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7 MB
- 2021-05-24 发布
南方地区
中国的地理区域划分
南方地区及地形
一、区域划分
(一)长江中下游平原
秦岭
——
淮河以南(约北纬
34
度以南)
巫山、雪峰山以东(约东经
110
度以东)
北纬
30
度横贯
(二)东南丘陵
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
巫山、雪峰山以东(约东经
110
度以东)
(三)珠江三角洲
北回归线,东经
114
度
(四)海南岛
北纬
20
度,东经
110
度
(五)台湾岛
北回归线,东经
120
度
一、区域划分
(六)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
秦岭
——
淮河以南(约北纬
34
度以南)
横断山脉(青藏高原)以东(约东经
103
度以东)
云贵高原以北(约北纬
25
度以北)
汉水谷地
:
秦岭和大巴山之间
(
约东经
108
度
,
北纬
34
度
)
四川盆地
:
大巴山以南、巫山以西、横断山以东、云
贵高原以北(东经
105
度
,
北纬
30
度位于盆地
中心
)
(七)云贵高原和滇南谷地
四川盆地以南(约北纬
28
度以南)
横断山脉(青藏高原)以东(约东经
100
度以东)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
滇南谷地
:
动植物宝库、热带作物基地
二、交通与城市
铁路:
五纵
——
京沪、京九、京广、焦柳、宝成
—
成昆
一横
——
沪杭
—
浙赣
—
湘黔
—
贵昆
新建铁路
——
南昆、粤海、渝怀
水运:占重要地位
河运
——
长江、珠江、京杭运河
海运
——
上海、广州、香港、高雄、基隆等众多港口
三、专题学习
(一)南方地区农林果生产与气候、地形的关系
读
广州、武汉气温曲线
的年降水量柱状图、我
国温度带划分图、我国
干湿地区划分图等。
分析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
1
、南方地区无论从热量条件和水分条件看,都优于北方地区,
因此南方地区在平原、盆地等地区发展了
水田
为主的种植业,
农作物一年可以两熟至三熟
。
由
分析可知:
气候特点
本区为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光、热、水资源相当丰富,而且大部分地区配合较好。
在
1400—2300
小时之间,大部分地区为
1700——2000
小时,具有强大的光合作用潜力
年平均气温
14.5—22℃
,使本区有很长的作物生长期,所有耕地一年可以两熟,大部分地区一年可以三熟
全年降水量在
1000—2000㎜
之间,地表水资源也相当丰富,可以保证农业生产对用水的需求
日照时数
热量条件
水分条件
2
、由于地形、土壤等原因,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区内差异
十分明显,总结如下:
(
1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气候温暖、
土壤肥沃,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种植业区和淡水鱼产区,
为著名的“
鱼米之乡
”。
主要农产品有水稻、棉花、油菜籽、桑蚕和多种淡水鱼等。
(
2
)四川盆地(紫色盆地):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壤肥
沃、物产丰富,为全国重要的稻谷、油菜籽、桑蚕、甘蔗
柑橘产区,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区。
(
3
)东南丘陵:包括江南丘陵和两广丘陵、浙闽丘陵,
江南丘
陵地区红壤
分布广泛,红壤酸性大,缺乏有机物质,是种
低产土壤。
如何利用和改造红壤?
利用和改造红壤的方法:
①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的有机物,补充熟石灰,降低土
壤酸性程度;
②种植适宜在红壤中生成的茶树、油茶、杉木和马尾松等
经济林木;
③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如在丘陵地区的河谷盆地种
水稻,把丘陵缓坡辟为茶园,在山丘顶部植树造林等既
可把低产田变为高产田,又可防止水土流失。
两广地区是我国热带和亚热带水果的主要产区,盛产
香蕉、菠萝、荔枝等。
海南岛、雷州半岛和台湾岛的南部是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的
生产基地,如天然橡胶。
低山丘陵地区为我国南方地区的重
要林区,生长着常绿阔叶林。
(
4
)云贵高原:
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在高原上的
“坝子”(盆地)
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经济较发达。
归纳:
南方地区为全国最温暖湿润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温度水分条件都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林木、果品
和鱼类的生长繁殖,成为全国山青水碧的鱼米之
乡,农林渔业特产丰富。
长
江
中
下
游
平
原
水乡泽国
长江三角洲
以稻米棉花为主的种植业
河湖塘库精养渔业区
有机质丰富、肥沃的水稻土
本区气候高温多雨,热量和水分充足,地表河湖沟汊密布,灌溉条件良好,耕地多为水田,盛产稻米;同时,水域面积宽阔,为淡水鱼类的繁衍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江
南
丘
陵
范围:长江以南,南岭以北,云贵高原
以东,武夷山以西的低山丘陵。
多种多样的经济林木
高温多雨条件下发育的红壤:
瘦、酸、土质粘重。
保持
植被,加速人工林的培育;增施有机肥、补充熟石灰。
四
川
盆
地
气候温暖湿润:无霜期长,降水丰富
紫色土
发育:富含磷、钾
等养分,比较肥沃
成都平原和都江堰水利工程
云
贵
高
原
坝子
:崎岖高原上被山岭环绕的河谷盆地。是高原
上的精华地区。工厂、农田、城镇大多在此。
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云南路南石林
。兴修水库
和渠道时,必须防止漏水,确保地基坚实稳固。
昆明准静止锋
:贵阳:天无三日晴。
昆明: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
横
断
山
区
山河相间的形势:山川纵列,山高谷深;
河流下切强烈,落差大,峡谷多,水深流急
是我国水能资源最集中、最丰富的地区。
“十里不同天”的自然景观:气候与植被景观的
垂直分带明显;原始森林较多;滇南谷地冬季
不受寒潮侵袭,夏季又无台风危害,一派热带风光
(二)长江的治理
1
、长江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
(
1
)长江为我国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且流域主要位于亚热
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丰富,雨季较长,
降水集中在夏秋季
节
,为我国流量最大的河流。
支流南北对称
,雨带停留过长
容易引起泛滥。
(
2
)长江中上游地区,长期以来滥伐滥砍、陡坡开荒,
森林
植被破坏严重,加剧了流域内的水土流失,大量的泥沙带到
下游地区,影响河流排洪能力。
(
3
)长江下游地区的
河湖长期淤积
,
或围湖造田
,湖泊面积
减少,蓄洪能力大大降低,湖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二)长江的治理
1
、长江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
可见,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灾害:
自然原因
(
1
)长江流域面积广大;(
2
)流域主要为亚热
带季风气候,流量大且集中在夏秋季节;(
3
)支流南北
对称,如果同时入汛,容易引起河水暴涨。
人为原因
(
1
)主要是长江的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
失严重,使得长江下游地区的河、湖淤积严重;(
2
)围湖造田等
行为,导致湖泊萎缩,影响了长江下游地区的排洪能力。
2
、怎样治理长江?
