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8 MB
- 2021-05-24 发布
第
3
讲 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
专题六 解析几何
栏目索引
高考
真题体验
1
热点
分类突破
2
高考
押题精练
3
1.(2016·
四川
)
设
O
为坐标原点,
P
是以
F
为焦点的抛物线
y
2
=
2
px
(
p
>0)
上任意一点,
M
是线段
PF
上的点,且
|
PM
|
=
2|
MF
|
,则直线
OM
的斜率的最大值为
(
)
解析
√
高考真题
体验
1
2
显然,当
y
0
<0
时,
k
OM
<0
;
当
y
0
>0
时,
k
OM
>0
,要求
k
OM
的最大值,不妨设
y
0
>0.
1
2
2.(2016·
课标全国乙
)
设圆
x
2
+
y
2
+
2
x
-
15
=
0
的圆心为
A
,直线
l
过点
B
(1,0)
且与
x
轴不重合,
l
交圆
A
于
C
,
D
两点,过
B
作
AC
的平行线交
AD
于点
E
.
(1)
证明
|
EA
|
+
|
EB
|
为定值,并写出点
E
的轨迹方程;
解
因为
|
AD
|
=
|
AC
|
,
EB
∥
AC
,
故
∠
EBD
=
∠
ACD
=
∠
ADC
,所以
|
EB
|
=
|
ED
|
,
故
|
EA
|
+
|
EB
|
=
|
EA
|
+
|
ED
|
=
|
AD
|.
又圆
A
的标准方程为
(
x
+
1)
2
+
y
2
=
16
,从而
|
AD
|
=
4
,所以
|
EA
|
+
|
EB
|
=
4.
由题设得
A
(
-
1,0)
,
B
(1,0)
,
|
AB
|
=
2
,由椭圆定义可得点
E
的轨迹方程为
:
+
=
1(
y
≠
0).
1
2
解析答案
(2)
设点
E
的轨迹为曲线
C
1
,直线
l
交
C
1
于
M
,
N
两点,过
B
且与
l
垂直的直线与圆
A
交于
P
,
Q
两点,求四边形
MPNQ
面积的取值范围
.
1
2
解析答案
解
当
l
与
x
轴不垂直时,设
l
的方程为
y
=
k
(
x
-
1)(
k
≠
0)
,
M
(
x
1
,
y
1
)
,
N
(
x
2
,
y
2
).
1
2
得
(4
k
2
+
3)
x
2
-
8
k
2
x
+
4
k
2
-
12
=
0.
解析答案
故四边形
MPNQ
的面积
1
2
解析答案
当
l
与
x
轴垂直时,其方程为
x
=
1
,
|
MN
|
=
3
,
|
PQ
|
=
8
,四边形
MPNQ
的面积为
12.
综上,四边形
MPNQ
面积的取值范围为
[
12,8
).
1
2
1.
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一般以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为载体,以参数处理为核心,考查范围、最值问题,定点、定值问题,探索性问题
.
2.
试题解答往往要综合应用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多种思想方法,对计算能力也有较高要求,难度较大
.
考情考向分
析
返回
热点一 范围、最值问题
圆锥曲线中的范围、最值问题,可以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
(
以所求式子或参数为函数值
)
,或者利用式子的几何意义求解
.
热点分类突破
(1)
求椭圆
C
的方程;
解析答案
(2)
过点
Q
(1,0)
的直线
l
与椭圆
C
相交于
A
,
B
两点,且点
P
(4,3)
,记直线
PA
,
PB
的斜率分别为
k
1
,
k
2
,当
k
1
·
k
2
取最大值时,求直线
l
的方程
.
思维升华
解析答案
解
当直线
l
的斜率为
0
时,
当直线
l
的斜率不为
0
时,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x
=
my
+
1
,
A
(
x
1
,
y
1
)
,
B
(
x
2
,
y
2
).
又
x
1
=
my
1
+
1
,
x
2
=
my
2
+
1
,
思维升华
解析答案
令
t
=
4
m
+
1
,只考虑
t
>0
时,
综上可得,直线
l
的方程为
x
-
y
-
1
=
0.
