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50 KB
- 2021-05-20 发布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课时规范练 21
文化与社会
1.2017 年 12 月 3 日,伴随着“西成”高铁开通让蜀道难不再难。蜀道这条惊险奇绝的古道堪称人
类筑路史上的奇迹,也是历史文化的“活文献”。在漫长的三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中,无数的政客商
贾、文人兵卒行进在这条古道上,由此留下了大量的城池、建筑、诗歌和故事,让古蜀道升华为一
条南北文化交融的立体系统。这表明(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 ③人可以 通过自身的活动赋予
“自然”的东西以文化 ④古蜀道是巴蜀文化的全方位展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
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这说明( )
①文化是一种软实力,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影
响民族和国家发展 ③文化力量是 综合国力的基础 ④文化推动经济、政治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3.2017 年 10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完
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
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 ,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大力
发展文化产业( )
①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基础、实现中国梦的决定性因素
②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文化软实力 ③有利于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文化
需求 ④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4.十九大代表,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旭东在解读十九大报告时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涵盖方
方面面,于文明而言,就是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
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这说明( )
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D.文化交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
5.礼仪,是人类用餐和动物解决生理需要区分开来的关键。餐桌礼仪,不仅是怎么动筷子、使刀叉,
衣着打扮是否得当、与宴会主人和同桌的客人如何交谈、如何敬酒、正确的入座和离席……以上
每个细微的肢体语言都向周 边的人泄露着你的信息:身世背景、家教、性格、喜好、人品。在西方,
餐桌礼仪一直被作为家庭教育的重点。由材料可知( )
①文化素养的形成需要后天教化 ②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③传统文化的具体内
涵因时而变 ④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有人认为,偌大的中华,如果没有一种道德的凝聚力,那么各种啼笑皆非将俯拾皆是,一个没有独
立文化的民族犹如一盘散沙,只能在屈辱中生存,在解体、灭亡的边缘徘徊。这一观点说明( )
A.文化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B.文化的力量熔铸于民族的凝聚力之中
C.文化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D.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突出
7.“城市和人一样,也有完整的生命历史。从其诞生至今,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融合。一代
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将此转化为一条条老街道、一座座名胜古迹,还有民间手艺、历史
人物等,全都默默地记忆在它巨大的肌体里。”城市发展必须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是基于
( )
①文物古迹是承载城市精神和气质的物质载体 ②文化多样性是建设现代特色城市的重要基础
③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需要长期保持稳定 ④文化遗存和当代人生活实 现了完美对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8.有数据显示,如今我国电子图书的阅读用户已超过 7 900 万,超七成网民都有阅读电子图书的习
惯。据预测,2020 年我国数字出版销售额将占到整个出版产业的 50%;2030 年,90%的图书都将出版
网络版本。巨大的产业蛋糕给电子书市场带来了无限的商机。这主要体现了( )
A.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B.文化与经济相互独立地存在、发展着
C.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明显
D.为经济发展服务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文化作为商品和服务进入市场,具有越来越大的经济价值,已经形成
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今天,已很难找到没有文化标记的产品,很难找到不借
助文化影响的销售,很难找到不体现文化意义的消费。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政府对人民的组织动员能力、参与国际化程度等都越来越取决于文化发展的综合水平。目前在世
界最发达国家的 GDP 中,80%以上来源于服务业,其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信息服务业扮演了主要角色,
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材料二 2017 年,M 市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指出,该市文化企业共 3 172 家,实现增加值 60.91 亿元,
较上年增加 10.59 亿元,增速为 18.72%,文化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为 2.91%。报告同时指出,目
前,该市文化产业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文化产品科技含量低,一些文化产
品和服务品味不高、管理经营粗放、竞争能力差等问题。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文化资源缺乏有效的
整合,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落后,严重影响了该市文化产业后续发展和做大做强。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作用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现代社会的发展必须重视文化的因素。
(2)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请你从文化的角度,为 M 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
两条合理化建议。
〚导学号 45490030〛
参考答案
课时规范练 21 文化与社会
1.B 蜀道这条惊险奇绝的古道堪称人类筑路史上的奇迹,也是历史文化的“活文献”。在漫长的
三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中,古蜀道升华为一条南北文化交融的立体系统,这说明文化是在人类的长期
实践中形成的,是人类活动赋予纯粹自然的东西文化,①③正确;②表述错误,一定的文化是由政
治、经济、社会、自然、历史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并不只是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的;④
夸大了古蜀道文化的作用,错误。故正确答案为 B 项。
2.A 综合国力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排除③;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先进文化能推动经济、政治
发展,排除④。
3.B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作用的知识。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实现中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②④正确说明了我国发展文化的意义;
综合国力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①的观点夸大了发展文化产业的作用;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是发
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意义,③与题意无关。故答案选 B 项。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4.B 人类命运共同体涵盖方方面面,尊重文化多样性,让文明共存,能够体现文化的作用,其与经
济、政治相互交融,故 B 项正确。综合国力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文化不是综合国力
竞争的决定性因素,A 项表述错误。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故 C 项错误。国家间的政治
分歧是国家间的根本分歧,文化交融无法消除这一分歧,D 项扩大了文化交融的作用。综上所述,本
题正确答案为 B 项。
5.A 题干中“在西方,餐桌礼仪一直被作为家庭教育的重点”等信息,体现出文化素养的形成需要
后天教化,也体现出在生活中可以进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①②正确;题干中没有涉及传统文化和文
化自身的传承性等内容,③④不选。
6.B A 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中未涉及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B 项与题意相符,材料中的“一个没有
独立文化的民族犹如一盘散沙,只能在屈辱中生存,在解体、灭亡的边缘徘徊”这一观点说明文化
的力量熔铸于民族的凝聚力之中;C 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中的主旨未涉及文化的发展问题;D 项与题
意不符,材料中未涉及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故本题选 B 项。
7.A ①符合题意,城市发展必须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是因为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
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物古迹是承载城市精神和气质的物质载体;②符合题意, 城市和人一样,也
有完整的生命历史,它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融合,是建设现代特色城市的重要基础;③说法错
误,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④不符合题意,材
料没有体现出文化遗存和当代人生活实现了完美对接。故本题选 A 项。
8.C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巨大的产业蛋糕给电子市场带来了无限生机,这主要体现了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明显,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C 项正确且符合题
意;A 项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经济决定文化,但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B 项说法错误;我国文化建
设的根本目的是培育“四有”公民,D 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 C 项。
9.答案 (1)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并反作用于经济。文化具有越来越大的经济价值,是推动经济社
会发展的重要动力。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借助文化影响的销售,可以影响人们
的消费活动,激发社会消费需求。③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有助于劳动力素质的提升。④文化与
政治相互交融并反作用于政治。借助文化的影响,有助于提升政府对人民的组织动员能力。⑤文化
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有助于提升我国参与国际化的程度,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实力。(答对三
点即可)(2)①继承并保护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并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发展。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
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积极调动人民群众的创业创新意识。(若从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也可)
相关文档
- 2019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高分突破第2021-05-20 01:30:0117页
- 浙江省2020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考前仿2021-05-20 01:28:5813页
-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2021-05-20 01:27:535页
-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人民2021-05-20 01:14:0213页
- 高考政治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专题2021-05-20 01:03:5315页
-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7单元发展社会2021-05-20 00:53:355页
-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高考政治重2021-05-20 00:49:347页
- 2020版高考政治大二轮培优通用版题2021-05-20 00:49:256页
-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时事热点专2021-05-20 00:43:4711页
-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高考政治新2021-05-20 00:28:29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