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5 MB
- 2021-05-24 发布
www.ks5u.com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填一填)
一、水循环
1.概念
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2.主要环节
A、D蒸发,C水汽输送,B、E降水,G地表径流,F下渗,H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
3.能量来源
太阳能及地球重力作用。
4.地理意义
(1)维持全球水体总量平衡。
(2)使地表物质得以大规模运动,并塑造地表形态。
(3)伴随着能量转化和交换。
(4)使水成为洁净的可再生资源。
5.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类目前只能以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人工增雨、跨流域引水等方式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
二、洋流
1.概念:又叫海流,是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
2.分布规律
(1)副热带环流
①中心:大约在南北纬25°~30°的地区。
②组成
(2)副极地环流
①中心:位于60°N附近。
②组成:大洋西岸的寒流,东岸的暖流。
3.地理意义
(1)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
(2)促进地球高低纬度地区间的能量交换。
(3)通过能量交换改变所经过地区的环境特征。
(做一做)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3题。
1.水循环能量的最主要来源是( D )
A.地球内部的热能 B.流水作用
C.天体之间的引力能 D.太阳能
解析: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形成了水循环。
2.下列选项中是实现图中环节①的动力是( C )
A.河流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我国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
解析:①代表水循环中的从海洋到陆地的水汽输送,说明风的方向是从海洋吹向陆地,我国的夏季风符合。
3.为了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紧缺问题,建设南水北调工程,该举措改变了( C )
A.海水蒸发 B.水汽输送
C.地表径流 D.降水
解析:南水北调把长江水调到了北方,改变的是地表径流。
4.有关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B.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C.中低纬度海区,大陆东岸是暖流
D.中高纬度海区,大陆西岸是寒流
解析: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A错;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B错;中低纬度海区,大陆东岸(大洋西岸)是暖流,C项正确;中高纬度海区,大陆西岸(大洋东岸)是暖流,D错。
5.读海洋表层等温线示意图,箭头表示洋流流向,其中表示北半球暖流的是( A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根据南北半球海水温度的变化规律及洋流与等温线关系判断,甲图为北半球暖流,乙图为北半球寒流,丙图为南半球暖流,丁图为南半球寒流。
主题一 水循环
长歌行(节选)
李白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你认为诗词中百川复西归的现象会出现吗?
提示:海陆间的水体可以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等环节进行循环。
1.水循环的类型及环节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3.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影响因素
淡水资源中,河流这种陆地地表水体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其主要的补给形式、影响因素及对径流的影响可归纳如下表所示:
如何分析流量过程曲线图
1.流量过程曲线反映的主要内容
(1)流量的大小。
(2)从曲线变化幅度了解水量的季节变化。
(3)从曲线高峰期了解汛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4)从曲线低谷区了解枯水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2.从流量过程曲线分析原因
(1)流量是由河水来源决定的。
(2)洪水期出现在夏秋、枯水期出现在冬春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恰好相反。
(3)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
(4)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5)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由于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6)曲线变化和缓,多系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
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据此,回答1~2题。
1.从河水补给角度看,“黄河之水天上来”可理解为黄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 )
A.大气降水 B.地下水
C.湖泊水 D.冰雪融水
解析:“天上来”反映黄河水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故A正确。
2.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后句说的是哪种类型的水循环( A )
A.海陆间循环 B.陆上内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三者都不是
解析:“百川东到海”
反映通过径流把陆地水输送到海洋,属于海陆间大循环,故A正确。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连续运动的过程。下图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箭头②表示的是( B )
A.海水蒸发 B.水汽输送
C.大气降水 D.地表径流
解析:图中箭头①~④依次表示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
4.长江三峡大坝的建设主要影响下列哪个环节( D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长江三峡大坝的建设主要改变了地表径流的时间分配。
主题二 洋流
结合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洋流随风而动,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盛行风的分布决定了洋流的模式。另外,受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洋流的运动方向会发生改变。下图为全球盛行风带与洋流模式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1)说出图中A、B、C三环流反映的世界分布规律。
提示:B、C环流反映了世界大洋中低纬度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规律,北半球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逆时针方向流动。A环流反映了北半球中高纬度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规律,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2)图中D环流在南半球实际大洋中不明显,为什么?
