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50 KB
- 2021-05-24 发布
ZHUAN TI SI | 专题 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课堂知能验收
对应学生用书 P067
1.下列哪项不是转基因成果( )
A.清除石油污染的假单胞杆菌
B.青霉素高产菌株
C.转基因抗虫棉
D.巨型小鼠
答案 B
解析 清除石油污染的假单胞杆菌、转基因抗虫棉、巨型小鼠等
都是基因工程的产物,青霉素高产菌株是诱变育种的产物。
2.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发生争论,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有密
切关系。下面关于基因的相关知识中,不可能是争论原因的是( )
A.对基因的结构和调控机制等的了解仍相当有限
B.所转移的基因有不少是异种生物的基因
C.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
D.DNA 重组技术需要有精心设计的“分子工具”
答案 D
解析 公众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发生争论有多种原因:生物科
学的发展无论在基础理论方面还是工程技术方面都还有很大的局限
性,科学家对基因的研究并未究其根本,转基因技术也只是在逐步完
善和成熟,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因此对基因结构和功能的不完全了解、
DNA 重组中极大的随机性、异种生物之间基因转移后果的不可预测性,
都提醒人们不能不考虑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3.下列属于转基因生物可能导致食物不安全的证据是( )
A.世界上数以亿计的人口食用转基因农作物
B.转基因生物合成的营养物质与天然品种没有差别
C.转基因生物合成的某些蛋白质可能对某些人造成过敏反应
D.转基因产品经过了多环节、严谨的安全性评价
答案 C
解析 转基因生物合成的某些蛋白质可能对某些人造成过敏等不
适反应,这是转基因生物可能导致食物不安全的证据之一,C 符合题
意。
4.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植转基因作物应与传统农业种植区隔离
B.转基因作物被动物食用后,目的基因会转入动物体细胞中
C.种植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因基因扩散而影响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
性
D.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可能转入根际微生物
答案 B
解析 种植转基因作物(如抗虫棉)应与传统农业(普通棉花)种植区
隔离,防止对传统农业种植区的植物产生基因污染,A 正确;目的基
因的本质为 DNA,动物食用后会将其消化水解成小分子脱氧核苷酸,
所以目的基因不会转入动物体细胞中,B 错误;转基因植物可能由于
目的基因通过花粉扩散而影响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C 正确;目的
基因可能进入微生物中与微生物基因发生重组使微生物产生变异,D
正确。
5.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重组的微生物在降解污染物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
B.种植抗虫棉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对环境没有任何负面影响
C.如果转基因花粉中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这些物质可能会通过
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内
D.转基因生物所带来的环境安全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答案 B
解析 重组的微生物在降解污染物的过程中有可能由重组的微生
物或其分泌产物产生二次污染,A 正确;种植抗虫棉可以减少农药的
使用量,保护环境,但转基因植物可能会与野生植物杂交,造成基因
污染,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潜在的风险和威胁,B 错误;如果转
基因花粉中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则有可能通过食物链流入人体,从
而造成伤害,C 正确;转基因生物所带来的环境安全问题是可以通过
一定的技术手段及应对措施,逐步解决的,D 正确。
6.面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以下解决的方法中合理的是
( )
A.一旦发现转基因生物出现了安全性问题,要求马上停止实验,
并封存重组生物
B.要求对外源 DNA 进行认真选择,避免产生对人体有毒害的或
过敏的蛋白质
C.对用大肠杆菌作为转基因受体的菌株,限定必须使用 40 ℃以
下便会死去的菌株
D.把重组 DNA 的转移限制在没有遗传缺陷的生物上
答案 B
解析 一旦发现转基因生物出现了安全性问题,要马上停止实验,
并销毁重组生物,A 错误;对外源 DNA 要进行认真选择,避免产生对
人体有害的或过敏的蛋白质,B 正确;大肠杆菌作为转基因受体菌株,
可能对人体造成威胁,所以必须选择 37 ℃人体体温下就会死亡的菌
株,C 错误;重组 DNA 的转移限制在遗传上具有特定缺陷的生物上,
D 错误。
7.美国科学家在研究生长在墨西哥某地的野生玉米后发现,这种
玉米含有包括苏云金芽孢杆菌抗虫毒蛋白基因在内的转基因作物的基
因,下列有关叙述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
①转基因作物的基因可传播到野生植物中 ②转基因作物可对天
然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构成威胁 ③为防止基因污染,应当禁止转基因
作物的研究 ④自然杂交与转基因过程没有任何区别
A.①②③④ B.③ C.①② D.①
答案 C
解析 转基因作物可通过花粉散落到它的近亲作物上,从而污染
生物基因库,①正确;转基因植物可能会与野生植物杂交,造成基因
污染,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潜在的风险和威胁,②正确;虽然转
基因生物存在危害,但我们应理性地看待转基因生物的研究,正确的
做法是趋利避害,而不能因噎废食,③错误;自然杂交是同种生物个
体之间的基因交流,而转基因是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即
不同生物之间基因的交流,④错误,故选 C。
8.一个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对当地栽培作物种类进行调查时,发现
有的地方种植了转基因抗除草剂玉米,这种玉米在喷洒除草剂的环境
中生长良好,杂草被除草剂杀死,玉米还能正常生长,给农民节省了
很大的人力和物力。跟踪调查还发现,这种转基因玉米除直接食用外,
还被加工成食品摆在超市的货架上。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部分同学认为,这种转基因玉米不会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构
成威胁。如果你同意这种观点,请列举出三条理由: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用转基因玉米加工的食品被摆在超市货架上,生产厂商根据我
国的有关规定,对产品进行转基因生物标注,这样做是为了保护
________________。在有关标识中,应标注“__________________”或
“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该产品中已不再含有或检测不出转基因
成分,应标注为“本产品为____________加工制成,但本产品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玉米与其他植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②玉米花粉的传
播距离有限 ③玉米花粉的存活时间有限(或其他理由合理也可)
(2)消费者的知情权 转基因玉米加工品 加工原料为转基因玉米
转基因玉米 已不再含有转基因成分
解析 (1)转基因生物不会对当地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的理由有以
下几点:转基因生物虽然具有某些新的性状,但其生命力没有人们想
象的那么强,扩散到种植区以外时,会很快死亡;转基因生物的种植
需有一定的水、肥等条件,以及配套的种植技术;转基因生物与其他
自然生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难以进行自然杂交;许多植物花粉传播
距离有限,存活时间有限,具有受精能力的时间更短。
(2)2002 年,我国农业部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
要求对转基因生物产品及其加工品加贴标注,以方便消费者自主选择,
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对不同产品标注内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