思维升华
解决范围问题的常用方法:
(1)
数形结合法:利用待求量的几何意义,确定出极端位置后,数形结合求解
.
(2)
构建不等式法:利用已知或隐含的不等关系,构建以待求量为元的不等式求解
.
(3)
构建函数法:先引入变量构建以待求量为因变量的函数,再求其值域
.
思维
升华
跟踪演练
1
如图,已知椭圆
:
+
y
2
=
1
,点
A
,
B
是它的两个顶点,过原点且斜率为
k
的直线
l
与线段
AB
相交于点
D
,且与椭圆相交于
E
,
F
两点
.
解析答案
解
依题设得椭圆的顶点
A
(2,0)
,
B
(0,1)
,
则直线
AB
的方程为
x
+
2
y
-
2
=
0.
设直线
EF
的方程为
y
=
kx
(
k
>0).
设
D
(
x
0
,
kx
0
)
,
E
(
x
1
,
kx
1
)
,
F
(
x
2
,
kx
2
)
,其中
x
1
<
x
2
,
得方程
(1
+
4
k
2
)
x
2
=
4.
解析答案
由点
D
在线段
AB
上,知
x
0
+
2
kx
0
-
2
=
0
,
(2)
求四边形
AEBF
面积的最大值
.
解析答案
所以四边形
AEBF
的面积为
解析答案
热点二 定点、定值问题
1.
由直线方程确定定点,若得到了直线方程的点斜式:
y
-
y
0
=
k
(
x
-
x
0
)
,则直线必过定点
(
x
0
,
y
0
)
;若得到了直线方程的斜截式:
y
=
kx
+
m
,则直线必过定点
(0
,
m
).
2.
解析几何中的定值问题是指某些几何量
(
线段的长度、图形的面积、角的度数、直线的斜率等
)
的大小或某些代数表达式的值等与题目中的参数无关,不依参数的变化而变化,而始终是一个确定的值
.
(1)
求椭圆
C
的方程;
解析答案
思维升华
解析答案
得
(2
+
t
2
)
y
2
+
2
tλy
+
λ
2
-
2
=
0.
因为
l
为切线,所以
Δ
=
(2
tλ
)
2
-
4(
t
2
+
2)(
λ
2
-
2)
=
0
,即
t
2
-
λ
2
+
2
=
0
.
④
设圆与
x
轴的交点为
T
(
x
0,
0)
,
因为
MN
为圆的直径,
思维升华
解析答案
当
t
=
0
时,不符合题意,故
t
≠
0.
所以
T
为定点,故动圆过
x
轴上的定点
(
-
1,0)
与
(1,0)
,即椭圆的两个焦点
.
思维升华
(1)
动线过定点问题的两大类型及解法
①
动直线
l
过定点问题,解法:设动直线方程
(
斜率存在
)
为
y
=
kx
+
t
,由题设条件将
t
用
k
表示为
t
=
mk
,得
y
=
k
(
x
+
m
)
,故动直线过定点
(
-
m,
0).
②
动曲线
C
过定点问题,解法:引入参变量建立曲线
C
的方程,再根据其对参变量恒成立,令其系数等于零,得出定点
.
思维
升华
思维升华
(2)
求解定值问题的两大
途径
②
先将式子用动点坐标或动线中的参数表示,再利用其满足的约束条件使其绝对值相等的正负项抵消或分子、分母约分得定值
.
跟踪演练
2
已知抛物线:
y
2
=
2
px
(
p
>0)
的焦点
F
在双曲线
:
-
=
1
的右准线上,抛物线与直线
l
:
y
=
k
(
x
-
2)(
k
>0)
交于
A
,
B
两点,
AF
,
BF
的延长线与抛物线交于
C
,
D
两点
.
(1)
求抛物线的方程;
解析答案
所以
F
(1,0)
,则抛物线的方程为:
y
2
=
4
x
.
(2)
若
△
AFB
的面积等于
3
,求
k
的值;
解析答案
(3)
记直线
CD
的斜率为
k
CD
,证明:
为定值,并求出该定值
.
解析答案
热点三 探索性问题
1.
解析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从类型上看,主要是存在类型的相关题型,解决这类问题通常采用
“
肯定顺推法
”
,将不确定性问题明朗化
.
