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4 MB
- 2021-05-24 发布
1.6
逻辑推理小题专项练
-
2
-
1
.
两种合情推理的思维过程
(1)
归纳推理的思维过程
:
试验、观察
→
概括、推广
→
猜测一般性结论
(2)
类比推理的思维过程
:
试验、观察
→
联想、类推
→
猜测新的结论
2
.
合情推理的解题思路
(1)
在进行归纳推理时
,
要根据已知的部分个体
,
把它们适当变形
,
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
从而归纳出一般结论
.
(2)
在进行类比推理时
,
要充分考虑已知对象性质的推理过程
,
然后通过类比
,
推导出类比对象的性质
.
(3)
归纳推理关键是找规律
,
类比推理关键是看共性
.
3
.
直接证明的最基本的两种证明方法是综合法和分析法
,
这两种方法也是解决数学问题时常用的思维方式
.
在实际解题时
,
通常先用分析法寻求解题思路
,
再用综合法有条理地表述解题过程
.
-
3
-
一
二
一、选择题
(
共
12
小题
,
满分
60
分
)
1
.
下面四个推理中
,
属于演绎推理的是
(
)
A
.
观察下列各式
:7
2
=
49,7
3
=
343,7
4
=
2 401,…,
则
7
2 015
的末两位数字为
43
B
.
观察
(
x
2
)
'=
2
x
,(
x
4
)
'=
4
x
3
,(cos
x
)
'=-
sin
x
,
可得偶函数的导函数为奇函数
C
.
在平面上
,
若两个正三角形的边长比为
1
∶
2,
则它们的面积比为
1
∶
4,
类似地
,
在空间中
,
若两个正四面体的棱长比为
1
∶
2,
则它们的体积之比为
1
∶
8
D
.
已知碱金属都能与水发生还原反应
,
钠为碱金属
,
所以钠能与水发生还原反应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选项
A,B
都是归纳推理
,
选项
C
为类比推理
,
选项
D
为演绎推理
.
故选
D
.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4
-
一
二
2
.
观察下列事实
:
|x|+|y|=
1
的不同整数解
(
x
,
y
)
的个数为
4,
|x|+|y|=
2
的不同整数解
(
x
,
y
)
的个数为
8,
|x|+|y|=
3
的不同整数解
(
x
,
y
)
的个数为
12,……
则
|x|+|y|=
20
的不同整数解
(
x
,
y
)
的个数为
(
)
A
.
76 B
.
80 C
.
86 D
.
92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由
|x|+|y|=
1
的不同整数解的个数为
4,
|x|+|y|=
2
的不同整数解的个数为
8,
|x|+|y|=
3
的不同整数解的个数为
12,
可归纳推理得
|x|+|y|=n
的不同整数解的个数为
4
n
,
故选
B
.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5
-
一
二
3
.
一次猜奖游戏中
,1,2,3,4
四扇门里摆放了
a
,
b
,
c
,
d
四件奖品
(
每扇门里仅放一件
)
.
甲同学说
:1
号门里是
b
,3
号门里是
c
;
乙同学说
:2
号门里是
b
,3
号门里是
d
;
丙同学说
:4
号门里是
b
,2
号门里是
c
;
丁同学说
:4
号门里是
a
,3
号门里是
c.
如果他们每人都猜对了一半
,
那么
4
号门里是
(
)
A
.a
B
.b
C
.c
D
.d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根据题意
,
若甲同学猜对了
1—
b
,
则乙同学猜对了
3—
d
,
丙同学猜对了
2—
c
,
丁同学猜对了
4—
a
;
根据题意
,
若甲同学猜对了
3—
c
,
则丁同学猜对了
3—
c
,
丙同学猜对了
4—
b
,
这与乙同学猜对
2—
b
相矛盾
.
综上所述
4
号门里是
a
,
故选
A
.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6
-
一
二
4
.
