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2 MB
- 2021-05-24 发布
第
1
讲 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高考定位
函数与方程的思想一般通过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数列、解析几何等知识进行考查;数形结合思想一般在选择题、填空题中考查
.
1.
函数与方程思想的含义
(1)
函数的思想,是用运动和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数学中的数量关系,是对函数概念的本质认识,建立函数关系或构造函数,运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思想方法
.
(2)
方程的思想,就是分析数学问题中变量间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或方程组,或者构造方程,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或者运用方程的性质去分析、转化问题,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思想方法
.
2.
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1)
函数与不等式的相互转化,对于函数
y
=
f
(
x
)
,当
y
>
0
时,就转化为不等式
f
(
x
)
>
0
,借助于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可解决有关问题,而研究函数的性质也离不开不等式
.
(2)
数列的通项与前
n
项和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函数,用函数的观点去处理数列问题十分重要
.
(3)
解析几何中的许多问题,需要通过解二元方程组才能解决,这都涉及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有关理论
.
3.
数形结合是一个数学思想方法,包含
“
以形助数
”
和
“
以数辅形
”
两个方面,其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形:
(1)
借助形的生动和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即以形作为手段,数为目的,比如应用函数的图象来直观地说明函数的性质;
(2)
借助于数的精确性和规范严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即以数作为手段,形作为目的,如应用曲线的方程来精确地阐明曲线的几何性质
.
4.
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彻底明白一些概念和运算的几何意义以及曲线的代数特征,对数学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既分析其几何意义又分析其代数意义;第二是恰当设参、合理用参,建立关系,由数思形,以形想数,做好数形转化;第三是正确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
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本身就可以看作是数形的结合
.
热点一 函数与方程思想的应用
[
微题型
1]
不等式问题中的函数
(
方程
)
法
【例
1
-
1
】
(1)
f
(
x
)
=
ax
3
-
3
x
+
1
对于
x
∈
[
-
1
,
1]
,总有
f
(
x
)
≥
0
成立,则
a
=
________.
(2)
设
f
(
x
)
,
g
(
x
)
分别是定义在
R
上的奇函数和偶函数,当
x
<
0
时,
f
′(
x
)
g
(
x
)
+
f
(
x
)
g
′(
x
)
>
0
,且
g
(
-
3)
=
0
,则不等式
f
(
x
)
g
(
x
)
<
0
的解集是
________.
(2)
设
F
(
x
)
=
f
(
x
)
g
(
x
)
,由于
f
(
x
)
,
g
(
x
)
分别是定义在
R
上的奇函数和偶函数,得
F
(
-
x
)
=
f
(
-
x
)·
g
(
-
x
)
=-
f
(
x
)
g
(
x
)
=-
F
(
x
)
,即
F
(
x
)
在
R
上为奇函数
.
又当
x
<
0
时,
F
′(
x
)
=
f
′(
x
)·
g
(
x
)
+
f
(
x
)
g
′(
x
)
>
0
,
所以
x
<
0
时,
F
(
x
)
为增函数
.
因为奇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同,所以
x
>
0
时,
F
(
x
)
也是增函数
.
因为
F
(
-
3)
=
f
(
-
3)
g
(
-
3)
=
0
=-
F
(3).
所以,由图可知
F
(
x
)
<
0
的解集是
(
-
∞
,-
3)
∪
(0
,
3).
答案
(1)4
(2)(
-
∞
,-
3)
∪
(0
,
3)
探究提高
(1)
在解决不等式问题时,一种最重要的思想方法就是构造适当的函数,利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问题;
(2)
函数
f
(
x
)
>
0
或
f
(
x
)
<
0
恒成立,一般可转化为
f
(
x
)
min
>
0
或
f
(
x
)
max
<
0
;已知恒成立求参数范围可先分离参数,然后利用函数值域求解
.
[
微题型
2]
数列问题的函数
(
方程
)
法
[
微题型
3]
解析几何问题的方程
(
函数
)
法
探究提高
解析几何中的最值是高考的热点,在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中经常出现,求解此类问题的一般思路为在深刻认识运动变化的过程之中,抓住函数关系,将目标量表示为一个
(
或者多个
)
变量的函数,然后借助于函数最值的探求来使问题得以解决
.
热点二 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
微题型
1]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讨论方程的根或函数零点
解析
(1)
由
f
(
x
)
=
|2
x
-
2|
-
b
有两个零点,
可得
|2
x
-
2|
=
b
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从而可得函数
y
=
|2
x
-
2|
的图象与函数
y
=
b
的图象有两个交点,如图所示
.
结合函数的图象,可得
0
<
b
<
2
,故填
(0
,
2).
(2)
根据题意,函数
y
=
f
(
x
)
是周期为
2
的偶函数且
0
≤
x
≤
1
时,
f
(
x
)
=
x
3
,
答案
(1)(0
,
2)
(2)B
探究提高
用图象法讨论方程
(
特别是含参数的指数、对数、根式、三角等复杂方程
)
的解
(
或函数零点
)
的个数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先把方程两边的代数式看作是两个熟悉函数的表达式
(
不熟悉时,需要作适当变形转化为两个熟悉的函数
)
,然后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两个函数的图象,图象的交点个数即为方程解
(
或函数零点
)
的个数
.
[
微题型
2]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不等式或求参数范围
探究提高
求参数范围或解不等式问题经常联系函数的图象,根据不等式中量的特点,选择适当的两个
(
或多个
)
函数,利用两个函数图象的上、下位置关系转化数量关系来解决问题,往往可以避免繁琐的运算,获得简捷的解答
.
[
微题型
3]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求最值
探究提高
破解圆锥曲线问题的关键是画出相应的图形,注意数形结合的相互渗透,并从相关的图形中挖掘对应的信息加以分析与研究
.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转化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数形结合建立相应的关系式,另一种是通过代数形式转化为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的问题进行讨论
.
1.
当问题中涉及一些变化的量时,就需要建立这些变化的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变量之间的关系探究问题的答案,这就需要使用函数思想
.
2.
借助有关函数的性质,一是用来解决有关求值、解
(
证
)
不等式、解方程以及讨论参数的取值范围等问题,二是在问题的研究中,可以通过建立函数关系式或构造中间函数来求解
.
3.
许多数学问题中,一般都含有常量、变量或参数,这些参变量中必有一个处于突出的主导地位,把这个参变量称为主元,构造出关于主元的方程,主元思想有利于回避多元的困扰,解方程的实质就是分离参变量
.
4.
在数学中函数的图象、方程的曲线、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向量的几何意义、复数的几何意义等都实现以形助数的途径,当试题中涉及这些问题的数量关系时,我们可以通过图形分析这些数量关系,达到解题的目的
.
5.
有些图形问题,单纯从图形上无法看出问题的结论,这就要对图形进行数量上的分析,通过数的帮助达到解题的目的
.
6.
利用数形结合解题,有时只需把图象大致形状画出即可,不需要精确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