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3.00 KB
- 2021-05-24 发布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区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卷面分值:100分 考试时长:100分钟
第Ⅰ卷(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内)
2015年7月18日晚,我国各地观看到双星伴月的有趣天象。弯弯的娥眉月与金星和木星近在咫尺,交相辉映,十分引人注目。完成下面小题。
1. 组成这张笑脸的天体为( )
A. 恒星和卫星 B. 行星和彗星
C. 恒星和行星 D. 行星和卫星
2. 下列天体中,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 )
A. 金星 B. 木星 C. 月球 D. 太阳
3. 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笑脸”中天体的是( )
A. 总星系 B. 银河系 C. 河外星系 D. 太阳系
【答案】1. D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月亮属于卫星,金星和木星属于行星,D正确;图中天体不属于恒星或彗星。故选D。
【2题详解】
金星、木星相比而言,金星距离地球更近,A正确,B错;月球属于卫星,太阳属于恒星,CD错;故选A。
【3题详解】
图中“笑脸”中的天体位于太阳系,太阳系位于银河系,银河系属于总星系;河外星系与银河系等级相同,不包含图中“笑脸”中的各天体,故选C。
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 海南岛 B. 黄土高原
C. 山东半岛 D. 柴达木盆地
5. 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
A. 提升地表温度 B. 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 误伤途经飞鸟 D. 提高作物产量
【答案】4. D 5. C
【解析】
【4题详解】
选项四地相比而言,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多晴天,太阳辐射最强,最适合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D正确;海南岛、黄土高原、山东半岛均位于季风区,太阳辐射无柴达木盆地丰富,ABC错。故选D。
【5题详解】
反光板削弱了达到地表的太阳辐射,降低了地表温度,A错;对飞机电子导航没有影响,B错;光伏发电塔产生的高温会误伤途径飞鸟,C正确;该区域气候干旱,农作物分布少,对农作物产量影响小,D错。故选C。
下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野外宿营时,同学们把照相机固定,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星空,长时间曝光,得到的北极星附近星辰运动轨迹的照片。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6. 图像最能反映( )
A. 地球自转 B. 地球公转 C. 流星运动 D. 恒星运动
7. 某一遥远的恒星A在该日22:04位于图中的☆位置,那么,第二天该恒星处于星空同样位置最接近的时间是( )
A. 22:04 B. 22:56
C. 21:56 D. 22:00
8. 图像中心和该恒星的视运动方向分别为( )
A. 北极星、逆时针 B. 天顶、顺时针
C. 天顶、逆时针 D. 北极星、顺时针
【答案】6. A 7. D 8. A
【解析】
【6题详解】
由于地球自转,我们看到了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相机对准北极星长时间曝光,看到星体围绕北极星附近呈同心圆转动,反映了地球自转,A正确;与地球公转、流星运动无关;恒星距离地球太过遥远,肉眼无法直接观测到运动,故称“恒”星,无法反映恒星运动。故选A。
【7题详解】
恒星两次出现的相同位置的时间间隔为恒星日,时间长度为23小时56分4秒,所以第二天该恒星处于星空同样位置最接近的时间是22:00,故选D。
【8题详解】
相机对准北极星长时间曝光,图像中心为北极星,BC错;由于地球自转,我们看到的是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所以图中恒星呈逆时针方向运动,A正确,D错,故选A。
下图所示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份,读图回答题下列小题。
9.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多的一段是( )
A. 甲→乙 B. 乙→丙
C. 丙→丁 D. 丁→甲
10. 2017年1月28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
A. 甲点 B. 乙点
C. 丙点 D. 丁点
【答案】9. C 10. B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轨道图的阅读。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地球公转轨道图的阅读。地球位于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最慢,位于近日点时公转速度最快,阅读地图,当地球位于P点时,地球位于近日点,可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丙—丁时段,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慢,所用时间最多,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地球公转轨道图的阅读。由图可知,当地球位于P点时,地球位于近日点,时间是1月初,由地球公转方向可知,1月28日,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乙点最近,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地球是宇宙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由于诸多原因使得地球具备了保证其特殊性存在的“金锁链”条件。完成下面小题。
11. 下列不属于地球特殊性存在的“金锁链”条件的是( )
A. 地球周围有大气 B. 地表有适宜的温度范围
C. 地表有液态水存在 D.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较远
12. 下列属于地表有适宜温度范围的原因是( )
①日地距离适中 ②地球自转速度适中
③地球自转方向适宜 ④地球公转速度适宜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11. D 12. B
【解析】
【11题详解】
地球的特殊性是地球存在生命。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温度适宜,D描述错误,符合题意;其他选项描述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
【12题详解】
日地距离适中,使得地球能获得适宜的太阳辐射;地球自转速度适中,地球自转周期适宜,使得地球表面温度变化幅度较小,①②正确;与地球自转方向以及地球公转速度关系不大。故选B。
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折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规律,判断该地点可能位于( )
A. 23.5°N B. 20°N C. 23.5°S D. 20°S
14. C所表示的这一天,达到当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 )
A. 白昼长度 B. 降水量 C. 正午太阳高度角 D. 大气温度
