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5.00 KB
- 2021-05-24 发布
专题15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一、分析考情心中有数
近三年选择题考情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III卷21题,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单独考
I卷22题,废弃泥浆的利用,联系的客观性,与价值观组合考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II卷22题,习特理论,发展实质、道路,与主观能动性组合考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I卷22题,长江经济带,主次矛盾,单独考
I卷20题,气候《巴黎协定》,主次矛盾、普特关系,单独考
III卷20题履不必同,期于适足,具问具分与价值观组合考
I卷21题,评价人物的方法,主次矛盾主次方面,单独考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II卷22题新发展理念,创新意识作用,单独考
II卷21题北斗卫星技术,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单独考
从近三年的选择题考情看,共考9道试题,占比为9/31,达到29%,与平均数持平。考查形式主要是单独考,考查重点主要是矛盾论。
近三年主观题考情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III卷39题(2)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整体与部分,单独考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II卷39(1)题,十八洞村精准扶贫,普特联系,单独考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II卷39题(2)题,科技领航者创新的原因,辩证法的本质,单独考
从近三年的主观题考情看,共考了3道试题,占比为3/9,达到33%,与平均数持平。考查形式主要是单独考。考点主要分布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普特关系和创新意识。
综合近三年的选择题和主观题考情看,辩证法部分每套试卷都有一个试题,不是选择题就是主观题。2017年考了2道主观题,2016年考了1道主观题,其余试卷考的是选择题。
二、重点考点必背知识
(一)联系观
1 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2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一切以实践地点条件为转移。
3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它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4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所以我们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 系统优化的方法论:①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② 主义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③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④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二)发展观
1 发展具有普遍性,坚持用发展观点看问题
2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 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所以对未来要充满信心
4 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所以要准备走曲折的路,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研
5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所以要从小事做起,注重量的积累
6 事物的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所以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三)矛盾观
1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 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3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因此办事情善于抓重点。
4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因此看问题分清本质和主流。
5 具问具分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具问具分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四)辩证否定观
1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实质是扬弃。
2 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
3 创新作用:①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 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③ 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三 易错易混辨清真伪
1.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
【答案】错误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
2.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
【答案】错误
【解析】不一定,因为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加总。
3.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
【答案】错误
【解析】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判断新事物的三个标准: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是否具有远大前途。不能只用时间标准来判断。
4.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 )
【答案】错误
【解析】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发展是向上的质变。
5.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
【答案】错误
【解析】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6.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
【答案】错误
【解析】不能将两点理解为就是优点和缺点。
7.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
【答案】错误
【解析】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不能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8.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
【答案】错误
【解析】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9.发展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 )
【答案】错误
【解析】是辩证否定或称“扬弃”。
10.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最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发展。( )
【答案】错误
【解析】最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四 诊断反思,查漏补缺
1.一粒纽扣电池可以使600吨水受到污染,而600吨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随手丢弃的废旧电池渗出的汞等重金属物质会渗入土壤,污染地下水,影响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动物和植物,破环人类的生存环境,并最终危害人类健康。材料主要反映了( )
①联系的客观性,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性质
②联系的多样性,重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③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④联系的特殊性,事物的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得出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结论,②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联系的客观性,排除①。联系不具有特殊性,排除④。
2.蝴蝶对环境的反应速度超过鸟类和其他昆虫,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高灵敏性环境变化指示生物,也是陆地生态系统指示生物的最佳代表。针对近年来我国干旱、龙卷风等极端气候现象频现的状况,环保部首次启用了蝴蝶监测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生物多样性观测。这说明( )
①联系是多样的,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②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推论的结果
③某个事物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另一事物得到反映
④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某一特定事件的原因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联系是客观的,②错误;④忽视了联系是有条件的,错误。使用蝴蝶观测极端天气,正式利用事物联系客观性的表现,①③符合题意。
