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00 KB
- 2021-05-06 发布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坚持移风易俗树文明乡风 建设精神文明促社会和谐
【热点扫描】
2016 年 11 月 28 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在北京召开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电视电话会议,深入贯
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分析农村移风易俗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
作要求、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
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广大农民群众
的迫切需要,对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把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作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这些年来,各地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取
得了重要进展,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连续 6 年增速快于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明
显提升。但是,一些地方农村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没跟上来,“有新房没新村”“见物不见人”等问题较
为突出。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乡村面貌的集中体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着
重补齐这方面的“短板”,坚持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以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
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为目标,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新发展。
【考点链接】
一、《经济生活》角度
1.政府要加强对农村发展的宏观调控。以基层政府部门作为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主导机构,科学规划编制,逐步
构建具有地域特色文化艺术的新概念区。推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基层政府部门解放思想,深刻认识加强
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搞好宏观调控。
2.市场经济发展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市场经济具有竞争性、公平性、公开性、平等性、
统一性、开放性等很多突出的特点。竞争性会激励农村干部党员和群众的进取精神,增强勇于开拓、大胆创新的
意识。
3.围绕主题,抓住主线。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健
康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离不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尤其离不开农村的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要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也需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二、《政治生活》角度
1.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国农村中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各级党委务必十分重视,务必加强领导,切实负起责任,力求使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设取得成效。
2.政府要行使好组织文化建设等职能。以村级活动场所作为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主要阵地,积极支持引导,逐步
建设全民共享文化实惠的伟大工程。实现这一点,需要政府、社会加大服务力度,进一步完善各项设施,面向村
民群众开放,充分发挥其组织文化建设等职能。
3.政府的宗旨和原则。要坚持政府主导,将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公益文化活动拉到村级活动场所,使村民能
够及时、便捷享受文化实惠,满足人民基本的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体现了我国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
人民负责的原则。
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农村民主进程,在改革的实践中提高农民的参与意识和民主素质,是加强农村精
神文明建设的实际步骤,要引导农民树立主体观念,增强民主意识,行使当家作主权利,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
建设。
三、《文化生活》角度
1.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条根本原则和成功经验。经济是基础,精
神文明建设离开这个基础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通过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
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2.文化创新。要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
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进一步强调创新文化产品、建设文化设施、加强人才培养,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
断充实和丰富的新载体提供重要依据。
3.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我们很多传统村落至今还保留着传承数百年的村规民约,这些村落不仅环境宜人,群众文
明素质也很高。村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传递了孝道传家、勤俭节约、以和为贵、诚信赢天下等中华优秀传统美
德,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
4.保护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文化惠民是美丽乡村建设题中应有之义。要统筹农村文化服务设施阵地建设,
加大农村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把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实
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5.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思想文化潮流,倡导农民崇尚科学、诚信守法、
抵制迷信、移风易俗,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在广大农村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
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和基本道德规范。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民族的科学的
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7.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始终把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作
为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抓。开展创建活动和思想教育,不管采取什么形式和方法,都要通过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
学文化修养把着眼点放在提高农民素质上。
四、《生活与哲学》角度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是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条基本要求。群众需要教育,
但这个教育必须同群众的觉悟程度相适应。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切合乡村和农民实际设计活动载体,开
展丰富多彩的系列化教育活动。
2.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群众节约意
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人人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让农民群众
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3.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联系的观点。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做好农村群
众工作、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
4.树立整体和全局的观念。不仅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更要将其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
价体系,作为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充分彰显出国家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视,必将推动农
村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进一步落到实处。