【答案】13. D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读图,6月22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表明位于南半球,AB错;该地存在太阳直射现象,且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日期靠近12月22日,所以该地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且纬度靠近南回归线,C错,D正确,故选D。
【14题详解】
C这天,太阳直射该地,其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C正确;该地白昼长度在冬至日最大,A错;C这天,太阳直射该地,并不能反映其降水量和大气温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BD错。故选C。
2016年2月11日讯 2016年2月9日,太阳出现了有记录以来最长暗条,长度超过100万千米,比太阳半径还长。这个暗条实际上是悬浮在太阳磁场中的炽热气体,暗条可能随时都会暴发或崩塌并形成太阳风。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5. 太阳风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 )
A. 光球层 B. 色球层 C. 日珥层 D. 日冕层
16. “太阳风”对地球的重大影响是( )
A. 使地球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 B. 使地球的温度升高很多
C. 使地球的各地产生大风 D. 使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答案】15. D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太阳风出现在太阳的日冕层,D正确;光球层和色球层出现的太阳活动分别是黑子和耀斑;太阳大气层并无日珥层。故选D。
【16题详解】
“太阳风”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与两极地区的发生发生摩擦,产生极光现象,A正确;对地球温度影响很小;地球上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下垫面受热不均;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原因是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故选A。
读“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5°
B. 图中角β是黄赤交角
C.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 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极圈的度数
18.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时,下列说法正确的( )
A. 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B. 北半球昼夜等分
C. 太阳黑子数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D. 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移动
19. 假设黄赤交角变为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带范围扩大 B. 热带和寒带范围扩大
C. 冬至日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D. 冬至日北半球昼长变长
【答案】17. B 18. A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26′,A错;图中角β是黄赤交角,B正确;赤道面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黄赤交角,C错;黄赤交角度数与南北极圈的度数互余,D错。故选B。
【18题详解】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而不会继续向北移动,A正确,BD错;与太阳黑子数变化无关,C错。故选A。
【19题详解】
黄赤交角变大,则热带与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B正确,A错;冬至日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C错;冬至日,北半球昼长变短,D错。故选B。
我校高一学生在家做了一个小实验,他用一根细绳绑住家中洗脸池的活塞,用活塞塞住洗脸池的漏水口,然后往洗脸池中放满水。过了几分钟,他看到池中的水平静了,抓住绳子迅速向上把活塞拔出,他看见水在下渗的过程中形成了向右漩涡。完成下面小题。
20. 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太阳活动 B. 地球公转
C. 地球自转 D. 太阳辐射
21. 如果位于包头市的学生甲和位于海口市的学生乙分别作了上述实验,则现象及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
A. 甲偏转更明显,纬度较高偏转越明显
B. 乙偏转更明显,纬度越低偏转越明显
C. 乙偏转不明显,纬度越高偏转越不明显
D. 完全相同,都位于北半球,偏转的方向和大小相同
【答案】20. C 21. A
【解析】
【20题详解】
水流在运动过程中发生了偏转,与地转偏向力有关,地转偏向力与地球自转有关,C正确;与太阳活动、地球公转、太阳辐射等无关。故选C。
【21题详解】
纬度越高,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越强。包头纬度更高,所以甲(位于包头)偏转更明显,乙偏转无甲明显,A正确,BCD错,故选A。
10月中旬,小明错峰出国旅游,随身携带了一部全球通手机,因旅游目的地使用的时间也为东八区的区时,所以未改手机上的时间和日期,仍然显示的是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小明发现正午时当地物体都没有影子,则当地的纬度可能是( )
A. 6°N B. 6°S C. 0° D. 15°N
23. 该地正午时,小明手机上的时间为12时52分,则该地的经度为( )
A. 107°E B. 129°E C. 113°E D. 133°E
【答案】22. B 23. A
【解析】
【22题详解】
该地正午时物体没有影子,表明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该地所在纬线上。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可知,秋分日(约为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向南回归线移动,到10月中旬大约经过24天。根据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移动的周期,可大体推算出太阳直射点大约每4天移动1°(每天移动的纬度数=23.5°×4/365),24天向南移动6°左右。(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可知,秋分日(约为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向南回归线移动,12月22日直射南回归线。10月中旬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四个选项中,只有6°S符合题意。)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3题详解】
