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4.00 KB
- 2021-05-24 发布
1.1950 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
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
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
原因是这些国家( )
A.屡遭战争重创 B.社会制度相同
C.发展水平相近 D.历史上关系紧密
解析:西欧六国的联合首先实现了对煤、钢等重要战略物资的联
合管控,明确表达了避免战争的愿望,故 A 项符合题意。
答案:A
2.西欧国家成立欧共体的主要目的是( )
A.建立军事强大、政治稳定的统一的欧洲
B.加强西欧各国政治联盟,稳定欧洲政局
C.抗衡美苏,发展欧洲经济,提高国际地位
D.稳定西欧资本主义,抑制苏联的影响
解析:欧洲国家建立共同体是为了解决内部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
歧,以联合自强,共同与外部的强大势力抗衡,故选 C 项。
答案:C
3.康拉德·阿登纳在回忆录中写道:“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
的存在终究是一个事实。这就是欧洲为什么必须团结一致,为什么必
须首先加强法德友好合作的原因。”由材料可知,法德两国实现和解
( )
A.可以消除法德两国仇怨
B.旨在对抗美苏超级大国
C.推动了欧洲一体化发展
D.是“冷战”格局影响的产物
解析:据题干可知,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与威胁促进
了欧洲的联合,也推动了法德两国走向和解,故选 D 项。
答案:D
4.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其
根本原因是( )
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C.日本经济实力的膨胀
D.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解析: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制定基础是它的综合国力,尤其是其
经济实力,由此可知选 C 项。
答案:C
5.“它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成立于冷战时期的 1961 年……包
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成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中国于 1992 年成为
其观察员国。”与上述评论相符的国际组织是( )
A.欧洲共同体 B.不结盟运动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解析:解读题干材料,从“1961 年”“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
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于 1992 年成为其观察员国”可判断为不
结盟运动,故选 B 项。
答案:B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除非我们愿意帮助各自由民族维护他们的自由制度和国
家完整,对抗把极权政制强加于他们的那些侵略行动,否则我们将无
从实现我们的各项目标。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侵略强加在自由民族头上
的极权政制,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因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这
是显而易见的……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他们
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的压力。
——杜鲁门总统 1947 年 3 月 12 日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
而不是对抗的时代……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
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 年 7 月 6 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对外政策的战略
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为推行上述政策所采取的重大举措。
(2)根据材料二,概括尼克松时代美国的对外政策发生的变化。试
从国际局势的角度分析导致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两极对峙格局方面思考;第二小问回
答美国的“冷战”措施。第(2)问,第一小问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美
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由此判断美国
国际地位的下降;第二小问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角度分析。
答案:(1)意图:对抗苏联,遏制共产主义。
举措:①提出杜鲁门主义;②实施马歇尔计划;③建立北约。
(2)变化:由攻势转为守势。
原因:①欧洲共同体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②日本的
崛起;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④中国实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
高;⑤美国自身实力的下降。
基础巩固
1.“2001 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声明: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
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
有不满情绪。”该材料表明日本( )
A.国民经济获得持续增长
B.要求获得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席位
C.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日本民众与国际社会对立情绪增长
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日本认为自己承担了较多的联合国会费,
希望联合国改革,以消除国民不满情绪,其本质是谋求政治大国的地
位。故选 C 项。
答案:C
2.1960 年 1 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
“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
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
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
( )
A.推动亚非国家确立民主政治
B.使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革
C.迫使美苏关系不断走向缓和
D.促使不结盟运动兴起与发展
解析:据题干信息“1960 年 1 月”“亚洲”“非洲”等,可判断为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故选 D 项。
答案:D
3.20 世纪 60 年代,许多国家代表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会议,会议
强调成员的团结,警告超级大国不要把“冷战”带入第三世界当中,
并呼吁所有的国家不要将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此次会议
( )
A.使世界多极化格局快速形成
B.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
C.结束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
D.建立了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此次会议标志着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不结盟运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故选 B 项。
答案:B
4.1945 年 12 月,美国关于日本战争赔偿问题的文件规定:拆迁
日本的工业设备,并把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维持在 20 年代后半期的水