有
6
名选手参加演讲比赛
,
观众甲猜测
:4
号或
5
号选手得第一名
;
观众乙猜测
:3
号选手不可能得第一名
;
观众丙猜测
:1,2,6
号选手中的一位获得第一名
;
观众丁猜测
:4,5,6
号选手都不可能获得第一名
.
比赛后发现没有并列名次
,
且甲、乙、丙、丁中只有一人猜对比赛结果
,
此人是
(
)
A
.
甲
B
.
乙
C
.
丙
D
.
丁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推理如下
:
因为只有一个人猜对
,
若乙对
,
则甲和丙都对
;
若甲对或者丙对
,
则乙对
;
所以甲、乙、丙都不对
,
故丁对
,
所以选丁
.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7
-
一
二
5
.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一起去向老师询问成语竞赛的成绩
.
老师说
:
你们四人中有
2
位优秀
,2
位良好
,
我现在给甲看乙、丙的成绩
,
给乙看丙的成绩
,
给丁看甲的成绩
,
看后甲对大家说
:
我还是不知道我的成绩
.
根据以上信息
,
则
(
)
A
.
乙可以知道四人的成绩
B
.
丁可以知道四人的成绩
C
.
乙、丁可以知道对方的成绩
D
.
乙、丁可以知道自己的成绩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因为甲不知道自己的成绩
,
所以乙、丙的成绩是一位优秀一位良好
.
又因为乙知道丙的成绩
,
所以乙知道自己的成绩
.
又因为乙、丙的成绩是一位优秀一位良好
,
所以甲、丁的成绩也是一位优秀一位良好
.
又因为丁知道甲的成绩
,
所以丁也知道自己的成绩
,
故选
D
.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8
-
一
二
6
.
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
,
来自四个国家的五位代表被安排坐在一张圆桌
,
为了使他们能够自由交谈
,
事先了解到的情况如下
:
甲是中国人
,
还会说英语
;
乙是法国人
,
还会说日语
;
丙是英国人
,
还会说法语
;
丁是日本人
,
还会说汉语
;
戊是法国人
,
还会说德语
.
则这五位代表的座位顺序应为
(
)
A
.
甲丙丁戊乙
B
.
甲丁丙乙戊
C
.
甲乙丙丁戊
D
.
甲丙戊乙丁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思路一
:
甲会说中文和英语
,
那么甲的下一邻居一定是会说英语或者中文的
,
以此类推
,
得出答案
.
思路二
:
结合题干和答案综合考虑
,
运用排除法来解决
,
观察每个答案中最后一个人和甲是否能够交流
,
戊不能和甲交流
,
因此
,B,C
不成立
,
乙不能和甲交流
,A
错误
,
故选
D
.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9
-
一
二
7
.
正偶数列有一个有趣的现象
:
①
2
+
4
=
6;
②
8
+
10
+
12
=
14
+
16;
③
18
+
20
+
22
+
24
=
26
+
28
+
30;
……
按照这样的规律
,
则
2 016
在第
(
)
个等式中
.
A
.
30 B
.
31 C
.
32 D
.
33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答案
解析
关闭
-
10
-
一
二
8
.
某校组织学生假期游学活动
.
设计了两条路线
:A
路线为
“
山西寻根之旅
”,B
路线为
“
齐鲁文化之旅
”,
现调査了
50
名学生的游学意愿
.
有如下结果
:
选择
A
路线的人数是全体的五分之三
.
选择
B
路线的人数比选择
A
路线的人数多
3;
另外
,
两条路线
A,B
都不选择的学生人数比两条路线
A,B
都选择的人数的三分之一多
3.
则两条路线
A,B
都不选择的学生人数为
(
)
A
.
8 B
.
9 C
.
10
D
.
11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答案
解析
关闭
-
11
-
一
二
9
.
如图
,
在公路
MN
两侧分别有
A
1
,
A
2
,…,
A
7
七个工厂
,
各工厂与公路
MN
(
图中粗线
)
之间有小公路连接
.
