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1.82 KB
- 2021-05-24 发布
大题增
分
7
环境与资源类
图
D7-1
知识串连
1.
区域环境问题
(1)
农业问题
①坡面开垦→水土流失
(
影响因素
:
坡度、植被覆盖率、降水强度、坡面地表性质
)
。
②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垦、过牧、过樵→荒漠化
(
降水较少
,
生态脆弱
)
。
③沼泽地开发→破坏湿地→气候恶化
(
干旱
)
。
④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调节河流功能减弱→气候干旱、洪涝多发。
⑤蒸发量大的地区不合理灌溉
(
大水漫灌
)→
土壤次生盐渍化
(
地下水位上升
,
地下水盐运动
)
。
⑥过度引水灌溉→河流中下游和河口水文生态问题
(
河流流量减少
,
河流下游断流、河口三角洲萎缩
,
海岸线后退
);
内陆河湖水文生态问题
(
河流流量减少
,
湖泊萎缩甚至消失
,
河湖盐度升高
,
河湖区生态环境恶化
)
。
⑦农药化肥→土壤板结、酸化
,
污染水源。
(2)
工业问题
①废气
:
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温室效应
,
全球气候变暖
;
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酸雨
;
冰箱和空调大量使用制冷剂→氯氟烃泄漏→破坏臭氧层。
②废水
:
污染水源、土壤
,
核电站排放大量热水。
③废渣
:
占用土地
,
污染水源和土壤
,
有放射性污染。
(3)
工程建设问题
①地下水开采过量→地下水位下降
,
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地面下陷
,
沿海海水入侵
,
水质变坏。
②水库
:
淹没农田城镇、文物景观
;
后靠移民导致环境人口容量不足→水土流失
;
下游矿物质减少→耕地肥力下降
,
渔业受影响
;
河口三角洲后退
,
海岸线后退
(
泥沙堆积减少、海浪侵蚀
);
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渍化
;
某些物种消失→生态破坏
;
水库地震。
③道路建设
(
公路、铁路
):
破坏植被→水土流失、荒漠化
;
阻断野生动物迁徙路线
;
环境污染。
④开矿
:
破坏植被→水土流失、荒漠化
;
地下水和土壤污染
;
海洋石油污染。
(4)
旅游活动问题
环境污染
,
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
,
对背景环境的破坏
,
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
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5)
生态问题
①水土流失问题
a.
我国典型地区
: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区、云贵高原、东北地区。
b.
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
:
季风气候降水集中
,
多暴雨
;
地表植被稀少
;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
(
南方地区地势起伏大
)
。
人为原因
:
植被的破坏
,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
轮荒
),
开矿。
c.
治理措施
:
压缩农业用地
,
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
植树造林
;
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
;
增施有机肥
,
培育绿肥
,
秸秆还田。
d.
治理的意义
: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
使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
增加农民收入
,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
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
提高生活质量
;
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
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和生态农业模式
,
促进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②荒漠化问题
a.
我国典型的地区
:
西北地区
(
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
)
。
b.
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
:
处于内陆地区
,
降水少
;
全球变暖
,
蒸发旺盛
;
鼠害、蝗害。
人为原因
:
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
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c.
治理的措施
: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
,
加强管理
;
营造“三北防护林”
;
退耕还林、还牧
;
建设人工草场
;
推广轮牧
;
禁止乱垦滥伐。
d.
治理的意义
: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
使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
增加农民收入
,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
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
提高生活质量
;
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
,
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
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③土壤盐渍化问题
a.
我国典型的地区
:
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b.
华北平原盐渍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
:
地势低洼
;
春秋季节干旱
,
蒸发旺盛
;
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
人为原因
:
不合理的灌溉
(
只灌不排、大水漫灌
)
。
c.
治理措施
:
引淡淋盐
,
井排井灌
,
生物措施
,
农田覆盖
,
采取喷灌、滴灌技术。
④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渍化问题
a.
我国典型地区
:
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b.
产生的原因
:
过度抽取地下水
,
使地下水位下降
,
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
地面沉降
,
沿海海水倒灌、入侵
,
土壤盐渍化
,
水质恶化。
c.
治理措施
:
控制抽取地下水
,
实行雨季回灌
,
跨流域调水。
2.
