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9.00 KB
- 2021-05-24 发布
第一章 第 2 节
一、选择题
1.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装片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
A.将物镜对准通光孔
B.先用高倍镜观察,后用低倍镜观察
C.移动装片可确定污物是否在物镜上
D.使用高倍镜时,用粗准焦螺旋调节
[解析] 用显微镜观察物像时,应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使用高倍镜时,用细准焦螺
旋调节;移动装片可确定污物是否在装片上。
2.用显微镜镜检人血涂片时,发现视野内有一清晰的淋巴细胞(如图)。为进一步放大该
细胞,首先应将其移至视野正中央,则装片的移动方向应是( A )
A.向右上方 B.向左上方
C.向右下方 D.向左下方
[解析] 物与像移动方向相反,该细胞的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则装片应向右上方移动。
3.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 C )
A.变形虫、水绵、香菇 B.烟草、草履虫、大肠杆菌
C.小麦、番茄、大豆 D.酵母菌、灵芝、豌豆
[解析] 根据细胞结构的不同特点,可以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动物细胞和植
物细胞等类型。变形虫和草履虫都为单细胞动物,其细胞结构相似;香菇、酵母菌、灵芝都
为真菌;水绵属于低等植物;大肠杆菌为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小麦、番茄、大豆、烟草及
豌豆均为高等植物,细胞结构最相似。
4.用显微镜的 1 个目镜分别与 4 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血细胞涂片。当成像清晰
时,每个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所示。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时在一个视野中
看到的细胞数最少( A )
[解析] 物镜的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长,离装片的距离越近,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
5.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科学家探究、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
人寻味的曲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英国科学家虎克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
B.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解析] 细胞学说的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细胞学说仅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并没有体现出多样性。
6.在光学显微镜下,选用 8 倍目镜和 10 倍物镜观察一个小圆点,则视野内所看到的小
圆点( B )
A.面积放大为原来的 80 倍
B.直径放大为原来的 80 倍
C.面积放大为原来的 10 倍
D.直径放大为原来的 10 倍
[解析]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当显微镜的目镜为
8×、物镜为 10×时,此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8×10=800 倍,且放大倍数是直径的 80 倍。
7.某单细胞生物体内不具有叶绿体,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它最可能是( B )
A.真菌 B.无核膜生物
C.无核糖体生物 D.病毒
[解析] 不具有叶绿体可以光合作用的一般是蓝藻类生物,属于原核生物,无核膜。
8.关于细菌和蓝藻,下列说法你同意的是( D )
A.蓝藻是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异养生物,而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B.蓝藻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而所有细菌是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异养生物
C.二者细胞中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都有拟核,拟核中有染色体
D.二者都属于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相比,细胞中都没有核膜,但有核糖体
[解析] 细菌和蓝藻都属于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相比,细胞中都有核糖体,但都没有核
膜和染色体。蓝藻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而大多数细菌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
生物,只有少数细菌(如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
9.成人身体约有 1014 个细胞。这些细胞大约有 200 种不同的类型,根据分化程度的不同,
又可分为 600 多种;但是都有基本相同的结构。这说明( A )
A.人体细胞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B.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基本相同
C.200 多种不同的类型就是 200 多种不同的组织
D.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与草履虫相同
[解析] 人体内的细胞数量多,并有不同的类型,这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而这些细胞的
结构基本相同,又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原核细胞结构比较简单,所以不具有多样性
B.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之间不具有统一性
C.细胞本身就是一个生命系统
D.细胞学说的提出,揭示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解析] 原核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蓝藻、支原体和衣原体等,不同的原核生物,细胞
在形态和结构方面有差异,说明原核细胞具有多样性;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细
胞质等结构,二者具有统一性;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层次多样;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
