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4 MB
- 2021-04-28 发布
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19页~120页折线统计图练习以及新课堂第113页~114页练习。
教学目标
1. 回顾折线统计图及条形统计图的区别,能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回顾折线统计图的画法,能够读懂折线统计图中包含的信息,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培养学生统计观念和从数据中获取信息的意识。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感受折线统计图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将统计图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整理,并能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难点:利用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体会折线统计图对生活的指导作用。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折线统计图的表格。
学生准备: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折线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一)典型引入,回顾旧知。
谈话:同学们,为了迎接学校的毽球比赛,小宇每天都进行毽球训练,下面是他一天的训练成绩(课件出示)
小宇踢毽子统计表
教师出示统计图
学生独立选用合适的统计图表示,并说明理由。
学生交流,重点说明选用的理由。
师:想一想,我们研究了统计图的哪些知识?今天这堂课我们来进行折线统计图的整理与复习。(板书:折线统计图的整理与复习)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感到亲切,拉近师生的距离,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回顾旧知。】
2.合作整理,知识构建。
谈话:在这单元我们重点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所学知识。
汇报:
3.沟通联系,主体内化
●折线统计图画法
预设学生回答:一副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包括标题、制作日期、单位、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和折线。
老师引导整理如下(媒体演示):
(1)标题:在 中写出标题,标题右下方写上日期。
(2)横轴:等间隔地标上时刻,并在( )中标注单位。
(3)纵轴:标注数量,使得最大刻度能表示最大数量,并在( )中标注单位。
(4)画点、写数:根据统计表,在统计图相应的位置点上点,写上数字,并按顺序将点连接。
(5) 注意纵轴底部数据省略的情况。
强调:画折线统计图关键是横轴、纵轴上数据位置的确定。数据位置确定合适了,这样画出来的统计图才是合理,能够真实反映数据情况,看起来更美观些!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选用依据。
类型
特点
选用依据
条形统计图
只反映数量多少
主要反映数量多少
折线统计图
①反映数量多少②反映数量增减变化
直观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
师生进一步共同明确:条形统计图实际是反映几个不同量之间的多少的关系,而折线统计图则是同一个量或事件不同时间变化情况。
● 折线统计图的分析方法。
讨论总结:分析折线统计图时应重点从数据增减变化和从这种变化中得到的启示两方面进行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放手让学生回顾整理,发挥学生主动性,给每个学生回顾发言的机会,培养学生相互学习,敢于发表见解,小组合作意识,以及学生初步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和分析数据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一)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做一做
(1)( )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 )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选出适合用折线统计图表示的话题,在()里打对号。
A.小明从4岁到10岁的身高( )
B.一天的温度变化( )
C.班级中同学喜欢吃香蕉、橘子、苹果、荔枝的人数( )
(建议:学生独立判断,主要围绕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进行对比判断、从而加深了印象,提高了练习的有效性。 再次让学生体会:条形统计图是几个不同量的比较,折线统计图是“自已”与“自已”比,即同一个量不同时间比较。)
2.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新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第113页基础园地第1题。
下面是一个病人患病期间体温变化的统计图,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了解到他的治疗情况吗?请你当一位小医生,你能给大家详细地说说这三天他的治疗情况?先和同桌说一说。
⑴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上的刻度分别表示( )和( )。
⑵护士每隔( )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⑶这个病人的最高体温是( )摄氏度,最低体温是( )摄氏度。
⑷他在4月8日12时的体温是( )摄氏度。
⑸他的体温在哪段时间里下降得最快?哪段时间里比较稳定?
预设学生分析“哪段时间里比较稳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从4月8日18时到4月9日18时病人体温在37度左右变化,比较稳定,说明病人的病情在好转。
3. 练一练。《新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第113页第2题。
⑴观察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
⑵根据折线统计图,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某地2011年上半年每月降水量统计表
月 份
1
2
3
4
5
6
降水量(毫米)
⑶某地2011年上半年平均每月降水量是多少毫米。
学生独立解答,再全班交流。
建议:这道题主要训练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汇报时主要讲解你是怎样获得这些信息的。
(二)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4.我会做。完成教科书119页19题。
(建议:学生可以将折线统计图绘制在教科书上。独立分析统计图,获取信息,推测变化趋势。交流时让学生说出选择折线统计图的理由,重点分析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均寿命的变化呈怎样的趋势,并分析原因。要引导学生观察横轴为什么不同年份之间的距离不同:因为他们之间年份间隔不相同,所以为了能更准确的反映统计图,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横轴的距离。
【设计意图: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统计观念和分析统计图获得信息,推测变化趋势的能力,培养学生从数据中获取信息的意识。拓展学生不确定性思维。】
5. 挑战自我。教科书121页4题。
(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理由,分析统计图获得信息。同一件事情、不同时间段,所以选择折线统计图表示。)
【设计意图:本题的目的是让学生不但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做出合理的推测。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了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培养了学生描述、分析数据和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6.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新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第110页智慧园地第3题。
方方在6—12岁每年生日测得体重如下表:
根据表中的数据和下面图中的描点完成统计图并填空。
⑴方方在6~12岁之间,( )岁到( )岁体重增长比较缓慢;( )岁到( )岁体重增长最快。
⑵你预测一下,方方到15岁体重大约是( )kg。
⑶将你在这段时间内的体重情况与方方比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是否需要改进一下自己的膳食生活。
【设计意图:本题的目的是让学生不但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做出合理的推测。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了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培养了学生描述、分析数据和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今天大家学得开心吗?这节课你又有哪些收获?
选择条形统计图还是折线统计图,一般可以根据:几个不同量之间的比较选择条形统计图,同一个量不同时间的选择折线统计图。
在横轴中有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间隔。
【设计意图:学生谈收获后,师要根据学生本节课的表现恰当点评,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收获。】
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的复习与整理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先根据数据描出各点,再用线段依次连接各点。
特点: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据的变化。
相关文档
-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2021-04-28 16:36:242页
- 2019-2020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2021-04-28 16:36:239页
- 【数学】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B版 2021-04-28 16:36:163页
-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第二单元轴2021-04-28 16:36:1511页
-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八章数列8-5-22021-04-28 16:36:0810页
- 2020年小学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工2021-04-28 16:35:533页
- 语文计划总结之小学毕业班语文试卷2021-04-28 16:35:465页
- 岳阳市中考数学试题答案解析版2021-04-28 16:35:2514页
- 10年秋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2)2021-04-28 16:34:583页
-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几何篇18相似形的2021-04-28 16:34:5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