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 MB
- 2021-05-24 发布
第
1
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考纲点击
]
1.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教材回顾
]
1
.
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
地理要素:包括大气、水、岩石、
_______
、土壤、地形等。
(2)
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
_________
物质循环等过程。
生物
岩石圈
2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
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
________________
。
(2)
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
______
的能力。
3
.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统一
的变化过程。
(2)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
“
牵一发而动全身
”
。
(3)
不同区域之间
__________
,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光合作用
稳定
相互联系
要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
地理环境各要素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并在此过程中产生
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如下表所示:
[
对点演练
]
(2017·
江西上学期大联考
)
下图反映自然要素的部分关联。
读图回答
1
~
2
题。
1
.图示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
A
.整体性
B
.差异性
C
.地域性
D
.动态性
【
解析
】
从图中可以看出,大气、水、生物、地貌、土壤等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整体,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答案
】
A
2
.热带雨林带土壤贫瘠,图中实线箭头与之关联较小的是
(
)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
解析
】
热带雨林中生物循环旺盛,有机物合成速度快,雨林植物吸收作用强烈,植物快速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淋溶作用强烈,造成雨林土壤贫瘠。由分析可知,与
②
的关联最小。
【
答案
】
B
(2017·
吉林模拟
)
下图为各种生态问题关联图。读图回答
3
~
4
题。
3
.此图说明了
(
)
A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B
.陆地环境的差异性
C
.人类可征服自然界
D
.自然与人类是对立的
4
.由图可知,导致各种环境问题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
)
A
.植被破坏
B
.人口激增
C
.气候异常
D
.物种灭绝
【
解析
】
第
3
题,从关联图中可以看出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表现的是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第
4
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的出现都是人口增长导致的,因此最根本的原因是人口激增。
【
答案
】
3.A
4.B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某地理要素的变化可能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面貌的变化。下图是北美地区的某河流水文站
1990
年和
2012
年观测到的河水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曲线图。
读图完成
5
~
6
题。
5
.有关该地区近几十年来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年降水量增加
B
.河流流量增加
C
.植被覆盖率上升
D
.河流含沙量增加
6
.
近几十年来,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
①
耕地面积不断增大
②
水库面积增大
③
经济林面积增大
④
灌溉面积增大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③④
D
.
②③
【
解析
】
第
5
题,读图可知,和
1990
年相比,该河雨后流量曲线波峰降低,含沙量曲线波峰降低,说明植被覆盖率上升,植被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能力提高。第
6
题,经济林面积增大和水库面积增大共同使该河雨后流量和含沙量曲线趋缓。
【
答案
】
5.C
6.D
[
知识构建
]
[
关键点拨
]
1
.自然地理环境五大组成要素: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地形。
2
.自然地理环境各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两大新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
3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三大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一个要素的变化会
“
牵一发而动全身
”
,一个区域的变化也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考向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16·
课标全国
Ⅱ
)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
据此完成
1
~
3
题。
1
.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
)
A
.大气温度
B
.降水量
C
.积雪厚度
D
.植被覆盖度
【
解析
】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难度中等。大气温度与海拔密切相关,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A
项错误;降水量和坡度、海拔都有关系,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降水量一般随海拔升高而变化,
B
项错误;山地迎风坡降水多,雪层厚,背风坡降水少,雪层薄,坡度缓雪层厚,坡度陡,积雪无法滞留,雪层薄,但并不是海拔越高雪层越厚,雪层厚薄与海拔无关,
C
项正确;海拔越高、温度越低,降水越少、植被越稀疏,植被覆盖度与海拔关系密切,
D
项错误。
【
答案
】
C
2
.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
)
A
.年降水最少
B
.冬季气温最低
C
.年日照最少
D
.冬季风力最大
【
解析
】
本题考查区域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难度中等。长白山西北坡处于冬季寒冷干燥的西北风的迎风坡,风力大,能更快地带走植被表层的热量,使林木冻害多发,
D
项正确;与其他坡向相比,西北坡是冬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不是最少的,
A
项错误;温度与海拔密切相关,该地海拔与周边地区相同,温度应当也相同,
B
项错误;长白山年日照最少的坡是北坡,
C
项错误。
【
答案
】
D
3
.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
)
A
.蒸腾加剧
B
.低温更低
C
.降雪期推后
D
.太阳辐射减弱
【
解析
】
本题考查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关系,较难。根据材料,气温升高使长白山雪期缩短,雪期缩短后使植被被积雪覆盖的时间缩短,积雪的保温效应减弱,冻害加剧,选项中能缩短雪期的是降雪期推后,
C
项正确。蒸腾加剧是指植物体内水分通过叶片蒸发的增多,植物会自动调节蒸腾的量,不会造成温度过低,
A
项错误;气候变暖会使温度升高,不会使温度更低,
B
项错误;气候变暖不会使太阳辐射减弱,二者没有必然联系,
D
项错误。
【
答案
】
C
(2014·
全国高考新课标卷
Ⅱ
)
下图示意科隆群岛
(
加拉帕戈斯群岛
)
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第
4
题。
4
.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
)
A
.地处赤道附近
B
.远离大陆
C
.构造运动强烈
D
.地形复杂
【
解析
】
特有动物种属的形成主要与该岛远离大陆,地理环境相对孤立有关。
【
答案
】
B
(2014·
江苏高考
)
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下图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读图回答第
5
题。
5
.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
)
A
.温暖湿润
B
.温和干燥
C
.高温多雨
D
.高温干燥
【
解析
】
岛上植物具有
“
多刺、硬叶
”
等耐旱植物的特点,故可以推断该岛气候干燥,再结合该岛所处纬度可知,该岛气温较高。
【
答案
】
D
相关文档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24 21:59:176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24 17:18:1541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24 16:26:575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选修Ⅵ环境2021-05-24 14:04:32157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四2021-05-24 12:01:459页
- 2020届鲁教版一轮复习地理新优选大2021-05-22 18:28:426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22 17:28:435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22 00:00:4643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5-21 12:22:5747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四2021-05-21 11:31:06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