5.重视量的积累。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复杂的工程,不仅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强有力的领导,
也需要广大群众的参与和支持,绝非一日之功,更非一蹴而就,要经过长期的量的积累。在农村工作中,要把精
神文明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
6.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大国,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是一帆
风顺的,任务光荣而艰巨。要积极行动起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才能开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
局面。
7.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
明成果,但不能数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也不能照搬国内其他地区的发展模式。要根据我国农
村发展实际,有的放矢。
8.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仅要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也要发展农村文化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产业。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为推动农村经济的科
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9.坚持全面的观点。一个时期以来,农村中一些领导干部过多地抓增长而忽视发展,抓经济而忽视文化,其实这
是急功近利的浮躁作风,是缺乏战略思维的短视行为。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新农村建设要坚持物质文明
和精神文明两手抓。
10.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积极向上的道德风尚
来引领,农村社会的发展需要道德楷模的力量来推动。因此,要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为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11.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从本质上讲是群众工作,必须体现党的群众路线。在实际工
作中,必须突出农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必须把贯彻中央精神和反映农民意愿统一起来,
善于从群众中汲取营养和力量。
【针对训练】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于顺应农民期盼、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对于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对于亿万农民实现全面小康,享受美的环境、养成良好美德、过上
美好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此回答 1-2 题。
1.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
①需要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②需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我做起,重在行动 ③
取决于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取决于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④是农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有利于( )
①繁荣农村文化产业,消除乡村的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②满足乡村群众的文化需求,传递正能量 ③兼顾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解决群众生活的一切困难 ④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奏响主旋律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3.近年来,数亿农民进城务工,农村空心化现象突出,一些地方的农村正在变成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
中的故园。这启示我们( )
①丰富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 ②引导农民群众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观念 ③贯彻党和政府强
农惠农富农政策 ④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4.深化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有一个过程,需要与国家现代化建设战略部署相联系。这蕴含的哲学道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有( )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事物的发展总是从质变开始的 ③要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 ④部分的功能及其变
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5.近年来,从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到农民在家门口享受免费的电影大餐,从社区的文化活
动到大剧院上演的芭蕾舞,从旅游文化节到群众周末大舞台……我国各地纷纷打出文化民生品牌,公共文化的阳
光遍洒神州大地。这说明在我国( )
①公民的一切权利都能得到满足 ②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③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④政府最
重要的职能是发展文化事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6.近年来,我国农村社会思想观念越来越多样化,但不论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怎样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不能动摇。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 )
①我国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③我国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④决定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当前,我国农村婚礼讲究大操大办、追求风光排场,既是受传统风俗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带有要面子、好攀比
的心理诉求。但是,随着社会文明与进步,这种婚礼风俗所面临的社会质疑和非议也越来越大。这启示我们( )
A.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滋生腐朽和落后的文化
B.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管理
C.现代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的激烈冲突日益突出
D.我国公民要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8.文明风尚的养成在于营造良好环境,好的环境可以影响人、教育人、塑造人,营造好的环境,就能有助于培养
人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今,“乡风文明”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看点,也是基层着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的主要动作。这表明(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B.文化能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
9.某地政府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着力推进文化礼堂建设,设立学习讲堂、民风廊、励志廊等,开展各种文化活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动,促进了农村文化从单纯娱乐向更高精神层面的跃升,形成了一股崇德向上的强大力量。该地的成功经验表明,
新农村文化建设要( )
A.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抵制农村通俗文化
B.承袭农村传统习俗,提高农民道德修养
C.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保障农民文化权益
D.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10.在传承乡村文明、乡土文化上下功夫,留住乡韵、记住乡愁。乡韵乡愁是割不断的情感纽带,是抹不去的成
长记忆。下列古语与材料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一致的是( )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C.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D.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农村居民在历史的沿革中形成姓氏家族,继而形成规范家庭成员行为的家风家训。抓住家风建设的“牛鼻子”,
就能优化乡风文明建设的细胞工程。每个农民的素质提高了,整个农村的文明水准就提升了。据此回答 11-12
题。
11.农村居民在历史的沿革中形成姓氏家族。这说明( )
①文化来源于实践 ②文化反映社会 ③文化由文人创造 ④文化引领生活
A.③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③
12.抓住家风建设的“牛鼻子”,就能优化乡风文明建设的细胞工程。这说明( )
A.同一事物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敢于承认矛盾,勇于揭露矛盾
C.要在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指导下研究矛盾的普遍性