区域资源问题
(1)
我国耕地资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问题
原因
解决措施
耕地面积减少
①
风力侵蚀、流水侵蚀、沙漠扩大侵吞大量良田
②
城市建设和农村住房占用耕地
③
退耕还林、还草及生态建设占用耕地
①
坚守
18
亿亩耕地红线
,
严控乱占耕地行为
②
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
,
节约和合理利用每一寸耕地
③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
防止耕地退化
问题
原因
解决措施
耕地质量下降
①
工业废渣、废水的排放
②
农业化肥、农药的滥用
③
城市生活垃圾的任意堆放
①
严控工业污染物的任意排放
②
增施有机肥
,
发展生态农业
③
改良中低产田
水土协调度低
①
水资源南多北少
②
耕地北多南少
③
水土配合不协调
①
南水北调
②
发展节水农业
,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③
改良品种
,
推广耐旱作物
(2)
我国能源问题的分析方法
对于我国能源问题的掌握和分析
,
应着眼于现状、原因和解决措施三个方面。
①我国能源问题的现状
能源短缺
,
浪费严重
;
采煤引起地面塌陷、农业减产和地表植被破坏
;
能源利用率不高
,
环境污染严重
;
农村大量使用薪柴燃料
,
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肥力下降
;
等等。
②产生的原因
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
能源消费结构单一
,
水能、核能等所占比重较小
;
人口多
,
人均能源资源不足
;
经济发展快
,
能源消费量尤其是石油的需求量迅速增加
(
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消费国
)
。
③解决措施
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
,
提高能源开发利用率
;
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
加强能源资源的勘探、开发与调配工作
;
开发清洁煤技术
,
发挥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
;
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
,
保证油气供应稳定可靠。
(3)
干旱缺水问题
①我国典型地区
:
华北地区春旱
,
西北常年干旱
,
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
,
南方地区冬旱。
②华北地区干旱
自然原因
:
温带季风气候
,
全年降水少
,
河流径流量小
;
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
人为原因
:
人口稠密
,
工农业发达
,
需水量大
;
水污染严重
;
浪费多
,
利用率低。
③华北地区春旱
自然原因
:
春季雨季未到
,
降水少
;
春季气温回升快
,
多大风
,
蒸发旺盛。
人为原因
:
春耕需水量大。
④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
:7
、
8
月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
降水少。
⑤广东冬旱
:
冬季降水少
,
气温较高
,
蒸发较强
;
工农业发达
,
需水量大。
⑥西亚干旱
:
热带沙漠气候
,
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
降水少。
⑦中亚干旱
:
深居内陆
,
距海遥远
,
受海洋的影响少
,
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
降水稀少而蒸发旺盛。
⑧干旱的治理措施
:(
开源节流
)
跨流域调水
;
修建水库
;
控制人口数量增长
,
提高人口素质
;
减少浪费
,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
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
;
发展节水农业
,
采用滴灌、喷灌等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水资源率
;
实行水价调节
,
树立节水意识
;
海水淡化
;
等等。
例 阅读
图文材料
,
完成下列各题。
图
D7-2
所示区域海拔在
4500
米以上
,
冬春季盛行西风
,
年平均大风
(
大于等于
8
级
)
日数
157
天
,
且多集中在
10
月至次年
4
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
,
且主要为就地起沙
,
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
20~30
厘米高度范围内。
图
D7-2
典例探究
(1)
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
2)
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
(
3)
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
4)
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
,
请提出防治措施。
[
答案
]
(1)
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
,
泥沙沉积
,
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
,
河滩泥沙裸露
;
错那湖水位低
,(
因河口处湖区水深较浅
)
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
冬春季气候干燥
(
降水少
),
地表缺乏植被
(
草
)
的保护
;
大风天气多
,
湖面较宽阔
,
西风经湖面时无阻挡
,
沙源地东部为河谷
,
风力强劲。
(3)(
铁路路基较高
)
沙尘堆积
,
淹埋路基和轨道
;
侵蚀路基
(
和路肩
);
