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7.50 KB
- 2021-05-24 发布
(一)理清2个总特征——联系与发展
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3个特征
特征
世界观
方法论
错误观点
普
遍
性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孤立看
问题
客
观
性
要求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唯心主义联系观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多
样
性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多种多样,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孤立看
问题
(2)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原理
世界观
方法论
错误观点
整体与部分
的辩证关系
整体不同于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部分也制约着整体,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把整体和部分割裂开。用部分代替整体,以偏概全
系统与要
素的统一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所构成的统一整体;要素是组成系统的各个部分;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的特征
认识事物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实践中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
系统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
2.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原理
内容
方法论
发展的
普遍性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静止的观点
发展的
实质
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发展的
趋势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发展的
状态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要坚持适度原则,反对急于求成或优柔寡断
发展的
原因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1.近年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与普遍接入,使大量数据的获取、聚集、存储、传输、处理、分析等变得越来越便捷,大数据分析成为热门话题。大数据分析的关键就在于从海量的数据中找到隐藏的关联,从而帮助人们作出正确的决定。这说明( )
①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是事物的存在方式
②现实联系的复杂性要求人们对各种不同的具体联系加以研究
③立足人的能动创造,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具体联系
④把握事物的多样性对人们做出正确决定有重要意义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①说法错误;我们应该在立足实践的基础上,把握事物的具体联系,而不是立足“人的能动创造”,排除③。材料强调要从海量数据中找到隐藏的关联,从而做出正确的决定,②④符合题意,故选C项。
2.现代企业发展中,人们更多地运用长板原理——当你把木桶倾斜,你会发现能装最多的水决定于你的长板(核心竞争力)。当你有了一块长板,可以围绕这块长板展开布局,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如果你同时拥有系统化的思考,你就可以用合作、购买的方式补足其他短板。由此,对企业发展的哲学思考有( )
①充分认识关键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扬长补短,提升核心竞争力
②树立整体和全局意识,发挥整体的统率作用,兼并弱势企业,增强优势企业实力
③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考虑,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市场分工与协作
④打破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大胆创新,选择最佳经营战略,实现最优发展目标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选A 能装最多的水决定于你的长板(核心竞争力),说明关键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①正确。②不符合题意, 题意是正确处理长板和短板的关系。③统筹考虑,发挥比较优势,正确。④打破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错误。故选A项。
3.推进诚信制度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坚持把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汇集于推进诚信建设各方面、各环节,力求在激励守信、惩戒失信上见实效。材料表明( )
①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要注重量的积累 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曲折迂回的 ③联系是普遍的,要坚持整体和部分的有机统一 ④事物量变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B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②观点错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④观点错误。①③正确,故选B项。
(二)把握1个根本观点——矛盾观
1.正确理解对立统一规律
(1)矛盾的内涵及其方法论要求: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同一性
斗争性
区
别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联
系
①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2.全面把握矛盾普遍性、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
(1)矛盾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①原理: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②方法论: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矛盾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
①原理: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②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内容
原理
相互
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相互
转化
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方法论
将普遍性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正确区分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
主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
区
别
外延
主要矛盾存在于复杂事物中,一般只有一个,而次要矛盾可以有很多
一个矛盾统一体内部的两个方面,一个是主要方面,另一个是次要方面
内涵
主要矛盾指的是“矛盾体”,内部又含主次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讲的是“矛盾侧面”,只能叫“一方”或“方面”
地位
作用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原因在于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
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着事物的性质,原因在于主要方面在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支配地位
方法论
做工作要抓重点、找主要矛盾,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认识事物时,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主流
标志
词语
“重点”“重心”“关键”“首要任务”“突破口”“中心环节”等
“主流”“方向”“大局”“性质”“主体”“实质”“本质”“多数”“优势”等
联系
①都是矛盾特殊性的表现,是矛盾发展不平衡的结果;②都在一定条件下各自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③都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4.心理学上常把人的言语、思维和情感指向于内者称为内向性格,但这并不是说内向的人在所有时间所有场合都内向,在某些时间和某些场合他同样可以表现出外向,只是大多数时间和场合表现内向罢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内向与外向之间的相互排斥是相对的