现在需要在公路
MN
上设置一个车站
,
选择站址的标准是
“
使各工厂到车站的距离之和越小越好
”
.
则下面结论中正确的是
(
)
①
车站的位置设在点
C
好于点
B
;
②
车站的位置设在点
B
与点
C
之间公路上任何一点效果一样
;
③
车站位置的设置与各段小公路的长度无关
.
A
.
①
B
.
②
C
.
①③
D
.
②③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答案
解析
关闭
-
12
-
一
二
10
.
某校举行了以
“
重温时代经典
,
唱响回声嘹亮
”
为主题的歌咏比赛
.
该校高一年级有
(1),(2),(3),(4)
四个班参加了比赛
,
其中有两个班获奖
.
比赛结果揭晓之前
,
甲同学说
:“
两个获奖班级在
(2)
班、
(3)
班、
(4)
班中
”,
乙同学说
:“(2)
班没有获奖
,(3)
班获奖了
”,
丙同学说
:“(1)
班、
(4)
班中有且只有一个班获奖
”,
丁同学说
:“
乙说得对
”
.
已知这四人中有且只有两人的说法是正确的
,
则这两人是
(
)
A
.
乙、丁
B
.
甲、丙
C
.
甲、丁
D
.
乙、丙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假设乙的说法是正确的
,
则丁也是正确的
,
那么甲、丙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
如果丙是错误的
,
那么
(1)
班、
(4)
班都获奖或
(1)
班、
(4)
班都没有获奖
,
与乙的说法矛盾
,
故乙的说法是错误
,
则丁也是错误的
.
故说法正确的是甲、丙
.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13
-
一
二
11
.
来自英、法、日、德的甲、乙、丙、丁四位客人
,
刚好碰在一起
,
他们除懂本国语言外
,
每人还会说其他三国语言的一种
,
有一种语言是三人都会说的
,
但没有一种语言人人都懂
,
现知道
:
①
甲是日本人
,
丁不会说日语
,
但他俩都能自由交谈
;
②
四人中没有一个人既能用日语交谈
,
又能用法语交谈
;
③
甲、乙、丙、丁交谈时
,
找不到共同语言沟通
;
④
乙不会说英语
,
当甲与丙交谈时
,
他都能做翻译
.
针对他们懂的语言
,
正确的推理是
(
)
A
.
甲日德、乙法德、丙英法、丁英德
B
.
甲日英、乙日德、丙德法、丁日英
C
.
甲日德、乙法德、丙英德、丁英德
D
.
甲日法、乙英德、丙法德、丁法英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由
①
知
,
丁不会说日语
,
排除
B
项
;
由
②
知
,
任何人不会同时会说日语和法语
,
排除
D
项
;
由
③
知
,
甲、乙、丙、丁不会同一种语言
,
排除
C
项
;
由
④
知
,
乙会说的语言是甲、丙会说的语言的一种
,
故
A
正确
.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14
-
一
二
12
.
已知两个半径不等的圆盘叠放在一起
(
有一轴穿过它们的圆心
),
两圆盘上分别有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将其分为四个区域
,
小圆盘上所写的实数分别记为
x
1
,
x
2
,
x
3
,
x
4
,
大圆盘上所写的实数分别记为
y
1
,
y
2
,
y
3
,
y
4
,
如图所示
.
将小圆盘逆时针旋转
i
(
i=
1,2,3,4)
次
,
每次转动
90°,
记
T
i
(
i=
1,2,3,4)
为转动
i
次后各区域内两数乘积之和
,
例如
T
1
=x
1
y
2
+x
2
y
3
+x
3
y
4
+x
4
y
1
.
