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3.50 KB
- 2021-05-24 发布
[基础全练]
1.下列关于生态工程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窦店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是一个样板,各地可以照搬
B.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根据实际,因地制宜
C.不同的生态工程体现的原理完全相同
D.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只在于恢复生态
解析: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根据实际,因地制宜,不能生搬硬套。不同的生
态工程体现的原理也有差异。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
同步发展。
答案:B
2.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是( )
A.优先选择农作物以提高经济效益
B.选择合适的养殖动物以增加物种多样性
C.植被恢复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D.尽可能依靠自然演替恢复其生态功能
解析:矿区废弃地往往因为矿藏开采造成土体、土壤和植被,乃至整个地区生态
系统的破坏,所以植被恢复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是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
的关键。
答案:C
3.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优点包括( )
①能量的多级利用 ②物质多级循环利用 ③废物资源化 ④生物相互依存,体
现了整体性 ⑤做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结合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解析: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采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等,在资源
有限的条件下,实现废物资源化,从而有较多产出,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
生态效益的全面提高。
答案:C
4.下列措施中不符合城市生态工程建设基本原理的是( )
A.城市规划,分区建设工业区、居住区、生态绿地等
B.大力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
C.采用浮床生态工艺法等措施治理环境污染
D.用法律手段严禁汽车上路以及造纸厂、酒厂生产,以切断污染的源头
解析:在城市生态工程建设中,一方面应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城市,分区建设
工业区、居住区、生态绿地等,达到城市结构合理、功能协调的目的;另一方面,
大力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防止环境污染;治理水污染
可采用浮床生态工艺法等措施。但城市发展建设不能因怕污染而放弃发展。
答案:D
5.甘肃某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
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
在这片废墟上( )
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
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
C.回填土壤,栽培多种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
D.回填土壤,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
解析:正确解答本题首先应明确题干中提供的信息:①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完全
被破坏;②尽快恢复原状的最佳措施是回填土壤,为栽种植物提供生存条件。然
后再由选项并结合生态工程的物种多样性和协调与平衡原理作答。回填土壤是为
栽种植物提供生存条件,栽种多种植物是遵循了物种多样性的原理,栽种当地原
有植物是遵循了协调与平衡的原理,实行封山育林,是为了避免人类活动的干扰。
答案:D
6.在农业生产中尽量不施用农药,其目的是( )
A.减少水土流失 B.减少土壤肥力
C.减少环境污染 D.减少生物多样性
解析:农药的使用在消灭农业害虫的同时,也会污染水、空气和土壤等无机环境。
答案:C
7.由于国情不同,我国的生态工程建设需要走中国特色的道路,以下观点正确的
是( )
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结合 ②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效益结合 ③
加大投资力度,把生产放在首位 ④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应把经济建设放在首
位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我国的生态工程建设不但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要注重与经济、社
会效益结合,我国农业生态工程要遵循“整体、协调、再生、循环”的基本原理。
答案:A
8.下列关于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该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治理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
B.该生态工程运用了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以及工程
学原理
C.该生态工程针对不同的地形采取不同的措施
D.该生态工程做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
解析:小流域治理模式是我国农民和技术人员的创举,它是应用生态工程的整体
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以及工程学等原理,通过保土蓄水、耕作措施、林草措
施等工程和生物措施,层层设防来控制土壤侵蚀的。
答案:B
9.研究性学习小组参观某市市郊建立的以沼气为中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的
“猪—沼—鱼—肥—果蔬”生态模式时绘出了如下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构建以沼气为中心的“猪—沼—鱼—肥—果蔬”生态模式时所依据的生态学原
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生态系统最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充分体现了生态工程基本原理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___________,若要生产 3 kg 鸡肉最少需要水稻和大
豆共________kg。
(4)沼气池中有产甲烷菌等微生物,其生态学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
(5)若农田内有害虫发生,采用何种措施既能保护环境又能有效防治害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构建生态农业所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构建农业生
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2)以沼气为中心的
生态工程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3)生态系统
中生产者是基础,当能量以最高效率沿最短食物链传递时,需生产者最少,故生
产 3 kg 鸡肉需要水稻和大豆最少为 3÷20%=15 kg。(4)沼气池中微生物的作用是完
成有机物的分解,产生沼气。(5)采用生物防治法既能保护环境又能有效防治害虫。
答案:(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提高物质和能量利用率,减轻环境污
染(或答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轻环境污染)