②性格中的不同特征可以互相分离以维持均衡
③内向与外向之间存在由此达彼的桥梁
④人的性格在不同时间、场合下表现为不同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 ①错误,内向与外向之间的相互排斥是绝对的而非相对的;②不选,性格中的不同特征可以互相分离,但不会维持均衡;③正确,内向与外向之间存在由此达彼的桥梁;④正确,人的性格在不同时间、场合下表现为不同的特点。故选D项。
5.“先试点后推广”是我国推进改革的一个成功做法。一项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先在局部试点探索,取得经验、达成共识后,再把试点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开来,这样的改革比较稳当。“先试点后推广”的辩证法依据是( )
①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③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
④矛盾的个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先试点后推广”是从个性中概括出共性的东西,再向其他地区或单位推广,这体现了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①②符合题意。个性表现共性,但说其优于共性是错误的,③不选。④表述错误,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6.我们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更加注重把握好政策实施的重点、力度和节奏,努力做到调控审慎灵活、适时适度,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这体现的哲学观点有( )
①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②要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要准确把握矛盾的特殊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选C 更加注重把握好政策实施的重点、力度和节奏,体现了要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努力做到调控审慎灵活、适时适度,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④正确;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①错误;③不符合题意。
(三)理解1个根本要求——辩证的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1.全面理解辩证否定观
(1)辩证的否定是自我否定
事物内部存在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它们既对立又统一。
(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①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所谓发展,是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而实现这一过程必须要对旧事物进行否定,否定实现了事物由旧质向新质的飞跃。
②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在否定旧事物时,并不是把旧事物全盘拋弃,一笔勾销。新事物是在批判地继承旧事物中一切积极的、有生命力的因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样,在新旧事物之间就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3)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扬弃”,包含拋弃、保留、发扬和提高的意思。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不是简单地拋弃,而是既克服、拋弃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又保留和继承以往发展中对新事物有积极意义的东西,并把它发展到新的阶段。
2.正确把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1)原理: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2)方法论:①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抛弃旧的)
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关注新的)
3.正确认识创新的社会作用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7.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稳中有好,呈现增量崛起、存量调整、结构转型的态势,根本上依靠的是改革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和国家重视科技创新的哲学依据是( )
①事物的发展需要辩证的否定 ②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的 ③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选A 创新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推动事物的前进上升,选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又是发展的环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选①;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③错误;④是创新的意义,不是创新的哲学依据,排除。故选A项。
8.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树立创新意识,要求人们( )
①不要受客观实际的限制 ②敢于否定一切现成的理论
③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④敢于打破常规,开拓创新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选C ①是唯心主义做法,不选;辩证的否定不是否定或肯定一切,其实质是“扬弃”,故②错误;③④是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
[12道选择题保分练]
1.“创业创新孵化基地”的梦想小镇,“现代汽车的标杆地”的沃尔沃小镇,信息经济发展集聚区的硅谷小镇……风起云涌的特色小镇,已经成为浙江“科学春天”里的一道风景。这些“特色小镇”的积极探索是基于( )
①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②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创新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C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特色小镇各有其特点,因此,①说法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从材料可知,这些“特色小镇”都是一些科技创新的小镇,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因此,④说法符合题意,应选。
2.(2017·成都摸底)海洋鱼源枯竭,联合国预估2050年将无鱼可吃,近年花枝、软丝等海洋鱼类遭过度滥捕,渔获量年年下降。国家海洋生物研究中心耗时2年成功建立花枝及软丝的人工养殖技术,创下全球首例。从联系的观点看,花枝及软丝的人工养殖技术的成功建立说明( )
①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的联系就不能实现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人们成功改造事物的前提和基础
③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可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④只有基于事物固有联系,改造世界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①错误;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人们成功改造事物的前提和基础,②错误;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项。
3.无需WIFI信号,点一盏LED灯就能上网。研究人员将网络信号连接在一盏1W的LED灯珠上,灯光下的4台电脑即可上网,最高速率可达3.25G,平均上网速率达150兆,堪称世界上最快的“灯光上网”。这说明( )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虽呈“人化”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③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认识和创造联系