其步骤为:假设满足条件的元素
(
点、直线、曲线或参数
)
存在,用待定系数法设出,列出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组,若方程组有实数解,则元素
(
点、直线、曲线或参数
)
存在;否则,元素
(
点、直线、曲线或参数
)
不存在
.
2.
反证法与验证法也是求解存在性问题常用的方法
.
例
3
如图,抛物线
C
:
y
2
=
2
px
的焦点为
F
,抛物线上一定点
Q
(1,2
).
(1)
求抛物线
C
的方程及准线
l
的方程
;
解
把
Q
(1,2)
代入
y
2
=
2
px
,得
2
p
=
4
,
所以抛物线方程为
y
2
=
4
x
,准线
l
的方程为
x
=-
1.
解析答案
思维升华
(2)
过焦点
F
的直线
(
不经过
Q
点
)
与抛物线交于
A
,
B
两点,与准线
l
交于点
M
,记
QA
,
QB
,
QM
的斜率分别为
k
1
,
k
2
,
k
3
,问是否存在常数
λ
,使得
k
1
+
k
2
=
λk
3
成立,若存在,求出
λ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解析答案
解
由条件可设直线
AB
的方程为
y
=
k
(
x
-
1)
,
k
≠
0.
由抛物线准线
l
:
x
=-
1
,可知
M
(
-
1
,-
2
k
).
即
k
3
=
k
+
1
.
把直线
AB
的方程
y
=
k
(
x
-
1)
,代入抛物线方程
y
2
=
4
x
,并整理
,
可
得
k
2
x
2
-
2(
k
2
+
2)
x
+
k
2
=
0.
设
A
(
x
1
,
y
1
)
,
B
(
x
2
,
y
2
)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
知
思维升华
解析答案
因为
A
,
F
,
B
共线,所以
k
AF
=
k
BF
=
k
,
思维升华
即
k
1
+
k
2
=
2
k
+
2
.
又
k
3
=
k
+
1
,可得
k
1
+
k
2
=
2
k
3
.
即存在常数
λ
=
2
,使得
k
1
+
k
2
=
λk
3
成立
.
解决探索性问题的注意事项:
存在性问题,先假设存在,推证满足条件的结论,若结论正确则存在,若结论不正确则不存在
.
(1)
当条件和结论不唯一时,要分类讨论
.
(2)
当给出结论而要推导出存在的条件时,先假设成立,再推出条件
.
(3)
当条件和结论都不知,按常规方法解题很难时,要思维开放,采取另外的途径
.
思维
升华
(1)
求椭圆
E
的方程;
解析答案
解
由已知,点
C
,
D
的坐标分别为
(0
,-
b
)
,
(0
,
b
)
,
返回
解析答案
解
当直线
AB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
AB
的方程为
y
=
kx
+
1
,
A
,
B
的坐标分别为
(
x
1
,
y
1
)
,
(
x
2
,
y
2
)
,
其判别式
Δ
=
(4
k
)
2
+
8(2
k
2
+
1)
>
0
,
=
x
1
x
2
+
y
1
y
2
+
λ
[
x
1
x
2
+
(
y
1
-
1)(
y
2
-
1)
]
=
(1
+
λ
)(1
+
k
2
)
x
1
x
2
+
k
(
x
1
+
x
2
)
+
1
解析答案
当直线
AB
斜率不存在时,直线
AB
即为直线
CD
,
返回
押题依据
本题将椭圆和抛物线联合起来设置命题,体现了对直线和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综合考查
.
关注知识交汇,突出综合应用是高考的特色
.
押题依据
高考押题精练
(1)
求
C
1
,
C
2
的方程;
解析答案
返回
解
(1)
因为
C
1
,
C
2
的焦点重合,
解析答案
所以
a
2
=
4.
又
a
>0
,所以
a
=
2.
抛物线
C
2
的方程为
y
2
=
4
x
.
则可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y
=
k
(
x
-
1)
,
P
(
x
1
,
y
1
)
,
Q
(
x
2
,
y
2
)
,
M
(
x
3
,
y
3
)
,
N
(
x
4
,
y
4
).
解析答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