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7.00 KB
- 2021-04-29 发布
2009——201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高二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30题,共60分)
1、下列区域特征与对应的主要形成因素连线正确的是
A.锡林郭勒牧区——温带草原气候
B.山西太原附近黄土高原——冰川搬运
C.江苏南部平原水稻种植——水稻土
D.云南西双版纳傣族的竹楼——高原地形
下图为某些地区主要农作物及熟制示意图,读图完成2~3题。
2、图中能正确反映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农业生产状况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图中①和③两地农业生产方式及农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水热条件差异 B.地形差异 C.土壤差异 D.生产习惯差异
4、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
B.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C.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当地优越的地理位置
D.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的周边地区煤、铁等资源
读以下材料,完成5~6题
材料一 我国在京、津、冀进行跨省市的冬小麦估产实验,精度超过90%。1998年以来,有关部门对我国5种主要作物进行了全国范围的长势分析和估产。
材料二 中国国家测绘局测量员在参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科考时测得大峡谷极值深度为6009米,长度为504.6千米,用实测数据证明了大峡谷为世界之最。
5、跨省市和全国范围的作物估产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全球定位技术 B.人工科学考察 C.地理信息系统 D.遥感
6、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科考测量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PS+GIS B.GPS+RS C.RS D.
数字地球
7、气候条件是影响建筑类型、风格的主要因素之一。右图是我国东南沿海厦门、汕头一带及台湾的骑楼,其形态往往从二楼起向街心方向延伸到人行道上,其主要目的是( )
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
C.节省建筑材料
D.便于行人避雨、遮阳
荒漠化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种种因素造成的一种土地退化。以外力作用为主要依据,可以将荒漠化划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等类型。根据所学知识完成8~10题。
8、导致下列荒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是( )
A.拉丁美洲南端东岸地区的荒漠——洋流
B.阿拉伯半岛上的荒漠——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控制下
C.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荒漠逼近赤道地区——地形
D.我国塔里木盆地中的荒漠——深居内陆
9、在我西北干旱气候条件下,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可能出现的荒漠化现象是( )
A.水土流失 B.次生盐渍化 C.裸岩 D.土地沙化
10、在我国塔里木盆地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A.大面积植树造林 B.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多层防护体系
C.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 D.退耕还草
11、目前世界上许多沙漠边缘地区出现严重的荒漠化现象,其自然原因是( )
A.气候干旱,风华和风蚀作用强烈
B.滥垦滥牧,植被受破坏
C.任意开发矿产,生态环境遭破坏
D.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空气变干燥
12、为防止荒漠化的进一步扩大,在我国沙漠危害较严重的地区,建设的林业生态工程是( )
A.“三北”防护林 B.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
C.东南沿海海防林 D.西南岩溶地区生态林
右图是植被覆盖率与CO2浓度关系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反映城市绿地主要的作用是( )
A.调节气温,减少地表径流
B.减弱噪音、美化环境
C.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D.防风固沙、防止沙尘暴发生
14、植被覆盖率的急剧下降,将可能直接导致( )
A.气候变暖 B.海平面上升
C.大气中CO2含量增加 D.两极冰川融化
15、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有( )
①水能 ②风能 ③生物能 ④煤炭 ⑤石油 ⑥天然气 ⑦核能⑧太阳能 ⑨潮汐能
A.①②③⑧⑨ B.④⑤⑥⑦⑧⑨ C.⑤⑥⑦⑧⑨ D.③④⑤⑥⑦
右图所示省区是我国著名的能源基地,读图完成15~17题。
16、有关该省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处我国东部地区,紧靠京津唐地区