3.山东某苹果种植大户参加了当地政府举办的互联网知识培训,学习掌握了许多新知识。后来他根据网上订单来安排生产、管理、销售,当苹果才开花时,销售就已经结束了。他又通过互联网展示自己的果田,吸引人们前来观赏、采摘,享受田园之美、体验动手之乐,带动当地“农家乐”旅游的发展,较之前传统的种植模式,他的收入大大提高了。上述材料体现了( )
①自在事物的联系通过科学文化知识可以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
②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只有人的实践才能调整改变
③事物的联系是不断变化的,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苹果种植户根据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建立起新的具体联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错误,通过实践才可以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②错误,联系是客观的,不能调整改变。③④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
4.现代基因科学的发展,使人类认识到基因中Y染色体是在父系中遗传的,所以依据基因中的Y染色体就能找到其父系家族。正是使用这一技术大大缩小了案件的侦查范围,使甘蒙“8·05系列案”犯罪分子高某28年后最终落网。这一事例启发我们( )
A.原有真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
B.场所变更、结构调整会导致事物的质变
C.可以根据现实需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D.不能忽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答案】D
【解析】真理是不能被推翻的,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场所的变更和结构的调整,B不选;C错误,应该是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
5.针对全球爆发的大规模勒索病毒感染事件,《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如今的互联网,早已不是当年飞鸽传书那么简单,它已经覆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稍有不慎,就会让自己陷入泥沼。这就要求我们( )
①创造有利条件并消灭各种不利条件 ②趋利避害,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
③善于把握事物存在发展的各种条件 ④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消灭各种不利条件”的表述错误。②“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的表述错误。③④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
6.长江经济带覆盖了从上海到云南共11个省市,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发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龙头作用,通过产业、资本、技术向中西部转移,推进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从而构建东、中、西联动发展的经济增长新格局。从哲学上看,这说明了( )
①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的发展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②应树立全局观念,使部分功能之和大于整体的功能
③部分离不开整体,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组合
④整体由部分构成,要重视用部分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后半句错误,整体在事物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②后半句错误,应该是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目标。
7.“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对新区与周边区域的统一规划管控,避免城市规模过度扩张,促进与周边城市融合发展。材料蕴含的哲理有( )
①从整体着眼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关键 ②善于抓住机遇才能促成事物飞跃
③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 ④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错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关键。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④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
8.有人说,“1+1=2”是数学,“1+1>2”是哲 有关的商业、服务业新业态高速发展,但“无序竞争,网络欺诈,隐私侵权”等问题也让人们对新业态产生疑惑。这要求我们( )
①分清主流和支流,但不忽视支流 ②密切关注实际,敢于破除成规陈说
③抓重点,但也要重视解决次要矛盾 ④对未来充满信心,但也要正视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互联网新业态的主流与支流问题,而不是主次矛盾问题,故排除③。材料没有谈到密切关注实际,敢于破除成规陈说,排除②。
25.漫画《不相称》给人们的哲学启示是( )
A.要尊重客观规律 B.要重视量的积累
C.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D.坚持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统一
【答案】C
【解析】漫画讽刺了一些人颠倒主次、主次不分的错误做法,只有C符合题意,ABD观点虽然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
26.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意义重大。“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你从问题开始,必将以肯定结束。”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这句话表明( )
A.应当扬弃旧事物中的合理因素
B.应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C.应在否定一切中推动事物的发展
D.应在肯定一切中推动事物的发展
【答案】B
【解析】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包括发扬和抛弃两个方面,故A、C、D都错误。
27.空杯心态就是随时对自己拥有的知识和能力进行重整,清空过时的,为新知识、新能力的进入留出空间,保证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总是最新;就是永远不自满,永远在学习,永远在进步,永远保持身心的活力。这表明( )
A.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发展的实质是“扬弃”
C.个人心态决定自我发展程度
D.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答案】D
【解析】学习过程中淘汰过时知识,补充新知识,属于自我否定,自我发展,故选D。A、B均没有体现;C表述有误,“决定”一词不恰当。
28.苏州素以“苏工”“苏作”闻名。从缂丝、苏绣、苏扇、宁锦到苏裱,从玉雕、砖雕、核雕到明式家具,苏工在技法上源远流长,传承浓厚。如今,以苏乡、玉雕等为代表的苏工在设计手法上不断求变,为传统苏工注入了新活力。这表明( )
A.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B.创新的过程必定也是“扬弃”的过程
C.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
D.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
【答案】B
【解析】苏工在技法上源远流长,传承浓厚,如今在设计手法上不断求变,为传统苏工注入了新活力,这表明创新的过程必定也是“扬弃”的过程,B当选;A错误;C、D不符合题意。
29.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歌德说过:“聪明的年轻人以为,如果承认已经被别人承认过的真理,就会使自己丧失独创性,这是极大的错误。”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创新需要否定别人承认过的真理 ②创新需要“扬弃”,开拓新境界
③创新就是独创,独创就是创新 ④创新要研究新情况,与时俱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①错误,创新不是单纯地否定真理,这是对材料的误解。③说法不科学,创新需要独创,但是也需要借鉴、吸收合理的经验,“独创就是创新”的说法过于武断。
30.如何利用秸秆一直是个难题。不让农民烧吧,秸秆怎么处理?让他们烧吧,会造成大气污染。某地通过购买草绳编织机,免费发放给农户,不仅促进了农民增收,还使秸秆得到了有效利用,极大减少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问题。这启示我们( )
①解决社会管理难题要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够实现相互转化
③要敢于打破常规,寻找新思路、开拓新境界 ④解决复杂问题必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解决问题首先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①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重点论的要求,④与材料不符;秸秆由“废”变“宝”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也启示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②③符合题意。
31.考虑到一些色盲驾驶者无法识别红绿灯,某设计师将圆形的红绿灯进行了一些小的修改,在保持原有颜色的基础上,改变指示灯的形状,将红灯变成三角形,绿灯变成方形,黄灯则保持圆形不变。这样,只要能识别出亮着的灯的形状,色盲人群即可判断此时是停是走了。这一事例说明( )
①正确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首要环节 ②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
