和汽,故C正确,D错误;在冷却过程中,温度降低,饱和汽的压强减小,所以A正确,B错误.
命题点四 气体实验定律
1.应用状态方程解题的一般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即某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
(2)确定气体在始、末状态的参量p1、V1、T1及p2、V2、T2;
(3)由状态方程列式求解;
(4)讨论结果的合理性.
2.两个推论
查理定律的推论:Δp=ΔT;盖—吕萨克定律的推论:ΔV=ΔT,利用这两个推论解决相关问题往往非常方便.
例4 (2018·铜山中学模拟)夏季车辆长途行驶时,车胎内气体温度最高可达77 ℃.某型号轮胎说明书上标注的最大胎压为3.5×105 Pa.若给该轮胎充气时,胎内气体温度恒为27 ℃,不计充气及车辆行驶时车胎体积的变化,为了保证行车安全,该轮胎刚充完气的气压不应超过多少?
答案 3.0×105 Pa
解析 车胎内气体初、末状态的温度分别为
T1=(273+27) K=300 K,
T2=(273+77) K=350 K
由查理定律=,又p2=3.5×105 Pa
则p1=p2=3.0×105 Pa
变式1 (2015·江苏单科·12A(3))给某包装袋充入氮气后密封,在室温下,袋中气体压强为
1个标准大气压、体积为1 L.将其缓慢压缩到压强为2个标准大气压时,气体的体积变为0.45 L.请通过计算判断该包装袋是否漏气.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若不漏气,设加压后的体积为V1,气体发生等温变化,由玻意耳定律得,p0V0=p1V1,代入数据得V1=0.5 L,因为0.45 L<0.5 L,故包装袋漏气.
命题点五 气体状态变化的图象问题
1.三个实验定律的对比
过程
类别
图线
特点
举例
等温过程
p-V
pV=CT(其中C为恒量),即pV之积越大的等温线温度越高,线离原点越远
p-
p=CT,斜率k=CT,即斜率越大,温度越高
等容过程
p-T
p=T,斜率k=,即斜率越大,体积越小
等压过程
V-T
V=T,斜率k=,即斜率越大,压强越小
2.气体状态变化的图象问题分析
(1)解气体状态变化的图象问题,应当明确图象上的点表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一个平衡状态,它对应着三个状态参量;图象上的某一条直线段或曲线段表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变化的一个过程.
(2)在应用气体图象分析问题时,一定要看清纵横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同时要注意横坐标表示的是摄氏温度还是热力学温度.
(3)在V-T图象(或p-T图象)中,比较两个状态的压强(或体积)大小,可以比较这两个状态到原点连线的斜率的大小,其规律是:斜率越大,压强(或体积)越小;斜率越小,压强(或体积)越大.
例5 (2016·江苏单科·12A(2))如图3甲所示,在斯特林循环的p-V图象中,一定质量理想气体从状态A依次经过状态B、C和D后再回到状态A,整个过程由两个等温和两个等容过程组成.B→C的过程中,单位体积中的气体分子数目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状态A和状态D的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图象如图乙所示,则状态A对应的是________(选填“①”或“②”).
图3
答案 不变 ①
解析 由题图甲知B→C的过程中气体的体积不变,所以密度不变,即单位体积中的气体分子数目不变;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剧,速率较大的分子数所占百分比增高,分布曲线的峰值向速率大的方向移动即向高速区扩展,峰值变低,曲线变宽,变平坦,由题图甲知状态A的温度低,所以对应的是①.
变式2 (2017·仪征中学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如图4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依次经过状态B、C和D后再回到状态A.其中,A→B和C→D为等温过程,B→C为等压过程,D→A为等容过程.该循环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4
A.A→B过程中,气体吸收热量
B.B→C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C.C→D过程中,单位时间内碰撞单位面积器壁的分子数增多
D.D→A过程中,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不发生变化
答案 B
解析 A→B过程中,为等温变化,则内能不变,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知气体放出热量,故A错误;B→C过程中,温度升高,则分子平均动能增大,B正确;C→D过程中,为等温变化,体积增大,则分子的密集程度减小,单位时间内碰撞单位面积器壁的分子数减少,故C错误;D→A过程中,温度降低,则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发生变化,D错误.
命题点六 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
温度一定时,某种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是确定的,速率的平均值也是确定的,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但不是每个分子的速率都增大.
例6 (多选)(2018·清江中学模拟)某种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气体分子速率分布曲线如图5所示,图中f(v)表示v处单位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百分率,由图可知( )
图5
A.气体的所有分子,其速率都在某个数值附近
B.某个气体分子在高温状态时的速率可能与低温状态时相等
C.高温状态下大多数分子的速率大于低温状态下大多数分子的速率
D.高温状态下分子速率的分布范围相对较小
答案 BC
解析 由不同温度下的分子速率分布曲线可知,在一定温度下,大多数分子的速率都接近某个数值,但不是说其余少数分子的速率都小于该数值,有个别分子的速率会更大,故A错误;高温状态下大部分分子的速率大于低温状态下大部分分子的速率,不是所有,有个别分子的速率会更大或更小,故B、C正确;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高则分子速率大的占多数,即高温状态下分子速率的分布范围相对较大,故D错误.