治理长江流域洪水灾害:
一方面在长江的
中上游
地区修水库、水利枢纽(三峡工程等)
下游
地区加固江防大堤、建分洪、蓄洪工程等。
另一方面要在
长江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
,防止水土流失,改
善生态环境,减少旱涝灾害,开始营造“长江中上游”防
防林工程。
第三要在
长江中游地区退田还湖
,提高湖泊的调蓄能力。
(三)南方地区矿产资源、能源的利用与开发
看“
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
”可知:
(
1
)南方地区的有色金属矿资源丰富(地图落实)
(
2
)南方地区的
煤、石油资源较少。能源供应紧张
,制约经济。
如何解决本地区能源供应问题?
1
、
“北煤南运”
2
、充分发挥本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的优势,
建设水电站
3
、
建设核电站
。有哪些核电站?
4
、
“
西气东输
”
(四)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地带
1.
工业中心:
上海、南京、杭州
2.
特点:
3.
发展条件:
4.
发展方向:
我国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和效益最高的综合性大型工业基地
水陆空交通方便,基础好,市场广,科技发达,但能源、矿产缺乏
今后将使结构轻型化,实行内联外引,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开拓国际市场。
1
5
6
7
8
9
2
A
1.
工业中心:
2.
特点:
轻工业为主综合工业基地
3.
发展条件
:
4.
发展方向:
水陆空交通方便,农业基础好,市场广,科技发达,劳动力资源丰富,便于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但能源、矿产缺乏
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包括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各城镇
发展以出口为主的多种加工工业和制造业等
南方地区工业的分布可归结为两大工业带:
1
、长江沿岸工业带
(
1
)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我国的中部地带)、矿产资源丰富、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水陆交通便利)、农业发达、劳动力资源丰富且素质较高、历史基础较好等。
(
2
)主要的工业和工业部门:
以
沪宁杭
为中心的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以
十堰
为中
心的汽车制造工业区;以
武汉
为中心的钢铁、轻纺工业区,
湘中
地区的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区、以电力为中心的综合性工业区(
重庆、宜昌
等),
攀枝花、六盘水
的钢铁、煤炭工业区等。
2
、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
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港澳和东南亚地区)、交通便利(海陆
空运输便利)、政策优惠(经济特区)等。
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
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引进外资、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
发展以
出口为主
的多种加工、制造业,工业发展迅速,形成了
许多新的工业中心、经济特区。
主要工业部门和工业区:
以电器、服装、食品、玩具等最多,为以轻工业为主的外
向型工业地带,其中最著名的工业区为珠江三角洲地区。
主要工业中心:
广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等。
延伸
·
拓展
【
例
2】
读“我国某工农业发达地区图”,试分析:
(1)
对农业生产有利的气候条件
热量条件
;
水分条件
;
水热配合
。
(2)
除自然及社会协作条件外,本地区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是:
。
(3)
制约本区经济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地形剖面图
⑴
将选项前的字母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A
水产养殖与捕捞
B
发展林木业
C
果树栽培
D
捕捞生产
E
种植业
F
放牧业
⑵
如果采用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可能会发生水土流失的地方是
地;可能会产生沙化现象的地方是
地。
⑶
为了减少灾害和保护环境,在沿海地带应种植
林;在丁地和戊地实行
期,以保护渔业资源。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戊地
适宜的农业生产方式
B
C
A
E
乙
D
丙
海防
禁捕
长江中游地区
五大湖地区
湖泊名称
A:
A′:
气候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
主要矿产资源
主要工业部门
水陆交通枢纽
B:
B ′:
钢铁工业中心
汽车工业中心
C:
鄱阳湖
苏必利尔湖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水稻种植业
发达的商品化农牧业
铁、铜、锑
煤、铁
钢铁、汽车、纺织
钢铁、汽车
武汉
芝加哥
武汉
芝加哥、匹兹堡
十堰
底特律
相关文档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24 17:18:1541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24 16:26:575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选修Ⅵ环境2021-05-24 14:04:32157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四2021-05-24 12:01:459页
- 2020届鲁教版一轮复习地理新优选大2021-05-22 18:28:426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22 17:28:435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22 00:00:4643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5-21 12:22:5747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四2021-05-21 11:31:0611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20 15:30:34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