D.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13.乡镇企业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能源资源短缺
约束加剧,生态环境成本与日剧增,面对这些挑战,作为乡镇企业应当( )
A.缩减生产经营规模,减少产品的生产数量
B.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提高生产要素利用率
C.缩减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
D.提高能源消费税税率,减少能源资源消耗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7
14.市场经济具有竞争性、公平性、公开性、平等性、统一性、开放性等很多突出的特点。竞争性会激励农村干
部党员和群众的进取精神,增强勇于开拓、大胆创新的意识。这启示我们( )
A.竞争性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B.市场规律决定人们的进取精神
C.结合市场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D.没有市场经济发展就不会有创新意识
15.各级党委要切实担负起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
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领导,是因为( )
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 ②“以人为本、依法行政”是党的执政理念 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④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的根本活动准则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
①②
16.要坚持政府主导,将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公益文化活动拉到村级活动场所,使全民能够及时、便捷享受
文化实惠,满足人民基本的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体现了( )
A.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本质
B.权利和义务统一原则
C.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
D.政府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17.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新农村建设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不仅抓好农村中的文化事业,
也要抓好农村中的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 )
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 ②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有效途径 ③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的本质体现 ④是壮大我国文化整体实力的必要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始终把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抓。开展创建
活动和思想教育,不管采取什么形式和方法,都要通过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把着眼点放在提高农民
素质上。这段话表明( )
A.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能够统一
B.科学文化修养越高则思想道德修养越高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8
C.思想道德修养是科学文化修养的基础
D.思想道德修养是科学文化修养的表现
19.加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制度保障和约束。因此,要多研究、反复思考,不断发现和解决带有倾向
性的问题,及时把成功经验和有效办法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长效机制,指导和推动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
和发展。这体现了(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③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0.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积极向上的道德风尚来引领,农村社会的发展需要道德楷模的力量
来推动。因此,要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要
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经验告诉我们,依靠民力,顺应民意,关注民生,
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让他们实实在在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受益者,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法宝。农
村精神文明建设,从本质上讲是群众工作,必须体现党的群众路线。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突出农民群众在精神文
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必须把贯彻中央精神和反映农民意愿统一起来,善于从群众中汲取营养和力量。
材料二 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条根本原则和成功经验。经济是基础,精神文明建设离
开这个基础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通过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要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
界,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进一步强调创新文化产品、建设文化设施、加强人才培养,为农村精神文
明建设不断充实和丰富的新载体提供重要依据。我们很多传统村落至今还保留着传承数百年的村规民约,这些村
落不仅环境宜人,群众文明素质也很高。村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传递了孝道传家、勤俭节约、以和为贵、诚信
赢天下等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
(1)结合材料一,运用哲学知识分析如何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说明材料二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9
参考答案
【针对训练】
1.A 2.D 3.C 4.D 5.B 6.B 7.B 8.A 9.D 10.B 11.C 12.D 13.B 14.C 15.A 16.D 17.B 18.A
19.D
20.(1)①要树立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要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尊重农民
群众的主体地位,顺应民意,关注民生,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让他们实实在在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受益
者。③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必须突出农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必须把贯彻中央精神
和反映农民意愿统一起来,善于从群众中汲取营养和力量。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0
(2)①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文化为经济服务。精神文明建设离开这个经济基础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
要通过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②文化发展
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要创新文化产品、建设文化设施、加强人才培养,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充实和丰富的
新载体提供重要依据。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村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传递了孝道传家、勤俭节约、以和为贵、
诚信赢天下等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资源。
相关文档
-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必2021-05-06 11:39:565页
-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高考政治总2021-05-06 11:37:353页
-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2021-05-06 11:36:2111页
- 2019浙江高考政治高分突破二轮复习2021-05-06 11:26:1734页
-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2021-05-06 11:05:462页
-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2021-05-06 11:03:307页
-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2021-05-06 10:54:309页
- 2019浙江高考政治高分突破二轮复习2021-05-06 10:37:3622页
- 2019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小题狂练之二2021-05-06 10:37:0711页
- 全国版202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84练2021-05-06 10:33:4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