平,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不高于亚洲的其他国家。1949 年,美国政府决
定大幅降低对日本的赔偿要求,1950 年 5 月停止战争赔偿计划。造成
美国政府政策变化的原因是( )
A.扶植日本对抗西欧
B.恢复日本经济,利用日本作为“冷战”工具对抗中国和苏联
C.与苏联争夺对日本的控制权
D.缓和与日本矛盾,建立良好的盟友关系
解析:据题干可知,美国政府逐步调整了对日本的赔偿问题直至
停止战争赔偿计划,其本质目的是恢复日本经济,利用日本作为“冷
战”工具对抗中苏,故选 B 项。
答案:B
5.1946 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
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声明:“美国
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美国
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实力衰落,寻求欧洲支持
B.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寻求欧洲帮助
C.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
D.西欧实力增长,挑战了美国霸主地位
解析:据题干可知,美国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到 20 世纪 70
年代对外政策有所变化,说明西欧实力的增长,挑战了美国的霸主地
位,故选 D 项。
答案:D
6.1973 年,美国为缓和与欧日的经济矛盾,转嫁美国的防务负担,
建议与欧日构建新大西洋宪章。对此,欧洲各国态度较为消极,而日
本则犹豫不决。最终,该计划“流产”。材料主要说明( )
A.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B.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C.资本主义阵营已经瓦解
D.西欧国家开始走向联合
解析:由题干中欧洲对美国的建议“态度较为消极”,日本则“犹
豫不决”分析可知,随着欧洲的联合和日本经济的崛起,美国的霸主
地位受到了挑战,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故 A 项正确。
答案:A
7.1971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绕过日本和中国修复关系。田中角荣
在 1972 年出任首相时,宣称:“日本不仅需要《日美安保条约》,与中
国也要缔结友好关系。日、中、美三国如成为等腰三角形关系,就可
维持远东和平。”这反映出( )
A.日本改变对美依附关系
B.多极化趋势得到了加强
C.亚太地区竞争日益激烈
D.世界传统格局遭到挑战
解析:据题干可知,美国绕过日本和中国修复关系,日本要和中
国缔结友好关系,说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敌对状态开始改变,传
统世界格局开始发生变化,故选 D 项。
答案:D
8.1961 年 6 月,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筹备会议召开,确
定了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的条件:奉行不结盟的独立政策;支持民族
解放运动……不在本国领土上为大国提供军事基地等。可见,不结盟
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
A.可化解两大阵营间的矛盾
B.必将形成新的国际军事集团
C.有助于国际政治的民主化
D.直接推动了两极格局的瓦解
解析:不结盟运动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
义殖民体系的崩溃,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有助于国际政治
的民主化,故选 C 项。
答案:C
能力提升
9.“欧共体不单单是‘冷战’的产物,因而它肯定不会随着‘冷
战’的结束而消亡。”这说明欧洲走向联合的出发点是( )
A.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维护欧洲的安全
B.保障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
C.与美国、苏联抗衡,保障自身的安全
D.制止欧洲发生战争,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解析:注意题干材料中的“冷战”“不会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
亡,”由此判断欧洲走向联合是为了自身安全和经济共同发展,故选 B。
答案:B
10.南斯拉夫前领导人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
个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条
“道路”( )
A.建立了国际经济新秩序
B.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
C.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D.使世界多极化格局快速形成
解析:不结盟运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着多极
化的方向发展,故 B 项正确。
答案:B
11.普京在给哈瓦那举行的第 14 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的贺词中
说:“俄罗斯认为不结盟运动是现代国际关系构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世界面临着如恐怖主义等新的威胁,应对这些挑战最合适的方法就是
寻求集体解决办法。”普京的话表明( )
①当今第三世界国家仍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活跃在国际社会
②不结盟运动对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至少有着一定程度上的
制约作用 ③俄罗斯希望与不结盟运动国家结成政治联盟 ④俄罗斯
反对美国奉行单边主义,滥用反恐政策
A.②③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结合材料关键信息“不结盟运动是现代国际关系构架中的
关键因素之一”及所学知识可知,普京认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
政治力量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①②正确;“世界面临着
恐怖主义等新的威胁”“寻求集体解决办法”,说明④正确;不结盟运
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③错误。故选 C 项。
答案:C
12.西欧的崛起、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第三世界不结盟运动的兴
起使得国际格局由美苏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对此评述,不正确的
是( )
A.反映了美苏两国的霸权地位的削弱
B.是国际力量对比消长的结果
C.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趋势
D.是国际恐怖主义的结果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不难判断出答案为 D 项,题干表述与恐怖主
义无关。
答案:D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事实的真相是这样的,欧洲今后三年到四年对于国外食
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需要——主要是从美国……是如此巨大,以至
于以它现今的能力是无法支付的而必须获得巨大的额外的帮助,否则
它将面临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恶化这种非常可怕的状况。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1947 年)
材料二 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
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
并把 1973 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1974 年,出任欧共
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
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
位。”
(1)根据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欧关系如何?其背景是什
么?
