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50 KB
- 2021-05-22 发布
1.1933 年的某一天,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又重新响起了电锣声,道琼斯的股票行情发报机传
出了这样的一句话:“幸福的日子又来到了。”这一现象的出现与罗斯福新政的哪项措施有关
( )
A.调节农业生产 B.调整工业生产
C.整顿财政金融 D.实行以工代赈
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题目的关键信息是“纽约股票交易所”、“道琼斯的股票行
情”,由此可以判断出是美国的财政金融状况得以好转。与此有关的是 C。
2.富兰克林·罗斯福:“我们将调整经济,使之尽快结束现有失业,然后采取英明措施使失业
现象不再出现,我不愿意设想任何美国人永远靠救济为生。”其中“英明措施”在新政改革中
指的是( )
A.整顿财政金融 B.实行国有化
C.以工代赈 D.稳定农产品价格
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以工代赈”增加了就业,稳定了社会秩序,最大限度地
减少了失业现象,这比单纯“救济”要“英明”很多,故选 C。
3.罗斯福说:“在我们国家生活的每一黑暗时刻,坦率而精力充沛的领导总是得到人民本身的
谅解和支持,这是取得胜利所必需的。”新政中为应对危机“得到人民本身的谅解和支持”的
措施不包括( )
A.整顿银行业
B.颁布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
C.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
D.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解析: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A、B、C 都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D 明显不对,符合题意。
4.到 1940 年,美国 65 周岁以上未参加老年保险的人员中,约有 200 万人得到联邦和州政府
的共同帮助,每人每月平均生活津贴 20 美元。这主要得益于罗斯福政府实施的( )
A.《全国工业复兴法》 B.《紧急银行法》
C.《公平劳动标准法》 D.《社会保险法》
解析:D。《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美国为复兴工业发展制定的措施,故排除 A 项;《紧急银行法》
是为了恢复银行信用而采取的应急措施,故排除 B 项;《公平劳动标准法》是为了保障工人利
益,限制资本家的剥削,与发放津贴没有关系,故排除 C 项;材料反映了当时未参加老年保
险的老人得到政府的生活津贴,主要得益于《社会保险法》的颁布,故 D 项正确。
5.罗斯福新政的某项法案在国会讨论时,反对者声称,如果它得到通过,子女就将不再赡养
父母,工人也会辞工不干。有人甚至认为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的著作中抄来的。下列与之直
接相关的新政措施是( )
A.整顿财政金融 B.加强工业计划指导
C.成立农业调整署 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解析:D。罗斯福新政期间,联邦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社会立法,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保障体系,
如: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提高了工人的政
治地位等,这和材料所描述的基本一致,故 D 项正确。
6.罗斯福新政是西方国家首次以政府形式在价值观上对“社会达尔文主义”(优胜劣汰)提出
回应与挑战。新政中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
A.整顿财政金融秩序
B.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C.加强社会保障措施
D.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解析:C。由材料“政府形式……(优胜劣汰)……”可知,材料讲的是通过行政手段加强对社
会底层群众的援助,而最能体现这种观点的是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所以答案选 C。
7.(2018·三明高一检测)“经济大危机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
展。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
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 )
A.调整农业,扭转危局
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C.以工代赈,扩大内需
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
解析:B。根据题干信息“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并结合所学史实,应该是有利于
发展本国外贸,A、C、D 是针对国内调整生产关系和民生,只有 B 是对外贸易,所以应该选 B,
A、C、D 排除。
8.威廉·本内特在《美国通史》中写道:“数千年轻的男人临时居住在窝棚里,从事修建长
途铁路的工程,虽然挣得不多,但他们的健康能够得到保证,重要的是有一种成就感。”罗
斯福新政中与之相关的举措是( )
A.复兴工业 B.整顿银行
C.以工代赈 D.调整农业
解析:C。由题干中关键信息“从事修建长途铁路的工程”可看出,这是罗斯福新政中兴办公
共工程,推行“以工代赈”的措施,目的是增加就业,故选 C。
9.下图反映的是 1929 年到 1937 年美国工人的失业率变化情况,其中 1933 年到 1937 年的变
化主要是由于罗斯福政府( )
A.整顿国家财政 B.规范金融秩序
C.缩减农业生产 D.实施以工代赈
解析:D。材料表明 1933 年到 1937 年美国工人的失业率逐步下降,这得益于罗斯福新政实施
的以工代赈措施,故 D 项正确。
10.“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有免于匮乏的自由,用世界性的术语来说意味着每个国家都几
乎可以为其国民提供一个健康的和平时期的生活。”这是罗斯福总统在国会演讲时说过的一
句话。在当时美国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理念的新政措施是( )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
C.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D.通过立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解析:D。材料中“每个国家都几乎可以为其国民提供一个健康的和平时期的生活”反映了在
罗斯福新政中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国民的基本生活,故 D 项正确。
11.(2016·贵州学业水平)W·福斯特在《美国共产党史》中说:“若是罗斯福没有这些纲领,
工人们在这个时期一定会采取行动……击破两党制度,建立一个他们自己的政党。”在罗斯
