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50 KB
- 2021-05-24 发布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 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高考诗歌常见的“炼字”“诗眼”题型的内涵、设问方式、解题技巧和答题步骤。
2.通过示例分析,能够分析、鉴赏、书写这些类型的题。
3.教师能就这些题型进行适量的拓展,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认知。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预习阅读提供的有关这些题型的材料,不懂得地方做出标记并提出问题。
2.学生通过对《预习案》提供的知识的了解进行典型例子的分析理解,不解之处提出问题,然后做“自主检测”。
3.教师通过对学生“自主检测”题做题情况的批阅,进行针对性讲解,并做适当的拓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与高考接轨,提前为应对高考做准备。
2.边学边领悟诗歌的内涵与魅力,逐步提高诗歌鉴赏素养。
预习任务
高考诗歌常见“炼字”“诗眼”题型简介:
㈠炼字的题型:
1.内涵:炼字是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 、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理解作者使用词语的技巧。
2.常见设问方式:
①赏析诗歌中“某”字的妙处。
②“某”句的“某”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解题技巧和答题步骤:
①首先解释这个字在本诗句中的含义。
②借用想象,解释本字在句中有何表达效果。
③写出此字能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态度。
4.示例分析
菩萨蛮
李 白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问:简要分析“空”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参考答案:
“空”在诗中的意思是白白地,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站在阶前的情形,表达了诗人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独惆怅。增添了全诗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㈡分析诗眼的题型
1.内涵:古人写诗作词,往往一个字(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诗眼”、“词眼”一般是指一首诗、一阕词中最为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甚至是一句话),以动词、形容词居多。“诗眼”、“词眼”通常是全篇主旨所在。
2.常见设问方式:
①这首诗(一联或一句)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②请从“某某”句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词)。
③此诗某句中的某个字(词)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词)哪个更好,为什么?
④)某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3.解题技巧和答题步骤:
①指出或肯定某字。
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不能孤立该字泛泛而谈,必须把该字(词)放入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和情感来分析。 )
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4.示例分析
西江月
苏 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本词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时。
问:有人认为“凉”是本词的词眼,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同意。“凉”字,指出了自然气候的变化,以清寒的中秋之夜的凉风、明月与孤灯,营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意境。作者借写节候之“凉”,抒写人生之“悲凉”,同时也指明了人生命运起伏不定,变幻莫测,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沉思考。
自主检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 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简要分析。
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问题意见
古代诗歌鉴赏(二)
1.【答案解析】题型为一字领全诗,也有人称为“诗眼”
题。①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凸显“早发”:宿酒初醒,残灯未灭,长夜未尽,诗人已携孤剑登程。第三句写诗人在路上听到雄鸡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②塞外风雪路,本来行人稀少,而“早发”就更无路人,只有诗人独行,故“独”与“早发”之“早”有关。③飞雪白草,道路本已难辨,早行时就更加微茫,故“微”字也表现“早发”之“早”。
2.【答案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 一个“背”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旅程的艰辛和心情的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