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8.50 KB
- 2021-05-24 发布
1
小学教学设计
学科:数学 年级:六
课题 测 量 课型 预习+展示 课时 1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知道长度、面积、体积单位及其进率,掌握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有关计算公式,并能利
用公式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 经历总结整理与测量有关知识的过程。
情感目标 在回顾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单位之间的转换、物体的周长、面积与体积公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周长、面积与体积计算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练习本
教学环节 教学流程 二次设计
一、情景创设
二、展示对话
明确思路
三、主题训练
归纳提升
师:同学们,请拿出老师要求你们课前对于“测量”这节
课所做的思维导图。你们已经在组内结合思维导图做了简
单的交流。这节课我们要分组分块进行知识归纳展示。首
先我们先展示几个人的思维导图让大家分享一下,哪位同
学主动与大家分享:展示思维导图
(学生按所分内容课前在黑板上板书自己小组所要展示的
内容)
学生分组展示所学内容及本组安排的练习内容。
练
练一练 3 题。
2
五、课堂小结 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知识、情感)
板
书
设
计
测量
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公式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公式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是一种图形认识与测量的复习课,因此将重点放在了将各部分知识有机的联合
起来,形成扎实的知识网络。
1、课前我布置学生尝试自主整理这部分知识并制成思维导图。要求越细越好,最好
是能举例说明。从学生的整理的情况来看,还是不错的。缺点在于有的学生没有先画图形
再说特点。
2、学生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图形的联系与区别,结合简单的板书形成比较清晰的
知识网络。
3、重点突出了知识的归纳整理,忽视了交流公式的推导过程。理清各类公式的推导
过程也是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的关键所在,也能强化学生的转化思想。这点需要改正并
在找其他时间加以指导。
相关文档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第62021-05-24 16:14:463页
-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位置 |冀教版2021-05-24 14:59:355页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统2021-05-24 13:44:583页
-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与反思-4圆柱的2021-05-22 20:36:274页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2021-05-22 16:20:078页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第32021-05-22 15:49:112页
-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 探索多边形2021-05-22 14:46:114页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第32021-05-22 01:54:521页
-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正比例与反比2021-05-22 01:53:347页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统2021-05-22 01:05:4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