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11.发菜细胞群体呈黑蓝色,状如发丝;生菜是一种绿色植物,两者分别因与“发财”和
“生财”谐音而备受百姓青睐。下列属于发菜和生菜的相同点的是( C )
A.是真核生物 B.含有叶绿体
C.是自养生物 D.有核膜
[解析] 发菜是蓝藻的一种,属于原核生物,生菜属于真核生物。发菜不具有叶绿体和核
膜,但是具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发菜和生菜都是自养生物。
12.由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观察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找到观察的物像后立即换高倍物镜
B.换高倍物镜后视野会变亮
C.换高倍物镜后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D.向右方移动装片能将视野左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解析]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后,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A 错误;换高倍物
镜后视野会变暗,B 错误;在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当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后,由于高倍镜
的焦距较小,而粗准焦螺旋的调节幅度较大,因此为使物像清晰,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
调,C 正确;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立的,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
标本的左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方移动。可以这样记忆: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
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的中央,D 错误。
13.下列四组生物中,都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 D )
A.病毒和柳树 B.细菌和草履虫
C.蓝藻和酵母菌 D.青蛙和酵母菌
[解析]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属于真核生物,也不属于原核生物,A 错误;细菌属于
原核生物,B 错误;C、蓝藻属于原核生物,C 错误;青蛙和酵母菌都属于真核生物,D 正确。
二、非选择题
14.图 A 为蓝藻细胞结构示意图,图 B 为水绵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完成下列
问题:
(1)与水绵细胞相比较,蓝藻细胞由于[①]拟核上没有核膜,因而属于原核细胞;水绵细胞
由于具有[⑧]细胞核,而属于真核细胞。
(2)在蓝藻细胞和水绵细胞中,它们共有的结构有[③]和[⑪]细胞壁、[④]和[⑩]细胞膜、②
和⑥细胞质,这体现了不同类细胞之间的统一性。
(3)由于蓝藻细胞和水绵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因而二者都属于自养生物。
[解析] 水绵属于真核生物,蓝藻属于原核生物,二者最主要的区别是水绵细胞中具有以
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蓝藻没有,二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二者都属于
自养生物。
15.(2019·广东潮州高一期末) 生物学实验中常用到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用 10 倍的目镜和 10 倍的物镜组合观察某细小物体,像的面积为 M,换用 40 倍的物镜
观察,物体的像的面积变为( D )
A.M B.4M
C.40M D.16M
(2)在目镜为 10×、物镜为 8×的视野中,看到刚好穿过视野中心的一行连续排列的 10 个
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 40×时,则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比原来少 8_个,看到的细胞
直径比原来的大 5 倍,所看到视野的亮度比原来暗。
(3)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要转动转换器。高倍物镜到位后,若视野中图像模糊不清,这
时应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4)若显微镜的视野中一片黑暗,调节光圈和反光镜都无用,则可能是由于物镜未对准通
光孔。
(5)如图所示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不同生物体图像(D 为哺乳动物的平滑肌细胞),请据图回
答问题:
①科学家依据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属于原核细
胞的是 A、B(填字母)。
②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B(填字母)。
③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图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 A、B(填字母)。
④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来看,一个湖泊中所有的念珠藻构成种群,各种生物构成群
落,整个湖泊构成生态系统。
[解析] (1)由 10 倍物镜换为 40 倍物镜,长度和宽度放大了 4 倍,所以面积放大了 16 倍,
D 正确。
(2)因为视野中看到的是一行,放大 5 倍后,应看到 10/5=2 个细胞,所以比原来少了 8
个。看到的细胞直径比原来的大 5 倍,放大倍数增大,所以视野变暗。
(3)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要转动转换器,高倍物镜到位后,若视野中图像模糊不清,这
时应调节细准焦螺旋,换高倍镜后不能动粗准焦螺旋。
(4)显微镜的视野中一片黑暗,调节光圈和反光镜都无用,则可能是由于物镜未对准通光
孔。
(5)①科学家根据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A 是细菌,
B 是蓝藻,它们都是原核生物,C 是病毒,D 是平滑肌细胞,故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A、B。
②B 蓝藻能进光合作用,因为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
③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细菌和蓝藻是单细胞生物,故能表示个体层次的是 A、
B。
④一个区域所有的同种生物构成是种群,各种生物构成的是群落,整个湖泊构成的是生
态系统,因为有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