(2)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
(3)水稻和大豆 15
(4)分解有机物,产生沼气
(5)引入害虫天敌防治、激素防治、转基因培育抗害虫农作物等
10.为治理某废弃采石场的生态环境,对其进行了公园化建设。
(1)对其进行整理和覆土,并选择适生植物进行人工造林,不同恢复时期的植物物
种数如图所示。t0→t1,植物残体及凋落物中的有机物被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转
化为无机物,使土壤条件得到改善;同时由于人工林土壤中存在__________,
导致群落中植物物种数增加;t1→t3,人工林抵抗力稳定性的变化是________;群
落中植物物种数逐渐增加,物种之间________加剧。
(2)通过人工林建设和园林景观构建,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可提高社会和经济效
益,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
解析:(1)t0→t1,植物残体及凋落物中的有机物被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分解成无机
物,使土壤条件得到改善。改造的废弃采石场中的土壤中存在一些种子或其他繁
殖体,所以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数会增加。t1→t3,由于人工林中的植物物
种数增加,所以人工林的自我调节能力逐渐增强,导致人工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也
逐渐增加。在一个群落中,植物之间因光照、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因素而具
有竞争关系。(2)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是指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
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答案:(1)分解者 种子或繁殖体 增强 竞争
(2)整体性
[素养提升]
11.下列哪项措施不利于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 )
A.建立健全法制进行监督的同时,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B.在城市规划和布局方面进行城市生态分区,合理分布工业区、居住区和生态绿
地
C.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减少污染的产出;进行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D.要把整个城市严格分割为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尽量减少对自然系
统的干扰
解析:对城市环境的治理,需把整个城市作为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进行综合考虑,
可进行合理的分区,但并不是将其人为分割为几部分,D 错误。
答案:D
12.如图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这种
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 )
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
略
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行解决
C.保护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排污的工业
D.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解析:环境污染不可避免,但不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策略,应该以预防为
主,A 错误;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不会自行解决,过度消耗的资源仍需不断治
理恢复,B 错误;保护至关重要,必须减少兴建大量排污的工业,C 错误;可以采
取措施减少或避免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D 正确。
答案:D
13.下图表示某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经过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系统总能量利用率
B.该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
C.合理使用农家肥可提高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该生态系统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
提高
解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答案:B
14.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对某草原进行了几项专
题研究,并绘制了下图。图甲表示一个鼠群引入到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
长曲线;图乙表示单位面积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虚线表示未放牧
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分析回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的 CD 段波动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
B.依据图甲,灭鼠时应使鼠群的数量控制在 B~C 点之间
C.由图乙中可见适度放牧可以使草原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的净生产量有所上升
D.图乙中的研究结果说明超载放牧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
解析:依图甲,灭鼠时鼠群的数量如接近 B 点,鼠群增长速率很高,不能减轻鼠
害,所以 B 错。
答案:B
15.“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以沼气为纽带,
将沼气池、猪禽舍、厕所与日光温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如图①是“四位一体”
农业生态工程模式图,图②是该系统物质循环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四位一体”农业生态工程模式图
1.厕所 2.猪禽舍 3.沼气池进料口
4.溢流渠 5.沼气池 6.通风口 7.简易日光温室
②“四位一体”生态农业物质循环示意图
(1)结合生态工程的原理,请补充图②中的连线并注解,从而完成该生态系统的物
质循环示意图。
(2)该生态模式中建立了日光温室,日光温室和裸地栽培相比,植物需水量和需肥
量为什么相对要多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沼气池里的沼渣为什么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位一体”农业生态工程应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原理,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它的稳定性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
(4)举例说明“四位一体”农业生态工程有哪些生态效益。________________(至少
两点)。
答案:(1)如图所示:
(2)日光温室比裸地栽培温度相对要高,植物生长快,所以需水、需肥多 沼气池
里的沼渣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能提高蔬菜的产量
(3)物质循环再生和物种多样性 抵抗力稳定性较低,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4)①使用清洁、高效的沼气,减少对薪柴的砍伐量,有利于植被保护和水土保持;
②人、畜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改善农村卫生条件;③沼渣、沼液的合理利用,提
高了土壤肥力,从而减少化肥使用量(任选两点或其他合理答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