④两个事物之间都有必然的联系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材料说明了联系的客观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说明的是联系的多样性,③不符合题意;④错误,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任何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联系是有条件的,每两个事物之间不一定存在联系,更不一定存在必然联系;①②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应选B项。
4.(2018届高三·佛山联考)一个老人在一列高速行驶的火车上,不小心把刚买的新鞋从窗口掉了一只,随即老人把另外一只鞋也从窗口扔了下去。对于老人这一惊人举动,以下观点合理的是( )
①赞同,因为剩下的一只鞋对老人而言是多余的,离开整体的部分是无意义的
②反对,老人没有认识到剩下的一只鞋可以有其他用途,是相对主义的不变论
③赞同,老人此举可以让捡到的人有一双鞋穿,体现了友善价值观的积极意义
④反对,下车重新找回丢失的鞋子是实现鞋子满足老人所需要功能的明智之举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C 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留下一只鞋对老人而言失去了一双鞋的作用,①符合题意;②
说法错误,相对主义的不变论否认运动的存在,与老人未认识到剩下的一只鞋可以有其他的用途无关;老人扔掉另外一只鞋,可以让捡到的人有一双鞋穿而不是一只没用的鞋,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的积极作用,③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如果重新找回丢失的鞋子没有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只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这种行为不是明智之举。故选C项。
5.新常态,就是中国经济将在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结构上体现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动力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哲学上看,新常态体现了( )
①事物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③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 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速度转变、结构优化和动力转向,体现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故①正确;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速度、结构、动力的变化,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故②正确;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状态,故③错误;新事物对旧事物既肯定又否定,即辩证否定,不是根本否定,④错误,故选A项。
6.当前中国经济工作的头号任务是“去产能”,但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仍然要进口。例如圆珠笔头上的“圆珠”仍然需要进口,“去产能”不能一刀切。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促进企业产品升级,转型转产 ②注重产能内部结构的优化 ③要因地制宜、分类有序处置 ④把握主要矛盾,抓住本质和主流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选A 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注重产能内部结构的优化,②正确;①不选,材料不涉及促进企业产品升级,转型转产;③当选,材料表明要因地制宜、分类有序处置;④不选,把握主要矛盾,对应方法论应该是抓住重点,而非本质和主流。故选A项。
7.生活中离不开手机,但不能依赖手机。当你低头看手机时,或许错过了与亲友的会心一笑;当你忙着把图片晒到微信群里时,或许错过了下一道美丽的风景。这告诉我们( )
①事物变化都有度,切忌过分与极端
②事物都有两面性,切忌片面地看问题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矛盾具有主次之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A 材料中对手机的认识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和适度原则,①②
正确,故选A项;材料未体现矛盾具有特殊性和主次矛盾,③④排除。
8.(2018届高三·银川联考)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当前及今后较长时间里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将从以往的偏重需求侧调控转为偏重供给侧调控。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这是因为( )
①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③同一事物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有不同矛盾,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实现同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矛盾具有特殊性,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特点,国家需要根据不同时期实际情况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因此,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符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抓主要矛盾的观点,故②③正确;材料不涉及事物性质的评价,故排除①;虽然供给和需求是一对矛盾,但材料不是从二者关系角度立意,而是需求和供给是不同时期的调控重点,故排除④。故本题答案选C项。
9.过去,某林场年投入资金多达30万元防治松树头号天敌松毛虫,但收效一直不好。后来,人们发现松毛虫蛹内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营养佳品和美味佳肴。于是推广食用,收购价高达每斤40元,每天上千人捡拾虫蛹。由此,村民得以致富,松毛虫病也得到有效遏制。这启示我们( )
①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②要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寻找新思路 ③创新源于问题,要制造矛盾以促进创新 ④面对困难与坎坷,要敢于承认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 题干材料启示我们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要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寻找新思路,故①②正确;创新源于实践,矛盾是客观的,“制造矛盾”说法不妥,故③错误;题干强调的不仅是承认矛盾,更强调的是要解决矛盾,④错误,故选A项。
10.漫画旨在说明,在人生漫长的历程中( )
①要立足长远、放眼未来 ②瑕不掩瑜、要把握主流 ③因小失大会得不偿失 ④人生无常、世事难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 漫画中“不要放大你生活中的悲伤,它只不过是你生活中的一小部分”
强调了我们不要被眼前的悲伤所阻碍,要立足长远、放眼未来,同时“只不过是你生活中的一小部分”强调了要把握主流,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①②正确;③④与漫画主旨不符。故选A项。
11.“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创客”热衷于创新,自己掌握生产工具,以用户创新为核心理念,善于发现问题和需求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创意、设计、制造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我们能从“创客”身上学到的优良品质是( )
①敢于质疑和探索,不断发现解决新问题
②善于追问和思考,摆脱客观规律的制约
③勇于拼搏和超越,突破真理适用的范围
④勤于实践和创造,用实际行动成就梦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 我们能从“创客”身上学到的优良品质是敢于质疑和探索,不断发现解决新问题,①正确;②不选,善于追问和思考,但不能摆脱客观规律的制约;③错误,勇于拼搏和超越,但不能突破真理适用的范围;④当选,材料表明勤于实践和创造,用实际行动成就梦想。故选B项。
12.(2017·肇庆摸底)敦煌石窟是世界知名的文化艺术宝库,由于自然因素作用和人为破坏,石窟的彩塑和壁画产生了多种病害并在缓慢地退化。近年来,科技人员积极利用3D技术,将彩塑和壁画扫描制成敦煌文献图,让莫高窟神韵永存。敦煌壁画能够永世保存得益于( )
①实践基础上人类文化发展的传播手段创新
②实践基础上社会发展和变革的理论创新
③实践基础上的科技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技术
④实践基础上人们思维方式的调整和变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科技人员积极利用3D技术,将彩塑和壁画扫描制成敦煌文献图,让莫高窟神韵永存,这是传播手段和生产技术的创新,不属于理论创新和思维方式的变革,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①③符合题意,故选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