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
,
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
;
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4)(
阻沙措施
)
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堆
(
高立式沙障
);(
固沙措施
)
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
,
设置石
(
草
)
方格沙障。
[
解析
]
第
(1)
题
,
读图可知
,
图中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
,
河流从山上流下注入湖泊
,
挟带的泥沙在湖泊沉积
,
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
,
河滩泥沙裸露在地表。错那湖水位低
,
河口处湖区水深较浅
,
出露的湖滩面积较大。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
,
说明沙源近。所以大风吹起的沙尘只能是东北部沿岸湖底露出地表的泥沙或河口处河滩出露地表的泥沙。第
(2)
题
,
冬春季气候干燥
,
降水少
,
河流、湖泊水位下降
,
河底、湖底水浅处泥沙才能露出地表。这种季节性出露的地表缺乏植被
(
草
)
的保护。冬春季大风天气多
,
湖面较宽阔
,
西风经湖面无阻挡
;
且在沙源地东部为河谷
,
风力强劲。所以易起风沙。第
(3)
题
,
铁路路基较高
,
阻挡风沙前进
,
导致沙尘在铁路线及附近堆积
,
淹埋路基和轨道。强风侵蚀路基和路肩
,
风沙可能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
,
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
,
甚至影响运行列车的安全
,
危害乘客和物资的安全
。
第
(4)
题
,
防风沙的措施主要是利用植被固沙
,
或是建设阻挡风沙的工程。高原地区不适宜种树
,
可种草或用石块压沙。所以采取的阻沙措施是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堆
(
高立式沙障
),
固沙措施是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
,
设置石
(
草
)
方格沙障。
■ 思维建模
快速确定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方法
(1)
熟记主要生态问题
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
: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渍化、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2)
准确判断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
第一
,
要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学习
,
对典型区域的环境问题或是典型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区牢固记忆。如提到水土流失马上要联想到我国的黄土高原与东南丘陵地区
,
提到雨林破坏马上要联想到亚马孙热带雨林
。
第二
,
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
明确典型生态环境问题形成原因的条件下
,
正确地进行知识的迁移
,
分析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荒漠化的形成多与气候干旱相联系
,
在降水稀少的区域
,
如果人类活动不当
,
则会出现荒漠化问题
;
此类地区如果灌溉不当
,
则与之相关的生态问题就是土壤盐渍化。
[
2019•
衡水金卷
]
阅读图文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咖啡树适合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
需要充足的光热、常年无霜冻、降水量
1500~2000
毫米的环境条件。一般生长在海拔
600~2000
米的范围内
,
海拔越高
,
咖啡的质量越高。
我国云南省普洱市栽培普洱咖啡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普洱咖啡味道独特
,
为世界著名的咖啡公司所青睐。
1988
年以来
,
普洱市政府围绕打造“中国咖啡之都”的战略目标
,
推进咖啡种植业的快速发展
,
现已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优的咖啡主产区和咖啡贸易的主要集散地。目前
,
全市有咖啡鲜果脱皮加工厂
153
家、脱壳加工厂
42
家、深加工厂
3
家
。图
D7-3
示意普洱市的位置。
应用提升
(
1)
分析普洱市咖啡种植的优越自然条件。
(
2)
简述普洱市咖啡生产的不利社会经济条件。
(
3)
指出进一步扩大咖啡树种植规模可能会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
4)
请就普洱市咖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
图
D7-3
[
答案
]
(1)
北回归线从普洱市中部穿过
,
该市纬度较低
,
光热充足
,
冬季无霜冻
,
受西南季风影响大
,
年降水量丰富
;
群山起伏
,
山地海拔较高
,
利于咖啡树生长
,
咖啡品质优良。
(2)
中国大部分居民没有饮用咖啡的习惯
,
国内市场相对较小
;
少有的咖啡消费者多分布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
生产地与消费地相距较远
;
普洱咖啡主要用于出口
,
但普洱市地处西南一隅
,
交通通达度低
,
与国外主要消费市场交通不便。
(3)
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破坏问题。
(4)
重视良种的引进、推广和应用
,
加强咖啡科学种植和管理
