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0 MB
- 2021-05-24 发布
从高考考试说明解读阅读理解
2019
届二轮复习阅读理解篇
第一部分
考纲导续
2019
年高考英语全国卷
《
考试说明
》
明确要求考生具备以下能力:
1
.
理解主旨要义;
2.
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3.
根据上下文推断单词和短语的含义;
4.
根据所读内容作出判断和推理;
5.
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6.
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考情回顾
命题规律
应试策略
题型攻略
研究近几年高考试题可以发现,高考阅读理解设置的问题往往反映了一篇文章的主要信息和脉络,命题者通常从以下几个维度设题:
1
.段首、段尾句:第一段首句或末段末句往往反映了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思想;某一段的段首句或段尾句往往是该段的主题句。因此,命题者一般针对它们设置主旨大意题目。
2
.转折、对比处:一般来说,表示转折意义的信号词
but
、
however
、
yet
、
on the contrary
、
in fact
或体现对比关系的提示词
unlike
、
while
等后的内容往往是表意重点。因此,命题者常常抓住这一特点设置推理判断、观点态度等题目。
3
.引用人物论断处: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或使论点更有说服力,作者常常引用他人的论断或重要发现进行证明。命题者常常针对它们设置推理判断题目。
4
.体现因果关系处:命题者常常针对体现因果关系的
because
、
for
、
as
、
since
、
now that
、
as a result
、
consequently
、
result in
、
result from
等信号词设置细节理解、推理判断、观点态度题目。
5
.举例子、打比方处:为了使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作者常常采用举例子或打比方等方法。命题者常常抓住
for example
、
for instance
、
such as
、
as
等设置意图态度、推理判断等题目。
6
.复杂句式处:复杂句式一般包括同位语、插入语、长难句等,它们往往对考生准确理解文意形成障碍。命题者往往针对这些复杂句式设置词义猜测、推理判断等题目。
7
.特殊标点处:破折号、冒号、括号、引号后的内容往往是对前面内容的进一步解释、说明或补充。命题者往往针对这些标点符号后的内容设置细节理解、推理判断、主旨大意等题目。
1
.通读全文,把握主题知大意
考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利用略读、扫读、跳读等技巧速读全文,抓住关键词、高频词、主题句、标题、副标题、插图、表格等关键信息,把握文章结构,快速确定文章主旨大意。
2
.
关注细节,理清思路与脉络
记叙文多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展开故事;议论文通常包含论点、论据和结论,通过解释、举例来阐述观点;说明文往往有明确的写作顺序。抓住这些特点并结合文章细节,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旨大意。
3
.删繁就简,突破难句捕信息
遇到结构复杂的句子,要善于略去修饰成分,如定语
(
从句
)
、状语
(
从句
)
、同位语
(
从句
)
等,抓住句子的关键成分,即句子的主干成分,如主语、谓语和宾语,从而迅速锁定句子意思。
4
.
技巧助力,轻松应考走捷径
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只要考生把握高考命题的规律,熟练运用略读、扫读、跳读等阅读技巧,就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