提示:南半球40°S~60°S范围内大部分是海洋,在西风吹送下形成西风漂流,环绕南极大陆一周,所以D环流在南半球实际大洋中不明显。
1.洋流的形成
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因此洋流的分布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密切相关。具体分析如下:
2.洋流分布
(1)洋流分布示意图
(2)洋流分布规律
3.北印度洋海区冬、夏季环流系统的区别
在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受季风影响,洋流流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冬、夏两个季节,该海区的环流系统不仅流向不同,而且组成环流系统的洋流也不同。冬季盛行东北风,季风洋流向西南流,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组成,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如图甲)。夏季盛行西南风,季风洋流向东流,此时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消失,索马里沿岸受上升流的影响,形成与冬季流向相反的索马里寒流,整个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寒流和南赤道暖流组成,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如图乙)。
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巧记世界洋流的分布
在记忆世界各洋流的分布时,可先记住洋流模式,然后把它对应到各大洋中,可采用两个步骤突破这个难点:
(1)结合所学的风带知识,理解它们的成因并加以记忆。
(2)采用想象法,利用分数式“”联想记忆。“”中间的分数线为赤道;分子“8”,按笔顺代表北半球大洋环流及洋流流向;分母“0”,按笔顺代表南半球大洋环流及洋流流向(南半球中高纬度没有形成环流)。如图所示。
1.如图,甲、乙分别表示两支洋流和海水表面温度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甲是南半球暖流
B.乙是大陆东岸的寒流
C.甲是自低纬向高纬的暖流
D.乙是暖流,为赤道逆流
解析:
从两图等温线数值的排列得出甲图表示北半球,乙图表示南半球。根据图中洋流流向,甲图中洋流是从水温高处流向水温低处,为暖流,乙图中洋流也是从水温高处流向水温低处,也是暖流。根据世界大洋中洋流的分布,赤道逆流分布在赤道附近,而且是自西向东流,而乙图中洋流是自北向南流。
下图中虚线是我国某次南极科考路线图。读图,回答2~3题。
2.科考船途经①、②、③、④处,均顺风顺水的是( C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读图,根据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及季节移动分析,①受日本暖流影响,逆水。②处受东南信风带影响,逆风。③处位于西风带,盛行西北风,受西风漂流影响,顺风顺水。④地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受极地东风影响,顺风。受南极环流影响,顺水。
3.关于①、②、③、⑤处对应洋流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①处洋流向高纬地区流动
B.②处洋流对沿岸增温增湿
C.③处洋流受西风带影响形成
D.⑤处有世界著名大渔场
解析:读图,根据洋流分布规律,①处洋流向高纬地区流动。②处洋流是东澳大利亚暖流,对沿岸增温增湿。③处洋流受西风带影响形成。⑤
处有寒流经过,具备渔场形成条件,但没有世界著名的大渔场。
下图中①~⑨代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选项,与图中③环节相吻合的是( C )
A.黄河入海流 B.沙尘暴
C.台风登陆 D.伏旱
解析:黄河入海流为地表径流;台风登陆为水汽输送;沙尘暴、伏旱为天气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特征,与水循环无关。
2.城市地面大面积硬化,水循环的部分环节会发生改变,其中( B )
A.⑤增加 B.⑦减少
C.⑧增加 D.⑨减少
解析:城市地面大面积硬化,水循环下渗环节受阻,从而使⑦、⑧减少,⑨增加。城市地面大面积硬化,使蒸发、蒸腾作用减弱,⑤减少。
读太平洋洋流分布图,回答3~6题。
3.北半球中高纬大洋环流的分布规律是( D )
A.顺时针方向、大洋东岸为寒流
B.逆时针方向、大洋西岸为暖流
C.顺时针方向、大陆东岸为寒流
D.逆时针方向、大陆西岸为暖流
解析: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结合图示可知,北半球中高纬大洋环流为逆时针方向,大陆西岸为暖流,大陆东岸为寒流。
4.图中①、②、③、④处分布有世界著名渔场的是( D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①海区有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著名渔场;②和③处没有寒暖流交汇,④处为上升流,形成世界著名渔场。
5.南美洲西海岸沙漠气候向北延伸几乎接近赤道,说明④附近洋流具有的作用是( B )
A.增温增湿 B.降温减湿
C.增温减湿 D.降温增湿
解析:南美洲西海岸的洋流为秘鲁寒流,对气候的影响为降温减湿。
6.流经地区跨经度最广的洋流是( D )
A.C B.A C.F D.H
解析:南半球中高纬海区为环绕全球的西风漂流,跨经度最广。
7.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丁→甲→丙→丁过程属于海陆间循环。水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是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促使地球各圈层及陆地海洋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迁移和交换。
(2)水循环对乙图所示地区直接提供的资源主要有水和水能资源。丙图中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沉积作用。
(3)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水循环的(填字母)c环节。人类可以通过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
解析:第(1)题,由水循环示意图可看出丁→甲→丙→丁之间的循环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故为海陆间循环。海陆间循环可通过海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等环节,使陆地淡水得到不断的补充,同时促使物质和能量在四大圈层之间、海陆之间进行迁移和交换。第(2)(3)题,水循环示意图中,乙位于内陆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水循环可以给乙地带来降水,补给地表水资源,降水在地表汇聚形成的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又蕴藏了水能资源。丙图三角洲的成因自然是流水的沉积作用。水资源分为动态水资源和静态水资源。动态水资源主要包括河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是人类目前利用的主体。图中,字母c表示的是径流。人类可以通过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来改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相关文档
- 【化学】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021-05-24 19:54:3612页
- 2019-2020学年度人教新课标版高中2021-05-24 19:53:0910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021-05-24 19:50:5112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2021-05-24 19:45:5812页
- 上海高中高考化学重要知识点总结完2021-05-24 19:43:2954页
- 重庆市2020年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暨2021-05-24 19:42:329页
-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2获得教养的途2021-05-24 19:41:446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2021-05-24 19:41:148页
- 人教版高中物理一轮复习课件:小专题2021-05-24 19:37:0127页
- 2019-2020学年新培优人教版高中生2021-05-24 19:34:3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