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9.00 KB
- 2021-05-24 发布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时间:45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
1.1951 年美国《时代》周刊上登载“在统治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将近两年以来,共产党
的经济成就何在?他们最大的成功是制止了通货膨胀,至少暂时做到了”。对此材料解读正
确的是( B )
A.当时美国敌视中国,此报道无史料价值
B.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取得了成就
C.工业体系初步建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美国《时代》周刊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成就“最大的成功
是制止了通货膨胀”,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取得了成就,故 B 项正确。
2.(2019·临沂高一检测)据《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
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 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率每年分别约为 3.8%
和 18.7%。这反映出“一五”计划( C )
A.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B.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D.经济工作中存在着严重冒进倾向
[解析] 在“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下,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得以改善,C 项正
确。
3.(2019·山东学业水平测试)下表反映了我国 1952~1956 年所有制结构的重大变化。导
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C )
年份
全民所有
制经济(%)
集体所
有制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
私营经济(%) 个体经济(%)
1952 19.1 1.5 0.7 7.9 70.8
1956 32.2 53.4 7.3 0.1 7.0
A.人民政权的巩固 B.苏联的援助
C.三大改造的进行 D.工业化的实现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1952~1956 年”和表格数据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判断,1953~1956
年三大改造的进行,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故选 C 项。
4.(2019·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1956 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
召开。大会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 B )
A.把我国尽快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B.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C.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D.实现全面对外开放
[解析] 1956 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分析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确立了当
前的主要任务是: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
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故答案为 B 项。
5.(2019·太原高一下学期期中)作者在回忆拍摄《欢跃在早稻“卫星”上》照片时写道:
“在群众的启发下,让四个孩子站在稻穗上跳动,以显示稻穗的厚和密并富有沙发似的弹
力。”照片及作者的回忆表明( C )
A.“人民公社化”推动了农业大发展
B.照片因为造假而毫无史料价值
C.“大跃进”时期存在浮夸风盛行的事实
D.照片是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真实史料
[解析] “人民公社化”运动,极大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 A 项错误;照片虽然涉
嫌造假,但也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真实反映,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欢跃在早稻‘卫星’上”,
反映了当时“左”倾错误严重,浮夸风盛行,故 C 项正确;照片的内容并非反映当时真实农
业发展水平,故 D 项错误。
6.下列对“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有( C )
①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
③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④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1958 年“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民迫
切要求改变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故
选 C 项。
7.1960 年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中“调整”是
指( D )
A.调整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
B.调整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发展方针
C.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D.调整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系
[解析]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因此党中央从
1960 年开始对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系进行调整,故 D 项与题意相符。
8.1966~1968 年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工农业总产值由 2 534 亿元下降到 2 015.3
亿元,国家财政总收入由 558.7 亿元下降到 361.3 亿元。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 A )
A.“文化大革命”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
B.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
C.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被废止
D.大批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
[解析] 1966~1968 年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工农业总产值和国家财政总收入都处于
下降趋势,很明显是受当时政治形势的影响,故选 A 项。C、D 两项只是当时“文化大革命”
动乱的具体表现,B 项发生在 1959~1961 年,时间上不符,故排除。
9.五年一规划,是中国经济安排的一大特色。“二五”计划大起大落,历程曲折,各年
度的计划数字不断大幅调整变化,最后并无定稿。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
A.经济建设方针出现偏差 B.经济发展形势不断变化
C.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 D.中苏关系的日益恶化
[解析] 根据题中“二五”计划最后并无定稿,可知此时约在 1957 年或 1958 年前后。联
系所学知识,可判断由于“大跃进”的兴起,导致计划数字不断大幅调整变化,最后并无定
稿。故 A 项正确。
10.1975 年 7 月 17 日,党中央转发国务院《关于今年上半年工业生产情况的报告》,指
出,3 个月以来,“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一个月比一个月好”。全国工业总产值增长 15%,
全国农业总产值比 1974 年增长 4.6%。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C )
A.粉碎了林彪集团 B.国家工业政策的推动
C.邓小平大力整顿 D.人们建设国家的热情
[解析] 1975 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使国民经济呈现
迅速回升状态。故选 C 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
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
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材料二 中共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
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
——石仲泉等《中共八大史》
材料三 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中共八大以
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邓小平文选》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共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
[解析] 充分利用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特别要注意两则材料中强调的要点。
[答案]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施“一五”计划,积累了一些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
教训。
(2)中共八大对当时国内主要任务和经济建设方针是怎样阐述的?中共八大路线的意义是
什么?
[解析] 结合教材知识进行总结归纳,突出重点。
[答案]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经济建设
方针:在经济建设上,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意义:八
大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 世纪 50 年代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及原因。
[解析] 注意题目的限制是“20 世纪 50 年代”“经济工作”,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答案] 具体表现:掀起了“大跃进”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发动了“人民
公社化”运动,影响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原因: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社会主
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在我国农村建立“大社”的思想,早在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高潮中已初见萌
芽。1956 年完成了高级合作化,每社平均 200 户。1957 年冬和 1958 年春的农田水利建设高
潮,又出现了联队、联社。毛泽东考虑到当时以大搞兴修水利为特点的农业生产建设的发展
需要,觉得需要办大社。1958 年 3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成都会议通过了《关于把小型的农业
合作社适当地合并为大社的意见》。意见指出:“为了适应农业生产和文化革命的需要,在有
条件的地方,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有计划地适当地合并为大型的合作社是必要的。”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新华网)
材料二 一九五八年初全国有七十四万多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现在已经合并改组成
为二万四千多个人民公社……过去绝大多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经营的范围比较狭窄,现
在的农村人民公社不但是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的经济组织,而且是工、农、商、学、
兵合一的,政社合一的社会基层组织……但是它的公有化程度已经比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更
高……在将来,人民公社是我国农村由集体所有制过渡到全民所有制的最好的形式,也是我
国由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好的形式。
——谭震林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
会议上的报告(1960 年 4 月 6 日)
(1)依据材料一,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解析] 由材料一中“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高潮中”“农田水利建设高潮”“毛泽
东”“中共中央政治局成都会议”“适应农业生产和文化革命的需要”即可归纳出具体原
因。
[答案]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的需要;中央的推动;农业生产和
文化革命的需要。
(2)依据材料二,概括人民公社的特点。
[解析] 由材料信息“工、农、商、学、兵合一的,政社合一的社会基层组织”“公有化
程度已经比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更高”等即可概括得出。
[答案] 工农商学兵一体、政社合一;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3)历史发展证明,人民公社并不是“我国由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好的
形式”。请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解析] 回顾人民公社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建设中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加以说明即可。
[答案] 在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致使农业生产衰退;人民公社
体制成为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为改变这种局面,20 世纪 60 年代初党中央以八字方
针调整国民经济;改革开放时期废除人民公社体制。
相关文档
- 【化学】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博文国际2021-05-24 21:18:4815页
- 人教版语文单元测试5:必修3第3单元2021-05-24 21:15:257页
-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质量2021-05-24 21:14:135页
- 2020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跟踪检测(二2021-05-24 21:12:504页
- 2019-2020学年新突破同步人教版生2021-05-24 21:11:298页
- 人教小学英语六年级英语上册期中检2021-05-24 21:03:095页
- 贵州省“阳光校园空中黔课”阶段性2021-05-24 20:58:1117页
- 新版外研版七年级上Module1模块检2021-05-24 20:54:096页
- 四年级下语文单元测试四年级下册语2021-05-24 20:53:595页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次月考检2021-05-24 20:51:30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