1.(多选)(2017·南通市第一次调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蔗糖受潮后粘在一起,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所以它是非晶体
B.组成晶体的原子(或分子、离子)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的
C.某些液晶中掺入少量多色性染料后,对不同颜色的光吸收强度与所加电场的场强有关
D.液体表面张力的方向总是垂直液面,指向液体内部
答案 BC
2.(2016·南京市、盐城市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一瓶矿泉水喝完一半之后,把瓶盖拧紧,不久瓶内水的上方形成了水的饱和汽.当温度变化时,瓶内水的饱和汽压与温度变化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 )
答案 B
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图6中A状态开始,经历了B、C,最后到D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6
A.A→B温度升高,体积不变
B.B→C压强不变,体积变大
C.C→D压强变小,体积变小
D.B点的温度最高,C点的体积最大
答案 A
4.(2018·泰州中学质量检测)某学习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先把空的烧瓶放入冰箱冷冻,取出烧瓶,并迅速把一个气球紧套在烧瓶颈上,封闭了一部分气体,然后将烧瓶放进盛满热水的烧杯中,气球逐渐膨胀起来,如图7所示.在气球膨胀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7
A.该密闭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大
B.该密闭气体组成的系统熵增加
C.该密闭气体的压强是由于气体重力而产生的
D.该密闭气体的体积是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
答案 B
5.图8甲是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经过状态B变为状态C的V-T图象.已知气体在状态A时的压强是1.5×105 Pa.
图8
(1)说出A→B过程中压强变化的情形,并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计算图甲中TA的温度值;
(2)请在图乙坐标系中,作出该气体由状态A经过状态B变为状态C的p-T图象,并在图线相应位置上标出字母A、B、C.如果需要计算才能确定的有关坐标值,请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从题图甲可以看出,A与B连线的延长线过原点,所以A→B是等压变化,
即pA=pB.
根据盖-吕萨克定律可得=
所以TA=TB=×300 K=200 K.
(2)由题图甲可知,由B→C是等容变化,根据查理定律得=,所以pC=pB=pB=pB=×1.5×105 Pa=2.0×105 Pa.则可画出气体由状态A→B→C的p-T图象如图所示.
1.(多选)(2017·南京市、盐城市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晶体有确定的熔点,多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B.若绝对湿度增加且大气温度降低,则相对湿度增大
C.物体温度升高1 ℃相当于热力学温度升高274 K
D.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其它元素
答案 BD
2.(多选)(2018·铜山中学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晶是液体和晶体的混合物
B.液晶分子在特定方向排列比较整齐,但不稳定
C.产生表面张力的原因是表面层内液体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D.表面张力使液体的表面有收缩的趋势
答案 BD
解析 液晶像液体一样可以流动,又具有某些晶体结构特征,液晶是介于液态与结晶态之间的一种物质状态,当液晶通电时导通,排列变得有秩序,使光线容易通过;不通电时排列混乱,阻止光线通过.所以液晶的光学性质随外加电压的变化而变化,A错误,B正确;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C错误;在液体表面,分子间的间距大于平衡距离r0,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从而使液体表面产生收缩的趋势,D正确.
3.(多选)(2017·东台市5月模拟)关于液体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温度相同时,液体的扩散速度要比固体的扩散速度慢
B.液体汽化时体积的增大量要比凝固时体积的减小量大得多
C.液体的表面层分子间表现为斥力
D.压强增大时,液体的沸点也增大
答案 BD
4.(多选)(2016·清江中学高三2月月考)关于饱和汽和相对湿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汽压跟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B.温度一定时,饱和汽的密度为一定值,温度升高,饱和汽的密度增大
C.空气的相对湿度定义为水的饱和汽压与相同温度时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之比
D.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越接近饱和汽压
答案 BD
解析 一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分子数密度是一定值,温度升高,饱和汽的分子数密度增大,但饱和汽压不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故A错误,B正确;相对湿度是指水蒸气的实际压强与该温度下水的饱和汽压之比,故C错误;根据相对湿度的特点可知,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越接近饱和汽压,故D正确.
5.(2018·扬州中学月考)关于饱和汽和相对湿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使未饱和汽变成饱和汽,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B.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越接近饱和汽压
C.密闭容器中装有某种液体及其饱和蒸汽,若温度升高,同时增大容器的容积,饱和汽压可能会减小
D.相对湿度过小时,人会感觉空气干燥
答案 C
解析 饱和汽压是物质的一个重要性质,它的大小取决于物质的本性和温度,温度越高,饱和汽压越大,则使未饱和汽变成饱和汽,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故A正确;根据相对湿度的特点可知,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越接近饱和汽压,故B正确;温度升高,饱和汽压增大,故C错误;相对湿度过小时,人会感觉空气干燥,故D正确.
