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0.00 KB
- 2021-05-24 发布
1.(2019·山西省运城市高三模拟)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这一特征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呈“J”型增长的不同种群,其数学模型中参数λ也可能不同
C.种群数量介于K/2和K值之间时,其增长速率在下降、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D.培养瓶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B [年龄组成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种群密度不可以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错误;种群数量介于K/2和K值之间时,其增长速率在下降,但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故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错误;培养瓶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增强,D错误。]
2.(2019·肇庆市高三二模)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中描述错误的是( )
A.某丛生植株可以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B.标志重捕法适用于个体体积大,活动能力强的生物
C.某趋光性小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D.有些生物的种群密度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A [丛生植株难以辨别个体数目,所以不宜选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A错误。]
3.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B [利用黑光灯诱捕有趋光性的昆虫,
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
4.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最快
B.同一群落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
C.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D.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在生存环境不受破坏时所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B [同一群落内,不同物种在同一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是不同的,B选项错误。]
5.(2019·周口市高三期末)N0表示某种群的起始数量,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如图表示该种群Nt/N0的值与时间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种群的增长方式为“J”型
B.在10年时间内种群的数量一直在增加
C.a表示种群的起始数量N0
D.第5年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 [由分析可知,该种群的增长方式为“S”型,A错误;在10年时间内Nt/N0的值一直在增大,说明种群的数量一直在增加,B正确;据图可知,图中纵坐标表示Nt/N0,因此图中a表示Nt/N0,而不是种群的起始数量N0,C错误;第5年后Nt/N0的值大于第5年时Nt/N0的值,第5年后种群数量仍在增加,因此第5年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D错误。]
6.(2019·青海省第一中学高三模拟)在某种人工控制的种群中,其增长速率v=[第(N+1)年的种群数量-第N年的种群数量]/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总体上来说,该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B.0~t4范围内该种群呈“S”型增长
C.t1与t3时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基本相等
D.t2与t5时种群数量的差值等于t4与t6时种群数量的差值
D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0~t4范围内种群数量增长,在t4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t4~t6时种群数量降低,所以总体上来说,该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A正确;0~t4范围内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小,在t4时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故0~t4范围内该种群呈“S”型增长,B正确;t1与t3时增长速率相同,即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基本相等,C正确;t2~t5时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t4~t6时种群数量一直减少,t2与t5时种群数量的差值和t4与t6时种群数量的差值不相等,D错误。]
7.(2017·全国卷Ⅲ)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
B [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样方内部的个体要全部统计,计数位于样方边缘的个体时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不用进行标记,A错误。取样时可采用等距取样法或五点取样法,但由于该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取样时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增加样方数量且要注意随机取样,B正确、C、D错误。]
8.科研人员研究不同pH对大草履虫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草履虫的种群密度
B.2~3 d内大草履虫种群数量均呈“J”型增长
C.后期大草履虫数量下降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的结果
D.大草履虫适于生活在中性及弱碱性水体中
D [大草履虫个体过小,需用显微镜观察,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错误;图中显示,在2~3 d内,不同pH条件下的大草履虫种群数量均增加了,但并非理想条件,B错误;后期大草履虫数量下降,说明大草履虫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错误。]
9.(2019·青岛市高三一模)调查小组对某草原生态系统中三种动物的λ值(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进行了连续几年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年份
种群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A
0.9
0.8
0.8
0.7
0.8
0.9
1.0
1.0
B
0.8
0.6
0.3
0.5
0.7
0.8
1.1
1.0
C
2.0
2.0
1.8
1.7
1.4
1.0
1.0
1.0
(1)研究该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是在__________层次上进行的。表中数据显示B种群数量最少的是__________年。
(2)如果三种动物中有一种为新引进物种,则该物种是________,引入后可能对该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查小组发现B种群在2013~2014年λ值较低,其原因之一是该种群中♀∶♂的值较低,降低了________,由此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丰富度属于群落层次的问题,B种群2011~2016年,λ值<1,种群数量下降,2017年上升,故2016年种群数量最少。(2)三个种群中C种群开始几年数量一直增加,后期维持稳定,很可能是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也有可能增加该地的生物多样性,
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3)调查小组发现B种群在2013~2014年λ值较低,其原因之一是该种群中♀∶♂的值较低,性别比例可以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
[答案] (1)群落 2016 (2)C 大量繁殖导致本地物种减少,使物种多样性遭到破坏或增加物种多样性,增强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3)出生率 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