B.地处我国西部地区,东邻西安、咸阳等工业中心
C.地处我国中部地区,东邻京津唐地区
D.地处我国西部地区,西邻西安、咸阳等工业中心
17、该省作为能源基地,其经济发展的关键是( )
A.加强原煤的生产和输出
B.优化产业结构,延长煤炭的生产链
C.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D.禁止乱砍滥伐,保护植被
18、该省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的根源是( )
A.煤炭的露天开采 B.矿区道路的铺设及丢弃大量土石
C.井矿巷道的建设 D.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下图是长江干流剖面图和中下游逐月流量变化曲线图,联系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利用的经验,读图完成19~21题。
19、下列描述能正确反映长江中下游气候、水文特征的是( )
A.温带季风气候,河流有两个汛期
B.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流夏汛冬枯
C.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水量夏秋多、冬春少
D.高寒气候,冬季断流
20、受流域自然背景的影响,长江的利用方式和流域开发方向是( )
A.上游以生态效益为核心,开发旅游业
B.下游疏通河道,改善水运条件
C.中游兴建大坝,防洪、发电
D.采取梯级开发,实现流域的综合开发利用
21、长江三峡的修建,带来的影响是( )
A.长江航运被大坝完全阻断
B.改善了三峡河段的航行条件
C.使坝址上游洪水发生几率增加
D.长江中游平原耕地盐碱化现象加剧
22、关于流域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应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
B.应以流域内人民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
C.应以流域内工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为核心
D.应以流域内自然资源的利用为核心
23、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目标是( )
A.防洪和发电 B.旅游与灌溉
C.航运与提高水质 D.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三种效益的统一
24、适宜在东北农业基地大量种植的农作物有( )
A.冬小麦、黄麻、水稻 B.柑橘、菠萝、椰子
C.甘蔗、水稻、玉米 D.春小麦、玉米、甜菜
20世纪50年代,国家重点对右下图中的P平原进行了大规模的农业开垦。经过几十年的努力,P平原耕地面积已达370万公顷,成为我国商品率最高的粮食生产基地。据调查,P平原目前尚有110万公顷荒地未开垦,但现在国家已经决定停止开发未开垦荒地。根据图文材料,完成25~28题。
25、当年开垦P平原,进行大规模农田基本建设的最主要措施是( )
A.引入灌溉水源 B.增加土壤养分
C.平整土地 D.排水
26、有关P平原商品粮基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这里湿地广阔,故以水稻种植为主
B.具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优势
C.作物一年两熟,单位面积产量高
D.这里粮食生产的限制因素是水源不足
27、目前P平原已经停止开垦荒地,并建立湿地
自然保护区,其主要原因是( )
A.湿地改造为耕地的成本太高,不符合经济最大化原则
B.沼泽地发展水产业经济效益高高于粮食种植业
C.湿地具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必须加以保护
D.我国粮食生产已经过剩
28、P平原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应该是( )
A.尽快开发未垦荒地,扩大粮食播种面积
B.大规模退耕还湿地,完全停止粮食生产,建立自然保护区
C.全面退耕还渔,变种植业主导产业为水产业主导产业
D.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深圳位于广州和香港之间,在改革开放以前还是一个十分偏僻的渔村,设立特区以后,短短20多年时间,已发展成一个大城市,据此回答29~30题。
29、深圳兴起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优越的地理位置 B.国家政策因素
C.便利的交通 D.丰富的劳动力和发达的科技
30、我国加入WTO后,影响深圳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政策 B.资源 C.交通 D.科技
二、综合题(共40分)
31、(10分)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山西省,从价格看,2002年1吨煤的平均价格为160多元,如果按平均发电煤耗400克/千瓦时测算,1吨煤可发电2500千瓦时。目前,山西省向外省输电的价格为245元/千千瓦时。
材料二 下面左图是山西省煤炭外运线路图,右图是山西省能源调出结构的变化图。
(1)山西的煤主要靠铁路运输和海上运输,图中两条与海港相连接的运煤铁路干线分别是 和 。
(2)材料中,除输煤外,将山西能源输出的另一途径是
。
(3)输煤和发电各有利弊,试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两个方面分析当地输煤和发电的利弊。
32、(10分)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东西向农业自然条件的差异示意图,读图回答该区域农业发展的有关问题。
(1) 东北地区从东向西年降水量和积温分布呈现的规律是
,其中,B处积温最低,年降水量最高的原因是
。
(2) 东北地区我国比较稳定的、商品率较高的商品粮基地,小麦、水稻是本区的主要细粮作物,试分析图中C、D两地自然条件,选择最适合的粮食生产布局:
①C地最适宜的粮食生产是 ,理由是 。
②D地最适宜的粮食生产是 ,理由是 。
图1
33、(10分)图1是“东北地区简图”,表一是“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部分省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的比较表(2002年)”。读图和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表 一
地 区
人均耕地面积(hm2)
单位面积谷物产量(kg/hm2)
东北地区
黑龙江
0.31
4916
吉林
0.21
5872
辽宁
0.10
5870
长江三角洲
上海
0.02
7044
江苏
0.07
6207
浙江
0.05
6175
全 国
0.10
4885
(1)图中表示大兴安岭的字母代号是 ;表示俄罗斯的数字序号是 。
(2)东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等;这里的农作物分布具有“麦菽遍北地,花果布南山”的特色,体现了农业生产的 特点。
(3)与长江三角洲相比,东北地区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 ;但粮食商品率较高,主要原因是人均耕地面积较 。
(4)东北地区与美国中部平原相比,两地农业生产的共同特点
。
(5)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东北地区应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多选)
①积极开垦沼泽地 ②推广农作物新品种 ③退耕还林还草
④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34、(10分 )读图2和图3,完成下列要求。
图3
图2
(1)填表比较甲、乙两个省级行政区的地理特征。
项 目
甲
乙
省级行政区名称
辽宁省
①
气候类型
①
亚热带季风气候
经济发展
有利条件
①煤、 等矿产资源丰富
②原有工业基础好等
①毗邻香港、 特别行政区
②改革开放早等
工业结构特征
钢铁、 等重工业部门为主
家用电器、 、服装等轻工业部门为主
城市化推动力
都是 推动城市化
(2)区域发展需要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会引起资金等经济要素的转移,并导致产业转移。图3中箭头代表的经济要素有资金、信息、技术、人才、产品、管理等,试分析这种转移对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积极意义。(3分)
2009——201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高二地理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C
A
B
D
A
D
D
B
B
A
A
C
C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D
C
D
B
A
D
D
D
B
C
D
B
D
二、综合题(共40分)
31、(10分)
(1)大秦线 神骅线
(2)建坑口电站,将煤炭转换为电能输出
(3)从经济效益看:输电成本低,输煤成本高;
从环境效益看;输出煤会减轻当地环境污染,而造成使用地的环境污染,输电会减轻使用地环境污染,而造成当地的环境污染。每一种利用方式对生产地和使用地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各有利弊。
32、(10分)
(1)大致从东向西逐渐递减,平原、河谷地区积温较高,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
B地是大兴安岭,地势较高,气温低;夏季处在迎风坡,降水较多
(2)①小麦 中部平原广阔,年降水量少,适宜旱作
②水稻 东部山区河谷盆地,年降水量和积温较高,适合水稻生长
33、(10分)
(1)C ③ (2)玉米或小麦 地域性(3)低 大或多(4)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5)②③
34、(10分)
(1)每空1分
广东省
温带季风气候
铁、石油(任答1个)
澳门
冶金、机械制造、化工、煤炭等(任答1个)
电子或纺织、玩具、食品、医药等(任答一个,可答“电子”)
工业化
(2)、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影响缓解人地矛盾;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任答两点,3分)
相关文档
- 北京九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2021-04-29 01:53:2021页
- 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2021-04-29 01:53:1315页
- 山东省青岛市2020届高三5月统一质2021-04-29 01:52:3213页
- 【化学】北京市2019-2020学年高二2021-04-29 01:52:2515页
- 中考专题十一 文学常识2021-04-29 01:52:0415页
- 2018-2019学年湖北省汉阳一中高二2021-04-29 01:51:568页
- 中考物理复习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浮2021-04-29 01:51:424页
- 高考地理第3单元世界地理分区和主2021-04-29 01:51:203页
- 四川省成都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摸底2021-04-29 01:51:2028页
- 陕西省西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2021-04-29 01:50:59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