福新政中,较好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是( )
A.整顿银行业,恢复银行信誉
B.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权力,管制证券业
C.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
D.建立社会福利制度,不断加强社会保障
解析:D。 罗斯福在社会福利方面进行了改革,政府加强了救济工作,加强社会保障,刺激
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避免了材料中“击破两党制度,建立一个他们自己的政党”的
出现,故选 D 项。
12.(2017·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罗斯福新政的某项法案在国会讨论时,反
对者声称,如果它得到通过,子女就将不再赡养父母,工人也会辞工不干。有人甚至认为这
个法案是从共产党的著作中抄来的。下列与之直接相关的新政措施是( )
A.整顿财政金融 B.加强工业计划指导
C.成立农业调整署 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解析:D。“反对者声称,如果它得到通过,子女就将不再赡养父母,工人也会辞工不干”表
明新政的措施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故 D 项正确。
13.“兹授权农业部长,如棉花生产者书面同意将其 1933 年的棉花生产至少较上年减产 30%,
而且不增加每一英亩的施肥费用时,农业部长均得与之订立特权买卖合同。”这反映了罗斯福
( )
A.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
B.颁布《农业调整法》
C.实施《社会保险法》
D.建立民间资源保护队伍
解析:B。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农业部长”“减产”“订立特权买卖合同”可知考查罗斯福新
政中的农业政策:减耕减产、政府补贴,B 项正确。
14.“罗斯福新政……再分配式的、保护主义的、政府主导型的政策虽然经济上往往不大成功,
但政治上却颇受欢迎:往往立竿见影,不但有一个清晰的行动主体,而且其政策往往指向一些
集中的、直接的、阶层性或行业性的受益者,这些受益者可以立刻成为这些政策的政治同盟
军。”这一政策最可能是( )
A.下令银行停业整顿 B.鼓励农民减耕减产
C.实施以工代赈措施 D.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解析:C。 由“其政策往往指向一些集中的、直接的、阶层性或行业性的受益者,这些受益者
可以立刻成为这些政策的政治同盟军”可知,这些受益者应该是社会下层群众,这一政策应该
是社会救济、以工代赈等社会保障措施,所以本题答案为 C 项,其他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目要
求。
15.(2018·山东青岛高一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胡佛)主张救济主要应由地方政府和社区、私人慈善团体进行;救济重点在照顾处
于困境中的大工业资产者、金融家和大农场主。他说:“联邦政府一干预,这种保险或干预,
就会一成不变地堕落为仅仅的布施。”“对我们国家的理想和精神来说,自愿自觉的行动总比
国库里拨出款来要强上千倍。”
——黄安年《罗斯福和 1935 年社会保障法》
材料二 罗斯福认为,(联邦)政府对于全体公民的福利负有一种终极的责任。如果私人之间
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未能为那些愿意工作的人提供工作和为不幸的人提供救济,那么,那些
并非由于自己的过错而遭遇困难的人就有一种要求政府予以援助的权利,他宣称“所有的人
都有享受充分保障,不必在经济上担心老、病、事故和失业的权利”。
——《美利坚合众国成长史》
材料三 1933~1939 年,美国政府各项救济工作的支出总额达到了约 180 亿美元。这样的结
果,毫无疑问地造成了美国政府的连年赤字……1936 年财政年度的赤字是 43 亿美元……但客
观效果却使整个国家的境况有所好转,大大减轻了失业者的贫困和痛苦。
——温荣刚《罗斯福实行赤字财政政策的原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胡佛和罗斯福对社会救济的主张有何不同。
(2)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指出,为提供“工作”和“救济”,罗斯福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这
些措施反映出国家干预经济的哪些手段?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救济举措。
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第(1)问根据材料一、二可从救助责任的承担者和救济对象两个
角度作答,语言要精练。第(2)问的第一小问可根据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作答;第二小问可从立
法、行政、财政等角度作答。第(3)问可从积极(主要)与消极两方面作答。
答案:(1)责任承担者方面:胡佛主张救济主要应由地方政府、社区和私人慈善团体而不是由
联邦政府来进行;罗斯福认为联邦政府负有社会救济的责任。
救济对象方面:胡佛认为救济的重点应是大资产者、金融家和大农场主;罗斯福认为救济应
面向所有人,尤其是面临困难和不幸的人。
(2)措施:兴办公共工程(或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手段:出台法令、成立委员会和
管理局、增加国家财政支出。(或立法、行政、财政)
(3)减轻了弱势群体的贫困和痛苦;缓解了失业压力,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或有助于维护美
国的民主制度);有助于早日摆脱危机;造成了美国连年的财政赤字。
相关文档
- 2018-2019学年生物同步苏教版必修12021-05-22 14:09:307页
- 2021届福建莆田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2021-05-22 14:08:2213页
- 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2021-05-22 14:06:108页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检测2021-05-22 14:05:5910页
- 八年级下册部编版期中综合检测卷2021-05-22 13:58:4252页
- 鲁教版地理七下第八章《认识跨省区2021-05-22 13:58:035页
-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2021-05-22 13:55:3912页
-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四模块综合检2021-05-22 13:53:598页
-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检2021-05-22 13:52:094页
- 山东省枣庄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2021-05-22 13:49:37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