10.(2019·山西安康市高三联考)由于受到环境污染和人类活动干扰,某海岛上短尾信天翁仅剩下一个36只的野生种群。为了保护短尾信天翁及其生存环境,人们将海岛划为自然保护区。如图为设立自然保护区后短尾信天翁在24年间种群增长率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保护短尾信天翁,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就地保护外,还可以采取人工饲养和野化、放飞进行________保护。
(2)早期为了调查短尾信天翁的种群数量变化,研究人员没有采取标志重捕法,而采取了逐个计数的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4年间,种群数量在第________年达到了最大值。从种群的数量特征来看,当________时,自然保护区内短尾信天翁种群的数量就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4)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不需要对短尾信天翁的天敌进行大量捕杀也能使短尾信天翁的数量维持稳定,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人工饲养、野化和放飞是为了对短尾信天翁进行易地保护。(2)研究人员早期调查短尾信天翁的种群数量变化采取了逐个计数的方法,说明早期短尾信天翁个体数量少,分布范围也较小,通过逐个计数能得到更为准确的种群数量值。(3)读图可知,24年间,种群增长率一直大于0,说明其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在第24年达到了最大值。只有短尾信天翁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此时短尾信天翁种群的数量才稳定在一定的水平。(4)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由于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最终使生态系统中结构和功能达到相对稳定,所以在海岛也不需要对短尾信天翁的天敌进行大量捕杀也能使短尾信天翁的数量维持稳定。
[答案] (1)易地 (2)早期短尾信天翁个体数量少,分布范围也较小 (3)24 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4)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11.(2019·北京石景山期末)如图为某地2000年~2004年主要植物种类及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超强的生存能力,故在此地将持续呈“J”型增长
B.五年内狗牙根的数量不断减少,可能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竞争有关
C.因巢菜数量不断减少,调查其种群密度时应在植株密集处多取样方
D.五年之后群落中植物丰富度将呈不断增大趋势
B [受资源限制和种内斗争的影响,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此地不可能持续呈“J”型增长,A错误;狗牙根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存在竞争关系,狗牙根数量减少主要是因竞争能力较弱,B正确;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取样需遵循随机取样和多取样方的原则,C错误;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和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可能使此地植物的丰富度下降,D错误。]
12.(2017·全国卷Ⅰ)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 [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时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维持种群数量的最适值,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短时间内可恢复种群数量。丁点所对应的种群数量高于最适值,此时进行捕获,可获取一定量的捕获量,同时不影响种群数量的恢复;其他三点所对应的种群数量均低于最适值,若进行捕获则导致种群数量增长减慢,故不应在甲、乙、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时开始捕获。]
13.如图是在调查某生态系统中某一生物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λ)而绘制的曲线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5年内该生物种群数量基本不变,性比率保持1∶1
B.第10年时该生物种群数量最少,原因可能是食物短缺
C.第25年时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可能下降
D.第15年左右该生物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C [0~5年内该生物种群数量不变,但不能说明性比率保持1∶1,A错误;第15年时种群数量最少,B错误;第25年时种群数量增加,会使得其他种群的资源减少,故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可能减少,C正确;在第15年左右该生物种群增长速率约为0,不是最大值,D错误。]
14.(2019·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联考)在对森林内甲、乙两种鸟类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之后,又开展了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λ值(λ=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上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鸟类常用的方法为标志重捕法
B.4年中甲种群每年增加的数量是相等的
C.无法推断a点时甲乙种群数量是否相等
D.乙种群数量在第3年末达到了最大值
B [鸟类种群数量的调查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A正确;λ=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4年中甲的种群数量λ值为1.5,都大于1,数量快速增长,增长率相等,但每年的基数在变化中,每年的增长量不相等,B错误;从曲线上看a点时,甲乙种群增长率是一样的,但无法判断两者的数量是否相等,C正确;乙种群在第3年末增长率为1,表示此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但前期增长率都大于1,此后种群增长率又小于1,因此此时该种群数量达到调查期间的最大值,D正确。]
15.(2019·福州模拟)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4只。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 则N=________。
(2)由于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所以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个体总数可能会比实际值偏________。
(3)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对草原进行了一项专题研究,并绘制了如下两图。图一表示一个鼠群引入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曲线;图二表示单位面积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虚线表示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图二
①图一中增长速率最大的是________点,CD段表示鼠群数量不再增长,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灭鼠时除了捕杀老鼠,使其数量减少,同时还应该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二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最大放牧量不应该超过________点,如果长期超过C点将会造成________。
[解析] (1)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计算:N∶32=36∶4,N=288。(2)田鼠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使重捕时的带标记个体数减少,导致调查值比实际值偏大。(3)图一中增长速率最大的点是曲线斜率最大的点,即B点;图二中A点和B点分别为最适放牧量和最大放牧量,如果长期超过C点,草场将会退化。
[答案] (1)288 (2)大
(3)①B 食物和空间减少、天敌数量增加 设法降低环境容纳量(K值) ②B 草场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