当地为正午时,其地方时为12时,而手机上显示的时间为北京时间,即东八区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其时间为12时52分,说明小明旅游所在地比120°E的地方时晚52分钟。再根据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可以计算出该地位于120°E以西13°处,因此该地的经度为107°E,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读甲图“地球自转速度随纬度变化”和乙图“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回答下面小题。
24. 甲图M点的纬度、乙图N点的月份分别是( )
A. 30° 1月 B. 60° 7月 C. 60° 1月 D. 30° 7月
25. 中国国庆节到元旦期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
A. 位于南半球,向南移 B. 位于北半球,向北移
C. 位于南半球,先南移后北移 D. 位于北半球,先北移后南移
【答案】24. B 25. C
【解析】
【24题详解】
读图可知,M点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为837千米/小时,约为赤道处的一半,应当位于60°纬线上,N点位地球公转最慢点,应当位于远日点附近,时间为7月,B正确。故选B。
【25题详解】
国庆节(10月1日)到元旦(1月1日),太阳直射南半球,从10月1日到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12月22日到1月1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C正确。故选C。
第Ⅱ卷(共50分)
二、综合题(共3题,共计50分。)
26.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由A转到B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及纬度变化的范围是
(2)此刻,①地的太阳高度是 。
(3)地球由C转到D的过程中,10°S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的特点是:
(4)地球由D转到A的过程中,地球表面极昼现象的变化范围是 。
(5)当地球处在D位置时,在下图中转画成以南极点为中心的日照图。
要求: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太阳光线、晨昏线和夜半球。
【答案】(1)向北 0°—23°26′N
(2)0°
(3)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最大—变小
昼夜长短:昼夜平分--昼逐渐长,夜逐渐短--昼最长夜最短
(4)极昼范围由南极圈内向南逐渐减小至南极点
(5)
【解析】本题考查等 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昼夜长短变化、昼昏线、自转方向。
(1)从图中可以看出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加归线移动,方向向北,范围0°—23°26′N。
(2)①地为晨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
(3)地球由C转到D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10°S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最大(直射时最大)—变小,昼夜长短变化是由昼夜平分--昼逐渐长—最长,夜逐渐短--昼最长夜最短。
(4)D转到A的过程中,由冬至到春分,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到赤道,地球表面极昼现象的变化范围南极圈内向南逐渐减小至南极点,范围由最大到0。
(5)南极点为中心的日照图为南半球,地球自转为顺时针,南极圈内为极昼。
27. 比较下面四幅图(注:甲、乙、丙三图中,阴影区为黑夜,丙图所示为北半球某地区),回答问题。
(1)各图中的昏线分别是甲:弧______;乙:弧______;丙:弧______。
(2)赤道上晨线与昏线经度相距______。
(3)晨昏线在一天中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_______。在一年中的______、______(节气)与经线重合。
(4)乙图所表示的季节为北半球的________。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1) BC BO CD (2) 180° (3)相反 春分 秋分 (4)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光照图的判读、晨昏线的判断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1)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白天过渡到黑夜的为昏线,所以图中表示昏线的分别是弧BC、弧BO、弧CD。
(2)赤道昼夜平分,所以晨线与昏线应相差180°。
(3)晨昏线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二分日(春分、秋分),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4)乙图中,南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表明太阳直射北半球,为北半球夏季,故选B。
28. 读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
(2)此刻,A处是____时,D点是_______时。
(3)D处日出是____时,B处日落是____时。
(4)D处昼长是_____小时。
(5)这天是______节气,C处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__;当C处正午太阳高度为90°时,日期是________。
【答案】(1)23°26′N 30° E (2) 4 10 (3) 4 18 (4)16 (5)夏至 43°8′ 12月22日前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光照图的判读、时间的计算、昼夜长短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等相关知识。对于该部分内容,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理解与记忆的同时,加大相应试题的训练量,总结一定的思维方法与解题技巧。
(1)读图,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图中相邻两条经线经度差为30°,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地处昼半球正中央,结合图中本初子午线的位置可知,太阳直射30°E。
(2)B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A点所在经线地方时比B点地方时晚2小时,所以A处地方时为4点;D点所在经线地方时比B点地方时早4小时,所以D处地方时为10点。
(3)A处为4点,正值日出,A与D纬度相同,昼长相等,所以也是当地4点日出。B位于赤道,昼夜平分,所以当地18点日落。
(4)A处为4点,正值日出,昼长为(12-4)×2,为16小时,A与D纬度相同,昼长相等,所以D处昼长为16小时。
(5)该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C点位于南回归线,其正午太阳高度角等于90°-(23°26′+23°26′),为43°8′;C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日期在12月22日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