6.(2017·淮阴中学模拟)如图1所示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分别在温度T1和T2情形下做等温变化的p-V图象,则下列关于T1和T2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A.T1大于T2
B.T1小于T2
C.T1等于T2
D.无法比较
答案 A
解析 由图象可知,当体积V相等时,p1>p2,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C可知,T1>T2.
7.如图2为密闭钢瓶中的理想气体分子在两种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分布情况,可知,一定温度下气体分子的速率呈现________的分布规律;T1温度下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T2温度下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
图2
答案 中间多、两头少 小于
8.(2017·南京市、盐城市一模)如图3所示,导热性能良好的汽缸开口向下,缸内用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在汽缸内可以自由滑动且不漏气,其下方用细绳吊着砂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砂桶中的细砂不断流出,这一过程可视为一缓慢过程,且环境温度不变,则在此过程中汽缸内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________(选填“减小”、“不变”、“增大”),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缸壁上受到气体分子撞击的次数________(选填“减少”、“不变”、“增加”).
图3
答案 不变 增加
9.(2015·江苏单科·12A(2))在装有食品的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以起到保质作用.某厂家为检测包装袋的密封性,在包装袋中充满一定量的氮气,然后密封进行加压测试.测试时,对包装袋缓慢地施加压力.将袋内的氮气视为理想气体,则加压测试过程中,包装袋内壁单位面积上所受气体分子撞击的作用力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包装袋内氮气的内能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 增大 不变
解析 因为测试时,对包装袋缓慢地施加压力,外界对气体所做的功等于气体对外放出的热量,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的温度不变,即内能不变.由玻意耳定律可知:气体体积变小,所以压强变大,由于气体的压强是由于气体分子对器壁的频繁碰撞而产生的,所以包装袋内壁单位面积上所受气体分子撞击的作用力增大.
10.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初始状态A经状态B、C、D再回到状态A,其体积V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4所示,图中TA、VA和TD为已知量.
图4
(1)从状态A到B,气体经历的是__________过程(填“等温”、“等容”或“等压”).
(2)从状态B到C的过程中,气体的内能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从状态C到D的过程中,气体对外__________(填“做正功”、“做负功”或“不做功”),同时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
(4)气体在状态D时的体积VD=____________.
答案 (1)等容 (2)不变 (3)做负功 放热
(4)VA
解析 (1)由题图可知,从状态A到B,体积不变,为等容变化.
(2)从状态B到C,温度不变,所以内能不变.
(3)从状态C到D,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正功;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放热.
(4)从状态D到A,气体发生等压变化,由盖-吕萨克定律可得:=,所以VD=VA.
11.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体积V与热力学温度T的关系图象如图5所示,气体在状态A时的压强pA=p0,温度TA=T0,线段AB与V轴平行,BC的延长线过原点.求:
图5
(1)气体在状态B时的压强pB;
(2)气体在状态C时的压强pC和温度TC.
答案 (1) (2)
解析 (1)由题图知VA=V0,VB=2V0,TB=T0
A→B为等温过程,由玻意耳定律知pAVA=pBVB
则pB===
(2)BC的延长线过原点,则BC为等压线,即pC=pB=
B→C为等压过程,则由盖-吕萨克定律得=
TC=·TB=
12.回热式制冷机是一种深低温设备,制冷极限约50 K.某台设备工作时,一定量的氦气(可视为理想气体)缓慢经历如图6所示的四个过程:从状态A到B和C到D是等温过程,温度分别为t1=27 ℃和t2=-133 ℃;从状态B到C和D到A是等容过程,体积分别为V0和5V0.求状态B与D的压强之比.
图6
答案 75∶7
解析 由题意知TA=TB=(273+27) K=300 K
TC=TD=(273-133) K=140 K
VB=VC=V0,VA=VD=5V0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则=·=.
相关文档
- 高考第一轮复习物理七考纲解读及真2021-05-22 13:38:176页
- 高考一轮复习物理选修35专题练习动2021-05-10 21:37:1117页
- 高考第一轮复习物理22匀速直线运动2021-04-28 19:09:4212页
- 高三一轮复习物理第5章《机械能及2021-04-27 18:19:156页
- 高三一轮复习物理第9章《电磁感应2021-04-27 11:24:587页
- 高考一轮复习物理单元检测九 电磁2021-04-26 01:20:227页
- 高三一轮复习物理第9章《电磁感应2021-04-19 22:06:5311页
- 高三一轮复习物理第3章《牛顿运动2021-04-19 20:02:534页
- 高三一轮复习物理第2章《相互作用2021-04-19 18:03:473页
- 高三一轮复习物理第4章《曲线运动2021-04-17 11:37:43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