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3.00 KB
- 2021-04-28 发布
2017年秋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课题
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单元
第二单元
主备人
时间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能力目标
认识到秦国是通过改革强大起来的,提高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认识。
知识目标
了解战国七雄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知道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重点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难点
商鞅变法的背景、都江堰的构造及功能
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
教法
识图分析法、讲授法、材料研读法
课前
准备
1、学生课前做好预习,通读本课内容,找出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并制作课件。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 导入新课
利用《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让学生观察对比图片,思考
(1)对比两幅图,与春秋时期相比,战国时期大国形势有什么变化?
(2)春秋时期大国晋国哪里去了?韩、赵、魏国是怎么来的?“战国七雄”是指哪7个大国?它们分别在什么位置?(板书课题)
二、阅读教材31—35页,思考下列问题,5分钟后检测,看谁回答的准确。
1、“战国七雄”指哪七个大国?地理位置?
2、商鞅变法的背景、时间、内容和作用?
3、都江堰修建的时间、主持修建者、结构、由几部分组成及作用?
三、学习新课
(一)战国七雄
1.出示《战国七雄形势》图,学生明确七雄的地理位置,了解各自都城(师教给学生识记地理位置的顺口溜:齐楚秦燕赵韩魏,东南西北上中下)
2.师讲清楚“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
3.学习战国时期著名的三场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链接图片《马陵之战壁画》)(幻灯片7)和长平之战(课件)
4.想一想: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战争体现出的时代特征有何不同?(幻灯片9)
(二)商鞅变法
1.思考: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A反对战争 B渴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2.阅读故事《一个奴隶的烦恼》,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原来500人耕种的土地,现在只需300人就够了,余下200人我该让他们做些什么呢?我可不想让他们白吃饭不干活?
问题2:哈,我现在有两种土地,一部分是公田,是要交纳贡赋的;另一部分嘛,不让上面知道,就全是我自己的了(私田)。我该怎么才能从这些土地中获得更多的好处呢?
问题3:我还偷偷吞并了一部分公田,其余的公田我也无心打理,渐渐都长满了荒草。国君也无利可图,我可是越来越富有了。但是私田面积越来越大,奴隶们的劳动强度更大了,他们不断怠工、逃跑、还破坏我的农具,这可大大影响了我的收成,而且田地广阔,管理起来还真有点力不从心,我该怎么办呢?
3.师生一起分析归纳出商鞅变法的背景(幻灯片13播放视频《商鞅变法》)
经济:铁制工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这是改革的根本原因。
政治 新兴的地主阶级势力增强,要求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即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军事 为了在兼并战争中取胜,纷纷变法以富国强。
4.学生找出商鞅变法的时间和支持者(链接《秦孝公图片》)幻灯片13
9.看《商鞅舌战群臣》图,感受商鞅改革阻力重重
5.学习商鞅变法的内容,从而逐条分析内容所产生的作用
6.材料分析
材料一:商鞅“徙木立信”的图片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hui)强大,赏不私亲 ——《战国策.秦策一》
(1)材料一中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想一想商鞅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A、说明“诚信是立国之基”的道理。
B、讲求诚信、不怕权贵、 勇于创新。
(2)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赏罚分明,注重法治。
7.合作探究:《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 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判断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但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出示“李冰父子塑像”图和“美丽的都江堰”图,让学生整体感知都江堰造福人类。
2.展示《都江堰示意图》,播放视频,了解都江堰的工程原理,从而引导学生归纳都江堰的作用。
3.材料研读: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想一想,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都江堰工程的主要作用是引水灌溉和防洪。几千年来,岷江在这里变害为利,造福农桑,将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并进而促进了整个四川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4.师总结:都江堰根据防洪灌溉的需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科学而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控制内江、外江的江水流量,使原来“旱涝多变”的成都平原变成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特别是经受了2008年的大地震。这样高超的设计和工程质量不能不令人赞叹!2000年,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四、课堂小结: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幻灯片23)
五.课后活动:查一查下列成语故事,哪些是出自春秋时期,哪些是出自战国时期?
退避三舍、纸上谈兵、老马识途、百发百中、唇亡齿寒
卧薪尝胆、朝秦暮楚、三令五申、一鼓作气、完璧归赵
六.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 。我懂得了 。
布置
作业
必做题
选做题
板书设
计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战国时期经济发展--战国七雄--都江堰
〡 李冰、“天府之国”
商鞅变法
时间
内容
作用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 2019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选习题62021-04-28 00:26:484页
- 【历史】内蒙古赤峰二中2019-20202021-04-28 00:26:1915页
-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2021-04-28 00:25:029页
- 2019-2020学年安徽省淮北师范大学2021-04-28 00:24:026页
- 人教历史九下 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2021-04-28 00:21:423页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2016)第18课 2021-04-28 00:19:074页
- 2018届济南市历城区九年级第二次模2021-04-28 00:18:3710页
- 【历史】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92021-04-28 00:18:178页
- 【历史】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1-04-28 00:18:1022页
- 【历史】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明光中2021-04-28 00:18:0410页