③专业知识和辩证思维是创新的源泉 ④丰富的实践经验必然促进思维创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③错误,社会实践是创新的源泉。④“必然促进”说法错误。①②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
32.我国大型客机所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对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基础 分别属于不同的权属单位,即便是相同用途的管线其权属单位也不同,因而造成“都在管,结果都管得不太好”的局面。为避免这种状况,应( )
①搞好局部,用部分的发展带动整体的发展 ②统筹全局,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③系统优化,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把握事物 ④优化组合,把各个具体要素相加起来考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整体而不是部分,应排除①;应是优化组合,把各个具体要素联系而不是相加起来考察,④错误。
36.习近平善于用典,贯通中外。例如,在2017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式上他曾引用古语: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下列用典与之蕴含哲理相近的是( )
A.独木难成林,三树聚成山。——《携手开创中越关系的美好明天》
B.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浙江省委办公厅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C.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D.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同舟共济、扬帆远航,共创中拉关系美好未来》
【答案】A
【解析】材料古语强调了要发挥集体的力量、整体的功能,A与之相符;B强调认识的发展是无限的,C、D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思想。
37.“工匠精神”是一种热爱工作的职业精神,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的要求,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从哲学方法论看,这种工匠精神强调的是( )
①用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要“吐故纳新”,不要“墨守成规”
②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要“执两用中”,不要“标新立异”
③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要“不拘一格”,不要“按图索骥”
④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追求卓越”,不要“因循守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执两用中”体现了把握适度的原则,与对立统一无关,排除②。“不拘一格”体现了要树立创新意识,而不是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排除③。
38.2017年4月1日,国家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以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在新时期起到改革开放创新引领的示范作用。新区选址综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经过了反复深入论证。新区发展着重依靠内涵发展和创新引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按照起步期、中期、远期稳步推进。雄安新区设立、选址、发展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依据是( )
①发挥意识改造客观世界的功能 ②重视量的积累,积极促成质的飞跃
③解决问题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④运用综合思维方法认识和改造世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①属于唯物论的范畴;新区发展着重依靠内涵发展和创新引领这是抓住了主要矛盾,不属于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③不选。
39.任务越艰巨,越要科学施策、有效应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扶贫工作科学性的体现。下列关于精准扶贫举措与所体现的哲学道理对应正确的是( )
①精准扶贫切忌大上项目、大造声势、撒胡椒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先进地区要搞好帮扶,贫困地区更要自力更生——抓住主要矛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③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统筹全局,着眼整体
④扶贫方式要从“大水漫灌”转向“精确滴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②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内因与外因的统一。③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道理。①④
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
40.细胞时刻从外界环境摄入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把它们转化为自身的原生质或贮存于原生质中的食物。同时细胞又不断把原生质和贮存的食物大分子降解成小分子,释放出能量,以维持细胞的生命过程。细胞的上述新陈代谢过程蕴含的哲理是( )
①事物的发展是肯定与否定的统一 ②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④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细胞新陈代谢的过程表明了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发展,故②④入选。①③在题目中没有体现。
二、非选择题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保护文物的指导原则:坚持服务大局,始终把保护文物、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文物工作服务大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改革创新,更新观念,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破除影响文物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合理适度利用,任何文物利用都要以有利于文物保护为前提,以服务公众为目的,以彰显文物历史文化价值为导向,以不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德为底线;强化主管部门职责,文物保护,基础在县,县级人民政府应根据本地文物工作实际,明确相关机构承担文物保护管理职能。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保护文物工作的指导原则所体现的辩证法道理。
【答案】(1)整体统率部分,部分服从整体,要求树立全局观念,文物保护坚持服务大局。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树立创新思维、更新观念,文物保护要更新观念,深化改革。
(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要求坚持适度原则,合理开发利用文物,坚持法律底线。
(4)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保护文物方案。
【解析】此题考查辩证法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理性精神。从材料可以看出,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创新精神、量变与质变关系、矛盾特殊性原理。
42
.浙江省的扶贫工作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每五年出台一个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扶持政策、上马一个针对特定贫困群体的扶贫工程。从“百乡扶贫攻坚计划”到“欠发达乡镇奔小康”,从“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到“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从“下山脱贫”到“山海协作”,从12个重点欠发达县特别扶持计划到丽水国家级扶贫改革试验区,不断调整扶贫开发工作的战略方向,推动扶贫开发工作步步为营、层层深入,浙江省下定决心,不把绝对贫困现象带入“十三五”。
用量变与质变的知识,分析浙江省扶贫开发之路的合理性。
【答案】(1)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我们做事情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浙江省扶贫工作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步步为营、层层深入,才能实现不把绝对贫困现象带入“十三五”。
(2)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要求我们在关键时期要果断抓住机遇,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浙江的扶贫工作在前期积累的基础上,赢得了主动和优势,所以要抓住机遇,下定决心,不把绝对贫困现象带入“十三五”。
(3)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不断前进的过程。浙江省扶贫工作一任接着一任干,每一阶段、层面所做的工作,都为该阶段、层面的质变创造了条件,又为下一阶段的量变开辟了道路,由此推动浙江扶贫工作不断登上新的台阶,最后实现脱贫。
【解析】此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理性精神素养。从材料看出,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发展从两天到质变,再从质变到量变的过程。答题分别从这三方面的着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