,
提高单产
;
研究与开发新产品
,
发展咖啡深加工业
,
完善咖啡产业链
;
注意环境保护
,
保障普洱咖啡“优质”“生态”的品牌优势
;
进一步扩大宣传
,
提高知名度。
[
解析
]
第
(1)
题
,
咖啡树适合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
需要充足的光热、常年无霜冻、降水量
1500~2000
毫米的环境条件。图中北回归线从普洱市中部穿过
,
该地纬度较低
,
光热充足
,
冬季无霜冻
,
受西南季风影响大
,
年降水量丰富。普洱市群山起伏
,
山地海拔较高
,
一般海拔在
600~2000
米的范围内
,
利于咖啡树生长
,
且咖啡品质优良。第
(2)
题
,
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从市场、市场距离、交通等方面分析。中国大部分居民没有饮用咖啡的习惯
,
国内市场相对较小
;
少有的咖啡消费者多分布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
市场距离较远
;
普洱咖啡主要用于出口
,
但普洱市地处西南一隅
,
交通通达度低
,
与国外主要消费市场交通不便。第
(3)
题
,
进一步扩大咖啡树种植规模
,
破坏地表原有植被
,
可能出现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破坏问题
。
第
(4)
题
,
促进普洱市咖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实现打造“中国咖啡之都”的战略目标
,
主要从科技、管理、产业链、品牌、生态、知名度等方面分析。应重视良种的引进、推广和应用
,
加强咖啡科学种植和管理
,
提高单产
;
研究与开发新产品
,
发展咖啡深加工业
,
完善咖啡产业链
;
注意环境保护
,
保障普洱咖啡“优质”“生态”的品牌优势
;
进一步扩大宣传
,
提高知名度。
1.[
2019•
深圳实验中学、珠海一中等六校第一次联考
]
阅读图文资料
,
完成下列要求。
巴基斯坦原首都为卡拉奇
,1969
年迁到北部城市伊斯兰堡。巴基斯坦北部地区由于迁都的影响加快了区域开发
,
人口大量迁往北部
,
北部地区的农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
:
巴基斯坦印度河沿岸有庞大的灌溉系统
,
由于水资源管理不到位
,
水资源量缺口巨大
。图
BD7-1
为巴基斯坦区域示意图
,
图
BD7-2
为该区域天然气管线景观图及管道横截面示意图。
教师备用习题
图
BD7-1
图
BD7-2
(
1)
分析图示巴基斯坦天然气管线采用滑轨设计的原因。
(2)
波斯湾至新德里输送天然气有①②两条路径。较之②路径
,
简述①路径的优缺点。
(3)
简析印度河中上游地区农业加大开发对
M
河段沿岸自然环境的影响。
[
答案
]
(1)
天然气管线处于地中海
—
喜马拉雅地震带
,
地壳运动活跃
,
地震多发
;
滑轨设计利于克服地震的不利影响
,
提高天然气输送的安全性。
(2)
优点
:
全部位于陆地
,
天然气不用海陆转运
,
连续性强
;
不用海运
,
受气象条件干扰少。缺点
:
管线途经山区和地震带
,
受地质灾害影响大
,
安全性较低
;
经过地区局势不稳定
,
天然气管线管理、安全保障不便。
(3)
印度河中上游地区加大农业开发
,
增加了水资源消耗
,
导致
M
河段水量减少
,
沿岸地区荒漠化扩展
;
中上游地区农业开发引发水土流失
,
导致
M
河段河道泥沙淤积加剧
;
中上游地区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
,
导致
M
河段水污染加剧。
[
解析
]
第
(1)
题
,
巴基斯坦天然气管线采用滑轨设计
,
增强了管道的灵活性
;
由于巴基斯坦处于地中海
—
喜马拉雅地震带
,
地壳运动活跃
,
地震多发
,
滑轨设计有利于克服地震的不利影响
,
提高天然气输送的安全性。第
(2)
题
,①
路径是全程通过陆上管道将天然气输入新德里
,②
路径是先通过海洋运输
,
再通过管线将天然气输入新德里
,
则可知①路径全部位于陆地
,
天然气输送不用海陆转运
,
连续性强
,
不用海运
,
受气象条件干扰少
;
但管线途经山区和地震带
,
受地质灾害影响大
,
安全性较低
,
经过地区局势不稳定
,
天然气管线管理不便。第
(3)
题
,
河流中上游地区农业开发对下游河段沿岸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水量、河道泥沙淤积、水质等方面。印度河中上游地区加大农业开发
,
增加了水资源消耗
,
导致河流下游地区
M
河段水量减少
,
沿岸地区荒漠化扩大
;
中上游地区农业开发引发水土流失
,
导致
M
河段河道泥沙淤积加剧
;
中上游地区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
,
导致
M
河段水质变差
,
水污染加剧。
相关文档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选修Ⅵ环境2021-05-24 14:04:32157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四2021-05-24 12:01:459页
- 2020届鲁教版一轮复习地理新优选大2021-05-22 18:28:426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22 17:28:435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22 00:00:4643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5-21 12:22:5747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四2021-05-21 11:31:0611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20 15:30:3445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5-20 14:23:5834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件2021-05-20 12:10:401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