若
x
1
+x
2
+x
3
+x
4
<
0,
y
1
+y
2
+y
3
+y
4
<
0,
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
A
.T
1
,
T
2
,
T
3
,
T
4
中至少有一个为正数
B
.T
1
,
T
2
,
T
3
,
T
4
中至少有一个为负数
C
.T
1
,
T
2
,
T
3
,
T
4
中至多有一个为正数
D
.T
1
,
T
2
,
T
3
,
T
4
中至多有一个为负数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根据题意可知
:(
x
1
+x
2
+x
3
+x
4
)(
y
1
+y
2
+y
3
+y
4
)
>
0,
又
(
x
1
+x
2
+x
3
+x
4
)(
y
1
+y
2
+y
3
+y
4
)
去掉括号即得
(
x
1
+x
2
+x
3
+x
4
)(
y
1
+y
2
+y
3
+y
4
)
=T
1
+T
2
+T
3
+T
4
>
0,
所以可知
T
1
,
T
2
,
T
3
,
T
4
中至少有一个为正数
,
故选
A
.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15
-
一
二
二、填空题
(
共
4
小题
,
满分
20
分
)
13
.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暅提出体积的计算原理
(
祖暅原理
):“
幂势既同
,
则积不容异
”
.
“
势
”
即是高
,“
幂
”
是面积
.
意思是
:
如果两等高的几何体在同高处截得两几何体的截面积恒等
,
那么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
.
类比祖暅原理
,
如图所示
,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
图
1
是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封闭图形
,
图
2
是一个上底为
1
的梯形
,
且当实数
t
取
[0,3]
上的任意值时
,
直线
y=t
被图
1
和图
2
所截得的两线段长始终相等
,
则图
1
的面积为
.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答案
解析
关闭
-
16
-
一
二
14
.
已知三个命题
p
,
q
,
m
中只有一个是真命题
,
课堂上老师给出了三个判断
:
A
:
p
是真命题
;
B
:
p
∨
q
是假命题
;
C
:
m
是真命题
.
老师告诉学生三个判断中只有一个是错误的
,
则三个命题
p
,
q
,
m
中的真命题是
.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①
若
A
是错误的
,
则
p
是假命题
;
q
是假命题
;
m
是真命题
.
满足条件
;
②
若
B
是错误的
,
则
p
与
q
至少有一个是真命题
;
又
m
是真命题
,
不满足条件
;
③
若
C
是错误的
,
则
:
p
是真命题
;
p
∨
q
不可能是假命题
;
不满足条件
.
故真命题是
m.
答案
解析
关闭
m
-
17
-
一
二
15
.
有三张卡片
,
分别写有
1
和
2,1
和
3,2
和
3
.
甲、乙、丙三人各取走一张卡片
,
甲看了乙的卡片后说
:“
我与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
2”,
乙看了丙的卡片后说
:“
我与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
1”,
丙说
:“
我的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不是
5”,
则甲的卡片上的数字是
.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由丙说的话可知
,
丙的卡片上的数字可能是
“1
和
2”
或
“1
和
3”
.
若丙的卡片上的数字是
“1
和
2”,
则由乙说的话可知
,
乙的卡片上的数字是
“2
和
3”,
甲的卡片上的数字是
“1
和
3”,
此时与甲说的话一致
;
若丙的卡片上的数字是
“1
和
3”,
则由乙说的话可知
,
乙的卡片上的数字是
“2
和
3”,
甲的卡片上的数字是
“1
和
2”,
此时与甲说的话矛盾
.
综上可知
,
甲的卡片上的数字是
“1
和
3”
.
答案
解析
关闭
m
-
18
-
一
二
16
.
把正整数排列成如图
1
所示的三角形数阵
,
然后擦去偶数行中的奇数和奇数行中的偶数
,
得到如图
2
所示的三角形数阵
,
设
a
ij
为图
2
所示三角形数阵中第
i
行第
j
个数
,
若
a
mn
=
2 017,
则实数对
(
m
,
n
)
为
.
图
1
图
2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答案
解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