(2)材料二反映了美、欧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
世界格局有何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及以上材料,你从中可得出什么认识?
解析:第(1)问考查两极格局下的“冷战”政策,阐述马歇尔计划
的影响以及“冷战”出现的原因。第(2)问考查世界政治多极化知识点,
关键信息“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在‘九国’商谈有关政
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
美国的座位”。第(3)问运用经济与政治的辩证关系来分析。
答案:(1)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各国唯美国马首是瞻。
为了遏制苏联,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对欧洲资本主义国家
进行扶植和控制。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政
治军事大国;西欧各国普遍衰落;国际关系格局发生变化,美苏两极
格局形成。
(2)变化:随着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其实力越来越强,
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展开激烈的竞争,日益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不再
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承认西欧伙伴地位。
影响: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使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
(3)认识:经济是外交的后盾;国家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
和国家力量决定的;经济实力决定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遏制苏联,不再对
德国疾恶如仇,而是扶植德国。它设法重建资产阶级政党,力图保持
德国原有工业结构、复兴德国经济,同时积极策划美占区与英法占领
区的合并。法国在 70 年中 3 次受德国之害,对德国的东山再起最为警
惕。为了保证自己在西欧的地位,法国力主分割德国,拒绝西方 3 区
合并,但是这种对德强硬政策缺少相应的实力作基础。当时的法国实
际上已经沦为二流国家,战争的破坏和战后初期的困难使法国不得不
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材料二 戴高乐主义的根本立足点是实现欧洲联合。戴高乐多次
谈到法国在欧洲统一中的作用,认为欧洲的复兴必先有法国复兴。为
此,法国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努力:坚持发展法国独立的核力量,
1960 年,法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果断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
织,积极发展独立的军事防卫体系。戴高乐认为,美国不能包办欧洲
对苏政策。欧洲,特别是法国,应该发挥独立作用。1960 年 3 月,戴
高乐邀请赫鲁晓夫全家访法,会谈时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政
治主张。戴高乐十分重视法德关系,认为法德和解和联盟是欧洲联合
的基础,可以保障欧洲政治的独立性。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处理战败国德国的问题上,美法两国的主
张有何不同。材料一反映了战后初期美国和西欧怎样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戴高乐主义的特点并分析其
影响。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从两国对待德国的态度、处理方
式及目的来归纳;第二小问据材料一回答即可。第(2)问据材料二从法
国外交政策、战略思维及目的等方面概括;第二小问从对法国、欧洲
及美国等的影响回答。
答案:(1)不同:美国通过扶植德国来遏制苏联;法国力主分割德
国以确保自己在西欧的地位。关系:西欧被迫依附于美国。
(2)特点:坚持独立自主,力图领导西欧(突出法国在西欧的地位);
开始突破“冷战”思维的限制(开始突破意识形态的限制);注重联合西
欧(注重加强西欧内部的团结)。
影响:推动了法国复兴,推动了欧洲联合,缓和了西欧与苏联的
关系,动摇了美国的霸主地位(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相关文档
- 2018年秋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风余韵2021-05-24 13:38:1212页
-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学期2021-05-24 13:34:394页
- 2020-2021学年新教材生物人教版必2021-05-24 13:32:5615页
- 山西省运城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10月2021-05-24 13:31:1710页
- 【历史】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黑山中2021-05-24 13:30:418页
-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12021-05-24 13:27:4611页
-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圆单元检测2021-05-24 13:26:0926页
- 辽宁省鞍山市2014-2015学年七年级2021-05-24 13:25:125页
- 高考英语专题检测卷十二句法第4讲2021-05-24 13:18:564页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检测题全2021-05-24 13:18:35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