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50 KB
- 2021-05-24 发布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20讲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考纲要求]
主要地质灾害及其防御。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知识讲解]
(1)主要地质灾害
概念:是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形式强烈释放出来,引起地面的震动现象,大部分地震和地质构造有关,称为构造地震,地震是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要素:震源(岩石发生断裂,引起地震的地方)震中(震源相对应有地面上的点)
大小:用里氏震级表示。能量越大震级越高,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0多倍。
分类:3级以下为微震,5级以上称破坏性地震。
地震 我国:大部分省区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唐山地震是20世纪全球破坏性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
主要地震区有: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源和四川、云南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我国——死火山:山西大同;休眠火山:长白山的白头山、黑龙江五大连池;
活火山:台湾大屯火山群、昆仑山。
定义: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的现象。月球、火星、金星也有火山。
火山
喷发
构造:火山锥、火山通道、火山口。
分类
活火山:人类历史时期作周期性喷发的火山。
死火山:史前喷发过,后来未喷发过。
休眠火山:人类历史时期长期熄灭,有时又突然喷发。
我国火山分布:内蒙古高原南部、东北山区(白头山、五大连池)、台湾、海南岛等地,最近年代(1951年)喷发的火山在新疆境内的昆仑山中。
滑坡
定义: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危害:破坏或掩埋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定义: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含有泥沙、石块及巨大的砾石。
泥
石
流
形成条件:坡陡谷深,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植被不良,当夏季暴雨骤降或冰雪融水汇集时。
危害: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危害。
我国分布:山区面积占2/3,地表起伏大,加上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地表结构遭破坏,使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主要分布在西部青藏高原边缘山区,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界处也会出现。
(2)地质灾害的特点
相同点:①主要发生在山地地区;②主要是重力作用形成;③人类活动可诱发其发生;④破坏力极强
不同点:①运动物质体积大小不同;②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水的参与。
(3)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同一地域地质灾害生成的关联性,川、滇、黔接壤地带地震多发,地壳活动强烈,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一次灾害发生过程中,往往由一种原发性主灾,诱发其他灾害。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
(4)地质灾害的防御
①加强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②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③实施一些预防措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植树造林。
相关文档
- 高考物理试题分类解析必修12021-05-24 17:00:076页
- 高考新课标全国二卷理科数学高清修2021-05-24 17:00:075页
- 【物理】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2021-05-24 16:59:469页
-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一轮复习教2021-05-24 16:59:399页
-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第四大题写作2021-05-24 16:59:394页
- 2021届河北衡水密卷新高考模拟试卷2021-05-24 16:59:1912页
- 湛江市普通高考测试一 生 物2021-05-24 16:59:1912页
- 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教师卷必修122021-05-24 16:59:19132页
- 近五年安徽文科高考数学试卷及答案2021-05-24 16:58:5949页
- 高考全国卷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word2021-05-24 16:58:58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